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记事

第三章 访客

    [] 最快更新!无广告!
    徐昭在潭里拿着一头被削尖的木棍叉鱼,李书仪坐在岸边看着他,只见他俊眉如剑,双目若星,鼻梁挺直,嘴角微扬,形成好看的弧度,一袭青底云纹锦袍被他系在腰间,手中扬起的木棍随着他的目光移动,那潭水仅过他的膝盖,越发显得他身姿挺拔,正午的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不由得看呆了一旁的书仪。突然,徐昭将木棍向水中快速插了下去,溅起了高高低低的水花,待他再将木棍提起来时,木棍上已经有着一条半大的鱼了。徐昭拿着它走到了书仪面前,问道。
    “你是去拾柴火呢,还是去洗鱼呀?”
    李书仪看了看周围茂密的树林,心里想着我两个都不想选,但还是拿过了徐昭手中冒着血的鱼以及匕首,说到。
    “我去洗鱼,就知道你的鱼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吃得到的”
    看着一边向低洼处水滩走去一边嘀咕的李书仪,徐昭笑了笑,然后穿好鞋向林子里走去。待书仪在下面清理好手中的鱼之后,回到原来的地方,发现徐昭已经生好了火堆,正坐在一旁等她。书仪过去将手里的鱼递给他,然后十分安静的坐在不远处看着他烤鱼,这走到这来就已经耗了她大半的精力,然后又被他指使着去洗鱼,她现在已经没有力气再去和徐昭说什么了,只想找个地方睡一觉。那边正在烤鱼的徐昭也注意到正在打瞌睡的书仪,知道她走了这么远的路肯定累了,也就没有打扰她,让她在一旁睡,自己则专心在一旁烤着鱼。
    而这时,县衙那边看榜的人已经渐渐散去,做好最后一人的登记之后,两位典史将其与信封中的名单对比了一下,发现其中的徐昭与陶元嘉还未前来登记。于是向一旁打盹的赵师爷问到。
    “赵师爷,这徐昭与陶元嘉两人还未来登记,不知师爷可知道这两人的情况”
    虽然这赵师爷未曾提起过,但这县衙里的人都知道,徐昭与陶元嘉都是南山书院里的学生,又恰好是赵师爷亲自挑的弟子,所以两人就向他问到。
    “文正的母亲病了,他在家侍疾,这子恒估计前去看望了,你们把他俩的名字添上,他们俩明年春天会进京赶考”
    这赵师爷从椅子上站起来,对两人说到,也顺便替他的两位第子做出今后的选择。然后示意身后的随从将椅子搬回衙门后,继续对这两人说到。
    “你们再对着名单核对一遍,确认无误后,将这东西给你们知县大人送去,也到了吃午饭的时候,我就先回去了”
    说完就收起了手里的折扇,很是悠闲的向南城门走去,也不等进去放椅子的随从,刚走到南城门便遇见外出寻找徐昭的徐暖。徐昭是他从南山书院一众秀才中挑选出来的关门弟子,对他的家世什么的自是了解,并且每次徐昭前去拜访他,跟着的不是那古灵精怪的书仪,就是这故作稳沉的徐暖,所以这徐暖他也是熟识的,看见在城门徘徊的徐暖,就打趣道。
    “你可是又出来寻你哥哥的?”
    不知怎么的,徐暖对于这赵师爷是非常畏惧的,每次见到他,就像是老鼠见了猫一样,瞬间变得规规矩矩,服服帖帖的,这赵师爷问她话,她就照实答到。
    “先生,书仪姐和我哥不知道哪里去了,家里人担心,让我来找他们回去。”
    “你哥哥今日可能去他同窗好友那了,你也不要找了,天黑了他们自然就回来了”,看着这故作稳沉模样的小女孩,赵师爷回答道。
    这边两人正说着话,那搬凳子进衙门的随从从衙门出来发现找不到自家老爷,知道他又将自己丢下了,有些气恼,在两位典史的提醒下,赶紧向城门追去,终于在这城门口将人追上了,原本想向他抱怨几句,但在看见一旁的徐暖之后又生生将原本要说的话给憋了回去,然后去城门外等赵师爷。这边赵师爷嘱咐了徐暖几句便也出城了。
    徐暖看着赵师爷走出城后松了一口气,然后一边想着他哥与这赵师爷到底是怎么相处的,为什么不怕他,一边向家走去,也不再去找他哥了。
    那刚睡着又就在鱼香诱惑下醒来的李书仪发现原本灰白色的鱼已经烤得焦黄了,鱼香时不时的飘过,让原本就有些饿的她变得饥肠辘辘了。于是也顾不得其他,赶紧向一旁烤着鱼的徐昭走去,在他身边蹲下,问道。
    “昭哥哥,这鱼还有多久才好呀,都烤了这么久了”
    “已经好了,就等你这馋虫过来吃了”说着将手里的鱼递给了书仪。书仪也不辩解,接过鱼,也不顾烫不烫就从上面撕下来一块鱼肉,往嘴里送,片刻便喊着好烫好烫,然后又囫囵不清的说着好好吃哦。这徐昭看着这吃相十分豪爽的李书仪就知道没自己的份了,于是拿起一旁的木棍又朝水潭走去,书仪不解,问道。
    “你去做什么”
    “当然是去再抓一条鱼了,不然这个中午我吃什么呀”徐昭打趣道。
    李书仪看了看手中已经被她吃了半边的鱼,也不在问了,低下头专心吃鱼。虽然现在已经是正午了,但因为树荫和潭水的缘故,在这石板上坐在,也不觉得热。反而清风徐徐,潭水叮咚,让这这两个吃的饱饱的的人有了些许困意。
    徐昭起身走到水潭边,用水拍了拍脸,顿时清明不少,然后就喊李书仪过来洗洗,谁知这李书仪看着他,不怀好意问道“你刚刚还光着脚在那水里走来走去,现在又用这水来洗脸,这算不算是用洗脚水洗脸呢?”
    那边听到这话的徐昭,正在捧水的手顿了顿,看着一旁笑嘻嘻的人,心中感叹到,下次还是饿着好,饿着话少,饿着听话。但又觉的她说的也有些道理,于是又走到小潭的源头处,用还未落入潭中的水重新洗了脸,才不觉得隔应。看了看时辰,觉得也不早了,便跟身后的李书仪说道。
    “走吧,我们去文正那里,看看陶伯母”
    这吃饱了,又休息好了的李书仪,与上午那手脚并用爬着石梯的就好像是两个人,精神极好,一路不是问东问西,就是跑来跑去,给这原本寂静的林子添了不少欢声笑语。
    没用多少时间,两人便来到了一个村庄,这村庄不大,零零散散的分布这几户人家,又因恰逢秋收,农人忙着收田里的粮食,在家的人不多,这一路走来除却一旁玩耍的稚子幼童,就没有遇到其他人。李书仪跟在徐昭后面,两人向村庄里的一条小路走去,小路的尽头是一家屋舍,石头混合着泥土砌起的院墙上,爬着不知是什么的藤蔓,远远望去一遍翠绿,院内的两棵柿子树已经超过了院里的屋舍,茂盛的枝丫已越过了院墙,枝头上挂着大个大个的青柿子,看着甚是喜人。屋舍门口铺着大小不一的方石板,两边各种着一棵手腕粗的桂花树,开着朱红色的花,远远的就能闻到阵阵花香。李书仪不曾见过这样红的桂花,有些惊讶,徐昭解释道。
    “这种桂花是丹桂中的血桂,这血桂是丹桂中的极品,花呈朱红色,极香。是子由五年前从长安得来的,本是送我与文正一人一棵,取蟾宫折桂之意,但我们那院子被我爹种满了各式草药,那些草药可是他的命根子,可不是我能动得了的,你们院子又被岳母用来种菜了,于是我将它种在文正这里了,这一边一棵正好。这两株桂花可金贵呢,这涪城县估计很难找到第三棵了,子由更是隔三差五便要过来看看。”
    徐昭说完,看李书仪有些不解,问道“这血桂既然如此珍贵,你们为什么要把它种在院子外面呢?种在院子里面不是更好嘛”
    “对于我们这些读书人和了解这花的人来说,这两株血桂是十分名贵的,但对于这里的农人来说,这花开得在再红,闻起来再香,也比不上文正院中的那两株柿子树。再说院中的那两棵树太大了,这树种在院子里长不好,倒不如将它种在这里,还能有更多的人看到。”
    李书仪听了徐昭说的之后觉得也是这样的,这时他又说道“这血桂在平时与其他桂花并无什么差别,只有在开花是才会有所不同。这村庄里的村民向来淳朴,这里又比较偏僻,没有多少人前来,又少有人认识这花,再加上文正家的恶犬,这两株桂花还是可以留住的。一会我们回去的时候,你可以摘一些下来,带回去晒干,给你和暖暖做香囊,这花香味奇特,即使干了,花依旧很香,并且经久不散。”
    对于徐昭的建议,李书仪是非常赞同的,正在那里盯着这桂花,想着摘多少下来合适。一旁的徐昭已经走上了台阶,推开了原本虚掩着的门,向院子里走去。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