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公孙策已被救下,而展昭这边,因担心公孙策的安危,又因为怕在途中还会有所埋伏,所以不敢在途中停留太久,稍作休息之后便又启程了,他们沿着河边的官道一边赶路,一边扫视河面,希望能够见到公孙策,只是他们不知道此时他已被救下,当然,对他们来说没有见到就是最好的消息了,而此时在他们的身后正有一批人马也在赶往双喜镇的途中——
双喜镇风月楼内
“哎呀,好了没有?”春桃在那喊道。
“好了,好了。”只见小蛮和木兰拿着一个大木屉走了过来放在桌上,只见木屉内正摆放着热气腾腾,暖暖乎乎的大白馒头,融合着面粉蒸发过后的清香在内堂中飘过。
众人纷争的拿过馒头,热乎的馒头吃进嘴里,全身上下一片暖和。
“快吃吧,待会还要干活呢。”秋菊说道。
“恩,秋菊姐。”众人说道。
“唉,待会木兰留在这里打扫打扫,筱雪字写得好,一会儿买完彩灯就写个庆言,小蛮和春桃去买彩灯,我去买布料,谁愿意去买酒呀?”
“我愿意,我去买酒。”小蝶兴奋地说。
见众人都走了,筱雪帮着木兰打扫风月楼,在现代的时候本是一枚独立的女性,所以打扫起来也是不含糊的,干净利落。
至晚间,众人也还在忙着手里的东西,因为小蛮是半年前才来到这里的,所以并不是很清楚,模仿着春桃姐摆弄着灯饰。
“唉,春桃姐,这重阳节是做什么的?”些许有些无聊,小蛮问道。
“这个嘛,我也不是很清楚,据说是可以避灾的。”春桃姐说道。
“哦,原来是这样。”说着又开始弄手中的东西了。
小蝶紧挨着她们,听到她们的对话,想着想着心中便有了主意,何不趁此机会让小姐高兴一番,而筱雪正拿着笔思索着庆言呢。
虽说双喜镇处于边境,但氛围还是很浓厚的,虽不及内地的浩大,但也是多种多样的。重阳佳节的来临,致使人们早早的忙活起来,街上的商贩卖着节庆所需要的物品,来来往往的行人挑选着必备的东西,倒是一番热热闹闹的景象。
夕阳辉落,长影筑璃,因已把事情忙完,便和小蝶趁着空闲的时候,来到小屋。
小蝶端着茶来到院中,只见二人坐在石凳上正写着什么,因那晚筱雪用面纱遮挡,所以公孙策并没有看到筱雪的面容,只是今天筱雪不用面纱遮挡,倒是别有一番姿态,与生俱来的清灵与飘逸自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眉宇间流露出的淡淡哀愁令人印象深刻。
看着他俩在那一写一答,转动着大大的眼睛,想起之前小蛮与春桃的一番对话,于是便说道,“公孙大人,小蝶我这有一件问题想向您请教,不知公孙大人能否赐教呢?”
“不知是什么问题,小蝶姑娘尽管说,在下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公孙策开口说道。
“是这样,再过几日便是重阳节,可不知这重阳节是何由来呢?”小蝶一边斟着茶一边撇向筱雪问道。
“是这样的,这重阳也叫重九,《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公孙策解释道。
“哦,原来是这样,谢公孙大人”
“唉,不如这样,到时候公孙大人也一起来吧,这镇上到了晚上可热闹了。”小蝶说道。
“对吧,小姐。”看向筱雪,筱雪点头示意同意……
至重阳之夜,筱雪和小蝶趁着忙乱之际,便悄悄的来至街上,街上人声嘈杂,语笑喧阗,各处皆有彩灯高照,灯火通明,爆竹起火,络绎不绝。众客赏灯吃酒,满心欢喜。
“小姐,慢点,慢点,”小蝶跟随着筱雪喊道。
六年中的重阳节都是与众姐妹一起过的,不过今年能跟历史上的名人一起过这个重阳节,倒是令筱雪十分开心。
筱雪在前面走着,没注意到身后小蝶的声音,小蝶一边喊着一边追着,好奇的想:奇怪,原来也没见小姐能走这么快的呀。这样想着便追上了二人。
看着满街的赏品,这里看看,那里瞧瞧,感受着热闹的气氛,不觉筱雪走着累了,公孙策看出了筱雪的稍许疲乏,于是说道,“筱雪姑娘,不如我们先去歇息一下吧。”
小蝶扶着筱雪向前走去,走至一片安静的地方便坐了下来,然后从筱雪手中接过银子,问道,“往常一样?”。
筱雪看向小蝶,点了点头,而后小蝶便离开了。
当下繁星点点,声响不绝,温文尔雅的公孙策看向筱雪,在朦胧的月光和灯火的照耀下,显出那倩丽的身影来,秀发如云,绫裙环曳,筱雪目光幽幽仰视繁星,不知在想着什么,那一双清湛湛的双目灵动自然,平添出了一段淡淡的哀愁出来,令公孙策看得出神了,呆呆的愣在那里,这时筱雪头抬的时间长了,脖子有些酸痛,便不由自主的回来头来,不经意间抬头便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一身月白衣,一身玉树临风,这般的恰到好处,这时四目相对,相顾无言,只见得阵阵荧火,只听得飒飒风铃。
“小姐,还是热乎的豆糕,快吃了吧。”小蝶的到来打破了静寂,筱雪忙低了头,扭过身看向小蝶,接过手中的袋子。
“公孙大人,这是你的。”小蝶走向公孙策,说道。
公孙策接过,而后道谢,心中想到:原来她喜欢豆糕。
二人各怀心思的吃着豆糕,而小蝶则看向彩灯,很是高兴……
眼看着快结束了,夜幕变得更加的深邃,小蝶说道,“小姐,我们走吧。”
正点着头的筱雪被小蝶搀扶起来,一前一后的起身准备离开,筱雪和小蝶并排着走在前面,而公孙策走在后面,正当公孙策起步时,低头抬腿的一瞬间,看着脚下好像有什么东西,疑惑着将它敛在手中,定晴一看,心道:这不是筱雪姑娘的手帕吗,看着二人正远去的身影,看了一看,然后将手帕细心的叠好,放于袖中,这才跟随着二人的步伐走去。
当时的佳节如此美好;
当时的星空格外美丽;
当时的他如此翩然俊朗;
当时的她格外纤纤蹙薇!
一路走来,四下寂寂,当下三人回到了小屋内,各自回房便歇下了。一场尽兴的佳节已然结束,朔风乍起,激起空中那无名的尘埃,锦锦罗拭,掀动衾里那渺渺的游丝……
深秋已至,寒风在上空久久徘徊伫立,当此时,筱雪痴望远方,凝神静气,许是站久了,便走向屋内写道,“置书于内”。
小蝶看着书架问道,“小姐,要几本呀?”
“就三本。”筱雪写道。
在筱雪无聊的时候,都会买一些书来打发时间,所以这几年来倒是有一些积累,想着公孙策在小屋内会感到枯燥无聊,便会常常送一些书到小屋内供他打发时间,公孙策本身也是一位读书之人,很快便读完了。
筱雪想着估计书快读完了,无人注意,便又拿了几本书与小蝶一起来到了小屋之中。公孙策静静的坐在书房之中正翻着还剩下几页的书,只听得脚步声缓缓而来,便知是她们来了,忙上前迎接她们——
“公孙大人,这是我家小姐特意为你准备的。”边说着边放于桌上,然后就走了出去。
“公孙策感激不尽,多谢小姐。”说着便又是一扶手。
筱雪朝他点了点头,便坐了下来,公孙策也跟着坐在了她的旁边,中间隔着一张木桌,筱雪本是文修之女,倒是与公孙策聊了起来,谈论着经,史,子,集,在这个过程中,两人对彼此的态度更添一层楼,筱雪对公孙策是越发的敬佩,而公孙策对筱雪则是更加的好奇,好奇这位女子身上究竟还有多少他不知道的东西。虽说现朝民风开放,女子读书并非稀罕事,但读的不过是《孝经》,《列女传》之类,似她这般读过经史的实在不多,千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究竟才是落了根的,她是谁?她为何流落至此?在这个边境之地竟有着如此奇特的女子,着实令人惊叹,心中满满的疑惑与不解顿时聚集起来。
大约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了,忽而一阵夜风吹过,公孙策不禁打个寒战,虽极力忍耐,还是被筱雪瞧见了,心道:“传说公孙策怕冷,没想到这是真的”,这样想着,便笑了起来,这时小蝶端着碗药来至书房,放下说道,“公孙大人,这是大夫为您开的新药,不会那么苦,快喝了吧。”
这边公孙策正喝着药,而筱雪站起身来至书桌旁,随意摆弄着墨笔和砚台,不禁意的一瞥,桌上的东西引起了她的注意,只见纸上写着些寥寥数笔,“筱看云杉下,雪绛林中藏。”,心道:这不是第一次见面公孙策赞美她芳名时所说的诗吗?于是筱雪来到桌子的正中央,略微思索了一会儿便起笔添墨,轻挥拭袖,伏案点秀,只在诗中的后面添上寥寥数笔,“一逢一忧忘,一故一心知。”,写完后在心里默读了一边,便浅浅的笑了。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