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尘埃

第五章 天地葵山

    [] 最快更新!无广告!
    /p
    /p
    西南之域,有山有水。山不高而奇俊,水不深而清秀。/p
    就在这大好山水之中,有山名为葵山,位于云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之处。这葵山其实非止一座山,而是包括连绵好几百里的数千座大大小小的山峰,以及峰间谷地,山涧流水。/p
    葵山终年,晨雾缭绕,正阳明媚,晚霞缤纷。/p
    葵山有界,其东西有左右二江环绕。进出有门,南北有矶迄双峰相望。/p
    相传,这两江双峰正是上仙所为。/p
    那年,太清帝君欲往西南立坛,即受人间烟火,又布天道化夷,从而四相圆满,八方为帛,因而亲赴九重天之上请太上老君讲经开坛。老君亦正有此意,言道,帝君立坛,自当立天地之坛。若要讲,就讲大周天,听者不分仙俗道僧。这就得找一个布道讲经的大周天道场。帝君大喜,因而亲自出巡,找那大周天道场。/p
    这一日来到葵山。只一眼,太清帝君心旷神怡,即选定了葵山。既然为大周天道场,因而太清帝君解下道袍袍带抛于群山左右为界,又剪下两枚慧剑分置南北为标。/p
    帝君袍带落地之后即化为左右二江环绕,而两枚慧剑则化为矶迄双峰锁门。/p
    若此传说不足为信,但看葵山。/p
    因有两江分合,又有双峰阻滞,葵山早起多雾,群山于雾中隐没,尤显二峰出脱。/p
    若登上矶迄二峰远眺,群山连绵,或隐或显。云雾如海,波涌起伏。如真如幻,果然是一片人间仙境。/p
    相传,老君于矶峰讲经,迄峰可闻,犹如天音回荡。峰间群山合声,更似万仙颂吟。/p
    这样的灵秀宝地,自然吸引众多通天象晓地脉之人。因此这葵山之中,也就有了无数道观寺庙。但又因山多地窄,石多土少,当地土民皆只能缘山造田,一级级犹如天梯。因此,能建道观寺庙的场地也就很有限,且都在地势险峻之地。这样一来,建盖也就十分不易。因此,这些寺庙道观规模皆不大。最大者不过一二十名僧人道众,而小者仅为人。甚至还有借助山壁面上岩洞,再行搭建半间一屋者,仅止一二人的道观。/p
    年轻道士所在的回天观,就在南面矶峰与北面迄峰相望的的山脚之下。一条柔软的小路,穿过很大一片竹林,稀稀疏疏,因而阳光斑驳。出了竹林,换成一段石头小路,弯弯曲曲,然后是一百十七级石阶。上完台阶,即可看到观门。观门上方是观匾,上仅书“回天”二字。/p
    据说,这两个字乃回天观鼻祖矶元祖师爷亲笔所书。/p
    数月前,年轻道士锁门出观,因为,这回天观里止有他一个道士。/p
    倒不是这个回天观太小,止容得下一位道士,而是这回天观十年前突遇一件大事,师徒数人匆匆离观而去,观内仅留下他一人守观。其时,年轻道士年仅十岁,还是一个小道士。/p
    不料,那件大事之后酿成了一个重大变故。师父竟然仙逝在外,且尸骨都不曾得回观内安葬。而数位师兄在师父逝后虽然得以回观,但回观后不久之后,更大的变故接踵而至,回天观的师兄竟在同一天内死去。这回天观便只剩下这小道士孑然一身。/p
    这一切变故的由头说来荒唐,竟尔是因了回天观的观名。/p
    “回天”二字,诚如那位婆婆所说,观名不可谓不响亮。但其实,这回天观在道门中名声即不大,门人也很少。从祖师爷开山,每一代收徒不过个人,虽然得以传承下来,但也一直寂寂无名。不仅在江湖上,没有人将其视为一个门派。在同道中,也没和什么仙神宗门沾上边儿。换句话说,也就是那种自生自灭的小小道观。虽然还没有灭,但灭不灭的,并没有谁放在心上。/p
    不被视为一个门派,除了自己不作为,还有个原因就是,江湖同道,实在不愿意将之称为回天派。/p
    刚才那位婆婆不是说了吗,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吗。然山不高,得有仙则名啊。你山既不高,也没出过什么仙。你回什么天啊你?一个老道士,区区徒,就敢回天,那还了得。天下英雄又置身何处?/p
    不想称其为回天派,但总得有个称呼啊,不然说道起来即不方便也说不明白。于是,江湖上有人将之称为“梨园”派。/p
    这个称呼并非凭空而来,而是这回天观位于一个小村的后山之上,而这个小村子前前后后有一些枣树梨树。而江湖人士将之称为梨园派而非枣园派,多少有一点戏谑的意思。/p
    意思之一,这梨园派所收弟子个个都长相英俊,风度翩翩。有如戏台上喝戏的小生。感觉观内师父收徒,全不看有无道学天赋,习武根基,而只以相貌身形为标准。/p
    意思之二,既然以相貌为标准,收的又都是戏台上的小生,那能学好功夫吗?就是学,恐怕也就能学会一点花拳绣腿什么的。因此江湖上,道门中,说到梨园派弟子,个个都是嘴角上挑,挤眉弄眼,直截了当的不屑。/p
    仅凭貌相就敢如此藐视“梨园”,这些江湖人就如此浅薄?也不是,既然同在江湖,自然也是有人见过梨园派剑术的。/p
    江湖门派林立,而凡在江湖上可以立身的门派,其功夫必有其长,或以博大精深而源远流长,或以独门绝技而独步江湖。但这梨园一派,怎么说好呢,既不博大,更不精深。同样的一套剑术,别的门派使出来,或虎虎生威,气势凌厉,先声夺人。或阴柔绵长,暗藏杀机,后发制人。偏这梨园一派使出,不男不女,不阴不阳,平淡无奇。看的人无不摇头。/p
    既然远远谈不上什么博大精深,那么,又或者有什么独门绝技而独步江湖?/p
    这一点,江湖上倒是有所流传,说这梨园派有一门独门功夫,叫做什么“散魂功”,非常厉害也非常可怕。这一独门功夫可令人将死之际,先行魂飞魄散,这就使得本元真气出窍之后无影无形,四处漂泊。连魂魄都不成形了,自然永世不能投胎。就算能投胎,恐怕也是残胎,怪胎,妖胎。   /p
    但是这“散魂功”须得先行吃下梨园派的“散魂丹”方起作用。这让江湖人士同样不哂。我凭什么要先行吃下你的狗屁丹药再和你打?又反过来,你既然能强迫我吃下你的“散魂丹”,那又何必再打,你不如干脆再加一颗毒药喂我好了。/p
    功夫不值一提,别人又不愿意吃你下的狗屁丹药再和你打,因此,这梨园派也就很有自知之明。他们闭观固步,闩门自封,从不介入道门纷争,派别纠结,为免耻笑,甚至对同道中的礼尚往来也尽量少为。而对于江湖上以“梨园”派谓之,也只好装聋作哑。/p
    但是江湖上素不乏寻畔挑事者,有人就看不顺眼回天观之回天二字。/p
    /p
    /p
    /p
    /p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