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齐说

10 金凤台百官宴饮 孝瓘初见斛律金

    
    公元558年(天保九年)​,高洋下诏,尚书令、长广王湛录尚书事,尚书左仆射杨愔为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平秦王高归彦为尚书左仆射。
    高洋消沉了一段时日,终于发生了一件事让他开心起来。扩建了三年的邺城三台终于完成了。
    早在曹魏时期,曹操就在邺城建了三台,用作宴请文人骚客,和储存兵器粮食等。经过数百年风吹雨淋,三台已有些破旧,因此高洋发丁将三十余万在旧基上加以扩建,并大起宫室及游豫园。
    如今三台扩建完成,高洋分别命名为金凤台,圣应台,崇光台。
    三台之中,金凤台居中,为主台,最为壮观。台上亭台楼阁鳞次栉比,有房屋两百间,还有水堂龙舟、骑射戏园,吃喝玩乐之处应有尽有。高台之上又建五层楼,高十五丈,楼顶又造了一只两丈高的铜凤,凤翼舒展,如翱于长空。
    其余二台圣应台居南,崇光台居北,皆高十二丈,有屋皆百余间。崇光台中还建有冰室,用来储备皇室用冰。除此之外还有石墨室、粟窖及盐窖等,以备不时之需。
    三台气势恢宏,各相距六十步,以飞桥相连,合为一体。距邺城六七十里外就能看到楼宇巍峨矗立,直入云霄,仿佛天宫仙境一般。
    三台建成,高洋心情大好,下诏要在金凤台大宴群臣,京官六品以上皆可参加。
    宴饮之日,群臣皆来道喜。大殿之上衣香鬓影,觥筹交错,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
    高洋暗自高兴,终于可以肆无忌惮的大喝一场了!他举着酒杯,有些迫不及待,“建高殿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曹植登台赋)。昔日魏武修三台以昭平定四海之功,如今朕将其扩建,广招天下贤才聚之,共谋宏图霸业,一统九州。今日新宫初成,朕与百官同贺!”
    说罢,高洋一饮而尽,戒酒许久,如今再饮,如久旱逢甘雨一般,真是通体舒畅!
    群臣皆举杯与陛下同饮。
    喝完一杯,侍女又将酒盏满上。
    高洋端起酒盏,来到坐在左侧第一位的大臣面前。
    “太师常年东征西战,劳苦功高。如今太师之子又固守边关,保家卫国,实乃国之栋梁。朕敬太师一杯,有太师在,齐国定会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此人正是当朝太师斛律金。
    说起斛律家族,当真是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连街头的娃娃都知道斛律家男儿各个骁勇善战,出将帅之才。
    到了斛律金这一辈,正赶上高欢起兵,于是斛律金一直跟在高欢身边。
    他性格耿直,善于骑射,长于用兵,能“望尘识马步多少,嗅地知军度远近”(《北齐书·卷十七·列传第九》),曾救高欢于战乱之中,是高欢最为信任的人,也是最为得力的部下。
    高欢死后,斛律金同样受到高澄、高洋礼遇,娄昭君更是多次登门拜访。高洋封斛律金为咸阳郡王,兼任刺史诸职,驻守肆州。
    每年秋天,斛律金从边塞回京面圣,春天再回到边塞,因此人们称他为“雁臣”。
    天保四年,斛律金年事已高,不宜久居边塞,于是高洋以太师身份将斛律金召回,后又升为右丞相。
    虎父无犬子,斛律金长子斛律光善骑射,以武艺知名,曾一箭射中展翅高飞的大雕,正中要害,人称“落雕都督”,战无不胜。与周国作战,夺取周国四戍,大败周军,官拜晋州刺史。
    次子斛律羡,字丰乐,机智灵敏,擅长射箭,颇受重用,任征西将军,另封显亲县伯。
    可以说一门三父子,各个是将才!
    后来,高洋还将自己大哥的女儿义宁公主嫁与斛律光之子斛律武都。行聘礼当日,高洋跟随太后娄昭君亲临斛律家,皇后、太子以及诸王等也一同前来,恩宠无人能及。
    如今,斛律金坐镇朝中,两个儿子斛律光和斛律羡驻守边关。
    斛律金举杯:“老臣谢过陛下。陛下英明神武,臣万万不敢居功。臣能得先帝和陛下赏识,是臣之幸,如今臣虽过古稀,但若陛下有令,臣定当再提枪跨马,万死不辞。”
    “有太师在,朕很放心。”
    二人举杯,一饮而尽,高洋又依次敬了太傅、太保等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酒过三巡,斛律金等老臣年纪大了,便都告辞先行离开。
    孝瓘安安静静的坐在大殿角落里,偶尔和同僚说上几句,小酌几杯。但是目光却一直没离开过席中的斛律金身上,百官之中,他最为仰慕的便是斛律金。从小到大,他听过的祖父和父亲的事迹中,都少不了这位老太师的身影,但是因为他人微位卑,老太师又久居晋阳,所以一直没有机会拜访。今日得见,孝瓘心中十分激动。
    这会见老太师要起身告辞,孝瓘立即从侧门走了出去。
    斛律金从殿内出来,步挽车就停在殿门口,这是高洋特许的,仅此一人。
    走到车旁边,斛律金就看到有一个少年恭恭敬敬的站在一旁。少年身姿挺拔,相貌俊美,站的不远不近,既不会让人以为是故意在等他,也不会让他看不见。
    “晚生高孝瓘见过太师。”孝瓘躬身施礼。
    孝字辈的应该是文襄帝的孩子,老太师点了点头算作回应,未做停留便上了步挽车。
    老太师身边的人冷漠的看了一眼孝瓘,想要巴结太师的人多了,他早就见怪不怪了,若不是这少年生的好看,都不会看他一眼。
    孝瓘心中高兴,站在殿外目送车子远去,直到看不见踪迹方才回到了殿里。
    大殿之内,丝竹管乐之声还在继续,高洋也彻底敞开了玩乐,这段时日,他就像一个被关在笼子里的野兽一样,饥渴的望着笼子外的诱惑。
    孝瓘回到席上,发现二哥正坐在他的桌旁。
    “去哪里了?这么高兴?”
    孝珩难得见弟弟步履如此轻快,眼中还闪着光。
    坐在孝瓘旁边的李荣闻言,仔细看了看孝瓘,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哪里看的出来“这么高兴”了?
    “出去见了一个人。”孝瓘坐在孝珩旁边。
    “太师?”
    孝瓘点了点头。
    孝珩心道果然如此。自家弟弟从小就喜欢翻看兵书,舞刀弄枪,如今见了传说中的“雁臣”,肯定坐不住。
    孝珩凑到孝瓘身边,小声问:“太师可有指点一二?”
    孝瓘摇了摇头:“没有。”
    “没有?四弟,太师是多少人都想巴结的,你怎么不把握住机会。”
    孝瓘笑了笑,拿起酒壶给孝珩酒杯里添了酒,打趣道:“二哥,切莫结党营私,这是二哥教我的。”
    他敬重斛律金,但如今却不是良机。他无功无名,冒然拜访不仅不能受益,反而还会惹来麻烦。
    “嘿!”孝珩语塞,没错,他的确叮嘱过四弟不能结党营私,没想到今日用在了自己身上。但是看的出来弟弟今日是真的很高兴,他也替弟弟高兴。
    这时,一位官员走了过来,朝着孝珩施礼:“下官见过王爷。”
    孝瓘和孝珩抬头,见是御史中丞,孝瓘忙起身回礼。
    孝珩点了点头:“中丞有何事?”
    中丞看了一眼孝瓘,颇有难色,“下官有几句话,想和侍郎说。”
    单独和四弟说?什么事这么神秘?孝珩看了看孝瓘,显然后者也有些迷惑。
    于是孝珩说道:“中丞但说无妨,本王与四弟是亲兄弟,没什么可避讳的。”
    “这。。。”中丞有些踟蹰,但看孝珩也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只好豁了出去,对着孝瓘说道:“老夫家有一女,与侍郎年纪相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今想与侍郎结秦晋之好。”
    秦,秦晋之好?孝瓘愣住了,这还是头一次有人当着他的面提亲,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做答,耳朵尖却悄悄的红了。
    听说中丞要把女儿嫁给四弟,孝珩顿时有些不高兴,他家的女儿娇纵跋扈在京城里是出了名的。于是孝珩冷着脸说到:“婚姻大事,当听从父母之命,中丞大人应去求见靖德皇后。”
    中丞有些为难,“臣,臣哪里能见的到靖德皇后啊。”
    他早就去靖德宫递了帖子,可都石沉大海,所以才舍着这张老脸来开口。其实他并不看好这门亲事,先帝庶出之子,母亲又不知是何人,地位卑微,连个爵位都没有,官职还在他之下,若不是自家闺女吵着要嫁,他绝对不会同意的。
    不便见?恐怕是没见到吧,孝珩心里冷笑,就算见到了,也未必会管。他们这个嫡母向来看不起这些庶子,庶子的事她不想管也不屑管。
    “既然这样,本王和四弟也爱莫能助了。”
    中丞语塞,他想着凭着自己官职高,若开口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了,可没想到居然碰了钉子!里子面子都丢尽了。
    “如此,下官就不打扰王爷了。”
    看着中丞气愤离开,孝珩瞪了一眼孝瓘:“因为你,二哥得罪了同僚。”
    孝瓘一脸无辜:“二哥何出此言,兄为长,弟自然听二哥的。”
    “若我同意呢?”
    “弟听二哥的。”
    “哈哈哈,哪一回你听我的了。”
    孝瓘笑了笑,给孝珩斟满了酒,兄弟二人在角落处饮酒,抬眼却看到不远处大哥高孝瑜和九叔高湛正在小声争执着什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