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再加上没有新客人上门,我以为咫尺里的两位医生会闲下来,可实际不然。段续依旧行踪不定,赵化也依旧忙到停不下来。
中午打坐结束后,赵化常常拿着便签本,到我的房间借书或还书。他借的,不是我的私人书籍,而是书架上的古籍。
借书时,他总是先递给我一张便签纸,上面完完整整地写着“借舒华书x本+所借书目的名称+时间”,然后用询问的眼神看着我。
我同意后,他便取下相应的古籍,再将便签纸贴在书架上相应的位置。
归还时,他会先将古籍放回之前的位置,再把便签纸揭掉。
我跟他说过好多遍,我只是暂时借住在这里,他想看书自己取阅就可以了,压根儿不用征求我的同意,更不用打借条。每次,他都弯一弯那双美丽的桃花眼,却依旧我行我素地完成整套借书或还书程序。
时间一长,我也懒得说了,每次自觉地对照便签纸上的书名,帮他取下古籍,贴好便签纸;归还时再自觉地帮他放好古籍,揭下便签纸,俨然图书管理员。
赵化从我这里借了古籍之后,并不回房间看书,而是径直离开诊所,夜半方归。
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问他,平时都去哪里看书?他用潇洒的字迹告诉我,他借这些古籍不是为了阅读,而是为了补充完善。
我刚来时,便翻阅过书架上的古籍。除了几卷为数不多的竹简外,这些古籍大多是线装本,微微有些泛黄。书名都是篆书写的,有大篆有小篆,但是打开之后,都是看不懂的蝌蚪文。
之前我一直以为是自己学识浅薄,才会没见过这些文字,多少有些赧然。自打从赵化那里得知,这些书籍记载的都是仙、神、精、怪的各类事迹以及修行方法之后,我便坦然了。
但这些书并不是原版,而是赵化做的拓本。有一个土地仙,千百年来专门从事这方面知识的收集、整理、撰写,所以赵化得了空便去他的资料库,不断完善这些书籍。
这么一来,我觉得这些古籍放在我这里十分不妥,应该直接放在赵化那里、或者一楼大厅才对。
我找到段续,请他用“物理学最前沿的方法”,那什么粒和波相互转化的方法,把书架挪到合适的地方。
那时,段续泡了壶紫罗兰,正看着湖面上淅淅沥沥的小雨自斟自饮。
听我这么一说,他抱起胳膊思忖片刻,悠悠闲闲地开口。
“要知道,不是谁都有资格去土地仙那里查资料、甚至抄录的。一来,我们老板和土地仙是老朋友;二来,我们为他提供了几百年的免费治疗,才获得这个机会。所以,这些典籍是咫尺的秘宝之一。”
“你的角色是杂务工,保存、收纳这些典籍是你的份内工作,不能把这个重担推给别人!”
我想了想,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因此就任由这些书留在我的房间,每天精心掸灰。
今天掸灰的时候,我不小心掸落了一本。我十分心疼地捡起来。在合上书页的那一霎那,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竟然不是用蝌蚪文写的,而是用我熟悉的篆书!
这本书的名字相当非主流,叫做《史记之三——昆虫家传》。
我在书架上找了找,发现这是一套系列丛书中的一本。除了《昆虫家传》外,这套书还有《史记之一——总纲》、《史记之二——走兽列传》、《史记之四——飞禽纪实》、《史记之五——水族族史》、《史记之六——爬行传记》。
让我大喜过望的是,这一整套书都是用各种篆书书写的!
我从《总纲》开始,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万物有灵,以人为首,动物为辅,植物次之,山石为末。天道有常,万物兴灭轮回,生生不息……”
原来在精怪眼中,万物都有灵识,或高或低罢了。其中人的灵识最高,其次是动物,再其次是植物,最末的是无生命物体。而灵识,就是我们常说的灵魂……
有灵识,便有灵力。不管是人、是骡子是马、还是路边的一块小石头、甚至是吹过的一缕风,都有灵力。灵力是可流动资源、是公共资源、也是循环资源。
所谓的修行者,拥有天赋异禀的灵识。他可以是人、可以是动植物、甚至可以是一块石头。修行者可以突破自身限制,不停地收集周围某种特定的灵力,其中的佼佼者可以延长寿命、可以脱胎换骨、甚至可以得道成仙。
修行,其实就是强行抢夺公共资源,把可循环的、分配相对均匀的灵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此,不管是什么生灵,修行到一定阶段,灵力场过强,就容易与自然界的一些强力场产生对接。
通俗地说,就是容易被雷劈、容易被台风龙卷风追着跑、容易被超级冰雹袭击,等等。修行者管这些,叫做天劫。
对抗过天劫,可以继续逆天改命地修行,直到下一次天劫。如果对抗不过,轻者失去辛苦攒起来的灵力场,继续生老病死;重者连灵魂一起消散,从天地间彻底消失,也就是灰飞烟灭。
但是,能成功度过一次天劫的修行者,约为十分之一;能成功度过两次天劫的修行者,约为百分之一;能成功度过三次天劫的修行者,约为千分之一;……
修行者与命运博弈,在汲取灵力与躲避天劫中艰难前行,没有谁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在《总纲》的最后一页,写着一行小字——
“万物修行始以妖道,化为人形方启仙道之门。得入仙道,即为神之仆,得神之庇佑,可免天劫。”
合上书,我陷入沉思。
咫尺齿科位于这风景绝佳的地段,却不敞开门来做生意,而是在屋子外边设了层结界,弄得神神秘秘。
可是他们又考虑的面面俱到,对人、鬼、妖、仙、神均有妥善的安排。那么,段续他们几个到底是什么身份,可以做这样的买卖?难道,他们也是修行者?
我想不出头绪,便把这个问题丢到一边,打开了那本《飞禽纪实》。
“飞禽,体均被羽,卵生,前肢成翅,体轻,多营飞翔生活。有喙,无齿。……”
我的视线在“无齿”两个字上停留了下来。因为,我忽然想到了火星。所有鸟类都没有牙齿,鹦鹉也不例外。难怪火星需要咫尺的帮忙!
我连翻了几页,找到了那篇《鹦鹉居世家》。
“鹦鹉羽色鲜艳,善辩,汲山中灵气以修己身。内丹成者,喜聚居于灵气充沛之山林,所居之地名曰鹦鹉居……”
按照书上的记载,鹦鹉这一族是挺不幸的。它们修行后,半数灵力集中于羽毛。蕴含灵力的羽毛就是它们的武器,锋利且好使。
可是,鹦鹉是要定期换毛的呀!
每换一次毛,鹦鹉的灵力就会折损一半。因此这一族修为精进极为缓慢,很难成仙。
据书中记载,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位神祁因为同情鹦鹉一族,为它们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只要及时拔除新长出的羽毛,时刻保持光秃秃的状态,那么灵力没有羽毛可以依附,就不会定期损耗了!
按理说,这是个好办法。可鹦鹉这一族有个特点,那就是自恋!
它们不仅没有将自己拔个精光,反而为了体现本族特色,将每代长老褪换的羽毛收集起来,用大火熔炼,锻造成石,号称炽焰石,并世代相传!
火星戒指上镶的就是!
我猜想,这炽焰石或许就相当于像鹦鹉族的玉玺!难怪火星情愿再添一千万,也不舍得拿戒指换……
惦记着正源的事,我跳过许多篇,在《走兽列传》里找到了《九尾狐族》这一篇。看完了我才知道,正源这么小就能化成人形,是多么的不容易!
很久以前,当九尾狐还生活在青丘时,每修行一百年,就能长出一条尾巴。当一头九尾狐修满九百年,长齐九条尾巴后,才能化成人形。它们管这个,叫成年。
但是移居到人间后,九尾狐再找不到像青丘那样灵力充沛的地方,修行速度大大减慢。族里的新生小狐能修成九尾、化成人形的十不足一,而且动辄需要三五千年的时间。
于是,我问了恰巧来还书的赵化,为什么正源明明只有一条尾巴,却能化成人形?
原来,正源的母亲在魂飞魄散前,用自己剩下的全部修为给正源塑了其余八尾,让他得以化成人形。又教他伪装成普通狐狸,以防其他修真生灵的觊觎。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在接下来的十余天里,我随身携带书本和薯片,得空便找个地方坐下来,吃着薯片看着书。
我发现,精怪们的历史渗透在我们的许多民间传说中,但是又与我们先人记载的大不相同。
比如,按照这套《史记》记载,提出“治水宜疏不宜堵”的不是大禹,而是大禹的妻子涂山氏——九尾狐族女娇。但是,世人把这笔功劳记在了大禹头上。
比如,许仙就是法海,法海就是许仙。僧人法海被白素贞的真情打动,还俗做了郎中,改名许仙。许仙发现白素贞是蛇妖后,毅然再度剃发出家,做回法海,还顺手将白素贞压到了雷峰塔下。
比如,那头给牛郎织女充当了红娘的老牛,初衷不过是沾沾仙气而已。那头老牛被拴住了牛鼻子,灵力自鼻环处不停流失,修行多年无法化成人形,在牛群中很没地位。要想早日脱胎换骨,捷径便是接近仙人,多沾仙气。
老牛四处打探,得知天女经常下界洗澡。于是,它抓住单身汉牛郎强烈的脱单心理,怂恿他冒险接近天女。没想到七仙女也想脱单,一来二去的,倒成了一段佳话。
比如,梁祝是对好基友。梁山伯和祝英台既是同桌,又是舍友,渐渐地断袖情深。眼看着都到了婚娶的年纪,两人想要长厢厮守,但是为世俗不容,整日以泪洗面。
一只成了精的蝴蝶同情他们,就施了个障眼法,把祝英台变成了女儿身。但是月老并没为二人牵过红绳,折腾来折腾去,最后还是有缘无份。祝英台死后,蝴蝶精施的法术化作蝴蝶的幻影,渐渐消散。
比如,填海的不是精卫,而是曾为精卫所救的鸟妖。精卫小的时候,曾救过一只成了精的鸟儿,鸟儿常常陪她玩耍。一次鸟儿闭关时,精卫不小心溺死海中。
鸟儿悲愤不已,走火入魔,日夜向水中投石。结果不仅荒废自身修为,更是死伤了不少无辜水族,最后在天劫中灰飞烟灭。
……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无法一一枚举。总之,我埋头苦读,废寝忘食,沉浸在恢宏的精怪世界中难以自拔。合上最后一本《史记》,我远眺湖面,顿时觉得大千世界、飞禽走兽,都已经了然于胸。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目光深邃,眼圈发黑,显得十分博学!
单单一套《史记》,已经展现了一个恢宏的世界。满满一书架的蝌蚪文,展示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赵化又去了土地仙那里,蝶薇也不在房间。午后,我带上一本书,边打理竹叶边瞄着给正源指导功课的段续。趁他停下来的间隙,我捧着书凑了上去,指着上面的蝌蚪文问他,“这些是什么文字?”
段续看了一眼,轻飘飘地说,“天书。”
啥?天书
我揉了揉鼻子,“那,有互译词典吗?”
“词典?”段续像听到了笑话一般,灿灿地笑了起来,连带着眉心的那道印记也亮了起来。
“天书是用灵力书写的,能拆解灵力,自然就能看懂。天书中,一个字包含的内容比人间的一本书还多,但是修为不够的人无法读懂,所以才叫天书。”
这么说,这些书与我是彻底无缘了。有些不甘心,但也无可奈何。我摩挲着微微泛黄的书页,不由得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这些书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咫尺天涯’就是这种感觉吧。”
“咫尺天涯也是一种缘分,总好过生死两茫茫。”段续看着远处,既像是回答我,又像是自言自语。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