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天子刘玄德

第二章:此地必出贵人耳

    [] 最快更新!无广告!
    语罢,华佗拱手向刘民行了个礼,致歉道:“方才是小子错了,还请老丈勿怪。”
    这礼行得很是周正,态度也很是诚恳,但华佗内心却是不太以为然的,因为事情的缘由本就是一场误会,现在他却需为自己从未做过的事而付出代价,何其冤枉。
    刘民笑着受了华佗这一礼,神情显得和蔼可亲:“无事,这点小事我怎会挂在心上?后生你倒是太客气了。”
    见刘民心情好转,华佗接着问道:“那敢问老丈,那桑树底下是何户人家,可有人在朝廷任职。”
    刘民瞅了华佗一眼,摇了摇头,“后生,这户人家并没有什么贵人,当家的叫做刘弘,也是也是我们这一宗的,虽有官职在身,也不过是在我涿县任二百石主簿一职,他的父亲已亡的刘雄老爷子虽更有作为一点,也只是在东郡范县做过一个六百石的县令。”
    华佗这下却是好不尴尬,强强挤出一个滑稽的笑容以维持自己的风范,有什么比他人提前猜透自己的心思又慢斯条理的将其反驳更使人难堪的吗?
    但华佗还是不太死心,他虽然并未在图谶之术上下过什么太大的功夫,但对此类玄之又玄的事物却兴趣颇浓,而且还有一股莫名奇妙的迷之自信,当下又问道:
    “那这刘君可有什么兄弟、子嗣?”
    刘君即是刘弘,这是华佗对其的尊称,作为一个对出仕为官抱有极大热情的游学士子,华佗自不肯随那些放任自流的狂生一般口无遮拦而坏了官场上的声望。
    “并无什么兄弟,他们这一房自很早前就一脉单传,不过——唉。”说到这,刘民长吁了一口气,很是感慨惆怅的样子。
    华佗本已经熄了念想,但刘民这“不过——唉”的一声,心中又燃起了些渺茫的希望,忙追问道:“老丈,不过什么?”
    “唉,那刘弘却有一子。”
    “定是此子了。”华佗心中暗道,连连的挫败让华佗极力想证明自己一次,头脑也冲动了些,想也不想就得出一个愚蠢的结论。
    刘民却像看透了华佗的想法,接着道:“不过这小子却顽皮得紧,今日在树上玩耍摔了下来,现在还未醒来,也不知能不能挺过这一关。”
    华佗不知该说什么是好了,这老丈怎是如此德行?不知怎的,华佗忽想起了家中长辈曾说过的一句话,“这乡亭胥吏之辈,最是奸滑。”
    想到这,华佗顿时意兴阑珊起来,凭空少了许多气力,甚至觉得这烈日也更灼热了,只想回亭舍好好睡上一觉,然后待下午凉了些好赶路去县城。
    “唉,你说这都是什么事啊,阿备这小子也真是的,那桑树这般高,怎敢爬上去?”
    “阿备,想必就是那摔倒小孩的小名吧。”华佗漫不经心地想着,等等,桑树,该不会是眼前这颗桑树吧?
    思及此,华佗又追问道:“老丈,这小孩摔下的桑树可是眼前这颗?”
    刘民怪异地看了华佗一眼,道:“就是这颗大桑树。”
    听到刘民的答复后,华佗双眸闪过一丝神采,复拱手道:“老丈,可否带我前去看看这位阿备?”
    刘民却是头摇的如拨浪鼓,“后生,这人命关天之事,莫要胡闹,我已派人到县城请医师去了,你又不懂医术,去凑得什么热闹。”
    华佗一笑,“谁说我不懂医术?”
    “你?!”刘民瞪大了眼睛看着华佗,然后神情严肃地道:“后生,莫要诳我,这事容不得你胡来。”
    华佗却是哭笑不得,他会医术此事还真不是他信口胡说,他虽为士子,治《公羊春秋》,但其实天赋全然在医道一途,幼时更是拜医家大贤为师,虽年岁不大,但其在医道上的造诣绝非一般州郡的医师可比,只是身上肩负振兴家族、光耀门楣的重任,加之长辈自幼对他的耳提面命,所以如今一心只为仕进,这才于医道声明不显罢了。
    至于刚才为何前后态度迥异,只因这从树上掉落摔了脑子,这病实在颇为棘手,难以救治,以他的医术也无万全的把握。
    不过,既然听闻这唤作阿备的顽童是从这眼前这神异的大桑树上摔落的,华佗却要去看他一看。
    昔帝尧眉分八彩,帝禹目有重瞳,文王有四漏乳,高祖左股有七十二黑子,是古来不凡之人,必有异于常人之处也!
    这阿备既然是从这颗不凡的大桑树树下摔落,而不是从亭里其他树上摔落,那么或许他也有不凡之处呢。
    不过,眼前之事,还是要说服这刘民老丈,否则自己冒冒然孤身过去,说不得要挨得一顿好棍,要知道,这燕赵大地,自古民风颇为彪悍。
    想到这,华佗伸出手去抓刘民的右手。
    “你要干嘛?”刘民却是身手矫健,提手躲了过去,然后一脸警惕地看着华佗。
    华佗叹道:“自然是为你把脉了,你不是不相信我会医术吗?一试便知。”
    说着便又要去抓刘民的右手,刘明虽然面部仍有狐疑之色,但还是半推半就的让华佗抓住了他的右手。
    华佗微微阖目,以左手正中三指轻轻切在刘民的脉搏上,感受着其中的律动;一会儿,又以右手的正中三指切了刘明左手的脉搏。
    “如何?”看着华佗收手张目,刘民急切的问道。他虽然不清楚华佗医术究竟如何,但看这这架势却很是专业,很是唬人,加之又关及自己身体利害,所以也不免多了些忧虑焦急。
    “无妨,只是小症罢了。”华佗笑道,久闭忽开的双目显得神采奕奕,颇有几分大师风范。
    “老丈,你是否常常感到头晕或头痛呢?此外是否有便溏,腹痛之状?而且腰部多有酸痛之感?”
    刘民一脸骇然地看着华佗,那如同见了鬼的神情,表明华佗所言不虚。
    华佗则是淡淡一笑,显然刘民的神情让他颇为受用,心中也泛起些得意。
    方才他分别切了刘民左右手的寸、关、尺三脉,其分别关联着心、肝、肾、肺、脾、命门,而在左手,尺脉轻虚;右手则是尺、关二脉轻虚,再结合脉象,华佗就得出了结论。
    “那,敢问后——生,不,敢问先生我该吃些什么药呢?”刘民的态度顿时变得谦和无比,连对华佗的称呼也变了。
    华佗笑道:“无碍的,等下我给你开服药,给你好生调养一番即可,此外,我传你一套健身戏法,你以后多加练习,定可长寿多岁。”
    “要得,要得。”刘民连连点头,然后似恍然大悟,转身为华佗领路,朝着刘弘家行去。
    ……
    刘弘家中,里屋,王氏望着躺在榻上一动不动、似无生息的刘备,眸中含着泪水,一脸的悲戚。
    她还能想起半个时辰以前自家的阿备扒完了饭急冲冲的向自己说了一声“娘,我出去玩了”然后冲出门去的身影,那时自己一边收拾着碗筷一边笑骂着这皮小子,内心却饱含美好的幻想。
    她十八岁从隔壁亭里嫁到楼桑亭做了刘弘的妻子,那时何其艰难,公公虽然做过县令,但却早早的亡去了,并无给家中留下什么资财,丈夫刘弘那时也是一布衣白丁,入仕无路,自己咬牙坚持,苦苦维持着生计。
    而今,好不容易苦尽甘来,夫君在去年考绩评为优,被举为涿郡的主簿,日子好不容易有了盼头,可是为何在这个时候让自己遭受如此的厄运呢?
    王氏不知道,倘使儿子真的醒不过来,她该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夫君,又该如何接受这个现实,怕是只能……
    “嫂嫂,阿备定会醒过来的。”
    “是啊,是啊,定会醒过来的。”
    ……
    耳畔传来一些劝慰的话语,王氏却置若罔闻,这固然是好意,可惜却与现实无益,仅仅能与人自我欺骗的渺茫希望,而王氏却已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无可自拔。
    ……
    屋外,大桑树的树荫下,刘元起与刘子敬说着话。
    “唉。”刘元起先开口了,“子敬,你说这都是什么事?”
    刘子敬叹道:“我已问过刘显、刘亮了,这事怪不得他们。”
    说着,刘子敬不由脑补出他通过刘显、刘亮的话语所构造的场景。
    只见刘备爬上了高高的桑树,在上面一脸傲气地道:“吾必乘有此华盖之车耳。”
    说着,刘备松开扶着树干的手,指了指头顶桑树那巨大的伞盖,却不料一时得意忘形,脚滑未站稳,加之手上无了支撑,“扑通”一声摔下树去。
    “哎,他怎么敢说出那样的话呢?岂不知,命有定数?”想到刘备摔下树的场面,刘子敬忽然感同身受的一哆嗦,然后叹道。
    “子敬,只是小孩子不懂事的呓语罢了,你何必如此说呢?”刘元起皱了皱眉。
    “哼,呓语?”刘子敬冷哼一声,“这类话是能随便说的吗?”
    刘元起正要反驳,却听得耳边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
    “元起,你和子敬说什么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