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快更新!无广告!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宁一文背着箱笼自个儿去了县学。
她年仅九岁,却是院试第五,实打实的禀生,由县里按月给禀食,已经算是能自己立得住了。
既是立得住,那她说话便就有了分量,她跟苏家亲事也在她的坚持下提上了台面。
宁夫人一开始还觉得两个孩儿尚且年幼,两家通个气便罢了,不用急着走流程,可架不住两边的小儿会闹腾,只好顺着他们的意赶紧结亲。
古代结亲是相当繁琐的,大致分为六个阶段: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宁家虽称不上什么高门大户,但这些过程却一个都少不了。但好在二人年纪还小,把亲事定下来只需要进行到纳吉便可。
因为两家早通了口风,一切都很顺利。先是宁家请了媒人上门提亲,苏家同意议亲。然后再由宁家把两人的八字送到寺里去合婚,合完婚又要下定。
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宁一文亲历亲为,下了大力。落在宁夫人眼中,这便是小儿喜欢极了苏家的丫头的表现,让她那颗本来以为"二人不相配"的心也渐渐冷静下来了。
再看看苏家丫头没心没肺的样子,宁夫人有些恍惚。这副模样让她想糊弄自己是苏家丫头笼络了儿子都不成。
她左看右看也没发现苏琰的出众之处,但架不住她是儿子的心头好。宁夫人便拍着宁一文的手说:"儿啊,你放心进学去吧,苏家丫头有娘帮你看着,保证养的好好的。"
天哪噜,宁一文迅速体会到了他娘的意思,她这是想要接手调理苏琰啊。
宁一文简直能想象照苏琰崩溃的样子,她委婉的劝道:"娘,您以前怎么对他现在还怎么对他,不用管的太多,毕竟苏琰还有生身的爹娘在,插手的多了,人家纵然嘴上不说,心里也会不乐意的。"
"再说了,就苏琰那个性子,您得为了他操多少心受多少累啊,儿子心里哪能过得去。"
宁夫人捂着嘴笑:"为了我儿前路顺遂,为娘再苦再累也不怕,被人说道两句也算不上什么事。"
亲娘这边看起来是说不通了,宁一文又去跟苏琰打了声招呼:"我们的亲事虽然定了,但没到最后结果也是难说的,我娘要是想给你立规矩你就暂且忍着,一时受屈与一世不顺你总得选一个吧。"
这话说的有些渣,但理儿就是这么个理儿,谁让苏琰投胎没投好呢。
宁一文根本拿不出时间来处理这对准婆媳之间的关系,过段时间,县里将要往上推选贡生,这是对她来说无疑是个大好的机会。
科举不易,宁一文开始的时候是沾了成年人灵魂的光,怎么也有些底子在,读起书来便较同龄的小子们快上些,但等她中了秀才,这一优势就荡然无存了。秀才里有十五六的少年,也有鸡皮鹤发的老者,他们最少的也在书经典籍里浸泡了十来年了,不是宁一文这种半路出家的人能比的上的。
伤仲永可不好听,原本宁一文还为这事发愁,可县里推举贡生的消息传出来,却让她看到了希望。
贡生就是秀才里的优异者,可推举到京师国子监进学,意为向皇帝推举贤良。而读书这码事儿古代近代都一样,京师国子监的资源必然是远远超过香江县学的。
有这么一个机会,宁一文是怎么也要争上一争的。
贡生有"五贡"之分,从禀生里头往上选的又称为"拔贡",一县之内禀生最多能有二十人,拔贡可比考举人来的容易。
而且……
宁一文轻轻吐了口气,她还占了个"幼",九岁的秀才走出去就是一张门面,很能给治地的官员们涨脸。
宁一文静下心来,理了理长衫慢悠悠的踏进了县学,院试刚过,一众同窗的学识不会有太大变动的,只要她在这段时间内不惹事,那贡生的名额基本上就有她一个。
当然……
前提是不能出事儿…越到了这个时候就越有些人会撕下那层鲜亮的伪装,铤而走险。当年的唐寅不也是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可一朝诬陷,便被剥夺了科举资格。
慎之慎之!
进了县学,感觉便不一样了,绿树翠竹,幽静清雅,来往皆为儒生,或轻声细语,或高谈阔论,皆是腹有文墨,胸有韬略。有学子善文好学,捧一册书于枝条掩映处仔细研读,亦有人携二三好友于谈笑间指点江山。
古言古语带着独特的韵味扑面而来,透露出浓重的文化底蕴。宁一文一时间竟被镇住了,她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傻小子一样左顾右盼。
"你看看,这还是个孩子呢。"管茂是县学的训导,听闻年临九岁的小秀才到了,便携着关嘱托关宗树出来迎上一迎,正巧瞧见着了小秀才怔愣的这一幕。
关宗树捋了捋胡子道:"稚子向学,才难能可贵。"
管茂跟着叹道:"古有甘罗十二出相,今有香江九岁秀才,自古英才出少年。"
二人相视一笑,朝着门口的小儿走了过去。
"可是苏家庄宁一文宁小秀才?"管茂开口问道。
宁一文见一须发夹白的老者走了过来,他身着靛青色宽衣,脚穿浅面鞋,鞋口露出白袜。
宁一文恭恭敬敬的弯腰行了个弟子礼,口中唤道:"夫子。"
管茂面带笑意,观之可亲,点点头应道:"你叫我夫子也没错,我姓管,‘桃李无言管弦咽’的‘管’,是县学里的训导,佐教谕教诲生员。"
他又指了指身旁的关宗树介绍道:"这位是县学的嘱托,也姓关,但却是‘立望关河萧索’中的‘关’了。"
宁一文连忙见礼:"见过关嘱托。"
关宗树也点了点头,还是站在管茂身后,毫不越步。
宁一文便知道了这个人必然是看重礼节的,更是约束自己,唯恐落了他的眼。
管茂兴致勃勃的给他领路:"一文可取了字?"
字?有个秀才做爹爹可是少不了字的,但说出来却感觉略羞耻,宁一文学着关嘱托的模样错后一步,羞红了脸答道::"家父为我取字为载道。"
看着他面红耳赤的模样,管茂笑意更浓了:"大丈夫立世有何羞愧尔,这字起的不错,令尊对你的期望颇大呀。"
不是颇大,是牛皮吹的快顶破天了,"载道兴文,心游六艺;敬天乐遇,德体四书",读书明理便是为了载道,可有几人敢称自己能做到的,她爹就敢大刺刺拿来给小儿做字。
管茂又道:"我记得令尊也有功名在身。"
宁一文:"家父是中宣五年的秀才。"
管茂道:"一门两秀才,也算是耕读之家了。"
这话说的就很给面子了,耕读之家那是家中有祭田有族学,代代有功名的,而他们宁家在他父亲这一辈才起势,哪敢称作是耕读。
于是宁一文便笑着说:"训导过奖了。"
管茂回头:"并非是过奖之语,就算在百年的耕读之家也难找九岁的秀才,载道必将前程似锦,沿一姓荣光。"
没等宁一文回话,他拱拱手接着又问:"载道可知今年要往上拔贡?"
宁一文面露向往毫不遮拦:"弟子有所闻。"
管茂侧着身子看了他一眼,放缓了脚步:"那载道可知禀生拔贡六年一次,入选者送入国子监,再经朝考后,一等便可任七品京官,二等可任知县,三等为教职,再下者罢归。"
宁一文是知道的,这些东西在□□发给她的资料里都一一列举了,但此时人家肯提起也是好意,宁一文便停下又实心实意的行了一个礼:"学生谢夫子教诲。"
管茂摆了摆手:"称不上教诲,就算我不说,这些东西你也能探听到。"
宁一文:"若夫子不言,便无人肯尽心相授了。"毕竟贡生的名额就那么几个,她要是因为信息不全有所欠缺,那名额便能空出来了。
自己的好意能被别人收到肯定是欢喜的,管茂又捋了捋为数不多的胡子指点他:"你既是年幼,跟上进度难免会吃力,若是不便就先留在屋子里温书,不用急着去听堂。"
宁一文懂那意思:差不多就是在说,你别出去了,免得惹了别人的眼,让人下了黑手,你先藏在自己屋里好好看书吧。
既是善意,宁一文便接着了,她道:"正是如此,学生对课业略感吃力,亦想温故知新,夯实基础。"
笑意渐渐漫上了管茂的脸,嘴角眼角都像是开了花:"如此我便替你向教谕告个假,你切记不可落下课业。"
宁一文:"谨遵夫子教诲。"
……
管茂把宁一文送到她的舍馆前,又颠颠的离开了,那样子跟她的阿爹有些像,都是面上淡定,心里偷着乐。
不知道这管训导是真好心很是跟她有什么牵连,宁一文觉得他暂时无害便不再挂心,拖着铺盖进了自己的屋舍,她把东西先扔到床板上,又用衣袖扫了扫凳子坐了下去。
"贡生"便是她给自己选的一条捷径,并不是她不想光明正大的去科举,而是一国的学子放在一处,她真是不出彩,就算能中举,那进士也遥不可及。
取士比现代的高考更难!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