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正道

0021 张德远的疑虑

    
    筹钱的事情交给张俊,赵桓暂时将这件事放在一旁。
    接下来要见的这个人,是目前所有人里面最关键的一个。
    因为赵桓决定,暂时将抗金的帅旗交给他。
    这个人与张俊同音不同字,叫作张浚。
    张浚,绝对是南宋史上最重量的人物之一。
    他是政和八年进士,曾任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职,现任太常寺主薄。
    靖康年间,他担任的还是中下级官职。但赵构登基以后,张浚便迅速的崛起。特别是刘苗之变时,他约吕颐浩、张俊、韩世忠等人勤王,一战功成,被赵构任为知枢密院事,成为南宋政权的军事统帅。
    著名的中兴四将,都曾经是他的部下。
    虽然宋朝一向的规矩都是文人掌兵,但张浚能以三十出头的年纪,统帅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岳飞这四大猛人,而且能让他们服服帖帖,确实有他过人之处能。
    除了军事上的才能,赵桓更加看重的,是张浚坚决抗金的态度。
    张浚的后半生,几乎都在为抗金事业做贡献,也几乎都在于朝中的议和派做斗争。
    几起几落,都与他坚决抗金有关。
    但不管朝局如何变化,职位如何升降,他的态度始终都没有变过,一直将恢复山河、收回故土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直到死也没有变过。
    …………
    对于身前的这个年轻人,赵桓有一种很复杂的情绪,欣赏、期待甚至还有一丝嫉妒。他不过比自己大上几岁,却举止有度,进退有据,不急、不躁、不媚、不傲,沉稳得如同一座山。
    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不能玩弄太多的权术,不如直截了当些好。
    让桂忠贤给张浚赐了座,赵桓便开门见山,向他阐述了自己想要抗战的想法。
    “官家想要抗战?”
    饶是张浚性情平淡沉稳,初听赵桓的想法,也不禁微微动容。
    对于官家的性子,张浚认为自己是了解的,用优柔寡断四个字来形容最合适不过。
    当前这种极其被动的局面,也正是他这种性格所导致。
    当初还有选择余地的时候,他在各个选项之间摇摆不定。
    主战吧,想赢怕输,不敢以全部兵力跟金军玩命;
    主撤吧,又不甘心放弃繁华的汴京城,放弃皇城的安乐窝;
    主和吧,又不愿意对金人俯首称臣,折了官家的面子。
    否则的话,不管是战、是撤还是和,只要能坚定的选择一种方略,局势也万万不会糟糕到如今的地步。
    官家今日忽然又起了抗战的念头,而且还特意将自己这个闲官散员招来商议,一时之间张浚也没弄清,赵桓到底又想干什么。
    时至今日,抗战已经失去了最好的时机,就连张浚这个一向的主战派也看得出。与金人议和,最大限度的保存实力,而后励精图治,将来再一雪前耻,似乎才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莫非官家的老毛病又犯了?”
    张浚眉头微皱。
    “德远(张浚字)勿疑。此番朕抗战之意已决,绝无二心!”
    赵桓知道张浚在顾虑什么,这也不能怪他,都是前任选择困难症给闹的。
    只是这句话不像是一位官家对臣子说的,反而像是臣子在对官家表忠心,这让张浚稍稍有些不安。
    “是臣失礼了……”
    张浚站起身。
    赵桓摆摆手,示意他坐下。
    “朕今日让你来,就是想听听你对抗战的想法。对了,朕要听真话……”
    “官家既然相问,有些话,臣不敢不说……”
    话说到这个份上,张浚只好暂时放下疑惑,认真的思忖了一回,才缓缓开口。
    “若是前番金军还未围城,李相公还在主持朝局,官家要抗战,臣定然举双手赞同。可今日局面,又有不同,抗战已失先机。何况臣不过微末小吏,即便赞同官家的主张,也无济于事。几位相公那里,定然另有话说……”
    张浚这番话的潜台词,当初主战派站上风的时候,你干什么去了?
    如今主战的李纲已经被贬出东京,主持朝中的大佬个个都是议和派,根本没有人会支持抗战。
    “这个德远也不必担心,白时中、李邦彦那里,朕自有话说……”
    “就算官家乾纲独断,力排众议……,臣以为,如今的局势下,抗战成功的把握,也不足一成……”
    见赵桓准备一意孤行,张浚皱眉思索,怎样说才能让赵桓打消这疯狂的念头。
    “就连这不到一成的成功机会,也还要具备五个条件。臣斗胆问一句,这些条件可曾具备?”
    “哪些条件?”
    “其一是主持大局之人。李相公远在江南,朝中根本无人主持大局。在位的几位相公,一贯畏金人如虎。若说抗战,他们万万不能同意……”
    “其二是大量钱粮物资。要抗战,先要固城死守,一直将金军拖到师老,才有机会反击,解汴京之围。这绝非短日内能做到的,长时间的对峙拉锯战,必然要消耗大量的钱粮物资。可如今这方面的情况,官家想来是清楚的……”
    “其三是士气。如今围城的金军有十余万人,又是久经沙场的虎狼之师,领兵的完颜宗望、宗翰也是将中奇才。反观我大宋,城中不过三万余的禁军,真正有战力的估计也只有二万左右,就是这二万人,在金军围城日久的威压下,早就士气全无。不是臣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以二万毫无斗志之师,对抗数倍于己的虎狼之师,无异于以卵击石……”
    “其四是外援。若无外部援军,城中再如何死守,最终也逃不过城破的结局。可如今援军在哪里,如何突破铁桶般的包围圈去联络他们,都是问题……”
    “最后一条,也是最关键的一条……”
    说道这里,张浚抬起头,直视着赵桓,
    “臣不知道,官家这抗战的决心,到底能坚持多久?若是如前次般反复不定,臣以为……,还是依朝堂公议,与金人议和的为是……”
    张浚知道,自己最后的这番言行举止,显得极其无礼。赵桓要是以此治自己个大不敬之罪,自己绝无话说。
    不过他自度出乎公心,并无所惧。
    说心里话,张浚对这个官家一向都有些看不上,他根本不相信赵桓会决心抗战,今日之举,不过是重压之下,慌张无措的表现。
    何况若是赵桓连一点刺耳的声音也容不下,抗战更是无从谈起,这也是张浚试探赵桓的小小手段。
    “德远果然好见识。你所说的几点,也真是朕所考虑的几点。仓促之间,虽可能不太周全,但朕也都做了相应的布置……”
    赵桓淡淡一笑,似乎根本没有听出张浚话语里淡淡的讥讽之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