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子很忙

第二百六十章 做饭就要好吃

    
    一个个红点布满了整个平城的电子地图,每一个红点代表着一个订单,大屏下面以文字形式滚动着每一个订单的详细信息。
    胡长功看着屏幕,双手重重地拍在了一起:“成了!这就算是开门红了!”
    然后便开始埋头忙碌起来,统计订单数量,对比库存情况。
    然后就开始坐不住了,照这个销售势头,库存准备的少了!
    ......
    同样的大屏幕在常石磊的办公室里也有一块。
    不过同中心厨房的办公环境比较起来,常石磊的办公室就可以用寒酸两个字来形容。
    他也真干的出来,就在市中心里的一个老旧小区里,找到了人家物业已经废弃的锅炉房,以每年十二万的价格租了过来,简单装修以后,就当做了自己的办公场所。
    就是因为最近一直深入各个小区,经常需要跟物业管理部门打交道,常石磊就知道了目前市区里所有的暖气都改造成了天然气锅炉集中供暖,而一大批的老旧小区里的传统的烧煤的锅炉房,就被闲置了下来。
    可能是受了姚远的影响,对租房子给人家交租金这件事他就非常敏感,非常不乐意。
    按说目前手下已经发展了三百人左右的销售团队,怎么也应该找一个宽敞像样一点的办公地点,结果他却偏偏盯上了人家废弃的锅炉房。
    经过几番比较以后,常石磊选择了这个位于市中心的国家建委家属院里的锅炉房,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这里的交通方便,有两个线路的地铁都经过这里,还有四五个公交车线路也都在这里停靠。
    选中的这个锅炉房高达三层,红砖结构的小楼看上去就已经有了些年代,外表面也被爬山虎遮盖了大部。
    房子租下来以后,常石磊就找到了赵二鸣,让他出人把整个锅炉房简单装修了一下,同时还把内部又用钢木结构给做了分层,然后就这么凑凑合合的搬了进来。
    ......
    新品上市的这个节骨眼,姚远肯定要到一线去看一看,看到这间锅炉房改造的办公室就想笑。
    就有点臭味相投。
    姚远看着这个办公环境就觉得特别满意,一年十二万,在市区的最中心,能有一个独立的小楼,三百多平米的使用面积,还要啥自行车啊?
    虽然中间那个废弃的大锅炉有点碍眼,但是用常石磊的话,这叫后工业时代风格,叫做有个性!
    人家常石磊在这里办公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作为甩手掌柜的姚远却是第一次登门,四处转了转以后,就回到了办公室里那一面大屏幕前面。
    姚远看着大屏幕上面滚动的字幕,上面都是一个个的订单信息,越看越高兴。
    “怎么样?我说的这个销售方式能跑的通吧?看看这满屏的红点,这就叫做典型的开门红!”
    常石磊倒是也挺配合:“高!实在是高!这些销售员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拿到新产品以后都嗷嗷叫着往前冲。”
    “那是!最主要是产品好,先期的八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碗算是把红旗厨房的口碑给闯出去了,人家吃惯了一种口味风格的东西,习惯性的就会接着买。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死活不卖那些个什么“宫保鸡丁”“自热米饭”之类的产品了吧?”
    常石磊点点头:“没错,那些个产品市场上已经挤满了人了,竞争的挺激烈,而且价格已经被打了下来,没有充分的利润,只能靠走量,怎么养活我这三百多号人呢?”
    姚远一翻白眼:“错了!石头你记着,什么竞争、价格、利润都不是重点,咱们做的产品就必须得好吃,就凭一个好吃,就得让客户永远惦记咱们的产品,这样咱们前边的销售和后边的厨子才能凭这个挣饭吃!”
    已经不知道是多少次了,老听见姚远在强调出品必须好吃的问题,在做市场调查的时候,常石磊曾经遍寻市场上的预制食品,从各家餐厅里推出来的半成品,再到商场柜台里卖的各种包装食品都搜罗了一个遍。
    挨个试吃了一遍以后,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这种预制食品偶尔吃上一顿还可以,但是经常吃的话就会受不了。再仔细研究包装上的产品配料表,就发现,无一例外的都含有大量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的功能无外乎是延长保质期,还有人工增香提鲜的作用。
    但是就影响到食品的口味,调味剂添加的太多,把每样菜品都弄成了方便食品的味道。
    所以这些个所谓的预制食品的共同特点就是:不好吃!
    怎么说呢,这种种预制食品好像追求的就只为了方便,糊弄一般不太挑剔的食客还算是可以,但是,没有一个老饕会接受这种产品。
    而红旗厨房的出品,别看就是寥寥无几的几个产品,但是每一样都做到了这类菜肴的极高水准,跟大酒店里刚刚出锅就端上桌的产品,口味上没啥区别。
    这样的产品就对路了,销售员只要推销出去一份,那个客户几乎会百分百的再次下单,这种情况就让常石磊越做越有信心。
    没想到,“做饭就要好吃”,这么一个简单的厨师信条,就打造出来这么能打的一个产品系列。
    看来当初上了姚远这个红旗公司的战车算是一个对的选择,一个人的单打独斗,和借势一个平台,把整个平城市场做起来,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
    况且,随后又要增加的罐头汤鲍、还有那几款红酒,无一不是能够带来丰厚利润的产品。
    所以这个红旗销售公司的前景可期,而常石磊自觉自己的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而姚远也吹着口哨,一步三摇地走出了建委家属院,开上车直奔养老院的方向而去。
    ......
    由苏阳领衔的梨园京剧社终于开张了,开张就是爆满。
    一共才二百多个茶座,光是养老院的内部人员票都不够卖,京剧最大的市场果然是在老年人中,但凡是行动还利落的老年人,都不想错过在自己家门口的这么一场演出。
    算起来都最少是二三十年没有看过任何的现场演出了,当然,广场上的大秧歌不算!
    但凡有条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件,老年人也对精神生活有追求,只不过那些个追求都被当做了细枝末节,埋没在了生活的琐碎当中。
    今天,住进了养老院,就不再操心那些个有的没的,您没看,就算是那几位眼神已经严重不济的老几位,连票都不买,每人带上了一把小马扎就坐在窗根底下,听的那是一个陶然自得。
    能够抢到票,做到茶园子里的都是幸运儿,喝着茶水儿、磕着瓜子儿,看着台上卖力的演出,就开心的不得了。
    老李头看着台上,等头一出都快演完了,还是有点纳闷:“我说,台上的这位角儿怎么听不出来哪门哪派的啊?你知不知道他的师承呢?”
    张老头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我说你合着什么都不懂吧?台上这位叫做苏阳,你听说过没?”
    “没有。”老李头老老实实地答道。
    “十多年前上过春晚的京剧神童就是他!你知道他师傅是谁吗?”张老头买了个关子。
    “听着有点谭派的意思,可是又觉得哪里不对劲。”老李头对京剧可不是一窍不通。
    “狗屁!我说你就是个狗屁不懂!”老张有点生气。
    “合着你是真不知道哇,这位苏阳当年倒了仓,京剧门里就没有一个人肯收留他,结果呢,他就拜进了相声门里,跟着那位郭老板学上了相声!”张老爷子开始翻腾他知道的那一点点旧事。
    老张的说话声有点大,引得隔壁桌子的人都在侧耳倾听。
    “他一个唱京剧的,还是神童,怎么拜到了相声门里,再说了拜谁不行,怎么偏偏拜了那位郭黑子呢?”老李头颇为不解。
    “废话,这不是京剧门里没人肯收留他嘛,人家再不学一门手艺就活该活活饿死怎地?再说了,郭黑子咋了,也就是幸亏拜了郭黑子,他苏阳今天才有还能上台唱戏的一天!”张老爷子颇不耐烦的解释着。
    旁边桌子上的人忍不住也伸头过来加入了讨论:“可不是嘛,我听说这个茶园子还是郭老板特地给苏阳租下来的,这以后就是他的定点戏园子!以后每周两场戏,雷打不动都会在这演出了!”
    老李头惊诧:“真的假的啊,这些个事你们都从哪里听来的?”
    “人家服务员小姑娘跟我说的呀。”老张笑吟吟的回答,同时眼睛飞快的瞟了一眼旁边的老太太。
    隔壁桌就“嗨”了一声:“进门时你没看啊,水牌上都写着呢,还有你下一场想看哪一出,就可以写在门票的背面,回头散场的时候投在门口的投票箱里就行,苏老板人家可以按照咱们的要求安排曲目。”
    还有这个好事?李老头看看自己身边的老太太,老太太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别聊了,赶紧看戏,又该开场了。”
    舞台上一阵疾疾风,四位武将鱼贯而出,做门旗分列两旁,手握羽扇、头戴纶巾的苏阳又登场了......
    ......
    (本章完)
    7017k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