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快更新!无广告!
船队过完后,五十一叔本已打定主意就算被叛军屠杀,甚或千刀万剐,也在所不辞,不枉报了赵明诚父亲当年慷慨解囊,资助他读书,并随时指点学问的大恩。他深知那十五条船不仅仅价值难于估算,更要紧那是赵明诚从9岁就开始收集的心血与事业,也是李清照与赵明诚一生共同的心血与事业,为了收集金石字画,他们曾经典当衣物,李清照甚至戒美食不吃肉,戒华丽服装戒首饰,失去那十五条船,赵明诚夫妇定会痛不欲生。后来见夜色四合,叛军于李清照船队过去之事也不甚惊动,就忽然想要借故脱身。他对叛军首领说要去营中会见侄孙赵勇,首领早已叫人查过名册,果有赵勇此人,于是答允。/p
五十一叔喜出望外走出大帐,想要去劝说侄子弃暗投明,与自己一道趁黑逃走。/p
正走间,见一兵士押了一老汉,急匆匆向大帐走来。/p
那兵士见了五十一叔,竟高叫道:“不要走了,快请进帐有要事问你。”/p
五十一叔知道此番走不了了,从从容容转身回帐。/p
那士兵押着老汉匆匆进帐,指着五十一叔对那首领说道:“大帅,不好了,我们中他的计策了!”/p
那首领说:“休要慌张,慢慢说。”/p
士兵指着老汉说道:“叫他说!”/p
五十一叔定睛一看,见那老汉头巾脱落,衣裳破烂,脸上血迹,在灯火中也看得明白。/p
那老汉说:“才刚过去船队,是青州赵明诚家文物古玩,与我们无涉,如何就要抓人打人?”/p
五十一叔一听就明白了,知道自己此番动作连累无辜了,不由心下恻然。/p
士兵指着五十一叔补充道:“船队差他来谎报军情,是要放那船队载了珠宝古玩过去!——说什么官军伏兵,早知道是押送珠宝,已经统统归了我们!快说,与那船队什么关系?”/p
说着上来要打。/p
叛军首领喝道:“休得胡说!你知道他来此为甚?他侄子在军中,要救他侄子性命,才跑来报这个要紧信,什么珠宝古玩?听这打不怕老头子胡说!你要珠宝?没丢了性命才是珠宝!”说着转向老汉,喝问道:“你敢是官军探子,来此洗刷自身,还要诬害好人?”/p
那老汉挨了打,又受这般冤枉,有口难辩,只气得浑身乱颤。/p
叛军首领向五十一叔说道:“你快去吧,营里怕是要休憩了。”/p
6/p
五十一叔又想快走,又见这老汉无辜受累,想要借机替他解脱,实在不行,就将自己替李清照设计之事和盘托出,放这老汉一条生路——这事实在是由于自己设计引起!/p
正在进退两难,忽然帐外一阵怒吼:“赵祖武,呸!你个杀才!你个奸贼!你害得我好苦!”/p
五十一叔听那声音好熟,却万万没料到一路骂着闯进帐的是庞骁!/p
庞骁和一军官进帐,立刻高声喧哗,将五十一叔替李清照设计的事情来龙去脉和盘托出。/p
五十一叔坠入五里雾中,不知道庞骁何以来此,更不知道庞骁何以对自己深仇大恨。/p
叛军首领听庞骁和军官来回诉说,心下也明白了几分,五十一叔知道自己在劫难逃,却要救那老汉性命,等庞骁和军官稍一住嘴,连忙说道:“确实是我设计来此,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只是这老者与我无关,他恐是半途与我侄媳李清照船队相逢,我侄媳船队也要这老迈之人无用,快快放了他吧!”/p
想不到此时庞骁想着日后要寻李清照骗文物古玩,怕这老汉以后认出他来,所以起了杀人灭口之心,连忙说那老汉是李清照家管家,留在后面断后。/p
这话把五十一叔气得顿脚,他指着庞骁,口里如喘气一般:“你——,你——!”/p
庞骁接口道:“我?我什么?倒是你这个书呆子!”/p
五十一叔陡然记起:明诚、庞骁读书之时,他虽辈分高一辈,年纪却比他们大不了多少,因此随时一起取笑玩闹。他父亲和私塾先生替族中子弟写字帖,常常写“绳其祖武”四字,庞骁见内中有他名字,遂向他请教是不是祖上武将出身?他对庞骁好一番解释:赵家字辈:礼义廉耻,绳其祖武……,到他这辈,恰好是个“祖”字,他父亲又极爱这“绳其祖武”四字,于是替他取了此名。想不到招来庞骁嘲笑:“哈哈!原来是叫你走你家读书人老路,叫你做个书呆子!”想到此,五十一叔觉得:“祖武”也者,祖上步武也;绳,以为准绳也。效法祖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不知道有什么不好,为什么就是呆子!倒是这庞骁,活得伤天害理,还自以为高明!想他平时亲切随和,爱说爱闹,显得胸无城府,如若活着回去,还不知道会怎样祸害赵明诚夫妇,颈后不由冒出一股凉气。/p
/p
第四章 赌书泼茶/p
1/p
李清照船队终于渐近江宁——赵明诚现在做太守的地方。/p
就要见到日夜思念的丈夫,李清照心中不由得回想起那些苦痛落魄却又志趣相投、恩爱有加的日子。/p
/p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三月,李清照的公爹赵挺之因为朝廷官员的“党争”,被奸臣蔡京排挤陷害,罢了官,失去宰相的权位,罢官后第五天悒郁而死,年六十八岁。赵挺之死后第三日,赵家被抄,所有在京的亲戚族人,一律关进朝廷专设的监狱。至七月才释放。/p
/p
被夺去官职并下狱的赵明诚被释放后与李清照离京去了青州赵家老屋居住。/p
十多年间,夫妻继续收集文物古籍。曾有一件要价二十万,买不起,就连续两天两夜观赏叹息,最后无可奈何还给人家。/p
他夫妇虽然两家高官,十分富有,但为了收集文物古籍,可说一辈子节衣缩食。/p
不消说夫妻食可以粗茶淡饭,李清照穿可以荆钗布裙。/p
李清照不仅吟诗填词,留下许多杰作,还和丈夫一道读书、研究,全力收集资料,共同校订整理,帮助丈夫完成了《金石录》初稿。/p
在赵明诚死后,由李清照最后完成的《金石录》,后世评价极高:/p
“著录所藏金石拓本共二千种,上起三代,下迄隋唐五代。前十卷为铜器铭文和石刻目录,共二十条。第一条至第十七条为铜器铭文,第十八条至二十条,为先秦至北宋一千九百余种石刻目录。每一目下注明碑文撰写书写人姓名,及立石年月。后二十卷为题跋,共计跋尾五百零二篇,汇集多年研究的心得见解。其价值和成就在于补正前贤阙失,对成书于北宋中叶的《先秦古器图》、《考古图》和《集古录》错误,包括年月、铭文内容,都一一作了考辨。尤其对欧阳修的《集古录》补正为最大。不仅如此,且‘以器物碑铭验证前史’,考订典籍的讹舛之处。由于‘史牒出於后人之手,不能无失,而刻词当时所立,可信不’,所以历代史书有关人物的岁月、理、官爵、世系等,其十有三四与金石相抵牾。此书则予以订正。”/p
“同时,还录存了不少重要的不见于史书的重要史料。主要有历代碑铭墓志所载人物的生平、履历、氏族世系,以及宋以前存世的古籍的摘引。”/p
“被后世评为‘考订精核,评论独具卓识’”。/p
/p
为了完成那著书立说的繁重工作,他们每夜须燃尽一支蜡烛才肯休息,有时甚或彻夜不眠。可以想见,夫妻之间,于这齐心协力之中,多少情意!/p
/p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