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身着赤色金织蟠龙服,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之下,慢慢地走向了那张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
然而他终究只是建国的太孙,他很清楚自己现在还没有资格坐上这张龙椅,故而朱允炆停下了脚步,立在陛阶之下。
“诸位臣工,开始议事吧。”
对于眼前这个局面而言,朱允炆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因为任亨泰的错误理解,导致满朝文武尽皆认可了他的太孙地位,以致顺理成章地监国理政。
一旦皇帝陛下驾鹤西去,那他朱允炆便是大明王朝的第二任天子!
满朝文武对此亦是感到满意,即便朝中有着不少效忠燕王的臣子,但事已至此,他们也无可奈何。
北疆战事起,皇上吐血晕倒,的确需要一位国之储君出来主持大局,稳定人心。
兵部尚书茹常率先出列,朗声奏道:“太孙殿下,北元尽起三十万铁骑南下,燕王上奏请求粮草补给。”
闻听此言,群臣开始了低声议论。
因北方战乱频繁,且连年天灾不断,加之宋朝之后,江南经济逐渐超过北方,故而朝廷时常需要调动漕粮输送到北方。
大明的漕粮主要征自直隶京师和江南等富庶之地,约占全国漕粮的六成,主要用于北边军饷。
北疆战事骤起,输送粮草也是应有之举。
虽然朱允炆极其厌恶他那位四叔,但在这等军国大事上面,他并未做出什么昏庸举动。
“具体数目是多少?”
“粮草三十万担,兵器铠甲若干,燕王还请求朝廷派遣十万大军支援布防。”
听到这个天文数字,朱允炆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燕王争储之心人尽皆知,且麾下有着三十万铁骑,此刻北元来袭,他张口便要三十万担粮草,谁知道他是不是怀着养寇自重的想法?
朱允炆沉默片刻,自顾自地开口道:“自我大明立国至今,几十年的征战下来,全国各地都是百废待兴,别说从这些地方征收赋税粮食了,每年帮这些地方恢复生产都要花上一大笔金银,国库一直空虚,唯有仰望江南。”
“可江南虽是富庶之地,但一直也是税赋重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江南百姓早就不堪重负,怨声载道。”
“燕王一张口便向朝廷要粮三十万担,这让江南子民如何活得下去?朝廷不能为了抵御外诲而强行征粮,那样只会激起民变,反而得不偿失。”
“告诉燕王,粮草辎重折半。”
群臣闻言面面相觑,都有些不敢吭声。
这位太孙殿下前面说了那么一大堆,实则就是为了最后这句话。
什么宽仁爱民都是假的,傻子都看得出来,他是有意打压那位北疆之王。
茹常眉头一皱,捋着胡子出言道:“太孙殿下,此次北元来势汹汹,定然是一场恶战,若是粮草辎重折半,那……”
“行了,暂且就这么定了,日后再根据战局而定,诸位议一议朝廷援军的大将人选吧。”
朱允炆摆了摆手,径直打锻炼了茹常继续出言。
后者见状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回到自己位置上面。
太孙有意打压燕王,这是可以理解之举,毕竟燕王拥兵自重,连皇上都对他心生忌惮,更别提这位初次监国的太孙殿下了。
打压燕王放在什么时候都行,可唯独不能是现在。
北元厉兵秣马了这么多年,早就恢复了元气,而今大军兴兵南下,大有一副扫境而来的架势。
这是一场决定大明与北元两国命运的国运之战,任何一方战败,都势必会影响接下来的百年发展。
可监国太孙却在这件事情上面犯了糊涂,还不惜假借“宽仁爱民”的名头,真是令人忧虑。
一些老狐狸暗自摇了摇头,对这位太孙不抱太大希望。
有些小聪明可以,但不能把小聪明放在军国大事上面,那样只会误国殃民!
眼见无人吭声,太孙面色涨红,黄子澄立马跳了出来,含笑出言道:“老臣以为,凉国公是此次出征北元的最佳人选!”
凉国公?
蓝玉?
他竟然举荐蓝玉?
这还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一众朝臣听了这话顿时就骚动了起来,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就连朱允炆本人都一脸懵逼,有些不太明白自家先生的想法。
因为皇上的猜疑忌惮,蓝玉早就被解除了一切职务,交出了兵权赋闲在家。
黄子澄却在此刻举荐蓝玉出征北元,让他重新掌兵,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所有人都静静地看着黄子澄,只见他捋着山羊胡子继续解释道:“凉国公乃是我大明开国名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南征北战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由他率朝廷援军驰援燕王,定能一战击溃北元蛮夷。”
黄子澄故意将“燕王”二字念得极重,朱允炆听了脑海中划过一道亮光,立马便明白了这位先生打得什么主意。
作为铁杆太子党,蓝玉当年镇守北方时,曾多次向太子朱标汇报燕王朱棣的种种不法行为,然而并未引起太子朱标对那位北疆之王的防范,倒是使得燕王对蓝玉挑拨离间的小人行径十分痛恨!
而在不久之前,太子突然薨逝,燕王入京悼念,曾密语皇上“诸公侯骄纵不法,恐有尾大不掉之忧。”
正是这句话,使得皇帝陛下对蓝玉等一众公侯生出了猜疑忌惮之心,甚至准备借南郊秋猎将其一网打尽。
故而那位北疆之王与蓝玉等公侯大将,早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黄子澄举荐蓝玉为将,驰援北疆,表面上是重新给了蓝玉掌兵的机会,实际上却是将两头老虎放到了一个笼子里面,任由他们生死搏杀。
一山不容二虎,尤其是还是两只有着生死大仇的老虎。
朱允炆领悟到了黄子澄这毒计的深意,立马便点头应允,甚至还为这场龙争虎斗增添了两位重要人物。
“既然如此,那就命凉国公为征北将军,颖国公与郑国公为左右副将军,率十万大军即刻出征,驰援北疆,痛击蛮夷。”
此话一出,群臣更是骚动不安,不少老臣彻底对朱允炆失去了信心。
大战在即,他身为监国太孙,却始终未曾将精力放在军国大事上面,反而一直想要借助此战铲除异己,真是令人失望得紧啊!
若是大明王朝交到此子手中,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小说推荐
- 我猪肉王子竟是大明皇长孙?
- 穿越大明,本以为只是个普通身份,岂料竟是大明皇长孙!洪武四大案,有我在,必翻!大明宝钞,有我在,必不可能贬值!曾经欺负过华夏的,有我在,有仇必报
- 历史小说小耳朵是只猫连载
- 最新章:第五十八章 终结
-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 洪武二十五年,朱英来大明第十年,于西域创下偌大基业。燕王府中,朱英和后世永乐大帝朱棣相谈正欢。时日四月二十五,大明太子朱标薨。朱英随朱棣南下京师吊唁。朱棣:可恶至极!没想到竟是本王亲手送他上位。朱元璋:老四是个好孩子,把大孙给咱送来了。朱英:日月光辉之下,皆我大明江山
- 历史小说执笔见春秋连载
- 最新章:第639章:李景隆的忧愁
- 大明皇孙
- 他本是天子之孙,却大开商铺,把中华第一铺的牌匾挂遍九州;他本是文弱书生,却射箭骑马,创建九天门,令称霸一时的锦衣卫闻风丧;世人都道‘小子王白’文采斐然,世事达练,当属大明第一文豪,却不知他武艺卓越,兵法奇强,就连凉国公蓝玉都自愧不如!异世而来,一缕孤魂,降落在皇孙之身,从此皇权霸业,江山美色一一而至
- 历史小说马部长连载
- 最新章:第八十四章 启程
- 大唐:我真不是皇长子
- 大唐,贞观二年李秋意外穿越大唐,成为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遗失在民间的长子。因为一场意外,李秋机缘巧合下,救下了重伤不治的李二等人!不想,因为三颗小痣,李秋的身份被意外发现!李秋家中的红薯,土豆也被一一曝光!从此,不一发不可收拾.多日后,一身龙袍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来到了李秋家中。身后房玄龄,杜如晦,程咬金
- 都市小说穷酸书生连载
- 最新章:第883章
- 大唐从挽救长孙皇后开始
- 【曾用名《盛世华唐】贞观十年六月己卯,皇后长孙氏病危,群医束手无策。恰在此时,隐居太白山的神医孙思邈回长安给新收的徒儿申请度牒。李世民大喜,请孙思邈入宫诊治“神医,此病你能救否“不能,但我徒儿能“不知贵徒在哪里“他,就在宫外”老书《文唐》二百四十万字,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去瞅瞅
- 历史小说见月明连载
- 最新章:0438 荣耀而归3
- 皇明皇太孙
- 爷爷是大明开国皇帝。父亲是历史第一太子!还有什么好担心的!担心猪队友、担心武勋,还是担心四叔靖难!都不需要担心,朕是皇明太孙
- 历史小说我喜欢的猪头连载
- 最新章:760 盛世大明 (完)
- 大明:王孙归来不称帝?我是海主
- “金榜题名不感兴趣?那御剑飞行呢”面对隐仙门的招揽,王怀不为所动。他在等,因为他是穿越的朱雄英。算准了朱元璋走过路过不会错过。算准了史上最稳的太子朱标,会领盒饭下线。王怀决定先救朱标,进而救大明。任王怀通天神机,口吐莲花,朱元璋就是没被忽悠瘸。还把他关进诏狱。没想到的是,朱标真出事了
- 历史小说凿章连载
- 最新章:第367章 朱允炆有动作了
- 大明长孙,全民跪求我登基
- 朱英穿越到大明洪武十五年,成为朱元璋那即将病死的皇长孙朱雄英。大病初愈,八岁的朱雄英告诉老朱,自己能通晓后世,并向他要了一座县城来证明。不到三年,那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安居乐业,吃饱穿暖,生活富足。朱元璋大喜“好圣孙,果有神通!真乃天佑我大明啊”随后,朱英拟定的《大明帝国崛起之路》更是让老
- 历史小说翻身的闲俞连载
- 最新章:第六十四章 那人,我要留着自己用
- 大明:这个皇孙可太稳了!
- 穿越到大明,熟知后面历史的朱允熥,决定自己掌控命运。于是,他开始做准备。储君将立之时兵部尚书“臣以为,三殿下文韬武略,可为储君”礼部尚书“臣以为,三殿下知书达理,可为储君”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工部尚书“臣附议”吏部尚书看着五人“原来你们都是三殿下的人.大军北伐时也速迭儿“想那朱允熥不过是黄毛小子,也
- 历史小说归来仍是年少连载
- 最新章:请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