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快更新!无广告!
午饭过后,刘舒跑去找李汉子家的娃子玩儿,是个男娃儿,名字挺喜庆,叫李喜。李喜年纪与刘舒一般大,在刘舒没去城里念书时他俩算得上儿时同伴,所以刘舒贼想念李喜。
李汉子一家也是纯朴的老百姓,李汉子年纪五十多,身子骨硬朗,有个老婆不算漂亮却是地道的农民,往上倒八代都是。
据说岗村文、革时期遭过一次打砸,不是根正苗红的农民尚且活不了。所以李嫂子必须是,这个村几乎也都是。
除了一个人例外,就是王蛮子他娘,吴清。
吴清是个知青,被迫下乡来的,时时刻刻想着回城做大小姐。然而下乡没两年就得知吴家被打砸了,上上下下挂着牌子跪在广场上,活活叫人打死了。
吴清没顾着伤心,红卫军就顺杆子找上门了。当时王蛮子他爹,就是吴清过身的老公,力保吴清,说吴清是他媳妇儿,也是个自愿下乡的知青,半生没干过坏事。
红卫军中有些讲道理的,肯放过吴清,还有些不讲道理就盯上吴家小姐身上有些钱的,就不肯放过吴清,可奈何架不住王蛮子他爹以一顶俩的力气,略闹闹就走了。
吴清自知家没了,又感动于王蛮子他爹的义举,便下嫁了王家。
因为男人是个力气大的,所以给儿子取了小名,叫蛮子,王蛮子。
就像刘瑾在家中排老二,小名叫刘二一样。
王蛮子王蛮子叫久了,真名叫什么,村里人都不大记得了。
估计蛮子都给忘了。
因为王蛮子和刘瑾年纪差不多,刘瑾就比他大一岁,所以刘瑾和王蛮子经常在一块干活,能聊到一处去。
刘舒和李喜玩儿去了,刘瑾看了会儿柚子,又摸了摸颈上用红绳挂着的葫芦形状的翡玉,闷热天摸起来也凉。
刘母说这东西刘瑾一出生就带着,跟贾宝玉似的携玉而生,以为刘瑾也是某仙人转世,就叫他戴着。
这事儿就刘父刘母知道,老大刘建都不知道这事儿。
刘瑾半信半疑,但这东西摸着很舒服,所以一直未离开身。
刘瑾拿走长条凳上的上衣,抖了两把重新穿上,就披着,扣子没扣,露出一条雪白的肌肤,六块腹肌,看上去很精壮。
刘父刘母在屋里好像谈着今早进城的收益,语气低沉,想来不怎么好。后来,话题转到刘瑾讨老婆上……
刘瑾并不是很想参与这个话题,就去水田看稻谷。
家庭承包制下来,每家每户都能分到田地,人口多的分多点,人口少的就分少点。像是刘家,刘建和刘舒虽然都常年在外头,但都是农村户口,也都能分到地,而且都是男娃儿,地自然比别家多些。
当然,交的粮食或钱也比别家多。
刘建不在家,刘舒要读书,真正的劳动力只有刘瑾和刘父,刘父腿不好,但手上和身上的力气是有的。
但刘瑾并不愿意看着腿脚不便的父亲下地干活儿,或者进出城乡买卖东西。
他想要赚钱,给家里配一辆车和电冰箱。
刘家水田在房子后面,走十几分钟土路能到。顶头上的太阳稍微降了些,来往姑娘脸上都要裹着条湿毛巾,等到回家差不多就干了。
到七八月,这毛巾半路就得干。
岗村水田落在山下,水多泥路就多,行到半路刘瑾把裤脚扎起来,鞋也脱了放一边。
刘家的水田蛮大的,起码在岗村能排上前三。
几天前才插下去的秧苗从这头伸展到那头是一片青绿色,山上山下交相辉映,蝉虫鸣叫,夏日热风,一派好景。
高高的天,广阔的地,刘瑾绕着自家水田走了一圈,走到最里头的时候,听到有人叫他。刘瑾循着声儿见到了挥舞胳膊的王蛮子,他站在路口,跟他一起的还有个姑娘,两个马尾辫子,蓝色短袖,黑色短裙。
待刘瑾慢慢从泥地里过去,这姑娘脸也红了起来。
刘瑾的眼睛没停留在她身上,掸了掸沾上短袖的泥土,笑着问王蛮子:“你怎么来了,家里没活儿?”
王蛮子瞅了瞅身边姑娘,高兴得非常没理由,他说:“我来看看我家稻子长没长歪。”
刘瑾这才瞅了眼姑娘,继续微笑道:“那你带个姑娘来也下不了地啊。”
王蛮子越发高兴了,“你就不觉得这姑娘眼熟?”
刘瑾听闻,特意瞧了两眼姑娘,不算漂亮就是长得干净,脸上化了妆,看了两秒没觉得在哪儿见过,便摇了摇头。
姑娘一听,立马哭着跑了。
刘瑾一愣,问王蛮子:“怎么了这是。”
王蛮子也不追,爽快地勾了刘瑾肩膀,暗暗在他胸前比了个拇指:“不愧是我的好兄弟,够义气。”
刘瑾:“……?”
后来王蛮子解释了,刘瑾才知道这姑娘是王蛮子喜欢的那个。姑娘前两天给刘瑾送过水,那时候刘瑾还在插秧干农活,浑身汗涔涔的,这姑娘害羞得低着头,刘瑾也没瞧见是谁就说了谢谢,又继续干起了活儿。
两人走在水田边上,刘瑾想解释自己不是有意的,王蛮子比了个手势让他打住。
他说:“你知道自个儿在村里姑娘们眼中是个啥形象不?”
刘瑾不知道。
王蛮子掰手指数道:“温柔,体贴,勤快,长的又好,身材又棒,综合下来你就是姑娘心中的标兵,嫁了享福,不嫁亏本。”
刘瑾:“……”
王蛮子:“能给兄弟我留条活路不?”
刘瑾尴尬地了两声,“……不好意思,难为你了。”
王蛮子见他这样,憋气捂着眼扬长脖子朝天丧道:“不是你的错,你道歉干嘛。”
“……不好意思。”
王蛮子能被他气死。
两人走了会儿,除了一些没插好的,其他没什么问题。
王蛮子想起来一事,“听说你要种西瓜?”
“听谁说的?”刘瑾惊讶于网络没普及的年代消息都能如此灵通。
王蛮子:“你家刘仨啊,他跑到李汉子家去一路嚷嚷自己有西瓜吃了,高兴的不得了。”
刘瑾:“……”
王蛮子跟他一起回去,边走边说:“你刚下地两年,可能不知道我们那块地其实不怎么好。”
刘瑾:“怎么说。”
王蛮子从小跟着村人务农,他爹死后,几乎家里就他扛着,他在种地这方面可以说是集百家所长。
他说:“农民是靠天吃饭靠地养着的,可咱们这里的地就没有肥沃的,种个叶子菜还好,长了叶子就能吃,但像西瓜这种不仅要有果还得坐果的,要甜的,这里的地很难结得出来,就算有也只能个把两个子。”
“所以岗村的人只能种叶子菜,主要的收成还是水田里那些东西。”
刘瑾将王蛮子的话听进去,想起刘父叹气的模样,想来是早知道的。农民的土地越种越肥沃,可开放没几年,地到手也没几年,地自然不行。
西瓜最主要是又大又甜,人们才愿意买,没成熟的瓜不仅小里面更是没红,这种瓜要是卖到市场上去非得砸了招牌不可。
黄昏归家时,刘瑾在家门前的地里遥望两眼,太阳下到半山腰,红晕四散开撒盐似的落到乡间泥土里,使村庄像个半羞的姑娘一样红彤彤的。
白日松弛过的土壤,泥土翻开,凹凸不平的绵延到山的那头。
刘瑾站在边上,扎起来的裤脚下面是积满泥土和水的双腿,敞开的衣衫被风一吹轻飘飘地摇了两下。
他摸两下胸前玉葫芦,心道:难道真是我异想天开?
屋里的刘父在饭桌前穿过大门看到了他,刘父拐着腿到刘瑾身边,同他一起遥望乡间美景。
刘瑾低低道:“……们的地真的坐不了果吗?”
刘父道:“有句老话,叫人靠饭养,苗靠粪长。这就跟养娃儿一样,天生的娃儿小难道就不养了么,后天营养跟上去,不见得会比正常大小的娃儿差。”
刘瑾道:“你是说地里什么都能种,养不养的活全赖自己?”
刘父点头道:“咱们这里只有土地不好,气候却很适合农作物生长。爸知道你勤奋,但不知道你能不能受苦,瓜要长,路要走,东西要卖,这些都不容易,需要吃苦的。”
刘瑾性子稳,沉默片刻,后认真道:“我明白了。”
刘父满意地笑了笑,生满老茧的手掌在刘瑾头发上胡乱抓了一通,刘瑾有些疼,却被满心的幸福覆盖了。
夕阳渐落,刘家老三沿着田野小道一路小跑回家,趴在门上说好累要喝水。后来没人理他,刘舒努努嘴自己跑去水缸里舀水喝。
水缸里的水都是打的井水,十分清甜,比城里龙头流出来的好喝多了。
刘舒解了渴就跑去找他二哥,在厨房里,他见到刘瑾蹲在地上杀鱼,还是条很大的雄鱼。
刘瑾穿过来两年多,宰牲,务农,养殖等活儿学得很快。说来奇怪,这身体一出生就病的不能起身,力气却很大,干了两年活儿腹肌都被他练出来了。
从没杀过活物的刘舒看见二哥娴熟的手法,以及冷静的表情,稍稍有些震惊。
这个二哥跟躺在病榻上的相差太多了。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