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大明宫

8.从书里学骂人

    
    今天大青雀很没兴趣吵架,于是青雀只是淡淡瞧了眼李承英,继续转过头瞧自己的水中月。
    李承英却不知发的神经,在经过青雀身后的时候停了下来,突然笑了一下,悠悠踱到青雀身后,略弯了腰,凑近青雀耳畔。
    青雀顿时狐疑,不由自主往旁边侧去。
    李承英道,“薛小姐莫不是见着水底澄澈这一弯明月,竟想要入水抱月而去?若是如此倒真是我看屈了,这般诗意谁人不倾羡。眼下江月风景如此迷人,正适合你。”
    青雀磨了磨牙,李承英的话在她听来,就是公然的嘲讽,笑她背不出书礼,可今天青雀不想吵架,深吸了口气,竟顺着李承英的话,她,忽然手一撑真就跳了下去。
    “不好啦!薛小姐跳江啦!”
    “不好啦……”
    在场的内侍宫女们真被吓得不轻,差点一口气没喘上过,青雀的身份特殊,由着太子太子妃在眼前吵架,随及升级成成一场生命危险的事故,他们的脑袋还要不要了!
    一阵乱纷纷的水下行动后,青雀被捞上来了,没人来捞青雀也不会死,江南水乡的长大的,下水摸鱼,撑船串门,水性好的很。
    何况青雀并没有想杀了自己,青雀只是有些觉得心意廖廖,想要入水荡一荡而已。青雀喜欢水,沉浸在水里,这让青雀觉得平和,像是回到母亲的怀抱。
    但是与李承英的这梁子,又结实了一层。
    青雀正围着毯子坐在床上,头发还是湿搭搭的,几缕细发还贴在额上。
    青雀不经意打了个喷嚏,吓得宜娘手一抖,忙伸了手来试青雀的额头,“我的太子妃哎,夜里的水那样凉,还那样黑,您怎么就敢往里头跳。”
    青雀叹着气,“我那不是一时气糊涂了嘛,还好还好啦,大夏天,水温其实很舒服。”
    但这话对宜娘毫无说服力,她实在被吓得不轻,甚至不许青雀再随意外出,于是青雀只能百无聊赖的躺在床上,一道一道的数帷帐上的经纬玩。
    正说着,有人来通禀,“皇后殿下到。”
    青雀不想这事竟然闹得这么大,连皇后都惊动了,不由懊悔自己冲动。
    青雀正忙着下床时,一队宫人已经跟着皇后已经进来了,道,“快起来,别下来冻着了。”
    青雀因为闷而神情恹恹,皇后却以为青雀这委屈受大了,偏生又没见着李承英,更为生气了,“太子呢,他闯了祸,也没来瞧一瞧吗?”
    “没呢。”青雀嘴快的很。
    “去把他叫来。”
    很快李承英便被传来了,皇后便去外殿。
    青雀隐约听得外间的谈话声,裹着毯子下床来,在通往外间的柱后看去,李承英正在挨皇后的训,头都抬不起来,乐得青雀差点没忍住扑哧就笑了出来。
    李承英略一偏头,瞧见半隐在帷幕后正咬着唇笑的青雀,眉头一皱,他其实真没想与青雀斗气,毕竟也是做了近一年储君的人,他已经尽力收敛脾性了。
    青雀伸出手,配合表情,做鬼脸回敬。
    李承英暗自叹气,不过是逗一逗她而已,谁晓得她就傻到要跳江了。
    皇后这厢已训完了人,却向帷帐后的青雀斜斜一瞧,青雀不好在藏着,于是老老实实的站到了李承英的边上。
    “你这样年轻,正是爱闹的年纪,本不该太过束缚你,只是你将来是要做太子妃的人,为女仪典范,一言一行,就多了很多深意,不合规矩,是要出事的。近日太平寺的静安法师进宫讲经,我着人送几卷经过来,你且先抄诵一遍,也好修身静心。”
    青雀的笑顿时石化在心里,她还以为皇后帮她赢了李承英一局,谁知原来搬起石头还是砸到了自己的脚。
    第二日长乐来找青雀,本想来问问青雀昨晚去哪了,谁知今天青雀也不见,正疑惑着,宜娘进门来,才为长乐解道说青雀一早便往雁翎阁去了。长乐上阁一瞧,平日里读书的房里都还是空的,长乐甩了下披帛,支着脸在书椅上坐下,很是郁闷的想,薛姐姐跑哪去了呢。
    正想着呢,身边啪地一声,又是哗啦啦的响成一片,原本沉默的阁中突然被打破,倒吓了长乐一跳,再回身一瞧,却是青雀抱着许多卷轴,书折,啪哒地一声全放在桌上。
    长乐伸了翻了翻,竟然还有史记这么难读的书,长乐不解的问,“薛姐姐,你找这么多书来做什么呢?母亲不是让你读女则嘛,你那么快就看完了?”
    青雀咬着牙道,“我要从书里精练出最厉害的骂人的话。”
    长乐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凑了上来,“薛姐姐,二哥又做什么了你就这么生他气?”
    长乐竟然不知道?青雀于是咬牙切齿将昨晚桥上的事说了出来。
    这?平时二哥明明待人都很好的,长乐几度欲言,却找不着词,长乐忽然懊悔起自己没有认真读读书,“那,那个,二哥哥可能,不是有意的……”
    长乐努力的说服着自己。
    ……
    青雀继续咬牙,他就是故意的!
    皇上与皇后巡幸东都洛阳,留了太子在长安监国,直到冬至日将至,在大明宫含元殿将举行大朝会,皇上和皇后才从洛阳回来。
    届时皇太子献寿,次上公献寿,次中书令奏诸州表,黄门侍郎奏祥瑞,户部尚书奏诸州贡献,礼部尚书奏诸蕃贡献,太史令奏云物,侍中奏礼毕,然后中书令又与供奉官献寿,时殿上皆呼万岁。朝会参加者最多,有王公诸亲、在京九品以上文武官、地方上奏的朝集使、周隋后裔介公部公,蕃国客使。
    青雀在梳发时,听着宜娘在旁边解释什么叫做大朝会,青雀想了会,才问,“那边境筑防的将军呢?”
    “这……我就不知道了,皇上也许会特召薛将军入朝,小姐不必忧心,薛将军定会有家信传来。”
    青雀低着头,扯了丝带经指上缠来缠去,闷闷的道,“我才不等他信呢。”
    宜娘知青雀只是闹小孩子脾气而已,一时无奈摇头,近段时间青雀也的确憋得狠了点,宫中偶尔的就会有流言说要替太子重新选妃,人都是容易被秘辛八卦挑起兴趣的,不管是有没有恶意。有次叫宜娘直接撞见,气得差点当场就训人,皇后不在宫里,底下的人就敢什么都乱讲起来了,这像什么话!青雀倒是无所谓,她还巴不得能立马放她走呢,就是有人如果轻视她的家世,她就真的要生气了,她家不是大姓,可她父亲也是镇边的将军,守着这大唐的安宁。
    一内侍在门口张望了下,低头行了礼,“薛小姐,皇后宣您去宣政殿呢。”
    “知道了,我现在就去。”
    宜娘趁着时间叮嘱青雀各项要注意的礼仪。
    青雀一边噢噢应着,一边曳着鞠衣起身,随那内侍而去,她得同众命妇一起朝拜皇后,只是时间还早,怎么这会子找她呢。
    青雀到了宣政殿,却没看见皇上和皇后,倒看见李承英支着手靠在案上闭目养神。
    这几个月青雀都极少见到李承英,见到了也不再惹她,青雀原以为是因为他太忙,可细细想来,又好像不只是如此。
    他好像又长大了些。
    他比青雀要大个三岁,年后青雀十五,不觉又瞧了李承英一眼,他其实长得很是俊秀的,脱去了那些乱飞的稚气,眉目更显英挺。
    正跟睡着了似的的李承英明明没睁眼,却忽然开口,“你瞅什么……”
    青雀骇了一跳,莫名有种跟做贼被逮到的心虚,没有跟往常一下有的没的先怼回去再说,反不由摸了摸鼻子,尴尬的笑了笑,“没……没什么。”
    正两相瞪眼时,皇上跟皇后进来了。
    李承英与青雀皆起身行礼,“儿臣拜见父亲,母亲。”
    “臣女见过皇上,皇后殿下。”
    听得皇上道,“起来吧,赐座。”
    李承英与青雀谢过之后,才起身,宫女便上来放下绣座。
    皇上的声音听起来似乎中气足了些,看来在洛阳病养得不错。青雀想她还没去过洛阳呢,听过洛阳的牡丹花会很热闹……
    青雀正想些有的没的,猛地听到皇后唤她,“遥之。”
    “啊?是。”
    “上次我送你的女则可读的如何?”
    青雀不禁有些虚心的眨着眼睛,皇后在长安,她还老实些,皇后一去洛阳,她就把这事给忘得差不多了,女则读是读过,只不过是粗粗看过一遍,要教她对答其中内容,那还是直接磕头求皇后恕罪好了。
    “读……读完了。”
    “那你说说,你可有何心得?”
    那就是一本读书笔记,文德皇后记录的对古往列女的点评,关于如何做好一个皇后,一个妻子,可青雀瞧来,自觉做不到,她就是喜欢散漫,就是有些任性,于是女则就给丢到一边去了。可现在皇后问她要心得,心得哎,她可是连战国策都能当话本子,能讲出什么心得来。看青雀心眼儿转了无数圈,期期艾艾的道,“我……知道了皇后平时掌管要后宫,又协助皇上主政,要做好皇后实在太难了。”
    皇上闻言,倒怔了怔,随即笑了起来,“这孩子嘴倒是甜得很。”
    李承英在旁听到,不自觉的在唇畔勾起好笑。
    青雀一偏头就瞧到了,于是瞪了他一眼,笑笑笑,笑个屁。
    李承英却只是装没看见。
    皇后又叮嘱一番,青雀听来听去,听出一个意思,皇上跟皇后似乎并没有打算要换太子妃人选的事情,把她叫过来,也许是为安她的心,安她父亲的心,安外头一些蠢蠢欲动的心。
    随后李承英要述录这几个月监国以来的政务,青雀便先行退去,剩了皇上三人在殿内。
    皇上接过李承英上呈的政疏,仔细阅览。又一一答对后道,“有些事未免行于急燥,政务不是可一蹙而就的事,它需要耐心,如今你东宫属臣大多都是原东宫旧臣,都是主政老道的博学之士,他们提的建议你要仔细的听。”
    皇后仔细阅过后放于桌上,才道,“太子主政时日尚短,有些疏漏也是难免,往后谨慎些便是。太子,非是我们苛责你,而是自你手中发出的敕令文书直接关系到百姓,不能不慎重。”
    磨了半年,李承英迅速成长起来,东宫旧臣瞧在眼里,心下暗自感叹,太子越来越像宣明太子了,甚至比宣明太子还要多了些强勇,东宫强势自是好事,只是协助皇上主政的皇后此前便与东宫有过摩擦,而今太子入东宫以来,皇上调整过东宫人事,然而新任的庶子与宾客仍然大多不是亲近皇后之人,怕是与皇后又要闹出矛盾。
    皇上又道,“你此次留守监国以来时间不长,但留心政务,抚爱百姓,非常尽心,对刑法所施也细审详察,深副我所怀,王胜培……”
    太监王胜培忙上前来应了。
    “叫侍中来,朕要下诏,嘉奖太子监国,再赏赐绢帛五百段。”
    李承英闻言,再拜,“谢父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