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快更新!无广告!
老实的来说,要回答这个问题,在下没有那么高的智慧真是回答不出。但是,我们不妨用平常人的眼光在看待佛法时,较为突出的两个问题的解释来旁敲侧击一番。
问题一,学习佛法非要吃素?俺肠胃不好,尽整些那种东东,会感觉淡的出鸟来滴!
问题二,小日子过得好好的,为啥非要偶去修行?连漂亮美眉都不能去把,之种活着还有个什么劲!
要回答第一个问题,就得请出偏远边陲地方上的自成一派的和尚们来,也就是我们俗称滴——喇嘛大师。当然,另一派别就是向来自居为正统名门的中原僧众了。
就只是回答个问题罢了,为什么非要请出这二位不同派别的出来加以说明呢?
那是因为,据江湖传言,这两派虽然都是同宗同源,在面子上也印有‘和睦一家亲’的表象,其实在私底下为了争正统继承权的缘由,两派虽没有产生大的械斗,却早就由此而撕破了脸。
为此,两派之间常常是剑拔弩张,弥漫的火药味显得很是浓郁。
当然,两派为了争这个所谓‘正统’的目的,自然含有难以启齿的原因在里头,那就是——拉信众。
看到这里或有同学在思想上一时没绕过弯来,说,拉个信众本来就是光明正大的事情,这又有什么难以启齿的?
那好,我们换个说法就浅显易懂了——拉客户。
看看,都知道‘客户’可是于经济利益同等挂钩滴。偶不爱钱钱,并不表示偶不需要钱。对吧?
既然是两派都是怀揣同一理论指标,就得付诸于实践才行。问题是,信众或者说客户就是这么好拉滴?
你总不能说用强拉硬拽此种昔日的梁山好汉的法子吧,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且还处于法制社会的管理之下,谁敢目无法纪的这样去干,他奶奶的真吃了天王豹子胆?
所以说,要解决此种问题还得是‘攻心为上’才对。为此,中原的正派们就秉着‘杀猪杀屁股’的法子,坚持不懈的捅对手软肋。他们像广大群众解释说,你们看又有哪个正经的和尚会天天吃肉滴?
话语流传传开了,遂引起了喇嘛大师们的极大愤慨,他们委派了新闻发言人无比郑重的宣称,俺们这嘎达天寒地冻滴还能不吃肉?有本事你叫他们也过来试试。再说了,佛陀爷爷出家后也是亲身示范沾过了荤的,这不是正说明了那些家伙是扯犊子的玩意,他们根本不懂佛法!
且不管两派在江湖上斗的是何种热闹,至少他们指出了许多人在佛法认识方面的误区。那就是,佛家并不是完全禁止吃肉肉滴,不过向大众提倡,最好吃【三净肉】。
所谓的【三净肉】就是满足如下条件的肉类:
一、眼不见杀,既没有亲眼看见动物临死的凄惨景象。
二、耳不闻杀,既没有听见它惨叫的声音。
三、不为己所杀,不是专们为自己食用而杀的。
这是因为有些人有佛教的信仰,而在初始阶段还不能适应断绝荤食,故允许他们先吃【三净肉】。(这里多句嘴,在下每日无肉不欢,基本上就是吃此种肉类,呵呵)
其实这种理念儒家也有,孟老夫子曾经说过:【君子之于禽畜也,见其生不愿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正是此意。
当然,在现今老夫子这句话的含义,被误认为是——男人是做大事情滴,不该为那些繁琐小事操劳,而女人才应该是厨房的主事。要是孟老夫子挣扎着爬了起来,听后人如此歪解其意,多半是目瞪口呆且胸腹间有五味杂陈之感。按照现在话说,估计他老人家连死过去的心,都是有滴。
看看,佛菩萨慈悲都是为众生着想吧?不是非要给强锁在一间房内只是送上素食,不会让您在梦境中高呼:“我要吃肉肉!”,对不对?
关于第二个问题,首先要强调的是;修行本属于个人自愿的行为,佛陀相对于不同根器的众生说法千千万万,只是由于慈悲故。要是你自觉过得还不错,就是不肯上船,他老人家真是拿你一点办法没有。
【崇高必至堕落,积聚必有消散,缘会终须别离,有命咸归于死。】这些话语是佛陀为了鞭策弟子们努力修行,而讲出人生无常的道理。
单从老话说,‘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这些道理来看,未雨绸缪总不见得是说件坏事吧。
当然一说到‘修行’这两个字眼,很多人的脑海中就浮现出和尚或者道士打坐的场景出来。有些人还认为自己做好一个儒生,去专心研究学问就行,哪里还需要去搞那些个东东。
其实错了,那是因为您太小觑‘儒生’这个尊称的缘故。
儒家讲:学问之道在变化气质,气质是实际的东西,不是空洞的理论。换句话说,学问修养高了,生理都会转变的,一步有一步的效验,一步有一步的征候,这是无法自欺的。但是,儒家日常也是需要静坐修行滴,只不过不一定是盘坐而是在座椅上正襟危坐而已。
证据,就在孔夫子和得意门生颜回对话的记录里边。
那么,这师徒俩对于修行的问答,到底是说些什么内容呢?让我们来看看南怀瑾先生的精彩论述。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
颜回听到这里,就说“回益矣。”老师我懂了,这一下懂得道了,好修道了,他说我已经进步了。孔子说,哦?你懂了道,进步了?“何谓也?”把你的心得报告看看。颜回说“回忘仁义矣。”现在我心里头放下了,什么文化呀,艺术呀,学问呀,文学呀,仁义道德这些,都放下了,我心里头都没有了,进入道了。孔子一听,说“可矣,犹未也。”你是放下了一点,只是放下了仁义道德,还没有完全,才刚刚入门。等于你们修道一样,有时候瞎猫撞着死老鼠的时候,心里就空空洞洞的,以为悟了;那是耽误的误,不是真的悟。那比颜回这个还差一点,颜回是真的放下了仁义。孔子说:可以啦!还没有完全。颜回听老师批驳还没有完全,又去用功打坐了。
它日,复见,曰:回益也。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
不晓得搞了几天,颜回又来见孔子,说“回益矣。”老师啊,我真的懂了道了,进步了。孔子说你讲讲看,报告一下。颜回说“回忘礼乐矣。”我更加放下了,脑子里把所有这些文化精神,中国文化传统观念,一股邋遢都丢得光光的,没有了,放下了,放下了就是道。孔子说“可矣”,可以了,“犹未也。”还没有完全。
它日,复见,曰:回益也。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
颜回听老师这么讲,又回去打坐了,是不是回去打坐不知道,是我加上的。有一天又来看孔子。这一回,你注意哦,过了三关了,跟禅宗说的过三关一样。“回益矣。”我悟道了,这一下不是耽误的误。那么孔子说,怎么讲呢?颜回说“回坐忘矣。”什么都放下了。你们打坐就要做到这样,“坐忘”,也不晓得自己坐在这儿,也没有我,也没有身体,也没有人,也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什么也没有,天地什么都放下,连那个放下的还要放下!不是那么一股死相坐在那里,好像比长途赛跑还要吃力的样子。
看你们打坐坐在那里,有些人,两个手那么叉起来,不晓得干什么,象是角力比赛,说是结手印;结了手印就不怕魔,又不怕鬼。不晓得搞些什么,都不是道!真正的道要坐忘,真正的放下,时间、空间、身体都没有,更要忘记了两条腿。孔子听见颜回说“坐忘”,“蹴然”,古人在孔子那个时候,在榻榻米上席地而坐,孔子一听,本来是屁股坐在两条腿上,一下子膝盖头就站起来问颜回说,你讲什么?“何谓坐忘?”你说说看,什么叫做“坐忘”?
颜回曰:堕枝(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你们学禅宗也好,学什么宗都好啦,学端午节的粽也好,就要记得,功夫要做到这样才行。“堕肢体,”身体没有了,没有感觉了,有些人打坐坐得好,老师啊,今天气通了,两个手印好像分不开一样。你既然晓得分不开,可见还有身体的感觉,何必来报告呢!你说,我现在好像两个脚麻过了,也不痛,不过仍晓得有两个脚,可见没有“堕肢体”。“黜聪明,”没有思想,没有妄念,没有杂念;可是并不是不知道,什么都知道,知道没有思想,没有妄念。“离形”,没得形体,“去知”,也没有智慧,就是不叫做智慧,还有一个智慧就不对了。有人前面还看到一团光,何必要你看到呀?用一个电灯泡就发亮了,那个光有什么稀奇啊!那是你里头气血通过后脑神经,要通不通而发生摩擦的作用,那不是道!搞清楚!老实告诉你们,有时候骗骗你们,好啊好啊!光啊光啊!你去光吧!有什么用!所以要“离形去知”。
“同于大通,”与天地合一了。什么是大通呢?虚空是大通,四通八达;你到了那个没得身体,没得智慧,可是一切都清楚,比你清楚的时候还要清楚时,就是大通。现在清楚我们只清楚这个楼上。或者夜里静下来,只有东门一带的范围大概知道,那不是“同于大通”。要真正坐到了坐忘的时候,整个台北台湾的事情你都知道,会那么大通,是谓之“坐忘”。
不过我这个话是形容啊,你不要坐忘了以后,还说我台湾的事情还不知道呀!那已经没有“黜聪明”了,要放弃这些聪明,那是形容给你听。所以说“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你看庄子写文章很妙吧!这种话绝不从孔子嘴巴里讲出来,孔子讲就没有价值了,孔子是用憋的办法去教育学生;他的教育方法是一路憋憋憋,绝不告诉你,憋到这样,颜回自己冲关了,颜回嘴里自己报告,孔子给他印证。
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你看孔子之伟大!他说你到了这个境界啊,“同则无好也”,如果同到虚空合一,宇宙合一的话,没有是非善恶,也没有好坏,大通了么!到了这个境界,叫做“坐忘”,也可以叫“坐化”。
所以后来佛家的坐化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罗汉得了道,自己最后要走,宣布死了,我那天走,再见,然后坐在那里,不要殡仪馆帮忙,本身一入定那个三昧真火热能一动,也不要木材,身体化成一阵光就没有了;不会留给你舍利子,子舍利也不留;高兴则留几个手指甲给你做做纪念,其他什么都没有,这个叫坐化。其次的坐化,就是坐在那里,**还在,也叫坐化。再其次的坐化,就是打坐达到了坐忘,身体没有了,“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也就是坐化。这是三种坐化。
“化则无常也。”佛学翻译的“无常”又是借用庄子,我们佛门实在欠庄子很多。所以姓庄的到庙子上吃饭绝不给钱的(众笑)。
这个“化则无常也”,所以知道变化,一切万化无常。“而果其贤乎!”孔子说,颜回啊,你得了道啦!老实讲,你比我还高啊!“丘也请从而后也”,我以后要跟着你啦!
孔子多谦虚啊!谦虚这一棒打下来,很痛喔!所以颜回得了道就不敢骄傲了。这就是孔子的教育法,他说我还不及你呢!“请从而后也”,将来你在上面坐,我站在旁边,跟在你后面。
给读者的话:
思考了很久,觉得这种天天着急更新,然后又去不断去修改的码字行为影响了整体进度,确实不太科学。由此决定;从今日起,在保证字数的前提下,三天一更新。可能这种方法也可能在有个人事务需要处理的时候,期间有些延误。但是,一个月十次的更新数目,总是不会错的。
当然,如果这种法子给您带来了不便,还望朋友们海涵。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