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嫡子

第二卷 风起长安 第四十三章 重返长安

    
    李复管理辰州和宁州一年来,平安无事。岭南也算安稳,赵安在赵在文去世之后,顺利接任了大酋长,曾经刺杀他和赵月关的人却销声匿迹了,一点线索也没留下。
    冯戴诚因为冯盎和兄长冯智戴的原因去宁州武安县做了县尉,武安县便是大唐与骠国和吐蕃的交界之地。当年阻击唐军的吐蕃兵也再没有出现过,宁州薛家仿佛随风散去一般,没了痕迹。
    李复这一年在男女之事上倒是出了不少力,柳蓉已有身孕6个月了,巴岩虽未怀孕,却也被滋润的面如桃花。
    刁深志和柴郡主也修成了正果,柴驸马虽未亲自到泸溪,也差人送了嫁妆。焦兴因为给刁老将军下毒,内心一直不能饶恕自己,欲告知刁深志实情,却被李复给拦了下来,多方开导终于让焦兴释怀,后来李复又向朝廷举荐焦兴做了泸溪的县令。
    玄苦大师将阚童山带到了辰州,李复把阚童山安排上了栖凤山,跟着金眼虎。这个金眼虎在李复和董司马的劝说下,已暗中脱去了匪服,平日里多是为李复打探消息。
    就在这一切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李世民突然急招李复赴长安,原来太子又病了。
    太子病情来的很凶猛,李世民已经对太医失去信心了,根据李淳风建议,把太子的贵星——天相星叫到太子身边来,给太子补气。
    李复将辰州事务交给袁守邦和柳蓉、张芳等人打理,带上巴岩、玄苦大师和千面张等人赶赴长安。
    众人行至距长安城十余里的地方,被袁守城和一个和尚给拦下来了。
    “胡司马,我们又见面了”
    “袁先生!”李复上前施了一礼,众人都上来见礼。
    “玄苦师弟,好久不见啦!”一个干瘦的老僧,精气神很好,声若洪钟。
    “波颇师兄!你可瘦了不少啊!”玄苦语气透着惊讶。
    “哈哈……你还是一如既往的魁梧。”
    “这位是?”李复看向波颇大师,问道。
    “让老夫来介绍一下吧”袁守城看着李复笑道,“此人是天竺高僧,名叫波颇,乃是老夫的故交,虽不是中土人士,但来中土亦有三十余年。当年在河东,老夫与他相约斗法,结果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
    “胡司马,波颇师兄是大庄严寺前任方丈法慧大师的挂名弟子”玄苦大师介绍道。
    “见过波颇大师”听到法慧大师,李复的心揪了一下,一个爱他如子,愿意为他舍弃生命的人……
    波颇还礼,仔细打量了李复一番,微微颔首。
    “二位前辈在此等候在下,可是有什么事情?”李复问道。
    “确有要事”
    巴岩和千面张听到袁守城如此说,很自然的退到了远处。
    “殿下,此番入京可是为了太子的病情”
    “先生神机妙算,正是为了此事”
    “殿下,我俩在此等你也是为了此事,太子此次的病乃是胎中自带邪气,过段时日可自行痊愈,不过,赵国公已经向圣人推荐了波颇大师为太子祈福,圣人为此将广元宫更名为天祈殿,估计你会调来长安。
    不过,太子是紫薇身边的一颗孤星,虽然暂时得到了紫薇的庇护,但是我近来观得天府星异光突显,30年后恐会光盖紫薇,而太子这颗孤星吉光暗淡,凶光显现,待凶光遮蔽吉光之时,就大祸临头了,殿下切记不要和太子走得太近啊!”
    李复感激地点点头。
    祈福法会很顺利,太子身体确实大有好转,几日后便基本痊愈了,李世民大喜之下赐了绫帛等六十段与及时服十具给波颇。
    李世民欲挽留波颇大师常住东宫,波颇婉拒,趁机向李世民进言,太子的贵星已来长安,希望李世民善待之。
    太子这次生病时,将侍郎李淳风就进言李世民,太子命理斗数太弱,当召天相入京。现在波颇大师也这么说,李世民便有让李复留京任职的想法了。
    太子痊愈之后,李世民在太极宫宴请众臣,一些士兵表演了《七德舞》,《七德舞》原来叫《秦王破阵图》,是专门来歌颂李世民在大唐建立过程中立下的丰功伟绩的。
    宴会结束后,谏议大夫魏征劝解李世民停止武备,提倡文教,李世民因为大唐边境强邻未平,没有采纳。太常寺正卿萧童趁机建议李世民将刘武周、薛仁果、窦建德、王世充等人的擒获过程编入《七德舞》,用以凸显李世民的武德。魏征则是坚决反对,大唐现在国泰民安,应当用文教消除百姓心中的蛮性,这样江山才能永固,百姓才可安居,圣人一人的武德与天下百姓想比,是微不足道的。
    李世民乐呵呵的看着萧童和魏征争得面红耳赤,摆了摆手,“好啦,两位爱卿休要再争论啦,呵呵……”接着看向李复,“李爱卿有何看法?”
    李复缓缓说道:“以微臣愚见,刘武周、薛仁果、窦建德、王世充等人都是曾是当时豪杰,现在朝中很多大臣都曾是他们的旧部,把他们被俘的过程编成舞蹈,让他们的旧臣看到他们屈辱的样子,怎会不伤心?所以,太常寺正卿的提议,微臣觉得不妥。”
    李世民听后赞许的点点头,李复接着说:“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可国安。武备不仅不能停止,还要不断发展和提升,只有为军队提供更加全面的物质基础保障和先进的武器设备,才能培养更多的军队精英,才能阻挡外部侵略,百姓才能一心一意建设我们的大唐江山。文教对内,武备对外,两者并不冲突。”
    “哈哈……甚合朕心”李世民以长辈的姿态拍了拍李复的肩膀,“李爱卿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识,大唐之福啊”
    李复赶紧自谦一番,眼睛悄悄瞄了瞄魏征,魏征正用一种非常欣赏的眼神看着他。
    这一日早朝,大理寺卿奏报,上一年放回家中的死囚犯人共三百九十人,没有人监视管制,都按期限自己回到朝堂,没有一个人逃亡。
    原来上一年,大理寺卿向李世民奏报,有三百九十名罪犯在秋天将会被问斩,这些犯人知道自己将要死了,对世间亲人的挂念一日强于一日,每天都哭得很厉害,不论怎么劝说,都没有办法让他们停止。
    大理寺卿希望李世民早日进行“亲录系囚”的手续,如若有冤情的早日平反昭雪,没有冤情的,让他们能按时问斩。
    亲录系囚是李世民亲自对死囚的案情进行复核的一种制度,李世民接到大理寺卿的奏报后,便对这批囚犯进行了“亲录系囚”的手续,发现这些人罪证确凿,按照大唐律法就应该处以极刑。
    但是,当李世民看到死囚们因挂念家人痛哭流涕的样子,一时心软,做了一个旷古未有的决定,竟非常大胆的与囚犯进行了“死亡约定”:他把这些死刑犯的行刑时间延长了一年,将他们全部释放回家,与家人团聚,让他们明年秋天回京接受极刑。
    死囚回家期间没有任何人看守,全凭自觉。结果,一年之后,所有囚犯都按时回来了。
    李世民听了大理寺卿的汇报,甚是欣慰,魏征也很高兴,他一直坚持的文教终于有了效果,群臣纷纷歌颂李世民圣德佑世,感化万民。
    这时,李复站了出来,建议李世民将他们全部释放。
    “李爱卿此话怎么讲?”
    “回禀圣人,人因信而立,这三百九十名囚犯都是守信之人,世上该有他们立足之地,圣上推行仁政,对于犯了错愿意认真改正的人,应该给予机会。圣上将他们无罪释放,民间自会掀起诚信之风,大唐民风将会更加淳朴。”
    李复的话让李世民很是满意,当堂下令释放那些死刑犯,房玄龄与魏征对视了一眼,微微一笑,这个胡司马还真是不简单。
    李世民安排李复去东宫陪伴了太子几日,经过几日接触,李复发现太子温文尔雅、为人聪慧,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最主要的是太子刻苦努力。李世民因为太子体弱多病,为了不让他太辛苦,特别准许他不用多读书,但是太子并没有因此放纵自己,而是主动研习治国安邦的才能,有一次李世民让他试着写一写治国的策略,结果他很快便写满了三页纸,李世民看了后非常得意地向侍臣们炫耀说:“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然后传阅群臣,李复看了看,内容确实很有价值。
    照此下去,将来荣登帝位,不敢说开疆扩土,至少做个守成之主绰绰有余。
    李复虽没有放下心中的仇恨,但是看到李世民的政绩以及太子的勤奋,他的内心就矛盾重重,倘若有朝一日他有机会复仇,不管成功与否,消耗的是大唐的国力,受伤的是大唐的百姓。有时候,他甚至觉得自己更适合做一个辅佐君王治国安邦的贤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