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文化史述

五 小结

    
    由汉至唐,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都获得了高度的发展,但始终未能迎来戏剧的大收获季节。
    产生了司马迁、陶渊明、嵇康、曹操、曹植、顾恺之、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雷海青、李龟年、公孙大娘、吴道子、阎立本、韩干、周昉的时代而没能产生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洪升、孔尚任,并非历史的遗憾,而是历史的必然。
    焦循所谓
    “一代有一代之所胜”,信然。秦汉的封建大一统,呼唤来了一个丰富浓烈的艺术世界。
    在百戏杂陈的热闹氛围中,戏剧美获得了由多方面融汇而日趋强健的机遇,以《东海黄公》为代表的角抵戏,上升为具备假定性情节的拟态表演,人们也从对原先巫觋表演的盲目迷信状态上升为自觉的观赏状态。
    以此为基点,出现了由演员扮作人间角色、以歌舞演简单情节的小戏。
    《踏摇娘》和《兰陵王》是歌舞小戏的出色剧目。它们以不同的美丑组合,展示了中国戏剧在雏形阶段的特殊美学色彩:在现实主义基础上的风格化、象征化、寓言化特征,以及在体现这些特征过程中与观众紧密呼应的审美格局和感情满足型的审美结构。
    与歌舞小戏同时兴盛的是以参军戏为代表的滑稽表演。参军戏的滑稽表演丰富了中国戏剧科白部分的表现力,又伸发了戏剧美之中的滑稽成分和讽刺机能,从而强化了戏剧的社会力量。
    歌舞小戏和滑稽表演,至唐代而达到大盛。无论是《东海黄公》,还是《踏摇娘》、《兰陵王》,以及各色参军戏,都还不是成熟的戏剧形态。
    “万紫千红始是春”,戏剧的黄金时代还处于准备阶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