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庞骁随着五十一叔走出船舱,等张南坡与艾画走了,就返回在船舱外听五十一叔与李清照说话,他听得不甚明白,便走进船舱,向二人问了一遍。待弄明白意思,他急切劝说道:“我与赵师叔,已经计议停当,你和我只管开船,他自有妙计。”/p
李清照见庞骁插手他人家事如此之深而目为理所应当,不由得反感,就说道:“庞先生如此精明能干,何不去叛军营里走一遭呢?”/p
五十一叔连忙说道:“入营是关键节目,须得我亲往,再说,危难之事,岂可推与他人呢?”/p
庞骁小眼一转,接口说道:“赵师叔德行,我等一向望尘莫及,他岂肯让我冒险?我一定不负他重托,把这船押好。至于我们的计较,现在不好明说,害怕走漏风声。”/p
五十一叔说道:“贤侄媳,明天一早,你和庞骁学兄,押着船队,大张旗鼓出发,不要乱了队形就是。”/p
五十一叔此话,让李清照着实摸不着头脑,庞骁在旁,又是一阵撺掇,还说天机不可泄露。/p
/p
第三章 巧过镇江/p
1/p
第二天,五十一叔不由分说,划船去了叛军军营。/p
李清照和庞骁,依照五十一叔主意,押着船队整整齐齐往镇江开去。/p
这天江上天阴,下着些细雨,满江波光粼粼。别的船见船队开动,也跟着一阵忙活,开动起来。在江上闷了这么多天,现在终于起航,又见万船齐发,李清照心下无比欢喜。/p
不一会雨停了,太阳明晃晃升起,分明见到河岸青山,陆续后退,白鹤起落,展翅飞翔。/p
走了一段,李清照感觉镇江军营好似就在眼前,不知道怎样才能过得去,不知道五十一叔用的什么计策,不知道五十一叔是否安全,由不得皱紧了眉头。/p
一直察言观色的庞骁向李清照说道:“不必担心,我和赵师叔已经商量好了,有什么变故他会应付,万一有大事,他会拼死出来报信。”/p
李清照不听犹可,一听庞骁这话,心越发悬起来,就问黎骁道:“船队岂不更加引人注目么?怎么不分散开来,各自逃走?”/p
庞骁知道她一定有此一问,不慌不忙说道:“现在已然开船,不怕走漏消息——赵师叔到营里,是报告船上尽是伏兵,叫叛军不要轻举妄动,我们好抓紧过去。”/p
李清照低头沉思半晌,说道:“不如将船队打散,混入难民船中,军不军,民不民,叫他不好抓拿!”/p
李清照越想越觉得是好计,不由喜形于色。/p
庞骁一见,喜上心头,连连夸赞:“好主意,好主意!叫叛军摸不着头脑!”/p
李清照见庞骁如此赞同,又反倒狐疑起来,细细一想,说道:“不好!”/p
黎骁道:“什么不好?”/p
李清照说:“见不到船队,叛军岂不要生疑、查办五十一叔?”/p
庞骁道:“那倒不会。”/p
李清照越发怀疑,认为庞骁是要陷五十一叔于死地,他好来插手这十五条宝船!于是断然说道:“听天由命,这船队与我加速开去镇江!”接着传令船工加速前进。船工们个个奋勇,努力撑船。/p
庞骁心下一惊,但是转而说道:“师妹果然聪明!果然仁义!”/p
2/p
李清照又叫一船工去各大船知会船主,要他们的船与自己的船联队,以更像伏兵船队。/p
这样,船队乘风破浪,浩浩荡荡奔镇江去了。/p
李清照又火急拿一些衣服,按见过的军令旗裁开,再让寒梅飞针走线,火急缝出一面令旗,缝上花边,她自己急急忙忙拿了几枝小楷毛笔,捆在一起,叫书童快快磨墨,然后蘸得墨饱,在令旗上书写一榜书“令”字。/p
庞骁一见,又夸道:“师妹果然聪明!”/p
等到墨汁干透,庞骁叫书童拿一棍子来栓旗,李清照却摆手说不要。/p
只见李清照亲手拿了“令旗”,走到船窗边,将窗盖放下,将“令旗”卡在缝隙,故意半遮半掩,露出一小半个“令”字。/p
见李清照这这一连串动作,庞骁倒不由越发慌张。/p
3/p
船队眼看到达镇江,李清照却叫停船。此时已是快晚饭时分,众人皆焦躁不安,不愿动炊,巴不得一溜烟逃过镇江去,到那边再说做饭就餐之事。/p
李清照并不放行,跟在后面的别家船只,见她的船队不进,失去主张,也就跟着停了。/p
李清照令船上生火做饭,别人家船只也跟着生火,一时江上炊烟袅袅。/p
直到李清照的船队及各家船只用过晚饭,天色黄昏,李清照才下令开船。/p
一会船到镇江,只见岸上叛军大寨旌旗招展,岸边兵士巡逻,江中战船列阵,水门里有兵士出没。/p
天色尚未全暗,战船点亮灯火,照得天空、水面一派明亮,一派通红。/p
众人见这阵势,早已吓得发抖,李清照却叫把那船窗上卡着的“令旗”再往外现出一些,务要让叛军认出那是一个“令”字。/p
丫鬟与书童俱不敢上前移动,庞骁此时虽不甚害怕,也在犹豫不决,不知此一动是祸是福是吉是凶。/p
李清照叫一硕壮船工,上前撑开窗子,她将大半个“令”字移出窗外,再叫船工放下窗盖,牢牢卡住。/p
船队过了镇江,轮转橹棹,猛撑长篙,如飞般逃去,也不见战船追赶,也不见有人前来盘查。/p
倒是几只掉在后面的零散的小船,被捉了去。/p
庞骁这才恍然大悟,直夸李清照“智勇双全,女中豪杰”。/p
他见李清照此时反倒来回踱步,坐立不安,一下便猜中李清照心思,小眼转了半天,对李清照说道:“师妹想是担忧你五十一叔安危?”/p
李清照闻言,吃了一惊,暗忖此人果然精明,又加以正问到心病,遂答道:“五十一叔并未回到船上,想是未能脱身,只怕是凶多吉少!”/p
庞骁似乎早已拿定主意,对李清照说:“少不得我回转去看看。”/p
李清照不料他说出如此仗义的话来,不由心下感激,他说:“万万使不得!我们且等候消息。”/p
庞骁却是打定主意,非回去不可,并说曾与五十一叔约好,万一五十一叔不能回来,他返回与五十一叔在江边某处见面。/p
4/p
你道这庞骁如何这般仗义?原来李清照出身书香之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乃苏轼得意门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能与丈夫唱和。李清照由于家学渊源、家庭文学气氛的熏陶,也是少有诗名。这庞骁最是轻视读书做诗人家,认为他们皆是迂呆子,本想趁与李清照一道押船,于乱中骗得一两条船去,现今耳闻目睹,想不到李清照如此滴水不漏,急切间无从下手,于是又生一计,想要于李清照心中,留个正人印象,并去叛军营中趁机除掉五十一叔,今后再找机会下手。/p
他划了小船要走,李清照在船头送他。此时李清照一则担忧五十一叔,一则愧对庞骁,心中很是不安,由不得对黎庞骁挥手,把个庞骁乐得想要大笑,脸上却满是愁容。/p
李清照直目送得看不见庞骁,才心事重重走回船舱。/p
5/p
五十一叔预料李清照船队将到镇江之时,往叛军营中说明自己有侄子在此当兵,报告有官军船队假扮民船载伏兵来袭,叫叛军不要轻举妄动,不要中计,并在岸边水门中指认李清照船队。/p
/p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