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开

丁香之襟

    [] 最快更新!无广告!
    宁“嫁”灰太狼,不“嫁”写书郎,这是丁敏此时心情的真实独白。因为年轻时很难找到灰太狼,只好就近“嫁”给写书郎,其实是上错花轿,“嫁”错郎,付出的是一生的心血,收获的是终生无奈。
    既然已经错“嫁”写书郎,有道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是将错就错,牵着他的衣襟,拉着他的手,一直走,走下去,走到尽头;再仔细看,一直看,看到底;究竟是谁的错,错到哪里?
    一、后来,丁敏嫁了
    丁敏是丁香的姐姐。上小学的时候,最期盼星期六这天了,那时的星期六,照常上班上学,下午的最后两节课是作文课,老师在布置本周作文题目时,先把上周的学生作文,作一简单点评,每次点评,总有丁敏的作文,所以,丁敏就很喜欢星期六的作文课。时间久了,丁敏的作文成了同学们欣赏和模仿的样榜。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家长的夸奖,使丁敏的写作热情越来越高。到大了,偶有文章见诸于报纸和杂志,丁敏认为自己在文学方面有一定的造诣,曾沾沾自喜梦想将来成为文学家。随着时间的流逝,找到了工作,从此开始了日复一日的:上班下班,开会,听报告,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及适应社会。到了该找对象,结婚成家的年龄了,本人竟然还一事无成,更不用说成什么文学家了。丁敏发誓一定要找一个文化水平高,有文学素养,能写会算的人。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文学院毕业,爱好写作,并且经常动手写算的人。经过长时间观察,觉得此人,思想深邃,洞察秋毫,肯读书,爱钻研,并且经常动手写写画画。相亲的标准和此人大体相符,在媒人的撮合下,就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原想两人都爱好文学,属志同道合之人,结合后定会写出什么创世之作,现在想起来,那纯属年轻人的天真和可笑。没想到,结婚,生子,抚育孩子,赡养老人的家庭琐事占据了生活的全部。做饭,洗锅,打扫卫生,喂孩子,洗尿布,上下班是工作的全部内容,哪有时间和心情讨论文学和写作呢,写作的热情被生活琐事全部挤占。好在丈夫一直在研究,开始丁敏并不知道他在研究什么,只是看见他经常拿着地球仪在那里写写划划,演算,求证。丁敏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暗暗地把自己的写作梦,写书梦,出书梦,未能实现的愿望,全部寄托在丈夫身上,心甘情愿地挑起了家庭的全部生活重担。这不仅寄托了丁敏一个人的梦想,而且寄托了家庭及整个家族未能实现的梦想。
    二否定——十年的辛苦
    在不平凡的年份,经过丈夫十多年的精心研究,书稿终于完工。拿着沉甸甸的一沓手写稿,看着丈夫清瘦衰老的身体,丁敏是又高兴又心疼,高兴的是终于可以出书了,能圆丁敏的出书梦了,心疼的是十年的时间耗费了丈夫大半青春,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成天熬夜,爬格子,演算,求证,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看面相比实际年龄要大上十多岁,像个上年纪的老头。
    丈夫说:“丁敏,我要去北京让专家审一审”。
    一句如雷贯耳的话,震的丁敏张口结舌。
    “上北京?找专家?那不是开玩笑吗?路费,住宿……得花多少钱啊?”。
    尽管心里这么想,嘴上却说:“你准备走多长时间?”。
    “少则十来天,多则一两月”
    “要多少钱?”。
    “大约也的大几千”。
    “啊,大几千”。
    丁敏俩的工资合起来每月才四五千元,又要供孩子上学,公爹还在病中,大几千元,到哪里找啊。当时丁敏是说什么也不同意。
    丈夫说:“自从咱们结婚我一直就是朝着这个方向研究,好不容易有了个眉目,咱们研究条件差,有些东西还的借助大学里科研仪器和设备验证,你不让我去,岂不十年功夫白费了吗?”
    “不是丁敏不让你去,那的有钱吃住啊?”
    “咱们现在可以向亲朋好友借,等书通过了,出版了,回头还能赚一笔呢?你不要头发长,见识短,误了丁敏的好事,要看到希望,看到未来。”
    听他这么一说,好像说得也在理,多少年了丁敏不也在梦想着出书吗?经过他的软硬缠磨,最后勉强答应一人借一半钱。凑足了一万元钱,两人兴高采烈,他拿上公文包,穿上过年的新衣服,怀揣心爱的手写稿出发了。
    那时候没有手机,联系很不方便,过了十多天了,一点消息也没有,丁敏是天天等,日日盼,突然,一天单位办公室叫丁敏去接电话,拿起听筒,传来了丈夫的声音,听声音显得有点激动,说经人介绍,终于联系上了大学的一位导师,研究的方向和咱们的相似,要放下书稿看一下再回话,丁敏让他回来等,他说得住在大学附近,导师一叫他能随时到。又过了十来天,丁敏去了一个电话,他说,专家还没顾上看呢?听声音显得有点苍老,其它时间丁敏们也没再联系。大约在走后四十天的某一天,一个胡子拉碴,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人,突然推开了家门,把丁敏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是自己的丈夫,他拖着疲惫的身子,目光痴痴呆呆,就像受到什么打击似的,一进门就倒在床上。丁敏整理他的衣服,准备给他洗衣服时,翻开他的衣兜,除了住宿费,打车费,饭费条子外,仅搜出一角一角的纸币五张来,丁敏的眼泪不由自主“唰”地流了下来,丁敏回头正想问他书稿的事,一看丈夫已倒头睡了过去,头发胡子盖住了半边脸,嘴唇干裂,面色蜡黄。丁敏赶紧熬了绿豆汤,做了可口的饭菜,坐在旁边等他醒来。一睡就是一天一夜,醒来一口气喝了两碗绿豆汤。丁敏问他书稿的事,他却说:
    “饿坏了,三天只吃了两个干饼子,睡了两天车站,”
    丁敏说:“你赶紧往家走呢,为什么把自己弄成这样,”
    他说:“专家全面否定了他的书稿,别说利用人家的资料和设备了,本想再通过关系找更高学府的专家,看有没有希望,除没找到,又多呆了三天,差点就回不来了。”
    过去丁敏俩工资虽然低,手头很紧,但不该花的钱,从来不乱花,举债,并且是一万元的高额债,还是第一次,这给平静的生活平添了不必要的烦恼,带来了无形的忧患。专家的否定不仅仅是否定了丈夫的文稿,而且否定了的是十年的辛苦,和人对生活的信心和期盼
    三、集房——永远的记忆
    偏偏在这个时候,单位要集资建房了,在别人看来是天大的一件好事,大家奔走相告,兴高采烈,筹集着资金。但是对于丁敏俩来说,简直就是愁事一桩,因为书稿的事已经向亲朋好友借了好多钱,又要向人借钱,能张得出口吗?单位人少,房子每人可集一套,交费的时间就定在本月二十五日,超过时间交不齐钱,就视为自动放弃。丁敏多么盼望有一套宽敞的属于自己的房子啊。现在住的房子,属于单位的单身宿舍,面积13平方米,一支双人床,一个三人沙发,占据了整个空间,过道对面有一个5平方米的厨房,既没有吃饭写字的地方,更没有卫生间,孩子十多岁了,还一直和大人挤在一张床上,来了亲戚就在地下的三人沙发上就寝,当时只集1?2万,就能有70平方米的一套房子,可当时除没有一分钱,还有好多外债,愁的丈夫团团转,丁敏哭闹着,丈夫实在没办法,最后他说:
    “咱们一人借一半,尽量想想办法。”
    好你个没良心的,老让丁敏想办法,又一想,为了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一半就一半,丁敏回了娘家,他呢,回到了他的故乡——农村老家。向娘家姐弟筹借齐6千元后,高高兴兴回家等丈夫的那一半,等到交款的最后期限他回来了,两手空空,丁敏有点气愤,
    “你借的钱呢?”
    他说:“父亲在病中,家里的积蓄全部花光,大哥,二哥为了父亲的病,已举债好多,四弟未成婚,丁敏是张不出口啊,丁敏这不孝儿子,除不能拿出钱给父亲治病,还有脸回去借钱。房子咱不集了,咱们还年轻,有的是机会,等咱们有了钱丁敏给你集双倍面积的房子,”
    单位领导一听丈夫没有钱集资房子,很是同情:
    “房子一定要集,这样的机会是很少的,你如果确实没钱,我借给你,等你有了再还我”。
    幸亏当时听了领导的话,要不然真的是再也没有过机会。直到现在丁敏们仍然住在70平方米,还是好心的领导借给6千元钱,才集资上的房子里,这套房子已经伴随丁敏度过了几个春夏秋冬,这件让丁敏终生难忘的事,就像烙印一样,任时光如何冲洗,就是去不掉,使丁敏们一辈子感激在困难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过丁敏们的领导。每当单位为自然灾害捐款捐物的时候,丁敏们都积极踊跃,总要比别人多一点,原因就是丁敏理解人在最困难的时候,需要有人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助,那就是雪中送炭。后来丁敏们有两次集资大房子的机会,因为要出书,都放弃了。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