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风水师

107 崂山道士

    
    这里讲一个关于崂山道士的故事,其实崂山派和茅山派是旗鼓相当的,有法之士都很厉害。
    不喜欢看的跳过,这个故事出自聊斋志异,但是崂山到现在还有一面穿墙术用的墙,所以到底是真是假还很难说。
    古时,有一个叫王生的读书人,原本是望族世家子弟。
    少年时代喜欢学道。
    有一天,他听人说崂山住着很多神仙,于是背上书箱,到崂山去学道。
    他登上崂山,来到一座道观,道观里有一个道士盘膝而坐,长得鹤发童颜,一派仙风道骨模样。
    王生上前拜见道长,并和道长攀谈,感觉他讲的道理非常玄妙,于是王生便拜道长为师,请求学道。
    道长摇头对他说:“你是个读书人,一副娇生惯养的模样,我怕你受不了这份清苦。”
    王生信誓旦旦保证一定会吃苦学真本事。
    道士最后答应收他为徒。
    道士的徒弟非常多,傍晚时分,便都聚集在一起,个个都有法术,有的会隐身,有的会飞翔,有的会变化……王生对他们很是羡慕。
    第二天一大早,道士把王生叫去,交给他一把斧子,叫他跟大伙上山去砍柴,王生很愉快地答应了。
    过了一个多月,他的手脚都磨出了老茧,实在忍受不了这份苦,心里暗暗起了回家的念头。
    有一天傍晚,他回到观里,看见两个客人与师傅共坐饮酒。
    天已经晚了,还没有点上蜡烛。师傅就剪了一张像镜子形状的纸,贴在墙上。
    一会儿,那纸变成一轮明月照亮室内,光芒四射。
    各位弟子都在周围奔走侍候,一个客人说:“良宵美景,其乐无穷,不能不共同享受。”。
    于是,从桌上拿起酒壶,把酒分赏给众弟子,并且嘱咐可以尽情地畅饮,这其实是道教常用的五鬼运财之术,取的其他地方的酒。
    王生心里想,七八个人,一壶酒怎么能够喝?
    于是,各人寻杯觅碗,争先抢喝,惟恐壶里的酒干了。然而众人往来不断地倒,那壶里的酒竟一点儿也不少。
    王生心里非常纳闷。
    过了一会儿,一个客人说:“承蒙赐给我们月光来照明,但这样饮酒还是有些寂寞,为什么不叫嫦娥来呢?”。
    于是就把筷子向月亮中扔去。只见一个美女,从月光中飘出,起初不到一尺,等落到地上,便和平常人一样了。
    她扭动纤细的腰身、秀美的颈项,翩翩地跳起“霓裳舞”。
    接着唱道:“神仙啊,你回到人间,而为什么把我幽禁在广寒宫!”那歌声清脆悠扬,美妙如同吹奏箫管。
    唱完歌后,盘旋着飘然而起,跳到了桌子上,大家惊奇地观望之间,已还原为筷子。
    师傅与两位客人开怀大笑。
    又一位客人说:“今晚最高兴了,然而我已经快喝醉了,二位陪伴我到月宫里喝杯饯行酒好吗?”于是三人移动席位,渐渐进入月宫中。
    众弟子仰望三个人,坐在月宫中饮酒,胡须眉毛全都看得清清楚楚,就像人照在镜子里的影子一样。
    过了一会儿,月亮的光渐渐暗淡下来,弟子点上蜡烛来,只见道士独自坐在那里,而客人已不知去向。
    桌子上菜肴果核还残存在那里。
    那墙上的月亮,只不过是一张像镜子一样的圆的纸罢了。
    道士问众弟子:“喝够了吗?”大家回答说:“够了。”道士说:“喝够了就早去睡觉,不要耽误了明天打柴。”
    众弟子答应着退了出去,王生心里惊喜羡慕,回家的念头随即打消了。
    又过了一个月,王生感觉实在艰苦难熬,但是他还未学到一点法术。
    王生实在待不下去了,于是去向师父告辞说:“弟子不辞辛苦,跋涉了几百里路来向您学道,可是我来了两个多月,只是辛苦砍柴,连一点法术都没学到,希望你传授给我一点法术,也不枉此行。”。
    道长笑着说:“我一开始就说你恐怕受不了这份苦,怎么样,如今果真应验了,明天一大早就送你回去。”。
    王生又恳求说:“弟子毕竟在这里劳作多日,师徒一场,还请师父略教我一点小法术,也不枉我白来这一趟。”。
    道士问:“你想学什么法术?”。
    王生回答:“我每次看见师父行走时,能够穿越墙壁而过,什么也不能隔档,我只请求学到这样的本领就满足了。”道士笑着答应了。
    后来老道士教了他穿墙术,他也确实学到了,不过由于回去故意显摆,心不诚则术不灵,以至于当众出丑。
    “难怪道长这么厉害,原来是崂山传人。”蒋嘤咛语气恭维,不知道是真恭维还是假恭维。
    汪入海笑着道:“你我道教同气相连,都是修的个天人合一,何来门户之别?”。
    “师兄说的是。”蒋嘤咛点点头,汪入海提议道:“我看几位都不是普通人,不如随我回山神庙,仔细详谈。”。
    “也好也好,如此就打扰师兄了。”蒋嘤咛此刻温顺的跟兔子一样,我们三个大男人都看呆了。
    我是知道她的脾气的,可没这么温柔,从沈冲对她小心翼翼的态度中也看得出,蒋嘤咛可不是个好惹的主儿。
    我们一路走一路说,了解到汪入海是住在一个山神庙里面的,也不是道观,至于他为什么住在这里,汪入海则有点儿讳莫如深,不肯多言。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我们赶到了汪入海说的山神庙,一间正屋,四间偏房,但都是年久失修的模样,偏房内一贫如洗,只有几把干草可以勉强歇宿。
    我一坐下,便迫不及待的问:“汪道长,你知不知道一个叫李归缓的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