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空间:官家娘子种田

第一百九十一章 你我都一样

    [] 最快更新!无广告!
    自东西两大营请来卫珩坐镇后,军中向心力有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再也没出现过逃兵事件。而城内一直胶着的谈判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起因是统领禁卫军防御的高太尉突发脑溢血,摊在床上起不了身。高家顿时忙成一团。昨夜黎静言连夜进宫恳请陛下允许宫中太医前往高府诊治。老皇帝一听,也是急得不得了,这高太尉如今可是顶顶重要的人呐,能不能保住大齐江山可得靠他才是。
    高家也怕高太尉病倒的消息传出去。是以,严格封锁消息。可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高太尉病倒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高元吉耳朵里。
    高元吉一听,哈哈大笑,直道:连老天都在帮我。他正愁找不到机会攻入守城门的防卫兵当中呢。
    有了这个转机,高元吉很快便派人花重金收买。
    都说是人都有弱点,只要有弱点就能好好的利用起来。很快那几个守城门的防卫兵被他收买了过来。
    谈判到第十天的时候,高元吉主动松口,愿意和张毅进行详谈。只双方就条件问题没能达成一致。是以,一来二去,又讨价还价了两天。高元吉终于答应配合李承佑的进攻,两方进行里应外合。
    高太尉病倒的消息终究没瞒住。在这个关键时刻,最高指挥人多日不出现在军中。早已让下边的将士起了疑心。再加上陈王派人有心散布消息。很快整个禁卫军的人都知道他们的头病倒了。
    这当口,军中不能缺主帅啊。
    朝堂上进行激烈争辩,有人推荐禁卫军统领接替高太尉,有人推荐某某将军。
    可这些人皇帝都不满意。突然有人提议卫国公不就是最为合适的人选么。
    想当初卫国公是如何勇猛地击退边境蛮子。搞得那些蛮子倒现在都不敢侵犯大齐。
    众人听罢,这才想起朝中还有这么一员猛将在。不少老臣遥想卫国公当年的英勇雄姿。纷纷点头同意他接替高太尉。
    卫国公接手禁卫军简直是众望所归啊。
    皇帝甚是满意,当即拍板,任命卫桀为禁卫军首领,抗击城外敌军。
    陈王的人接收了禁卫军。
    这对陷入困境多日的李承佑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之前一直不顺的局势已慢慢向他倾倒,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有了高元吉的承诺,李承佑觉得是时候发动一次总攻,给城中的老皇帝来个致命一击。于是在围攻的第三个月,李承佑召集所有参将定下一个非常缜密进攻方案。
    他把进攻时辰写信告诉城内的延庆公主,叫她盯着高元吉安排好一切。
    延庆捏着那张信纸激动了好久。终于,终于她日盼夜盼的那一刻要到来了。成败就在明天。
    延庆不敢耽误,当即出府去找张毅,并将李承佑的计划告知他。
    由张毅代为通知高元吉抓紧时间做好安排。
    张毅趁着夜黑风高的晚上,独自去了陈王府传达消息。陈王颔首,表示一切事宜都在进行中。承诺明日必定能顺利大开城门。
    张毅又和他寒暄了几句便出了王府。他在街道上晃了好几圈,后又转进一家小酒馆。
    那小酒馆的老板认识他,问询了几句便带着他进了一间包厢。
    那包厢里早已有人等着。
    张毅一见来人,有些许不自然,喊了一声,“黎大郎,你们要我办的事,我都办好了。我老家的事怎么说?”
    “放心,你老家的案子我已托人查清,你大哥不日便会释放出狱。”张毅老家是个非常贫困的地方。张家原本生活倒是过得去。兄弟俩小时候还认过几天字,只张父死得太突然。家里男人一死,整个家也就垮了,张母只能撑起家庭,含辛茹苦的拉拔大他们兄弟俩。又给老大娶了一房媳妇儿。
    原本日子该是越过越好的,可偏偏小儿子张毅身材瘦小,是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软蛋。下一次田地都能让他去半条命。这样的男人在村里压根就娶不到媳妇儿。
    张母和张大郎眼看着弟弟要打光棍,便想到弟弟虽干不了活,倒是个脑子灵活的,咬了咬牙就将他送到了十几里外的镇上读书。
    果然张毅是个读书的料。私塾里的夫子个个夸他是个人才。
    上京赶考后,张毅的情况跟陈安有相似之处。同样因得罪了权贵被生生剥夺了殿试资格。只他比陈安低调,被李承佑招揽进府后,就一直老老实实地为他办事。深得李承佑信赖。
    要不是他老家出了事,说不定他还是李承佑身边的心腹之一。张毅的大哥因土地纠纷与邻里打架。张母在劝架的过程中不知怎么地摔倒死了。张大郎一口咬定是对方男人推倒的,对方矢口否认。为此闹到衙门,可因当时情况混乱,谁也没注意到是怎么回事,是以,官府只关了那男人几日便将人放了出来。张大郎哪肯罢休,气不过,半夜上那家寻仇,一不小心将对方给打死了。
    这下好了,生生被对方咬定杀人。证据确凿,人证都有。张大郎深陷囹圄。
    张毅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想方设法救大哥。只他既无官身,又非从事这方面的刑侦专家。白白转悠了几个月仍无计可施。张毅写过信向京城搬救兵的。可那时候李承佑和陈安联手排除异己忙得不可开交。无意间漏了他的信件。
    张毅苦等数月却等不到京城来的救兵。为此对李承佑的忠心去了大半。
    黎静言自身旁拿了一只鼓鼓的包袱放在桌上。“拿了东西赶紧躲起来罢。别让陈王妃找到你。”
    “是。”张毅接过包袱。
    “你的家人我已派人转移,地址在包袱里,待京城解禁后你自去找他们罢。”
    张毅也不说谢,两手一拱,作了个揖便拎着包袱消失在夜色中。
    黎静言默默地坐在包间里喝着茶。今晚是关键时刻,只希望明日一切都如计划那般进行。想到城外的黎宝宝,眼眸里尽显慈父温柔。不自觉唤着儿子的小名儿:“宝宝,再等等,爹爹和娘亲马上就来接你回家。”
    ——
    李承佑得到城内的确信后,隔日便率领东西两大营在东方露白之际,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他这招奇袭,很顺利,城墙上只有寥寥几名值班的禁卫军。
    待那些禁卫军发现城下有大批军队靠近时。李承佑已带着他的大部队兵临城下,发起猛烈的总攻。
    在高元吉的事先安排下,李承佑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攻入城中。
    “李将军,咱们是不是太顺利了点?”东山营的统领说道。
    “怎么说?”李承佑偏头问他。
    “按说两军打仗,禁卫军不该如此松懈才是。”东山营的统领是上过战场的,虽不是作战主要参将,可到底是亲身经历过战场的人,这点警觉心还有。
    可西山营那位却不同,他纯粹就是靠祖荫才混上统领位置。
    那西山营的统领嗤了他一声,说道:“你不晓得陈王的人已接手禁卫军。咱们和陈王已达成合作关系。他自然不会率兵攻打盟友。”
    “那也不对啊…。”他老早觉得不对劲,他们围成整整三个月,怎会没有援军前来。要知道他们围的可是皇城啊,怎会没有别的地方军前来勤王呢?
    他却不晓得一切的一切都是卫珩在军中洗脑太成功了。是以,将士们明明发现了这么反常的情况,却没一个人告诉李承佑。
    以至于李承佑一直被蒙在鼓里。以为是自己当初讨伐高家的万言书起到了作用。这才没有地方军前来勤王。
    “你个不上道的东西。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扯些有的没的。”
    自攻入城后,李承佑其实也已感觉到不对劲。可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已没了退路,只能呵斥东山营统领:“阵前不该涨他人威风灭自家气势。”
    他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一旦战败绝无生还的可能。当初跟着李承佑造反就已经豁出去了一切。
    此时的街道上空旷一片,李承佑带着他的军队如入无人之境,直往皇宫方向逼近。
    自古哪有不流血就能篡位成功的例子。李承佑的军队在离皇宫一公里的方向遇到了猛烈的箭阵。
    一下子从四面八方涌来一大批手持弓箭的禁卫军。那些禁卫军见他们,二话不说便射箭攻击。
    李承佑的军队一下子被打散了队形,漏出致命的破绽。
    李承佑当机立断命令军队摆抵御阵。持盾的士兵很快围成一团,顿时构成一座临时铁甲保护着。
    屋顶上方的弓箭手进攻了一阵便歇了气。很快前方传来震耳欲聋的喊打喊杀声。
    只见陈王高元吉乘坐着高高的轿撵走在众多禁卫军身后。
    看到这阵仗李承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大声咒骂:“高元吉你个无耻之徒,竟然言而无信。”
    闻言,高元吉哈哈哈大笑,“李承佑枉你平日里自诩天才。竟然相信我们俩能成盟友?你以为我是高元祯那个笨蛋么。我高家的江山为什么要分你一半。”
    “你果然阴险无耻。”
    “呵呵呵,这不叫阴险无耻,这叫兵不厌诈。我若不这么做如何将你引进皇城来。”
    李承佑嗤笑一声,虽中了高元吉的埋伏,可他还不是太担心,他有数万人在手,难道会打不过区区一万禁卫军么。
    突然城门外传来震耳欲聋的马蹄声和脚踏声。
    后边的探子骑着马狂奔而来。“李将军不好了,咱们被人围住了。”
    “什么情况?”李承佑有了不祥预感。
    “后边来了大批军队。”
    闻言,李承佑心里拔凉拔凉,他显然被请入瓮了。可他至今还想不明白,这么大批的军队往皇城靠近。他的探子为何没有事先发现。
    很快他就想到了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卫珩。李承佑咬牙切齿,豁然间想通了一切,却为时已晚。他冷冷地看着高元吉得意地不可一世的样子。
    哼笑,他断定高元吉和他一样,成了别人的棋子却不自知。想来高元吉比他更可怜,为他人扫清障碍还正了名,费尽心机铺成的至尊之路结果成就了别人的清名。
    霎时,高元吉带领的禁卫军和后来赶过来的庆王旧部联合起来攻打李承佑的两大营。激战了近半个时辰,陈王的两股大军占了上风。李承佑的剩余军队且战且退,终是被逼近了早就设计好的死路上。
    李承佑自知已经胜利无望,他心底充满了悲愤和不甘。
    他被自己的一众亲兵团团围在中间护着。看着眼前血流成河的街道,成千上万具堆成山的尸首,终是放弃了再做垂死的挣扎。
    突然,他仰天大吼,“高炽,你个不忠不义的无耻之徒。夺我李家江山,背信弃义,言而无信。你不得好死,你高家江山得位不正终不会过三代。”
    高元吉被里三层外三层的士兵围着走进。
    “李承佑,你已无路可退。倘若你肯跪下来求我,或许我会大发慈悲赏你全尸。”
    “呸,高元吉你个蠢货,你嚣张不了多久,你的结局只会比我更可怜。我且去黄泉路上等你。”
    言毕,李承佑引剑自刎,结束了他这怨恨悲愤的一生。
    李承佑一死,东西两大营的人没了主心骨。很快这场浩战在日光高照前落下了帷幕。
    陈王高元吉大获全胜。
    庆王旧部被留在街道上打扫战场。而高元吉和卫国公则带着剩余的数千名禁卫军直奔皇宫。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