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将军,还要多久才能到达胶东郡。」许文倚靠着栏杆,顶着海风,朗声问向一旁用望远镜观察的杨敷。
杨敷是刘襄所任命的楼船将军,其父乃是凭借项羽五分之一身躯封侯的赤泉侯杨喜。
因为杨敷有着水上经验,刘襄便任命杨敷担任大汉楼船水师的楼船将军,往日指挥楼船在大汉沿海一带巡逻。
天子出巡非同小可,为了护刘襄安全,在东海郡训练水师的杨敷,专门率领楼船水师来护卫。
听到许文的询问,杨敷立马放下望远镜,恭声回答道:「禀左丞相,大约还需一个多时辰就可到达胶东郡。」
「一个多时辰。」
许文听了杨敷的话,眉头紧皱,有些烦闷。
「左丞相?」杨敷见许文脸色不好看,小心翼翼地问道。
「无事。这会风浪大,你多巡视几圈,切莫出现差错。」许文摆了摆手,对着杨敷说道。
「是。」杨敷拱手一礼道,转身领着几名士兵离去,命令着船上士兵打着旗语和其他几艘楼船交流,来确保安全。
许文心思缜密,一眼就看出刘襄晕船,不适应颠荡起伏的海面。
可还要一个多时辰才能抵达胶东郡,许文生怕刘襄扛不住,在船上吐虚了,伤及龙体。
若是刘襄落下个什么毛病,对于蒸蒸如上的大汉来说可是一大损失啊!
许文思付了片刻,缓缓走入船舱中面圣。
「臣左丞相许文,求见陛下。」许文站在远处恭声说道,未敢擅自接近船舱内。
「进来吧。」刘襄闻声后,调整了一下状态,沉声说道。
在得到召见后,许文走了进来行礼跪拜。
「免礼,爱卿有何事禀告?」刘襄轻声问道,手紧紧扶着御榻。
「回禀陛下,臣方才以望远镜观得琅琊郡有庆云出现,非气非烟,五色氤氲。臣以为此为祥瑞,想必是上天想让陛下先行抵达琅琊郡。」许文恭声说道。
琅琊郡位于胶东郡的南侧,与会稽郡之间只隔着一个东海郡,如今已经行程过半,若是改道琅琊郡,很快就能靠岸。
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
刘襄亲自当着一众公卿大臣的面宣布要从会稽郡达到胶东郡的出巡路线,若是刘襄因为晕船而此刻更改目的地,必然会损坏自身的帝王威严。
故而提前靠岸的话不能从刘襄口中说出,必须由臣子说出,而且这个臣子必须附带一个充足的理由。
许文提出的祥瑞理由就十分好,琅琊郡有祥瑞,必然是上天指引天子前往的,天子必然要遵从上天的安排嘛!
「准,海上出巡路线交由左丞相负责。」刘襄沉声说道,对于察言观色、考虑帝王周全的许文十分满意。
「诺。」许文躬身一礼,缓缓退出。
离开船舱后,许文立刻唤来杨敷,将自己方才与刘襄的对话复述了一遍。
「楼船将军,如何能更快的靠岸,就如何前行。」许文有所暗喻地对着杨敷沉声说道。
「臣这就下令船队向琅琊郡方向前行,最迟三刻时间就可靠岸。」杨敷立马明白许文的意图,连忙拱手道。
「有劳将军了。」许文回礼道,转身将此事通知其他公卿大臣。
杨敷也是立马让手下士兵打着旗语,操控楼船水师朝着距离最近的琅琊郡岸边靠近,以求早点着陆。
另一边公卿大臣们听了许文的解释后,都认为许文有点好鬼神了,不过他们也都久居内陆,不喜海上颠沛,故而也无人反驳。
许文隔上一会便向杨敷询问靠岸时间,再多次询问得到一个短暂的靠岸时间后,许文立马进来给刘襄禀告。
「陛下,楼船将军言,半刻之后,便可靠岸。」许文恭声道。
听了许文的话,刘襄苍白的脸色流露出一丝喜色,满意的点了点头。
「着人命琅琊郡郡守接驾。」刘襄沉声说道,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要靠岸休息了。
「是。」
随后刘襄调整了一下自身状态,命令随行宦官打扫干净他的呕吐物后,便与许文一同来到了楼船船头处。
「参见陛下!」
「参见陛下!」
在船板上的官员看见刘襄走动,纷纷恭敬行礼。
马上就能结束这海上颠簸的痛苦经历,刘襄此刻的心情十分好,感觉又充满了动力。
「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数年,击败宿敌吴国,又北渡淮水,与齐、鲁诸侯会唔,成为一代霸主。」
「朕闻其为巩固越国霸主地位,与中原诸侯争霸,乃将越国国都由会稽迁至琅琊。琅琊与齐国比邻,勾践敢将国都置于边境,胆色过人啊!」刘襄看着依稀可见的陆地,不由的感慨道。
「越王勾践想以琅琊为跳板北进中原,却陷入到齐楚两强的夹击之中,疲于两线作战。」
「越国根基浅薄,不像齐楚根基深厚,又不思改革,霸主地位来的快,去的也快。」许文恭声说道。
「是啊!勾践的想法是好的,却未曾考虑过越国与齐楚两国的国力差距,后世子孙又不争气,越国焉能不亡。」刘襄感慨道。
在刘襄与许文的谈话过程中,楼船靠近了陆地,在群臣的簇拥下,刘襄再度踏上了陆地。
踩着脚下的沙子,没有跌宕起伏的感觉,刘襄整个人都感觉舒服极了。
早有随行船只提前靠近琅琊郡,快马加鞭将天子驾临的消息通知给了海曲县县令。
县令接到消息后,就命人为天子准备能拿得出手的最好酒食,随后就一直在海边等着刘襄的到来。
看到天子下船,海曲县令立马上前问候。
刘襄稍微叮嘱几句后,便坐上马车前去休息,海上颠簸的太难受了,必须要睡上一觉来缓一缓。
次日,神清气爽的刘襄登上御驾,直接前往琅琊郡的郡城琅琊城。
琅琊郡本来很大,是秦朝的三十六郡之一。秦灭齐国后,将齐地分为济北、临淄、胶东、琅琊四郡。
汉高皇帝六年,将琅琊郡一分为二,原琅琊郡的大半范围划给了新生的城阳郡,琅琊郡由此变成了一个狭长的小郡。
琅琊郡如今的郡守名叫文翁,历史上担任过蜀郡郡守,在蜀郡大兴文教,开设学宫,使得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教育界的一颗明星,对教育发展贡献极大。
刘襄在得知如今的琅琊郡郡守是文翁后,便对琅琊郡郡学产生了兴趣,想要看看这位教学能手治下的郡学如何。
「回禀陛下,臣将郡学分为童学与冠学。冠学学子为已加冠成年学子,臣从其中择贤者荐往太学、选为郡县官吏或为童学讲师。」
「童学为未加冠学子,又将其按年龄划分大中小三个班级,针对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授课内容。」
「臣以为由小见大,见微知著,陛下既打算参观郡学,不妨参观童学小班。」文翁对着刘襄恭声说道。
「好一个因材施教,卿能做到如此细致实属难得,便依卿之言,参观童学小班吧。」刘襄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随后在文翁的带领下,来到了琅琊郡学之中。
刚刚入内,便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不禁使得刘襄追忆起了自己前世在校园读书的美好回忆。
几人从后门悄悄进入了小班教室,观摩起了小班同学上课。
讲师在文翁的手势下,继续有条不紊的讲着自己的课。
童学小班的学生年龄基本上是七到十岁,此刻都目不斜视的盯着站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
教室的墙上贴着这些小班学生写的作业,有那么几个写的特别秀气,看得刘襄连连点头。
待这节课上完后,刘襄拿起一名学生的课本打量了起来。
小班学生的课本有千字文、三字经、和简化版的百家姓。
此外还有一本专门记录刘邦与刘襄各种英雄事迹的书,故事也是简化的。
「这是?」刘襄好奇的问道。
「回禀陛下,此书乃臣自行组织人力编撰,有着冠学与童学两本书,乃是为了使得我大汉官学学子能够通晓陛下与高皇帝功业,以忠君报国。」文翁恭声道。
琅琊郡有从太学毕业回来工作的,偶然闲聊中将异族留学生要在太学多学一门「汉文化思政教育课」告与文翁。
使得文翁从中得到启发,从而结合编写了专门歌颂刘襄与刘邦的书。
「此书编撰的很好,当向各郡国推广。卿编书有功,增爵一级,赏八十金。」刘襄沉声说道。
为您提供大神白菜吃豆腐的《汉威天下之刘襄》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第四百六十三章 我大汉教育必须要有此书免费阅读.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