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获人心的沟通艺术.

5.层层剥笋,消除疑虑

    
    说服别人,当然免不了各种戒忌,但对方的戒忌太大就造成说服上莫大的阻碍,不把它除去你就很难打入对方的心。
    所以,要说服对方,除其戒忌,应列为第一个要务。疑虑消除了,自然就达到说服、劝导的目的。
    但消除别人的疑虑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一点一点的、层层递进,穷追不舍,把道理讲明白、讲透彻,这就是层层剥笋的方法。
    如:哈默于1898年生于美国纽约市。18岁那年哈默接管了父亲的制药厂,当上了老板。
    由于管理有方,制药厂买卖兴隆,收入大增,几年之后,22岁的哈默就成了百万富翁。
    1921年,他听说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鼓励吸收外资,就打算去苏联做笔买卖。
    他想,在苏联,目前最需要的是消灭饥荒,得到粮食。而这时美国粮食正值大丰收,一美元可买35.24升粮食,农民宁可把粮食烧掉,也不愿以这样的低价送往市场出售。
    而苏联有的是美国需要的毛皮、白金、绿宝石,如果让双方交换,岂不是很好吗?
    哈默打定了主意,来到了苏联。哈默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早晨,就被召到了列宁的办公室,列宁和他作了亲切的交谈。
    粮食问题谈完以后,列宁对哈默说,希望他在苏联投资,经营企业。哈默听了,默默不语,为什么呢?
    因为西方对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抱有很深的偏见,搞了许多怀有恶意的宣传,使许多人把苏维埃政权看成可怕的怪物。
    到苏联经商,投资办企业,被称作是
    “到月球去探险”。俗语说,谣言可以铄金。哈默虽然做了勇敢的
    “探险”者,同苏联做了一笔粮食生意,但对苏联投资企业一事,不能不心存疑虑。
    明察秋毫的列宁看透了哈默的心事,他讲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告诉哈默:“新经济政策要求重新发展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经过一番交谈,哈默弄清了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和苏联吸引外资企业的平等互利原则,很想干一番。
    但是说着说着,又动摇起来,想打退堂鼓。为什么?因为哈默又听说苏维埃**机构,人浮于事,手续繁多,尤其是机关人员办事拖拉的作风,令人吃不消。
    当列宁听出哈默的担心时,立即又安慰他道:“官僚主义,这是我们最大的祸害之一。我打算指定一两个人组成特别委员会,全权处理这件事,他们会向你提供你所需要的帮助。”除此之外,哈默又担心在苏联办投资办企业,苏联只顾发展自己的经济潜能,而不注意保证外商的利益,以致外商在苏联企业得不到什么实惠。
    当列宁从哈默的谈吐中听出这种忧虑,马上又把话说得一清二楚:“我们明白,我们必须确定一些条件,保证承租的人有利可图。商人不都是慈善家,除非觉得可以赚钱,不然只有傻瓜才会在苏联投资。”列宁对哈默的一连串的疑虑,像剥笋一样逐个加以廓清,并且斩钉截铁,干脆利落,毫不含糊,把政策交待得明明白白,使得哈默的心好像一块石头落了地。
    没过多久,哈默就成了第一个在苏联租办企业的美国人。人的思想是复杂的,对某一事物不理解,想不通,往往是疑虑重重,这就需要游说者善于决情定疑,把道理说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