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忆

第129章 百鸡宴

    []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中国记忆无弹窗 光阴流逝,转眼之间,又到了端午节。这天,天气很热,闷得人心里慌。虽说太阳已归山隐退了,但是气温似乎一点儿也没有降低,这鬼天气,看来将要下场暴雨了。
    谢文辉一破常规,往年在家过生日,观看划龙船,兴致盎然,几乎成了他永恒不变的定规。今年,却与往年不大一样。他没有在家过生日,而是在县城里过生日,宴请宾朋。
    晚上,县城里一家最有名气的餐馆里,灯火辉煌,把整个餐厅照得如同白昼。餐厅里的八仙桌,都坐满了宾客。这些客人,多是县里有身份的,县长、局长、会长、名流等等,可以说汇聚了全县的文臣武将。该来的人,都来了。谢文辉的心里很高兴,他今天坐东,又与往常有所不同,和他同桌的,有县长大人,有保警局长,有廖作云夫妇,有小王,有邹军等,当然,五姨太是不可缺少的。
    客人都各就各位了,但是司仪还没有话,于是大家坐着不动,缄口不语,似乎进入教堂的信徒,在接受主教的洗礼一样。偶尔,有窃窃私语传来。
    司仪见桌上珍稀佳肴已经摆得满满的了,又见不少人馋诞欲滴的样子,便走到谢文辉身边,与他耳语了两句,然后回到司仪的位子,大声说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今天是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又是谢主任谢参议长的生日,真是双喜临门。谢主任盛情邀请各位女士、先生参加他的酒会。真可谓礼贤下士了。眼下,宾朋满座,济济一堂,可谓热闹之极,盛况空前。现在,我提议,为谢主任治县有方,为我们县的太平安宁,为我们县的繁荣昌盛,为谢主任的健康长寿,为各位来宾的健康,干杯。”
    说完,司仪举起高脚酒杯,主人和所有的宾客,都把斟满的高脚酒杯举起来,彼此碰了碰,一饮而尽。
    大家坐下,开始了紧张而激烈的“战斗”。整个餐厅被浓浓的酒气味包围着,被各种佳肴珍品出的奇香异味笼罩着。那酒杯的碰撞声,那美食家的口里出的咀嚼声,那嘻笑声,那赞叹声,那恭维声,那高论声,那谄媚声……诸般声音,混为一体,使整个餐厅的气氛更加浓郁。本来就闷热的天气变得更加闷热了。那些脑满肠肥,大腹便便的官员,一边不停地蠕动着双腮,一边不停地用手绢揩额上涔出来的油珠似的汗水,一边用纸扇、芭蕉扇扇着风。“真热,真热。”“太热了,太热了。”“好热,好热。”“够受,够受。”种种议论传开。那些阔太太和阔小姐,一边斯斯文文地吃着东西,一边嘻嘻哈哈的,嘴里不停地说道:“好热呀,好热呀。”又时不时地显出几分媚态,好像是在有意挑逗男人似的。
    谢文辉酒过三巡以后,用眼光扫了大家一眼,然后说道:“承蒙各位女士,各位先生的厚意,我感到荣幸之至。今天略备薄酒,望大家尽兴而欢。”
    “言重了,言重了!不敢当,不敢当。”袁作孚夹起一砣滚烫的红烧鸡肉,丢在嘴里,拼命地咀嚼着,吞下肚子,嗡声嗡气地说道。
    “袁局长,这鸡肉没有烧熩,幸亏你的牙齿好。”县长打趣地说。
    “廖队长,今年谢主任的席办得够丰盛了,我长了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宴席呢!”袁作孚把话引到了廖作云的身上。
    “袁局长,你的口福不浅。星星跟着月亮走,我们也跟着袁局长沾沾光啊。”潘玉莲接过话,笑着说。
    “多蒙谢主任、袁局长的栽培,非此岂有今日?”廖作云说道。
    “过去,我总认为扛枪的说起话来大砣大砣的,**的,其实,也非尽然。袁局长虽行伍出身,说话也讲斯文。廖营长,出身诗书之家,又投笔从戎,可谓满腹经纶,文韬武略俱备。”县长插语道。
    “县长为堂堂七品大官,又为一县之父母官,治县有方,治民有道,我们一县之庶民,无饥饿之灾,无受冻之困,实乃县长施展宏才大略之功。”廖作云随口应道。
    “来,来,来,干杯。”谢文辉的酒杯,伸到桌中间道。
    “岂敢,岂敢,鄙县之成就,实乃谢主任之功。谢主任为一县党魁,又为县参议长,深谙民风,谋略非凡,决策奇特,所出之令,行而无误,立竿见影,非满腹奇才安能如此耳!”县长佯为谦逊地说。
    “谢主任赫赫之功,昭昭之名,众所周知,不言而喻也。”廖作云接过话题说道。
    “王文书,你毕业于京陵大学,学识渊博,非我辈可比。我们对历史可谓一窍二不通。端午节之来历,为怀念屈原而定,何故?”谢文辉显得谦恭,礼贤下士的样子,佯装不知地问。
    “快说,快说,我真想听。”五姨太刚上桌,见小王风度翩翩,其貌不凡,心里痒痒的,很想跟他搭话,可是没有机会。这时,她机不可失地插话道。
    “屈原,名平,乃楚国之三闾大夫,先事楚怀王,后事楚襄王,忠君爱国,矢志不渝。忠而被疑,信而被谤,后被流放,作《九歌》《九章》,尤以《离骚》一诗,影响最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为了寻求救国之真理,虽遭贬谪而无怨,虽流放而不悔。千古之忠臣,莫过于斯也。怀才而不能施展,最后走投无路,又不离国,抱石投江,葬身鱼腹。其忠君爱国之心,感天地,泣鬼神,断江河,倾山岳。其英名之光辉,与天地共存,同日月并在。人们为了纪念他,硬把他与世长辞,溘然而去之日定为端阳,又名端午节。年年祭奠,岁岁凭吊。余之所知,略约如此。若有不对这处,承蒙谢主任、李县长、袁局长以及各位赐教,余洗耳恭听。”小王侃侃而谈,故事娓娓动听。
    “讲得透透彻彻,不愧京陵大学的才子。”县长赞叹道。
    “王文书可谓精通历史,满腹文诌诌的。”五姨太装出知书达理的样子,不甘落后,随声附和道。
    “王文书通晓古今,明达中外,难得,难得。”谢文辉也顺口说道。
    “不敢,不敢。中外历史纵横几千年,余只是略知一二而已,更无特殊之爱好。”小王道。
    “王文书,屈平之人,爱国忠君之诚,古今第一,绝无仅有。如今国难当头,每个爱国之人,总理之信徒,以何报效于国家?”谢文辉以为水到渠成,话题一转,又观察小王的神态表情。**里的才子多,不可不小心谨慎。冷静思考,察言观色,以见其反应。
    “谢主任,党国之事,非我区区之人可以高谈阔论的。但是,话已至此,我只得略抒已见,若有不妥,望谢主任、李县长赐教,否则,我实在不敢妄言了。”小王说道。
    “不必谦虚,请讲。”谢文辉说道。
    “自古英雄煮酒论史,王文书但说无妨,不必过谦了。”李县长说道。
    “王文书,你就说你的,我给你扎起。我这个武棒棒也想见识见识。”袁作孚接过话来说,随之又夹一砣肉丢在嘴里。
    “王文书,真还看不出来,满肚子装的都是书,倒出来都是文章。过去,我听有个啥子铁石的说过话,那个人和你也差不多。说的话比唱的歌都还要好听呢!”五姨太不甘落后地接过话,娇声娇气地说。
    “既然要我说,我只好壮起胆子说两句,来个抛砖引玉。”王文书说,他见大家都认真地听,于是话归正题。
    “目前之局势,我不敢妄言。我乃井坎之蛙,似耳聋目瞽,消息闭塞,无有见闻。诚若谢主任之言,目前国难当头,为之奈何?余之谓也?取信于民,无疑也。蒋委员长向来提倡节俭、艰苦卓绝、身体力行,为百姓之楷模,民心所向,众望所归也。再则,蒋委员长身边,可谓文臣如雨,猛将如林,虽天灾**也无可畏,何况我辈耳。”小王滔滔不绝地说了一通话,左也有理,右也有理,言词谈论,无衣无缝,无隙可击。
    听了小王的一通议论以后,有的赞叹:“所言极是。”有的恭维:“见解精辟透彻。”有的沉思不语。谢文辉很想从小王口里得到点东西,结果又使他大失所望。听了小王的话,只是很不自然地笑了笑:“王文书不愧是书香世家,举止有礼,言谈适度,非一般人可及。难得,难得。”
    “来,来,来,请,请,请。”谢文辉见大家没有动筷子,只是在不停地揩汗水,打扇子。于是又举起酒杯,满脸堆笑地说道。
    餐厅里又是一阵传出碗碟汤勺的碰撞声,客人的喧闹声,嘻嘻哈哈的大笑声,五花八门的声音中夹杂着各种气味,各种气味中传来奇奇怪怪的声音。
    天气还是十分的闷热,餐厅里的气氛给人一种窒息的感觉。小王和邹军老早就想出去,只是不好脱身。只得“舍命陪君子”了。这也是工作,这是斗智的工作。
    “小邹,你们特务队的情况如何?”谢文辉突然问道。
    “报告谢主任,四中队特务队坚定不移地执行上峰的命令,从来没有违背过一次。”邹军立即回答。其实,邹军他们下乡催粮催款,对老百姓放得宽,对有钱的财主都不打让手。钱粮催齐了,地主绅粮却不满。
    “廖队长,情况是这样的?”谢文辉问廖作云。
    “谢主任,情况属实,不敢妄言。四中队特务队,项项任务提前完成,从不怠慢。”廖作云回答道。但是,他心里顿时产生了反感:怪哉,这个时候,问起这些,不也很是扫兴。他又仔细一想,谢文辉不是随口问的,今天晚上邀请我,小王和邹军来,别的中队为什么不是这样,是偏爱,是器重?抑或出自于别的意图?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今天晚上,谢文辉的请客,把我们视为贵宾,这,这,谢文辉的意图是再明显不过的了,那就是想从小王和邹军的身上寻找出一点一滴的东西出来。哼,谢文辉,你的如意算盘又打错了。要是小王是**,没有两手,他敢大摇大摆地到县保警局来?再说邹军,这小子的嘴巴也*出来了,在大庭广众中,脸不红、心不胀地与谢文辉谈话,嗯,要是没有一点儿胆子可不行啊!他佩服两人的胆识,但是,他也替他们有些担忧。
    “谢主任,我们四中队的情况,你是了如指掌的。我们遵照谢主任的指示办事。我们随时向袁局长汇报情况。袁局长对我的情况也是十分清楚的。希望你多多指点。”廖作云继续说道。
    “这些,我们都是知道的。希望你们好好地干,干出点名堂来,不要辜负党国的重托。”谢文辉说道。
    “廖中队长,王文书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你得多多关心,他的事,你要放在心上。”谢文辉绕了一个圈子以后,又把话题转回来说道。
    “谢主任的指示,铭记于心。”廖作云说道。
    潘玉莲陪着坐了好久,心里很不是滋味,欲走不能,坐着又难受。便插话道:“王文书的事,还得靠谢主任栽培栽培。”
    “是啊,鲲鹏飞万里,扶摇而上。”谢文辉援经引典道,“我也愿意来做这扶摇。”
    “太好了,太好了。”潘玉莲道。
    “王文书,贵庚今年几何?”谢文辉显得很关心的样子。
    “枉度二十八个春秋。”王文。
    “啊,正是风华正茂,为党国效命之秋,难得,难得。”谢文辉说道。
    宴会一直进行到夜深方休。
    各方面的宾朋走的走了,休息的休息了。谢文辉的精神和五姨太的气色都格外的好,他们一点也不显得疲倦的样子,回到家里,坐在小小的卧室的沙上,一边抽烟,一边呷茶,一边谈论。
    “文辉,第一次在县城过生日,办得红红火火的,这是一个好兆头。以后再办热闹些。”五姨太穿着水红色的旗袍,高高的*一起一伏的,她斜倚在沙上,张开涂着口红的樱桃小嘴说道。
    “曼丽,今天的宴会可能是最后一次了。”谢文辉流露出伤感。
    “文辉,啥子事都不要太认真了。你们搞政治,是懂得这些的。权要紧,钱更重要,中国的蒋、宋、孔、陈,他们有的是钱,中国不行,就到外国去,照样过天堂般的生活。我们二天也可以到香港,到台湾,到美国去。”五姨太安慰他。
    谢文辉听五姨太说得不错,苦笑了两声:“好是好,恐怕到了那个时候难办。只好听命于天。”他见她此刻似乎年轻了十岁,格外妩媚动人,说一声:“曼丽,你真是——。”他把她一把抓在怀里,像老鹰叼小鸡似的。
    “轻点,——。”她微喘着气,娇声道。
    “曼丽,那王文书不像个普普通通的。
    “害怕是**不成?你总爱疑神疑鬼的,**有这么胆大?”五姨太抢白了他几句。
    “我想由你出面,来个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谢文辉说道。
    “那,我就听你的。”她答道。
    过了几天,潘玉莲又被请到谢文辉家做客。五姨太的年龄比潘玉莲小得多,但是潘玉莲却被五姨太称之为妹妹。
    “妹妹,王文书这个人不错,谢主任那天一见之后,就称赞不已。本想调他到县党部工作,就怕廖中队长舍不得,又不知道王文书愿不愿意?”五姨太巧嘴利舌地说。
    “谢夫人,这事,要问他自己,谢主任如此栽培,厚爱他,他会领情的。”潘玉莲说道。
    “妹妹,王文书现在有没有配偶?”五姨太又进一步地说。
    “这个,本来我应该关心关心,只是又不大方便。听作云说,王文书有个朋友,是大学里的同学,还是名门望族的千金。”潘玉莲说道。
    “啊,是这么一回事。”五姨太吃惊不小,大出意外地说。她好像现了什么,“妹妹,照你这么说来,王文书的前程不会这样吧!他啷个不靠女友家的权势地位,弄个一官半职?”
    “这,谁个知道呢?”潘玉莲说。
    “妹妹,今天请你来,主要就是为这事,那天晚上,我们邻桌那位标标致致的,水灵灵的小姐,是县长大人的千金,很多人追她,她都不理。我和谢主任想来做这个红娘。对方是没有意见的,就看王文。
    两人说了很久,潘玉莲在离开五姨太的时候说道:“谢夫人,你和谢主任的厚爱,我回去一定告诉王文书。”
    夜幕降临了,王文书被廖作云叫到家里:“小王,就在我这里吃饭,吃了饭,我们一起出去走一走。”
    小王陪同廖作云和潘玉莲又来到余仙桥张老板的茶楼上。
    潘玉莲把五姨太叫她去的情况说了一遍以后,看了看小王:“王文书,这事你看怎么办?”
    “太太,我不愿意。这事,我已经有所考虑。”王文书说,“我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女孩。我们的感情一直很好。”
    “王文书,这事不勉强。本来知县大人的小姐看上一个小小的文书是不容易的事,也许这里面另有文章。”廖作云呷了两口茶,点燃一支烟,又递给小王一支,继续说:“谢主任是在大动心思,我看,他对我们四中队是明宽暗紧,原来他想把四中队作为保护他的工具,现在,他觉得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又在打主意。王文书,陈绍舟对你的行踪,看来他在暗中监视你。我想,你也不会做对不起我的事。”
    “小王,现在事情很复杂,谢主任是想用美人计来软禁你,你得多加提防。”潘玉莲说。
    “王文书,我明确给你说。我对国民党没有啥子好感,对**也没有啥子反感。只是这话不可让外人知道。”廖作云先看了看潘玉莲,又看了看小王,才小声地说。
    小王没有开口。廖作云这样说,是在表明他的态度?还是在试探,还是在引蛇出洞呢?他一时还不清楚,对廖作云不能不防备,这是地下党工作者的纪律原则。他两眼望着挂在梁上的油灯,看着那昏黄的灯光,像是心不在焉地说:“廖中队长的关心,我是知道的。我决不会辜负廖中队长和太太的关心。”
    三个人,彼此谈了许多情况。楼上是雅座,一般客人不得上楼。楼下的麻将声,唏哩哗啦的,又传出一阵又一阵的荡笑声。晚风从窗花格子里挤进来,暑气退了,凉意来了。
    廖作云夫妇在前,小王一人在后,三个人在没有路灯的街上走着。他们走得很慢,像各有各的心事似的,但是他们的步子又走得很稳.。街上,乘凉的人没有了,偶尔碰见一两个过路的人。在街道旁边的屋子里,偶尔传出*荡的笑声和喧哗的声音,风把这刺耳的声音带走了。
    回到营房,小王还没有睡,陈绍舟又来找小王:“恭喜你,王文书,二天你就是知县大人的乘龙快婿了。”
    “真怪,他的消息怎么这么灵通。”小王心里想到,口里却说:“陈队副,要是有这样的好事,请你吃糖。”
    小王心潮起伏,不能入睡。他正在分析眼下的情况,思考下一步行动的办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