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知府王隽中秋夜当街遇刺的消息便在江宁城中传的沸沸扬扬。
遇刺地点处于秦淮河沿街中段的清澜街,目睹整个过程的人本就不在少数,加之有心人刻意推动,隔天早上,这则消息几乎人尽皆知,无论文人士子,还是寻常百姓,对此均是议论纷纷,见解不一。
这个年代,能娱乐的方式地点并不算多。平日里除了烟花柳巷,就属茶楼酒肆最受欢迎。茶楼酒肆不只是书生学子品茶论道的地方,也是寻常百姓插科打诨,听曲看戏的消遣地方,其中书曲戏文,也称得上是雅俗共赏。
江宁城北街连绵十丈的伟岸茶楼中,许多茶客正浅酌茶水,聚神听着一书生模样的男子侃侃而谈。
“话说昨夜那知府王大人险些毙命于刺客手中,不料半路杀出一位神仙似的少年,使得一手飞剑之术,将身陷绝境的王大人于刺客重重包围之中救出。
当时王大人乘剑而走,刺客等人见得此等神仙技法,俱是呆滞了半晌,方才反应过来,却只能瞪眼看着王大人遁走。”
旁边有人问道:“曹公子莫不是亲眼所见?”
书生举起桌上茶盏,轻饮一口,答道:“那是自然,昨夜我从祁园出来,回府路上恰巧撞见刺客围杀王大人。不过话说回来,那些刺客虽未得手,但其刺杀的方式布局却是有些说法。”
又有人不解道:“有何说法?莫非刺客大有来头?”
书生看了他一眼,缓缓道:“戌时的清澜街人不算多也不算少,数十名刺客安插其中恍若行人,仿佛知晓王大人的行走路径,一出手便知道是浸淫此道的行家,刀匕短弩一气而上,前后配合无间。
虽说还是未能杀得了王大人,却能在官兵赶来时全身而退。整个过程进退有道,想来不是寻常的势力,至于我的一些推测,涉及颇多,却是不敢与诸位细说,诸位意会即可。”
旁人附和道:“那是那是,曹公子还要考取功名,言行谨慎些好。”
“可恨这世道,以曹公子的才学竟不得重用。”
“如今有些朝廷官员尸位素餐,只识得黄金白银,哪里识得民间疾苦,我大宋的根基,定要毁在这些人身上。”
“这位兄台,慎言。”
“呵呵……”
楼中众人人云亦云,越聊越远,书生听了,也只是轻笑着摇头。宋朝虽也不少文字狱的先例,但这市井中的随性言论,只要不是点名道姓,向来也不会引起官府的注意。
大宋重文轻武,高官乃至圣上,都明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对于民间的言论,都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越界,大都懒得理会。
过得许久,已是日上三杆。茶楼中仍旧七嘴八舌,人声鼎沸,茶楼外也已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
人群中,一心想着挣钱门路的徐子凌慢慢走在街道上,走得几步,忽然看到不远处有一道熟悉的身影。那是一名戴着斗笠的汉子,身材结实,腰间挂有一把佩刀。徐子凌细看几眼,便认出了那汉子身份。
汉子是前些日护送花石纲的杨制使,左边脸上有一大片青色印记,徐子凌和他也算打过交道,也知道他有些武艺。
见他一身布衣,漫无目的走在街上的落魄模样,应当是因花石纲之事被夺了官身。对此徐子凌倒是有几分愧疚,说来说去,花石纲被劫也是因他而起。想了一会儿,徐子凌跟了上去,想看他要做些什么。
一身破布衣衫的杨志确实是因丢失花石纲被革了官职,不过一般武官被革职不会如此惨淡,或许还能留在原来的机构,等候机会复职。
不过杨志丢失的花石纲里有当今高太尉的份子,他不仅被赶出了殿帅府,还被没收了家产,只留得一把祖传宝刀在身上。
杨志走在街上,心中充满了对高俅的愤恨和对世道的怨念,他不知该去何处安身。他自诩杨家将的后人,让他落草为寇他是极不愿意的,但是他只有一身武艺,却不懂那些个糊口的营生。
想着想着,他听到了茶楼中的热闹,正好无处可去,便决定进去看看。
进了楼中,杨志拿出了身上所剩不多的碎银子,向小二讨了一壶清茶,坐在了一空闲座位上,随后拿起茶壶对嘴喝了几口,同时扫了几眼周围的茶客。
有几名书生瞥见他穷酸的打扮和粗鲁的喝茶方式,鄙夷的看了他几眼,却又看到他脱下斗笠后脸上硕大的青印,有些害怕,不再敢看他。
茶楼中鱼龙混杂,大多人看到他那骇人的青印,也只是惊异一下,并没有多说什么。杨志毫不在意他人惊异的目光,只是自顾的喝着茶,暗自听着周围书生的高谈阔论。
“你们知道吗,汴梁传来消息,据说当今圣上已经派出了使者,要联合金国共同伐辽。”
“大善,辽人欺压我大宋甚久,如今正当金国与之牵制的大好时机,我汉人借机光复燕云十六州指日可待。”
“我看你是痴心妄想,大宋积弊日久,如今鸡鸣狗盗之辈四起,朝中大臣尽是结党营私、谄媚逢迎之徒混淆圣上视听,圣上不知我大宋真实国力,冒然起兵伐辽,恐怕落不得好处。”
“这位兄台言之有理,依我之见,我大宋就当隔岸观火,坐看辽金两虎相争,再便宜行事。”
“荒谬,若是此时按兵不动,倘若金国胜了辽国,我大宋当如何自处。”
“我看不然,金国不过弹丸之地,民少兵寡,想要战胜辽国难于登天,我大宋理当与辽国保持现状,再续百年之好。”
几人你一句我一句,各抒己见,争来争去。杨志听着这些书生在这儿谈论那天大的事,不由得笑了笑,他混迹官场也有些时日,也曾见过辽人士兵,据他所见,汴梁的禁军甚至不如辽人寻常军士悍勇,朝廷一旦介入辽金大战,无论谁胜谁负,宋国都得不到好处。
这时一少年走到了他旁边,问道:“这位好汉,可否同用一桌?”
杨志愣了愣,转头看了眼少年,摆摆手,示意他随意。
少年自然是尾随而来的徐子凌,一屁股坐在了杨志身边,看着他明知故问道:“好汉可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青面兽杨志?”
杨志闻言呆了一下,微微直了直腰,朗声道:“赫赫有名不敢当,不过俺确实是杨志。不知小兄弟名讳?”
徐子凌如实答道:“小弟徐子凌,曾听闻杨兄在殿前司做一制使,怎地流落至此?”心里已有答案的少年却是面不红心不跳。
杨志脸色顿时暗了几分,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不想回答少年的问题。
徐子凌见他一脸为难,改口道:“杨兄不方便说那就不说,不过杨兄可有再入朝为官的念想?”
杨志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可惜俺只有一身浅薄武艺,殿帅府已经容不下俺,俺当何去何从呢?”
对于官场之事,徐子凌所知道的也不多,倒是想起了在汴梁做教头的林师兄,对杨志说道:“我对此官场之事无甚兴趣,不过却有一在师兄在京城做教头,名唤林冲,不知他能否襄助杨兄一二?”
听到林冲的名字,杨志有些意外,不过还是叹了口气道:“小兄弟好意俺心领了,禁军里的林教头俺也听说过。不过小兄弟有所不知,那禁军便是受殿帅府节制,而俺此前便在这殿帅府任职。”
闻言,徐子凌顿觉颇为尴尬,讪笑了几下。
这时一书生走了过来,打量了徐子凌几眼,惊呼道:“你是昨夜那少侠?!”
徐子凌怔了一下,却听那书生又道:“在下曹榆林,昨夜有幸得见少侠英姿,对少侠敬仰不已,想与少侠结交一番。”
见书生一脸崇拜,徐子凌笑道:“不过是些江湖技俩罢了,难等大雅之堂。”
书生连连摇头:“少侠以为的江湖技俩,在下看来却是如同神仙术法一般。既然在此与少侠相遇,且让我好好尽一番地主之谊。”说罢掏出钱袋,从中取出一锭银子,让小二沏一壶好茶,再上些糕点。徐子凌见了他的钱袋,顿时眼睛一亮,又瞬间恢复原样。
之后书生与徐子凌滔滔不绝的聊了许久,期间徐子凌频繁看向他的腰间,书生以为自己腰带松了,偷偷提了几下。
闲聊之余,徐子凌向书生介绍了一旁的杨志。书生知道了杨志的境况后,决定重金聘请杨志做自家的护院。
原来书生家里是江宁乃至扬州都颇有名气的瓷器商人,由于家中没有得力的护院,家中族人运送货物时,经常遭到山匪的拦路打劫,听得徐子凌介绍说杨志武艺了得,又无处安身,便决定聘请他做自家护院。
杨志见书生认真的模样,自己正好无事可做,便点头答应了。
又聊了一阵,见时间差不多了,徐子凌起身准备离开,顺便打包了一些糕点带给茗夏吃。书生见徐子凌要走,也起身拱了拱手,送他离开。
却见徐子凌走过来,猛地和他抱了一下,然后挥手离开,旁边杨志看着这一幕,嘴角抽了几下。书生被这一抱弄得莫名其妙,随后想了想,认为这大概是江湖人士告别朋友的方式。
不久过后,走在街上的徐子凌往后看了眼,确定没人跟上来,从腰间掏出一个钱袋,开始数起钱来。
而楼中准备付钱离开曹榆林,却是涨红了脸在身上摸索半天,也未见得钱袋。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