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

7.3-1

    
    忙碌的寒假,没有节日气氛的新年,谭兮不知道自己是习惯了,还是麻木了。
    返校那天,她拒绝了小姨一家送站的好意,坚持一个人坐汽车去滨市乘车。好在这次回家她带的东西很少,只有一个书包。除了几件换洗衣物,她还带了笔记本电脑,因为专业课老师要求寒假完成两个小作业。她记得第一次在家里拿出笔记本电脑时,小姨的吃惊,还有表弟王勉缠着她放变形金刚时兴奋的小样子。
    天色蒙蒙亮时,欣县发往省城车站的汽车启动了,谭兮看向家的方向。一路上都是皑皑白雪,除冰车旁边那些好像已经被冻成冰雕的环卫工人们,还在奋力地跺着手中的铁锹。这座尘雪缭绕的东北小镇,表面上一切都没变,可只有谭兮知道,究竟是哪里变了。
    这个寒假,陆臻也没闲着。年前那次“深谈”,他显然会错了意,误以为谭兮拒绝他的理由在于他没有办法自食其力。所以十八年来从未因为“钱”发过愁的陆少爷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思考如何“赚钱”。终于在寒假第三天,他起个大早跑去小姑陆亦清的办公室毛遂自荐,希望能到她公司经营的超市做实习收银员。
    陆亦清是个坚定的单身主义者,虽然公司发展顺遂,事业一路高歌猛进,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底敌不过天性使然,每每面对这个跟她亲缘关系最近的小辈,总能成功激发出被她牢牢埋藏在心底的母性力量。听说陆臻要到她的超市实习,简直高兴坏了,还以为陆臻有意跟她学习卖场和超市的经营运作,想接她的公司呢。
    月薪一千四,除夕初一休两天,剩余法定节假日三薪。这是陆臻和陆亦清讨价还价之后得出的“标准”实习收银员待遇。薪资商定后,陆臻想到谭兮,她说的那些话,想到她用“奢侈”来形容六百八一顿的晚餐,似乎有些能够理解了。
    一个半月的寒假,陆臻一没打球,二没组队冲杀,踏踏实实在北三环外的这间超市做起了实习收银员。因为这间超市特殊的地理位置,陆臻上岗后几天发现店内外国顾客人数与店内英文导购指向牌数量不成正比,于是他熬夜写了一份《奥运迎外宾——制作英文导购指向牌》的方案交给经理,经理对他的想法赞赏有加,特批了采购部的两个同事跟他一起,熬夜将所有商品类别及指向牌做出成品摆放在相应位置。
    开学前一天,陆臻最后一次去上班,经理把他叫到办公室,笑着告诉他,经过一个月的试用,他的英文导购牌方案确实为超市在同区域内赢得了一定量的外国顾客回购率,并特批了一千元奖金给他。
    陆臻人生第一次领到自己动手赚来的三千元工资,厚厚一叠装在信封里,一米八三的大个儿一出超市门口瞬间缩成一米三八似的,紧紧攥着信封生怕被人抢去。回到家,他还不忘拿出信封反复端详,末了放进书桌上那只精致的盒子里。盒子很大,里面只有一样东西——谭兮送给他的姜黄色的针织围巾,现在里面又有了他自己赚来的钱,陆臻感到很满意。他想,赶快开学吧,好把这份自食其力的喜悦跟她分享一下。
    大一下开学第一天,朱琦趴在上铺哭天抢地,说自己要申请换宿舍,现在的舍友让她深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巨大压力。她既没有袁蔓年轻,又没有谭兮漂亮,还没有方华的感情顺利,最可恨的是她明明比三个人都更加努力,可结果却是期末考成绩排在宿舍最末。
    “没天理,简直没天理!”朱琦总结道。
    大家忙着收拾东西,显然没人愿意理她。
    其实她们宿舍整体成绩不错,最末位的朱琦还排在系里中游水平。方华跟朱琦差不多,只比朱琦高两名,谭兮考得不错,学年第十九。而平时看起来慢吞吞对什么事都不大上心的袁蔓直接考出个全系第一的好成绩,惊呆了所有人。
    “大华,海南岛好玩儿么?”袁蔓好奇道。
    提起方华去海南岛的事头,朱琦赶紧停止抱怨,打开自己的超强八卦接收系统。谭兮也想知道方华跟蓝俊宇回家之后发展的怎样,她还以为朱琦会问,没想到竟是由袁蔓问出来的。
    “海南岛挺美的,碧海蓝天,就是有点晒。”方华一边收拾桌子一边说。
    “说重点!”朱琦熊熊燃起的八卦之魂已经绷不住,说,“说你跟蓝帅哥回家之后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方华假装不懂。
    “哎呀!他家人怎么样?对你怎么样?你俩会结婚吗?”朱琦连珠炮似的发问。
    “他家人,挺好的。我是以同学的身份去拜访一下,还能把我吃了吗?还有我今年才二十,结婚得过两年呢。”方华大咧咧惯了,此刻露出一副忸怩的小媳妇情态着实把宿舍的小伙伴惊住了。
    “哟,这么说过两年就会结婚啦!”朱琦大声起哄。
    “你小点儿声,还没定时间呢。”方华说,“还有啊,我这学期就不总在宿舍住啦,我们俩在学校家属区租了房子。先说好啊,我床上不许堆东西,中午我还回来午睡呢,桌椅柜子你们随便用。”
    宿舍中一片欢呼。不只是朱琦,连谭兮和袁蔓都在震惊中感叹这进展也太神速了,大一才过去一半,竟然就订下一桩好事,堪称二零零八年第一喜讯。
    是啊,这一年,不仅是宿舍里学校中,全北京乃至全中国,都在一片欢腾中等待奥运会的盛大召开。而这场盛会的核心——北京——正在实际践行着“人人奥运”的口号。
    听说出租车司机被拉去集训许国璋英语后,那些满口京腔的北京大爷不管载上谁都能先秀上几句英文。然后各所高校校内的奥运场馆陆续进入测试阶段,时不时有电视台记者拎着□□短炮在崭新的体育场外头拍照和播报。
    三月初春风回暖,“人人奥运”的号召正式进入各所高校——奥运志愿者报名活动正式开启。据称不到半个月时间,北京有十几万名在校大学生报名参加奥运志愿者服务。志愿者服务活动包括前期培训、考核,以及奥运前后的志愿服务,
    与A大热火朝天的志愿者报名相比,四人间宿舍竟然只有朱琦一人报名实在有些冷清。方华那厮自从跟蓝俊宇两个双宿双栖之后,正式开启了“多姿多彩”的业余生活,哪里还有精力参加这等耗时耗力的培训。袁蔓过了个年,终于长成了十六岁的花季少女,却发展起了跟广大高中男生一样的兴趣爱好——被金古两位侠士迷得死去活来。她天天泡在图书馆,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在刻苦钻研哈希算法,而实际上她只是沉迷武侠小说无法自拔。
    谭兮倒还挺想参与一下这次盛会的,毕竟当初考来北京也有奥运的一小部分原因。可惜时间有限,她想到欠张会的“高利贷”还没还清,就满脑子都是找兼职的事儿。
    虽说谭兮错过了参与北京奥运的机会,但奥运没有放弃她。
    张会的一位在B大念书的高中同学因为参加奥运志愿者服务,所以想把正在做的一份家教兼职让给张会,可张会当时已经在给一家的两个孩子补初中数学和物理,时间岔不开,所以决定把这份家教工作推荐给谭兮。
    下学期一开学,谭兮就把校内的勤工俭学工作给辞了,因为工资很低,而且对时间的要求又比较严苛,导致她晚上没法外出做家教。可家教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的,除了满大街的专业培训机构,北京有几十万号在校大学生研究生。谭兮把自己十分单薄的个人简介挂在网上,又打印出来贴在周边家属区的公告栏里,可一个半月也没一个找家教的电话打给她,倒是好些推销保险和理财的经理人联系过她。
    谭兮重新审视自己的个人简介,发现对于初高中数理化补习老师而言,她的“获奖情况”一栏实在乏善可陈。因为家里的情况,她错过了初三那年的奥赛,高三她又没读,高二就参加了高考,所以别人都有的奥赛获奖成绩,她一个都没有。
    离开学校的勤工俭学,谭兮发现,她只能花一百块钱去办张健康证,然后去麦当劳炸鸡米花。
    所以当张会找到她的时候,她沮丧的告诉张会,欠她的钱可能要再过两个月才能还上了。
    张会假装不高兴,然后对神情落魄的谭兮哈哈大笑。
    谭兮得知这个好消息,十分开心,对张会的感激之情又涨几分,并保证绝不会在试讲时因为自己的原因失去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当天她请张会去吃清风苑的卤肉饭,张会又给她说了些去学生家里做家教时需要注意的事。
    谭兮志气满满准备在这份家教工作中大展拳脚,以便为自己的工作经历一项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那晚跟张会一起吃饭时很开心的,直到两人在宿舍楼门口告别时,张会跟她说了一件事,让她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