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君天下安

第五十二章:流民

    
    前世,袁隽对自己的十二死士了解得并不多,真正能称得上熟悉的,也不过落霞、秋水、辛未三个。落霞、秋水作为她的贴身侍女,姐妹情大于主仆义,而辛未更不同些。
    在牢笼般的大昭宫,辛未是她的希望,是连接她与外面世界最后的线。他的每一次出现,他送入和带出的消息,他说“主子放心,他们抓不住我”时自信的样子,都支撑着袁隽努力活。
    是的,辛未对自己极度自信,他令人惊叹的出神入化的身手,大抵也源于绝对的自信。可这样一个人,此刻却跪在自己跟前自承“无能”,属实出乎袁隽意料。
    “起来回话。”
    “主子,我办砸了差事,让我跪着吧!”辛未犟着不肯起,双拳在身侧越握越紧。
    “既不愿听令,今后也不必再听了。我罚不着你。走吧!若不怕废了这双腿,跪着走也行。”袁隽刻意将话说得十分冷心冷情。
    辛未到底还是站了起来,将出城追踪燕洄的经过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起初,按照袁隽的指令,他确实很快发现痕迹,判断有三骑脱离大队,绕东往北而去,且一路上为避追踪做过不少布置,但都被其识破。短短几日,已将追出中州地界。正在此时,小队中忽然加入了新的人马,很快又分两路,辛未一番识别,确认了其中一路,直追而去,其间种种迹象也让辛未更坚信自己选的这路里有燕公子,只差确认长相。然而,忽有一天,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山雨,辛未几乎失了小队踪迹,本以为不可能再重新跟上的他,却又极幸运、极轻易地重新续上了小队行踪。到这时,辛未突然明白了,自己早被人发现,这路人马就是耍他玩的,往东而去的两骑才是正主。辛未即刻调整了追踪目标,十分艰难地寻到了泉州地界,在一处出海码头彻底绝了继续追踪的希望。即便后来辛未心里已然确认自己追的是燕公子,但没确认过长相,他死心眼地不肯传信回来,最终办砸了这份差事。
    “那些人应该就是燕翎卫,我……输了!”辛未讲述这些的时候,像个负气的孩子,始终低垂着头,拿脚尖轻怼地面。
    袁隽细瞧他懊恼的样子,有些感怀,慢悠悠地开口说道:“辛未,十二死士中,你不是年纪最大的,但却是最早出任务的。
    我第一次见你时才七岁,你也不过十一岁,已开始往返京城、北平两地,为祖父和萧世子送信,从未误时。
    第二次见你时,是我十岁生辰,吴叔安排你们一同来见我,于你完成送信任务而言,已耽误了不少时日,我问你可还来得及,你点了一下头就消失不见了,可我却清楚记得你对我点头时的表情,像是在说‘于我而言,没有来不及的说法’。
    我曾经问过吴叔,能不能也练成你那样。吴叔笑着回答我,说小主人既然这么问了,那便绝无可能,辛未从不怀疑自己,从不问能不能。
    辛未,你若开始怀疑自己,便失了安身立命的本事。不相信自己能完成任务的死士,我不需要。”
    辛未猛然抬头,发现自家主人并非随意说说,真有可能放弃自己,不禁有些急了。
    “吴叔说过,姚家主子的死士,一定是全天下最好的。所以,不如燕翎卫的,我也不需要。”袁隽狠着心,又补一刀,继而直视辛未双眼,异常认真地问:“辛未,你能不能赢过燕翎卫?我能不能相信你?”
    辛未咬着牙,狠戾地答了一个字:“能!”
    “那好!去齐国,到燕翎卫的地盘,当着他们的面,把大昭宫里发生的事,特别是跟燕洄有关的,都给我弄清楚,然后自己想办法传信回来,每月一报。别连累壬申。你可能做到?”
    辛未对着袁隽,将头轻点一下,消失不见。
    袁隽勾起嘴角,心想:回来了,真好!
    小姜后“节俭”到有些惨淡的千秋小宴的后一日,春闱会试放榜,因后头还有殿试,百姓历来对这一榜谁中谁落的关注度并不高,但今年却很不一样。
    因为,出了人命案子。
    放榜翌日,几名上榜的琼州考生出城踏青庆祝,路上经过一队逃难而来的流民,当时不甚在意,返程又遇上时,突然从流民中冲出一人,指着三名中榜者大骂起来,指他们“欺君罔上”“欺世盗名”“其罪当诛”。马上的公子们认不出马下的落魄人,并不理睬,本欲打马离去,不想其中一人被那流民抱住左腿,生生从马上拽了下来。于是乎,众人纷纷下马,对着那流民就拳打脚踢起来。
    一旁好些个流民见与自己相处数日的斯文青年被打,本想上前帮忙告饶劝开,不了却也受了波及,吃了不少拳脚。如此一来,周遭流民与这些考生的矛盾激化。两方人本都自琼州来京,但流民们衣食无着、背井离乡,考生们却光鲜亮丽、仗势欺人。想着受灾后离去的亲人,想着一路走来吃过的苦,想着好不容易熬到了天子脚下却被拦在城外幕天席地没人管,流民们情绪越来越激动,原本几个人的冲突,逐渐演变成一拥而上的流民围打几名考生,等巡防营赶到时,那几个琼州考生中,一人已经断了气,另几人也都进气少、出气多。
    巡防营军兵和赶来的京兆府府兵抓了好些人,其中,就有那名最初冲出来骂人的流民。那人姓徐名棠,被抓到京兆府后,先是仰天大笑,继而又嚎啕大哭。衙吏审问之下,方知此事很是棘手。
    原来,徐棠其人本也是琼州秀才,与好友受了三个琼州世家子诓骗,写了几篇“锦绣文章”相赠,后发现竟是乡试考题。两人上门论理,但三家公子避而不见,只由家人出来相谈,允诺助两人吏考来平息此事。徐棠没有答应,好友却犹豫了,其后果然去参加了吏考,但因“在考卷上作记印舞弊”被抓,秀才功名也被褫夺。
    好友羞愤难当自寻短见,徐棠求告无门,遂起了入京告状的念头。因惧三家势力,徐棠不敢到府衙开具名簿路引,只好隐匿行事。不想,出门才知行路难,离乡不久就遭劫失了盘缠,最终还是靠着与逃难的流民互相扶持着才走到了京城,却也因此被一视同仁地挡在了京城之外。
    如今,因祸得福,徐棠得以在京兆府将事情经过原原本本说出,大呼“甚幸”。孙正观其举止、听其谈吐,先已信了五分,但事关科举,孙正不得不慎之又慎,便在派人查实徐棠身份的同时,着其自行写下状纸,又让其默写当日赠出的文章,果然很具文采、见地。于是,孙正彻底相信了徐棠,派出去核查身份的衙役才刚出京,他便把事情捅给了韩济知晓。
    与徐棠一同逃难来京的流民们,见“自己人”被抓走不少且一夜不归,天不亮就开始往城门处聚,险些又闹出祸事。所幸,遇到一位武姓郎卫,答应替他们入城打探消息,这才稍稍平静下来,但仍聚守城门外不愿离去。
    是日,有不少落榜考生离京,见有热闹可看,当下便在巡防营处置流民时,在一旁围观许久。待听得流民中有人提起,昨日被官兵抓走的人中有来京告状的秀才,更是兴起,遂放下身段向流民们细细打听,获知了“代写文章”“舞弊”“逼死人”等零散信息。能来京参加会试的考生,再不济落榜,肚子里总有些墨水,亦不缺联想之能,傲气也够,怨气更足,便有人自告奋勇要为徐姓秀才和流民们鸣不平。而后,一人慷慨,众人应和,待到了考生汇聚的几家客栈一吆喝,浩浩荡荡的请愿队伍就走到了京兆府的门前。
    这一下,满京城都知道了:琼州世家子弟科举舞弊,逼死人命,苦主求告无门,非但受了围打,最后还反被抓进了衙门。
    短短两日,闹出这么大一件事,孙正也只能摇头感叹“流年不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