他改变了大明

100.代藩除国

    
    ">
    进入大同之后,朱皇帝首先就接见了几个救火维持秩序有功的。
    他首先见的,就是张世清。
    此人年纪看着已经是五十多,身上的衣服看着挺寒酸,家里看着不怎么有钱。
    这倒不是见皇帝作秀,朱皇帝从大同收复后,就关注起了此人,这人并不怎么接受投献,也仅仅只是庇护同族,家里是真没有什么钱。
    例行的客套话说完,朱皇帝就开门见山地问道:“张卿参与过几次会试了?”
    “回陛下,臣惭愧,应试有三次,家中还因此典卖了田地。”
    “张卿可还有志于举业?”
    “臣不敢欺瞒陛下,臣多次应试未中,近年来多读杂书,便是再入京应试,也只会名落孙山。”
    朱皇帝闻言了点头,“那好,朕观张卿此番调度,当有治政之术。张卿可愿为亲民官,造福一方?”
    张世清闻言后,脸上浮现出喜色,立刻就叩头道:“臣谢主隆恩。”
    浊流官很多人不愿意当,不过张世清知道,自己的名字已经入了皇帝法眼,现在步入仕途,若是用心做事,成就也不会差。
    简单的召见过后,张世清当场被任命为知县。那名努力试着维持秩序,名为王虎的士兵,也获得了入京师讲武堂学习的机会。
    接见完了有功人员,朱皇帝便依次接见了周边闻讯而来的士绅们。
    很快,他便当着一众士绅的面,宣布免征一年赋税,让大同府休养生息。
    这一次,目前为止抄家的收获,都够大同等镇不止一年的支出,一场战乱过后,免征赋税也是理所当然的。
    处置叛军的事,文官们上次惹怒了皇帝,这一回当然是不会再作死。不过,他们也是没兴趣参与审判,围观枪决的。
    很快,文官们就开始在大同府城里走动,接见当地士绅们。
    新晋的大同县知县张世清,就得到了首辅李起元的接见。
    例行的场面话说完,闲扯了几句之后,李起元就漫不经心地说道:“本官听闻,代藩诸郡王,风评似乎都不佳。”
    张世清一听,想了想,很快就明白了首辅的意思。
    此时,代王一家都死于贼手,正需要推出一个藩王继承代藩,而这位皇帝跟前的大红人,直接就这么说了,意思还不是很清楚么?当今这位皇帝,可是一直都觉得,养了太多的藩王。
    参合这个事,有风险么?当然是有的,不过定然不大。
    大同士绅百姓,可是没有一个喜欢代藩的,这回这么好的机会出现,大同上下哪里还会不同心协力,一举把代藩铲除。
    张世清很快就说道:“元辅是不知,代藩诸王,在大同可谓是横行不法,从前当街杀人,强抢民女都是常事,便是陛下整治了一番,诸王也未尝收敛太多,依旧殴死家仆……”
    李起元听着,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快便叫张世清走近,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下官定会将此事办妥。”
    在大同,朱皇帝很快就召开了一次会议。
    “朕今日,要提的,自然是善后的处置。本来朕是不欲对辽东与北直隶之外的军卫这般早动手的。不过事已至此,那便废除宣大山西卫所。先行废除万全都司和山西行都司,消除军籍,改卫为县城,沿边州县,继续任用武官为州县主官。至于山西都司,待朕巡视太原之后再作定夺。”
    说着,朱皇帝顿了顿,看向首辅李起元说道:“此事交由元辅负责,具体任亲民官武臣人选,朕会拟个名单交与元辅。”
    “臣谨遵圣命。陛下,新增州县,不知当归属何处管辖?”
    朱皇帝想了想后说道:“沿续原有格局,万全都司所辖卫所,归属北直隶,山西行都司卫所,原则上划入山西布政使司。蔚州连其辖区内万全都司卫所,改制后,设蔚州直隶州,整体划入北直隶,蔚州其余辖县,则划入山西。”
    对改卫所为州县之后,行政区划等问题,一众大臣们很快各自发表了意见。
    文官们对武夫当州县官员,当然是极为不满的,不过他们这会哪里还敢反对这个动辄杀人的皇帝,再则,皇帝也和他们谈过,明确告知,这只是权宜之计,日后这些地方,还是要回归文官系统的。
    就卫所改州县的问题,简单地商讨了一番,文官们就没再纠缠,很多事情还是得他们拿出一个实施细则出来。
    随后,朱皇帝很快直接任命了一大堆的新官员,把郧阳巡抚蔡复一升了一级官,让他加右副都御史头衔巡抚山西。各州县主官,也大多换人。
    夹带里人才不够用,朱皇帝就把用人举荐权给了李起元和吴用先。反正这两人不傻,也不会举荐太无能贪鄙的。
    万全都司和山西行都司两处那些没有参与叛乱,考核又不通过的武官,也比较好处理。
    有了北直隶的先例,直接照办就是了。叛乱武将占据的军田多的是,按品级分下去100亩到500亩的土地就是。
    经过这一次的战争,以及大同城外没有断过的枪毙声,这帮卫所武官也没人敢站出来闹事。
    理所当然的,这些田地都是要登记在册,完粮纳税的。
    李起元谈起此事,不由有些感慨地说道:“清查北直隶军田,光是军卫所属起科田地比之以往便多了数十倍,如今宣大地方,也能增加数倍起科田地。按照北直隶统计出的田亩数据,便是少了军屯子粒粮这一入项,朝廷也不会短了粮饷。以往军屯子粒粮,往往拖欠,派员下去清查,武官也是将份额摊派到仅有的屯田军户头上,如此军户苦不堪言,纷纷逃亡。真个不如尽废军屯,将军户归入民籍。”
    吴用先说道:“军户之苦,不止完粮,军户徭役之重,也是数倍于民户。陛下尽废卫所,虽是违背祖制,却是天大的善政。”
    对于文官们的吹捧和马屁,朱皇帝当然是直接领受了,反正这事确实是善政。
    士绅侵占军田,朱皇帝暂时没有要收回,只是告诉他们,想占田地,就得完粮纳税。
    具体的执行,当然还是得把基层的问题解决,对于山西的整肃,现在只是起了一个头,等人手就位,也会和北直隶一样,逐步清洗胥吏。
    把关乎体制和一堆武官去留的大事说完,接下来,朱皇帝就和文官们商量了下对叛军各大小头目的处置。
    这个就没什么好说的,按照《大明律》直接诛连九族,此番没有立功表现的,统统都要倒霉。
    “此番乱臣贼子众多,朕不忍诛连过重,诛杀九族便免了,若无立功表现,统统抄家,流放辽东。”
    一众文官们,听完后,都是松了口气。真要诛连九族,怕是一口气要杀掉十几万人。
    于是在李起元的带领下,文官们集体真心送上了马屁,“陛下圣明。”
    有了宣府的成例,文官们很快讨论出了,对剩下那些罪行较轻的叛军的处置方案,这些人当然也好处理,沿边各村堡都需要壮丁。这一次,三镇一大批的武将都被打上了叛逆的标签,诛连的人数量也不会少,腾出来的土地多的是。
    最后一个议题,当然是处置代藩。
    李起元当然清楚皇帝的心思,此时他都被人骂得是狗血淋头了,也不在在乎地方上那些文官对他的看法,直接就大声说道:“代王附逆,罪不容赦,当夺爵。”
    大学士吴用先也紧跟着站了出来,“臣附议。”
    后面一大堆的文官,也都纷纷出来,对首辅表示了支持。
    “如今代王薨,其子皆丧于逆贼之手。代藩当由何人继承?”
    李起元再次站了出来,大声说道:“陛下,代藩诸王,在大同多有横行不法,皆不足以奉代藩宗庙。臣以为,当除代藩封国,以示惩戒。”
    接下来,一众大臣们,又很快站出来,抨击代藩一系的诸位郡王。
    他们也不是乱说,他们手里可是有大堆百姓的陈情书。这帮人都是人精,通过这段日子,皇帝对几个被推为监国的亲王的态度,哪里还能不知道,在这位皇帝眼里,亲亲之谊就是狗屁,找着机会就一定会削藩,自然都是人人争先去下面搜集各侥幸逃过去的郡王的犯罪证据。
    朱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直接就开口说道:“拟旨,代王朱鼐钧附逆,本当重处,姑且念在其最终幡然悔悟的份上,降为郡王,以郡王礼下葬。代藩诸王,多有横行不法,百姓苦其久矣……除代藩封国。”
    占据大同之后,这一次军事行动的目标也差不多达成。
    经过这么一折腾,宣府、大同和山西这一条直面右翼蒙古的重要防线,可以说已经是被暂时掏空,必须要留下大军在此防御,北直隶和山西的存粮都得留着应急,补给也不可能再支撑向陕西进军。
    要解决陕西方面的问题,还得等到宣大的新兵完成训练,调拨的粮食到位。
    理所当然的,把事情都办得差不多了,朱皇帝也要结束亲征,返回京师。
    回程,他已经选好了路程,南下太原之后,便转道向东,经真定和保定两府返回京师。
    他选择这样的路线,当然是要把那些与建奴勾勾搭搭的晋商们也一并处理掉。
    这一次动乱,消息灵通的晋商们早早地就把货物清空,核心人手退往太原等安全地区,自然没有遭遇多大的损失。
    这帮晋商,这会虽说向鞑子提供情报,但也一样会给大明提供情报,许多官员对他们的行径也都是知情,他们自认为,自己犯下的事还不算特别大。完全没有想过,皇帝居然这么丧心病狂,要对他们动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