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星火

第三十三章

    
    风华听了有些目瞪口呆,原来这城中早已得到消息,再说自己也没有把那些人全灭了,一百人都不到好吧?真是谣言害死人。他也不想想秦州城是个什么地方,只要不是知州太过昏庸,晚上距城池才二十多里的地方出现了几百人的拼杀他能不知道吗?何况火药的声音也不算小了。/p
    那叫元镇的中年人怒哼道:“又是洪涛那伙人干的?童贯缴而不灭也就罢了,如今这秦凤路却是没人敢再管这挡子闲事。当真是害人不浅。”/p
    另一个中年人忙左右望了望苦笑道:“元镇兄何苦为难小弟?这大街上岂是说这些话的时候,快些走吧。等到了公厅再说不迟”/p
    风华内力早有小成,耳聪目明的已听个明白,原来这两人还是这城里的官员,自己正要去找人办事,当下也不客气,忙上前躬身抱拳道:/p
    “打扰两位官人了,《官人在宋代一般是对官员的尊称》在下想买些铁块,然小吏却让我先去府衙办理此地的户籍,小子刚来,敢问两位官人也是要去府衙吗?能否指点一二,也好教小子少走些弯路。”/p
    没办法,这都是前世去那啥啥部门办事留下的后遗症,想开一个证明就有无数个证明等着你,但要是有人能说句话那就一个都不用开也没事,就是这么神奇。/p
    两人好奇的看着眼前这个少年,只见他穿着虽然朴素,一副农家小子的打扮,但干净整洁,眼神清澈深邃,站在那也是挺拔如松,不由笑道:/p
    “那就随我们一路前去。”一路上那两人只顾说话并未刻意的搭理风华,风华自然也只是默默的跟着并不主动答话。从二人的谈话中风华也发现了原来这二人一个是洛阳令赵鼎,一个是此地的知州郭思。洛阳令是多大的官他不知道,但只要是对宋朝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赵鼎这个南宋时期的主战人物,不过此时应该还是名声不显,郭思此人风华好像也有点印象,但一时想不起,应该在历史的长河中没什么名气。风华如是想着/p
    来到一座三进的建筑前,门匾上写了秦州府衙四字,风华知道这就是到了,那二人把风华带到一件偏房指着一个小吏道:/p
    “你找此人办理就是了”/p
    那小吏见是知州亲自领人过来也是大感意外,忙急步跑来问道:“这位小哥要办户籍证明吗?”因为他就是专门办理户籍的,知州既然指明找自己那肯定就是办理户籍的了,所以他才先问了句废话。/p
    风华也不清楚宋朝办理户籍的程序,更不知道报个明王寺人家会不会认,但那也得硬着头皮办不是,没这户籍还真是难办,那就得当流民处置了。见这小吏态度和煦,忙抱拳道:/p
    “小子现落脚明王村,想办理户籍,不知可否?哦。明王村就是那以前的明王寺旧址。”风华还怕小吏不知道又加了句/p
    小吏声音拔高了几度重复道:“明王寺?那不是强盗土匪的地盘吗?”/p
    风华还没解释,后面那两个中年人却是停下脚步对望了一眼,知州郭思回过头来对风华说道:/p
    “你是明王寺的人?”/p
    “是明王村,那边的强人已经答应让我们住下了”风华赶紧纠正道,根正苗红走到哪都是至关重要的,他可不想背负什么以前那些叛民的名声,还是趁早更正的好。/p
    赵鼎奇道:“哦,小哥能否移步和我们讲讲这其中的过程?你放心,办理户籍之事自是无妨。”/p
    没办法,你的地盘你做主,风华心中虽然不爽自己宝贵的时间被浪费,但他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抱拳道:“敢不从命。”/p
    待让人牵走马匹,风华就随那二人来到了一间布置相当讲究的房间,三人分宾主坐下后,风华就主动介绍起自己来。/p
    “在下姓风单名一个华,从小就被师父带走学艺,前段时间听闻家中遭灾,就回到家中,奈何家里实在没甚活路这才带着母亲和二姐一路走到此地,路上斩得一匪首名李狮子,得了些赏钱,这一路也就收留下流民,昨晚有些贼人来闹事也被我们打退了,又见渭水两边荒地颇多,就想着打造些农具使用,这才来买些铁块”/p
    这番话就是风华以后在这宋朝的根脚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出现,总有根脚所在,所以风华就半真半假的说了一通,眼前两人都的官员,只要坐实了自己这番话,那么以后在宋朝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了。/p
    那郭知州笑道:“原来那李狮子就是你擒获的,我说那伏羌城的知县什么时候有那么大的胆子敢去主动缉捕强人了,不过此人已死,倒是不好追究他虚报之事了。”/p
    风华也不想那么麻烦,最主要的是那知县就是自己杀的,当下连忙道:“也不算虚报,在下也得了银钱,救活了很多百姓的命,那知县还算有功之人呢,此事就此罢了吧”/p
    旁边的赵鼎感叹道:“眼下虽然兵灾已解,但旱情依然严峻,再不下雨秋播就得耽误了,若世人都像小友如此尽力救济百姓,我秦凤一路何至于此?”说完一脸的沉痛。/p
    要是别的官员在风华面前如此表态,他肯定又得鄙视了。但赵鼎作为一个宋朝为数不多的好官员来说,这点忧国忧民的操守风华相信他还是有的。当下也只得谦虚几句。/p
    那郭知州又道:“那百姓口中流传的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是小友所作?”/p
    见两人都一脸急切的望来,风华虽然觉得剽窃可耻,但眼下保证几百人生存下去最是重要,于是笑道:/p
    “正是在下偶有所得,登不得大雅之堂”/p
    郭知州和赵鼎齐齐说道:“还请小友把全诗念来,也好让我等观摩一二。”这就是宋朝的文化氛围,哪怕饥民满城,有好的诗句这两个在算是宋朝能臣的士大夫也是急切的想知道此诗的品级。经义文章,诗词歌赋永远排在读书人的第一位。/p
    这还是好的,像蔡京那样连经义文章都不要了,只想着贪权敛财那真是比比皆是,至于童贯那种把国家民族安危置于脑后的,只顾自己的佞臣更是让人齿冷。/p
    于是风华站起身来,酝酿一下情绪,既然要剽窃了,那就利用最大化好了,抑扬顿挫的把张养浩的那首《潼关怀古》读了出来,末了还叹道:/p
    “我大宋百姓如今这日子真是苦不堪言呐,特别是这西北两地,恶邻环据,这日子也不知何时是个头?”/p
    郭知州和赵鼎细细品味几遍这首诗也被诗中那句颠扑不破的真理给打动,一时默然无语,过了许久那郭知州才开口道:/p
    “真是好诗,小友的胸怀真是我等所不及也”/p
    饶是风华这等脸皮厚黑之人听了也有些脸红,只好掩饰道:/p
    “诗再好有什么用?又不能变出粮食,我只能多喂饱几个百姓,少死一些人便是此生不再作诗又有何妨?”/p
    郭知州见风华这般模样,心中一动说道:/p
    “小友那明王村现有多少百姓?这灾荒之年有口吃的想必他们也不会再走了,我就任命你为明王村的里正,以后明王村就直接归纳成纪县治下,你看可好?”/p
    这当然好了,以后明王村就算是在大宋的版图留下一块地方了。这应该也算是自己在大宋留下的第一笔印记了。当下忙站起身来答谢郭知州。/p
    郭知州见风华同意心里也很是欢喜,要知道一个县或一个州年底考评官员政绩时看的就是这个州今年又增加了多少人口,秀才几人,田地税负几何等等方面决定的。眼下这少年又要开垦荒地,又很有希望考取功名,这可都是他的政绩。/p
    想到功名,郭知州又问道:“小友考取功名了没有?”/p
    “呃,还没来的及,今年怕是已经错过了吧。还是等几年吧。”/p
    郭知州却是哈哈哈笑道:“那小友可是说错了,此次我秦州因为又是兵灾又是旱灾,朝廷特许此次的州试押后,定在九月二十举行,不知小友可愿一试?”/p
    风华有些尴尬道:“实不相瞒,小子连乡试都还没试过,以前都是和师父学艺,没想着要出仕”他这话说的自己都脸红,明明想当大官想的都快疯了。他就想站在一个位高权重,说话有人听的位置上,然后好好的利用自己的先知先觉把宋朝这个跑偏了的王朝给救回来。/p
    赵鼎也在旁帮腔道:“乡试不用考了,以小友刚才那首诗的才情,得个秀才算是绰绰有余了,让知州直接给你补个秀才就是了。”/p
    这个时候这样不用考直接补功名的事还真是常见,主要是宋徽宗自己经常这么干,当然他老人家家大业大,一补就是补进士,只要是谁字写的好,画画不错,进贡的宝物不错,都可以在他那里补个进士出身,当然前提是通过蔡京童贯的门路。所以一个知州补他一个秀才也是理所当然的。/p
    “对,对,对,小友忧国忧民的心胸让我等汗颜,何不出来从仕也好为天子守牧一方,造福一方的黎民”。郭思也大力劝说起来,比起有些不要脸的同僚补那些狗屁不通只知道塞钱的家伙来,自己算是很有节操的一个了。何况眼前这个少年是有真才实学,心忧黎民之人。就算不说以后能不能帮自己更进一步,至少在这秦州也能帮自己捞点政绩出来。/p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