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须相顾

第二章

    [] 最快更新!无广告!
    南皇后、李之涵一行也被安置在了驿馆,还刚好在北国使者的对面。而此时谢府风流西席就是南国太子的消息在整个帝都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本来使团到来就倍受瞩目的,从南皇后进了谢府之后消息更像插了翅膀一样,听到点风声的都往驿馆和谢府两边来,几乎到了万人空巷、人山人海的地步。
    北国太子一众早到了四五天,各种水土不服的症状陆陆续续的出现,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又哗的来了一大群人吵吵嚷嚷的,正想找人想办法驱散了去,就看到南国使团众星捧月的过来,更是气不打一处。越发的看南国人不顺眼。
    南国北国国土面积都不大,和大秦控制了中原大部分地区,工、农、商、牧、渔协调发展相比,楚国地处边南,山多路崎,地形上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燕国地处塞北,再往北更是极寒之地,多是游牧民族,兵强马壮,非常凶悍。三国互相牵制,形成了现在三国鼎立的状态,没有绝对的把握谁都不想打破现在的平衡和宁静。但毕竟是三个不同的国家,都会考虑自个的切身利益,敌强我弱,风平浪静底下暗流涌动,摩擦不断。其中要数燕国和楚国的矛盾最为激烈,一见面经常弄得脸红脖子粗,秦国在中间和和稀泥。楚国上到天子本人下到平民百姓都觉得燕国人太野蛮粗鲁,上不得台面,燕国觉得楚国人娘们唧唧的,也上不得台面。反正就是气场不对付,一见面不怼对方几句浑身不得劲。
    本来就彼此看不惯了,现在这种境况下更是糟心。燕国人甩了门假装没看见,楚国人一个多月的舟车劳累也不想生事,头一偏也进屋里去了。
    皇后寿宴转眼就到了,期间南国皇后和太子觐见了大秦皇帝之后又向长公主府递了拜帖,谢玉因为倒班轮休都错开了。后来知晓的时候自家亲娘已经和南皇后要好得不得了,一个劲的夸赞李之涵,三句不离南楚李氏,谢玉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的预兆,果然在寿宴上就应验了。
    寿宴当晚又是谢玉当值,作为长公主府嫡子,谢玉是可以以宗亲的身份列席的,但作为一个小小的从六品小官,就只能自个搬个小凳在角落里眼巴巴的看着,还要把皇帝的一言一行记下来,上了哪些膳食果蔬,各宫各院安排了什么节目,太后收到了些什么礼物,就连皇上笑了几下,吃了多少东西都要一五一十的记下来,繁琐细碎到不行。好在宴会前谢玉就找光禄寺和礼部要了宴会筹备的单目,很多只要核实一下就好,省事很多。
    谢玉的顶头上司是同事闻人谨轩的老爹右丞相闻人佐贤,谢玉和闻人谨轩一个是起居郎一个是起居舍人,也就是左右史。两人一组两班倒,晚班从未时正到转天卯时正,早班又从卯时正到当天未时正,上一天休一天,翰林院下设起居院、实录院、国史院等,左右史掌起居,左史记录皇帝言行,右史记录皇帝所发命令,共设左右史各两人。这种时候头上有人就是好啊,每天送往起居院的文书,谢玉的可是比闻人右史的多多了。
    寿宴比往常的排场大,金碧辉煌,歌舞升平。中间谢玉发现丽妃的水袖独舞变成了柔妃弹琴丽妃舞扇,好在今年就只有这一出,往前几年或者是更早的时候,每一场宴会都是暗箭四射,不是这个怎么了就是那个如何了,暗流涌动。
    各国都是备了礼过来的,谢玉提前看了礼单都不是什么稀罕的物件,按理大家该吃吃该喝喝该拍马屁的拍拍马屁也就散了,自己也乐得轻松,可惜天不遂人愿,事实说明不出点大事那都不叫皇家宴会。
    这一次是燕国先献礼,礼物是一尊金观音,皇后也是礼佛之人,看得出来是真的很喜欢。客套一番后乌兰公主说是献丑跳祈福舞祝愿大秦皇后福寿绵延,寿比南山。舞姿舞技确实一绝,一身明黄色的翠烟衫,臂上挽迤着长约一丈的烟罗红轻绡,芊芊细腰,用一条绣着黄色暗纹的红丝织锦腰带系上。乌黑的秀发高高的挽起,双眸似水又带着点淡淡的冰冷,一只手戴着珊瑚链,一只手上是红玉镯子,红白之间是摄人心魄的明艳。一舞终了,众人还沉醉在舞姿里不能回神。
    “乌兰听闻秦国太子才高行厚又俊美非凡早已芳心暗许,今日一见更是惊为天人,心里以后怕是容不下他人,如今燕国和楚国交好,乌兰愿意以和亲的名义嫁入大秦,嫁给太子殿下,两国永结同盟,希望大秦皇帝和皇后恩准。”
    乌兰公主俯身站在殿中央,一时之间殿内连带着空气都安静下来,楚国之中不知是谁低低说了句不知羞,燕国这边立马变了脸色,正当双方要较劲时秦二世放下手中把玩的酒盏,心情愉悦的笑出声来,“乌兰公主谬赞了,太子能入公主的眼是他的福气,两国固来要好,此时联姻更是我大秦的幸事,朕准了。”
    “乌兰谢过父皇母后。”说罢以大秦跪拜之礼谢恩之后才盈盈回坐。南太子和秦太子互相客套了一番,气氛又回到了先前,然后又是南国献礼。
    南国这次送的是凤歌亲书的《瑞鹤仙令》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恨小楼西。
    曲屏珠箔晚,惆怅卷金泥。
    门巷寂寥人去后,望残烟草低迷。
    闲寻旧曲玉笙悲。
    关山千里恨,云汉月重规。”
    满座惊叹,并不是因为诗词和书法堪称一绝,而是因为凤歌本人,此人是文坛浓妆艳抹的一朵奇葩,起初是因为给杏花楼普词谱曲慢慢积累了点人气,后来是因为在杏花楼登台表演《新贵妃醉酒》名动京城,而后一首《将进酒》更是奠定了他在文坛上无人能撼动的地位。但是此人深居简出,虽然有很多作品流传出来但是鲜少有人知道他姓甚名谁是何方人士,凤歌还是因为他在所有作品上署的名才被世人所知的。
    楚国献上的若真是凤歌真迹,那这首《瑞鹤仙令》算是不出世的佳作了,先前闻所未闻,也不知这楚国是如何得到的。谢玉更是震惊到不行,这首诗好端端的在自己书房怎么就成了南皇后的献礼了?看来回家得好好问一问自己的母亲大人了。
    谢玉回神,南皇后已经回座了,铮铮几声,或安静,或深邃的琴声想起,楚太子十指拨弄着七根琴弦,和着琴声低沉磁性的声音渐渐响起,“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一曲终了,余音袅袅……
    “这一曲《凤求凰》我想唱给谢清歌听,如若可以,我想唱一辈子。”低语呢喃,深情似海。
    人群炸开了锅,李之涵!凤求凰!谢清歌!南国太子!天下第一美人!一辈子!这消息太劲爆,太劲爆了,所有人浑浑噩噩又激动万分。谢玉顿笔,一滴墨在纸面上晕开,如层层涟漪荡开之后突然掀起惊涛骇浪。二世扫了一眼谢玉,竟是装聋作哑权当没听见。
    “楚太子龙姿凤章乃是人中豪杰,想必这天下心仪太子的不计其数,小女天生体弱,常年缠眠病榻,长公主又爱女心切,不忍她远嫁他乡,实在不是太子的良配啊。天涯何处无芳草,柳暗花明又一春。太子定能找到相伴一生的佳人。”谢驸马硬着头皮说道,拒绝南国太子想想都觉得刺激,不知道这消息传出去,这谢家和长公主府不知道还能不能抗住流言蜚语的狂轰滥炸,只能希望这南国太子不要认真就好。
    “谢伯父,这若水三千,之涵只取一瓢。虽说婚姻大事当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之涵还是希望清歌能当面拒绝之涵,之涵才心甘情愿。”
    ------题外话------
    写不来对话啊,觉得说的都不是人话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