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 最快更新!无广告!
    和大怨,必有余怨,
    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1],而不责[2]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3]。
    天道无亲[4],常与善人[5]。
    注释
    [1]契:契约。
    [2]责:索取债务。
    [3]司彻:掌管税收的官职。
    [4]无亲:没有亲疏。
    [5]善人:有德行的人。
    译文
    调解很大的怨恨,必然还留有余怨,这样怎能算妥善解决的方法呢?
    因此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不强迫人偿还。
    有德者就像保存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无德者就像征税的人那样苛刻。
    大道没有亲疏,永远伴随着德善之人。
    解读心得
    1.本章说明大道无亲疏,执道而行的圣人和有德之人心存宽容,以德抑怨,其涵养如天地包养万物。
    2.一个人有无修养,最大的体现就是他的胸怀。有广阔胸怀者能涵养万物,宽容豁达,善解人意,博爱大众。这样的人,往往成就更高,这也是伟人与庸人的区别之所在。
    3.一个人如果凡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不能吃亏容人,也不能原谅人,宽己严人,那么他不会讨人喜欢,也不会有大的发展。因为他太自私狭隘,人品修养都不能让人尊重。
    前人校注
    为政以德,则民自无怨。苟不以德,而刚强多欲,取之不以度,使之不以时,则民怨。
    --范应元
    有德之君,司察契信而已。无德之君,背其契信,司人所失。
    --河上公
    天道无亲,唯善人则与之。契之无私,亦犹是也。唯合司契得之矣。
    --苏辙
    此章教人克己修为,笃慎自守。和怨于人,而不自取之也。善修己者,自潜自固,不亲于人。如是可以为善矣。一亲于人,则有怨于人,不亲则不怨矣。
    --纯阳真人
    有道者如司左契,物来自命合,此天之道也。无德者如司左彻,彻物求全,此人之道也。天道无亲疏,常与善行无为之人。
    --邵若愚
    有德司契,无德司法。
    --邓琦三
    圣人无心之德,但施而不责报。故如贷之执左契,虽有而若无也。
    --憨山德清
    经典故事
    韩信感恩老婆婆的故事
    韩信因为帮助刘邦打下天下,受到封赏。但在当初,他却是一个穷孩子,而且曾落难,差点活不下去了。
    那时,为了解决温饱,韩信常去钓鱼。但是,他运气总是不好,常钓不到鱼,所以经常忍受饥饿之苦。
    幸运的是,在他经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清衣洗布的老婆婆在河边做工。其中有一个老婆婆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不断地救济他,经常给他饭吃。
    在最困难时,得到她的无私恩惠,韩信十分感激,对她说:"将来我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您。"老婆婆只是一笑,说:"我做这些,并不是为了图你今后的报答,是很自然的行动。"后来,韩信帮刘邦打下天下,得到高位和重赏,位极人臣,日子过得很风光。但他心里,始终没有忘记那个帮助过自己的老婆婆。于是,他命人拿着美酒、美食和一千两黄金去找那位老婆婆,但怎么也找不到了。于是,他只好在那地方树起一块石碑以作纪念。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在韩信落难时,上天不让他死,而让他遇到这位老婆婆,显示出上天有好生之德,大道爱养万物之道。而当韩信发达后,他不忘本,不忘记当初的恩人,于是千方百计寻找恩人,说明他知恩图报,不负当初老婆婆的相助之恩,而那位老婆婆呢?当初帮助韩信是自然的行为,并不图什么,所以也不希求他回报。最后韩信找不到她,也是她这个美德的体现。而她虽不知名,也未现身,但最终因为韩信,而名留青史。这何尝不是上天对她的一份施恩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