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服你管教

28.第 28 章

    [] 最快更新!无广告!
    陆晓依和陈驰在s市玩了足足两天, 期间并没有别人打扰, 周朔也只是在最开始那天见过之后就不见踪影了,听陈驰说,他最近好像准备回德国了。
    而对于他为什么回德国,陆晓依并不感兴趣,倒是一直不愿意提他的陈驰破天荒地说:“不管愿不愿意, 以后双程总是要和dit碰上的,说不定他会是双程以后的对手。”
    陆晓依不解。
    “dit是传统传媒业发家, 最开始是纸质出版物, 后来西方广播电视民营化, 他们几乎可以算是第一批捉住机会的企业之一, 加上几十年的慢慢转型,他们现在可以说是西方最大的传媒类公司,主要包揽新闻广播这一块, 他们旗下的广告部包揽了全球百分之四十的一线广告,在娱乐圈也有很稳的根基。”
    “这和你转传媒这一块有关?”
    陈驰静了静, 忽然问:“你还记得你大学那一年,跟我说过的大学教授猥亵学生的事情吗?”
    陆晓依微愣,神色敛去了些, 因为那件事在当年也造成了很大的轰动:“我记得。”她抿了抿唇,说,“受贿、上贡女学生, 利益环环相扣, 被受害人曝光后几家网媒却把话题引导到学生品行和操行记录, 直接就把受害者变成了嫌疑人。”
    当时其实高校间愤怒的人很多,毕竟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她还记得那份受害人集体告发信,上面有六十多个名字,每一个都曾经在这场教育丑闻中受过侵害,流过眼泪,后来甚至被有心人拿出来鞭笞,把她们的“身不由己”,写作“同流合污”。
    然而那会儿清醒的人太少,网民就像蚁群,只要有人用水划出一条线,他们大多会跟着对方希望的路走,期间有两名学生原本已经出了社会工作,因为这件事曝光,公司劝退,被人肉,被谩骂,受不了这重重压力,最后走上了不能回头的路。
    哪怕后来有一位粉丝数量十几万的热心人指明批评那几家网媒,并指出他们刻意引导以至于湮没真相的事实,大家开始真正关注这件事本身,可又有什么用?不该死的人已经死了,该死的人仍在逍遥法外,最初的热度被模棱两可的报道带过,这件事没过多久就被人渐渐遗忘。
    当时陆晓依他们周围的几所高校有人发起了这件事情的后续跟踪团,得知的结果更无力,事件牵扯的导师太多,而他们之上有更深的利害关系,这些学生于他们而言只是交易商品,事情兜来兜去,最后推了一个出来背锅,其余的出现过在告发信上的名字如今仍然在某某公司的顾问或股东栏里待得好好的。
    当时他们力量太小,网上曝光的力度也不够强,几年后说起这件事,或许有人只会记得有这么一件事发生,甚至更多人,已经把那些女孩儿的眼泪遗忘了。
    陈驰把陆晓依的头按在肩头,感受着她的难过,然后低声说:“当时你跟我说完,我思考了好久,一直以来我有心往传媒发展,但一直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影视类水很深且没有什么挑战性,纸质媒体开始被淘汰,别的也都差那么一点感觉,可听你说完,那件事就一直压在我心头。”
    在如今这个连传统新闻媒介都已经开通了电子周刊的时代,网络新闻作为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的信息接受主体,已经成为了大部分人接收“新时事”的主要来源。
    而这些所谓“时事”,并不是像国家新闻一样只传递国内或国际大事件,相反,它们渗透进各个圈子,无孔不入,其信息量多地就像被踩爆的万花筒镜面,镜面的镜面折射出让人眼花缭乱的东西,这些东西经过不同平台的“筛选”和“控制”,按照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先后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义愤填膺或恍然大悟,基本都在某些人的预料之中。
    毕竟如今热度就是流量,可现在太多真真假假的,类似“xx高校教师猥亵学生”、“诈捐门”、“xx省外来游客被砍十几刀求法无门”……的消息,如同昙花一现般引起人们一时的关注后就又迅速沉寂下去,沉寂的原因有很多:话题度不够,被平台撤热度;话题度太够,牵扯到相关人士的利益关系,平台帮忙撤热度,让这些曾经让人毛骨悚然的事件在五花八门的新“时事”快速刷过的时候被人逐渐遗忘……
    就算有人一直记得,重新把这些事摊开放在阳光下,可平台本身就是人建立的,某些人的声音若想在这发出,就像是被困在了盒子里效果减半,无论他们喊的多大声,做盒子的人只要关上盖子,那么任凭他们怎么嚷嚷都是做无用功,就像现在明明消息发出去了,可阅读量一直为0,别人无法转发和评论,最后又回归到最初的恶性循环,这其实就是如今某些控评和限流的本质。
    而造成这一种现象的助纣为虐者,当然就是一些揣着黑心肝的无良“新闻媒介”。
    狡猾的遣词造句,模凌两可的引导语气,不负责任的后续报道,这些啃着人血馒头的网络新闻工作者,冷眼看着人世百态,心中最重要的就是业绩、业绩、业绩。
    话题度是业绩,转发评论是业绩,与相关人员幕后交易是业绩,以至于有的网络新闻工作者已经失去了新闻工作的初衷——只要我写的东西够劲爆,有人看,那就行了。
    真假?后续?谁在乎。
    人血馒头不好吃?可说到底是馒头,能填饱肚子。
    就像他们知道,那些转发相关新闻的许多人其实很快就会把他们转发的事情遗忘掉一样,不过几天,多则一星期,他们根本就不记得自己曾经转了个什么东西,更别说那些事件的后续如何处理,没有相继报道,根本无人关心。点个转发,发表十五字的评论,简单几个动作就能用来表现自己的“正义感”,自我安慰自己并没有被什么可怕的东西隔离,哪怕他们只把自己困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再从其中,把自己困在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里。
    流量时代,其实有不少人心里都会产生一种,我不需要出门就能知晓天下事的错觉。
    被质疑,就会有人恼羞成怒地说:“就算看电视新闻也是被修饰过的。”
    可说这些话的人却不细细想想,电视新闻的背后与网络新闻背后修饰的“人”,到底谁比谁更是牛鬼蛇神。
    多,意味着杂,也就意味着可操控空间大,网络从来都不缺少别人想让你看见的东西。
    “因此我们以后肯定会和dit撞上,他们的新闻广播和我们算是同属一系,但不同细分,网媒这一块dit还没来得及进入中国市场,一来是国内形势多且杂,国家也在控制外媒,二来他们渗透力有限,不像我们有本土优势,所以等环娱的网媒做起来之后,dit肯定会找我,不过我们虽然是对手,但不是敌人。”
    陈驰看着人来人往的机场:“年前我以双程名义筹备的爱心基金就要审查好了,之后基金会成立专门小组和环娱的网媒部门结合去跟踪这些新闻“后续”——有不良风气,小组成员会举报,会上访;有受害者,他们也会帮忙,所有捐款和救助花费全部公开透明,定期在各个平台发表,我不仅要建立国内第一个“安心筹”,也要做国内最快,最全,也最公正的媒体,以后环娱甚至会进行相关艺人培训,培养出国内第一批艺人新闻主持人。”
    艺人新闻主持这个职业细分,其实在国外已经存在,可基本都是担任国民级新闻节目主持人,网媒这一块基本没有,而国内艺人走的是流量路线,合理利用的话效果只会比国外艺人做得更强更好。
    陆晓依有片刻说不出话来。
    过了一会儿,她坚定得回视,她明白他对自己说这番话的意思,这些话大概他从未和任何人说过,毕竟这绝对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这是一场持久的硬仗,他只把自己的层层考虑告诉她一个人。
    “我帮你。”陆晓依握住他的手,身后是一架不知道去往何方的飞机正在缓缓起飞,陆晓依站在机场大厅,声音因情绪起伏而有些沙哑,“……不管以后有什么困难,这次我都在你身边。”
    陈驰反握住她的手,忽然笑了。
    “你不在也不行,自打你点了头来到我身边,我就没想过放你独善其身,说这些也只是让你心里有个底,网媒水很深,接下来的路会很难,但你得跟着我,因为我一定会做到。”
    其实每个人都很难独善其身,这种风气一天不管,迟早有一天,当初无视的恶果就会落在每一个人头上。
    他要肃清这快领域,其实就等同变相保护他们自己。
    而她是他最亲密的人,等同于这个世界上第二个自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