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境边缘一一短篇故事集

第二章

    [] 最快更新!无广告!
    太阳初升,这一日的古渡口,与以前没什么不同。
    来往的船只靠岸又离岸,搭船的人们来了又去,连接河街与码头的石阶两旁布满讨生活的小贩,贩卖着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送客的,接人的,在等待船只的闲暇时间,漫不经心地浏览着各色物品,有一句无一句地跟卖家讨价还价。
    一艘满载着客人的客船还没有停稳,搭船的人就迫不及待地从船头跳了下来,各自寻找迎接自己的亲朋,大声的寒暄,开怀地大笑。等待上船的人则从下船的人身边挤了过去,快步进入船舱,寻找好位置。
    眼看着已经没有人上下了,船家正准备收了跳板起航,一个中年人却挑着担子,不紧不慢地从船舱里踱着步子走出来,那慢条斯理的模样,直叫急性子的人一准急得满嘴长泡。
    “我说大叔,您到底要不要下?能不能快点儿?”船家直嚷嚷,“大家伙儿一船的人都在等您呢!”
    “您多包涵了。”中年人长相斯文,语调也斯文,“我这就下船。”他口中客气,船家也不好再说什么,让开了路。
    中年人果真加快了脚步,走上了跳板。他一踩上跳板,正好一阵风吹来,将他的担子吹得一晃,他也跟着一晃,跳板也颤悠悠地晃了晃,要不是船家眼快将他拉住,他险些儿就要摔到河里。人是站稳了,衣服扣子却被扯掉了,衣襟随风飘啊飘,甚是滑稽。
    将这一幕看在眼中的人们忍不住哈哈笑起来,当然,是没有什么恶意的笑。
    中年人自己也笑起来,下到岸上,将衣服拢了拢,转身朝船家作了个揖道了声谢,这才挑着担子,拾级而上。然而,他却并没有离开码头。他走到台阶半腰,找了个空位,将担子放下,从担子里掏出一匹布铺好,又从担子里拿出各式木梳和木簪摆在布上,也不叫卖,竟席地而坐,打起盹儿来。
    这个码头数百年来便来往着各地的商贾小贩,中年人贩卖的也是寻常女儿家所用之物,因此他的到来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人来人往,时间日头高升,接近午时,石阶上的小贩有人的物品卖得差不多了,开始收拾担子,准备回家了。中年人依然闭着眼睛,也不知道睡着了没有,身前的梳子和簪子,当然是一样也没有卖出去。
    中年人身旁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卖完了带来的豆腐和豆芽,收好了摊子,见那中年人半天也没有开张,随手拿起一根簪子,开口询问:“大叔,你这个簪子倒是别致,怎么卖的?”
    中年人闭着眼睛,没有回应,竟是睡得香甜。
    此时,一艘装满本地土产的船刚离岸,另一艘大船远远地朝码头靠了过来。
    “快看,是赵家的船来了。”河街上,有人眼尖,认出来画在船头的图标。
    听到此话的人都将目光齐刷刷朝靠拢的船望去,热烈的议论起来。
    “听说赵大小姐这个月要回来了,不知道是不是搭这趟船?”“我也听说了呢。赵大小姐走的时候才十岁,如今算来也该有十七岁了,不知道现在长什么样子了。”“肯定不会差,她小时候我远远地看过一眼,跟画上观音旁边的童子似的,好看得很呢。”“你就吹牛吧!大小姐以前可是养在闺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你上哪儿看见的?”“我敢杀鸡公赌咒发誓,骗你我天打雷劈!”
    眼看两人争执起来,有人一句“不说了,赵大少爷来了”就让他们消停了。
    说起赵老爷,百姓无不竖起拇指,争先传颂他的善举。可是要说到赵大少爷,大家也就摇摇头,呵呵一声,看在赵老爷的面子上,不做评判。
    赵大少爷坐在四人抬的滑杆上,翘着二郎腿,口中哼着小曲儿,好不惬意。身旁跟着几个小厮,不停催促脚夫:“快点快点,一会儿耽误了接船,小心你们的工钱!”
    “是是是。”脚夫加快了脚步,转眼滑杆就到了石阶前。
    石阶半腰,小伙子拿着簪子,看着依然熟睡的中年人,心中犹豫,虽然很喜欢这根簪子,可又有些不忍扰人清梦。
    一旁的大婶笑道:“张三娃,你这是要买来送给隔壁何幺妹的?”
    “五婶你可别乱说,我是没什么,可不要坏了人家何幺妹的名声。”张三娃有些脸红,正要放下簪子,中年人终于睁开了眼睛,还有点儿懵的样子,声音沙哑地问道:“小伙子,你要买簪子?”
    张三娃点点头:“是啊,怎么卖的?”
    “不好意思啊。”中年人摇摇头,将手伸出来作势要拿回簪子,“这根簪子是不卖的,你选别的吧。”
    五婶忍不住道:“你这人真奇怪,不卖又拿出来干什么?”
    中年人解释道:“我这是不小心拿出来的。”
    张三娃将簪子递给中年人,笑了笑:“没关系,那我选别的好了。”
    中年人刚要将簪子拿回,一只手却伸了过来,将那簪子夺了过去。“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什么稀罕物件?”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