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快更新!无广告!
只要一说到史上的明君,就绕不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几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撇开开国皇帝嬴政和赵匡胤不谈,刘彻和李世民为什么被称为明君呢?
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善于用人,他们在位时期文臣武将大放异彩,英雄辈出流芳千古,他们的事迹至今脍炙人口,如:
董仲舒,东方朔,司马迁,窦婴,司马相如,苏武,张骞,主父偃,卫青,霍去病,李广……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李靖,侯君集,秦琼,尉迟恭,薛仁贵……
为什么偏偏他们在位时人才济济,能人辈出,有识之士充盈朝野,而其他历代天子却常年饱受人才匮乏的窘境呢?
难道只是运气吗?当然不是。
有句话说的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细心考求不难发现,察举制虽然最早由文帝提出,却是在武帝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各种科目不断充实,这才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
而唐太宗更是科举制完善的关键人物,他格外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学院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他的那句“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千年之后还被人津津乐道——
正是因为他们分别完善了“察举制”和“科举制”两种在当时尚属先进的选官制度,所以他们才能不受人才匮乏的苦恼,垂拱而治,开创盛世,成为千古一帝。
有了他们成功的案例,张帆自然是要效仿,当然首先就是要成功推行科举制。
张帆又是筑城,又是强迁,之所以费这么大功夫,就是为了确保科举制推行不会有太大的阻力。可是为什么士族门阀集团一定要坚决抵制科举制呢?
这就要从科举制的主要特征说起:
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这一点可以说比“刨了那些世家大族的祖坟”还要严重,毕竟这已经断绝了他们相当大一部分子孙后代做官的机会。在官本位的古代中国,这无疑是灭顶之灾。
正是考虑到这些,戏志才表情凝重的劝谏张帆说:
“主公,您要三思啊!虽然您已经把地方上的一流豪族全部迁入会稽,可是地方上残存的小豪强仍然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是绝计不肯引颈就戮!再说那些迁入会稽的豪族毕竟时日尚短,他们在当地千丝百缕的关系网还没来得及铲除。贸然行动恐怕——”
张帆伸手止住他的话头,斩钉截铁的说:“这些我都明白。你也不用再劝,我意已决。你就照我的意思认真办吧!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戏志才的疑虑并非杞人忧天,其实上张帆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就像是九十年代的“国企改制”,一大批人丢掉了“铁饭碗”,改革的阵痛期在所难免,也许会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乱象丛生,可能大大加剧张帆统治的成本,不过张帆这次是吃了颗秤砣铁了心,一定要把科举制推行下去,甚至暗暗决定: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坚持一百年不动摇,至死方休。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改造旧事物、旧制度自然要付出代价。可是相对来说,现在改革比起未来改革,阻力要小很多,当下的确是最好的时机。
为什么呢?
第一,现在士族门阀集团才初步形成,还远远未达到后世的鼎盛时期,理所当然地反扑的力量也会弱很多。
第二,眼下正值乱世,旧的秩序正在崩坏,新的秩序尚未确立,在这个特殊时期改良革新更容易被普遍接受。
最后一点,开国君主一般来说无论威望还是统治力,都要远远强于其后代。虽然张帆现在还不是,但是由他来改革并推行,无疑成功的希望要大很多。万一真的交给他的后代来搞这个,一个不小心说不定就狼烟四起,身死国灭了……
综上所述,张帆决定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还是自己来吧!相比于广阔的前景和千古一帝的美名,眼前短暂的阵痛还是值得的!
张帆拍了拍戏志才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
“志才啊,这件事我就拜托你了。你可要排除万难,坚持完成,不要辜负我对你的期望。做好了我不但为你庆功,而且将来史官也会大大地记上一笔,凡后世的科举士子也会感念你的恩德,所谓流芳百世,不莫如是!”
戏志才顿时充满了动力,强制按捺激动地心情向张帆保证:
“诺,请主公放心,属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张帆微微颔首。果然这些文士就吃这一套!不过也不奇怪,毕竟天下又有几个能看破虚名,摆脱名缰利锁的牢笼呢?
不过张帆并未完全放心,因为推广科举制的阻力不全是来自外面,即使是在内部也未必人人齐心。有些人虽然摄于张帆的威压不至于明着反对,却也可以阴奉阳违,消极怠工……
毕竟屁股决定脑袋,只要是人就有私心。现在张帆手下的官吏大多都是世家子弟,让他们彻底抛弃家族,为了张帆的大业牺牲后世子孙做官的机会,这可能吗?
正因为内忧外患,所以这个主持的人选就格外重要。张帆也是犹豫再三,才确定了戏志才。
张帆之所以选择戏志才,那也是大有学问的——在张帆麾下目前也只有郭嘉和戏志才才是标准的寒门子弟。也只有他们将心比心,完成这项工作更卖力气!
不过考虑到郭嘉更擅长谋略,而且一贯身体不太好,所以这种充斥大量庶务的繁重工作还是交给戏志才为好,免得郭嘉“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