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是白骨精

第二百二十四章

    
    再加上“拜揖”、“不才”、“愚男”、“特请”这样之言语,更显得红孩儿对于牛魔王为父的尊重有礼。
    此外,在红孩儿对于这个假父王有所怀疑之时,也不忘礼节上敬重。
    这妖王复转身到于里面,对行者当面又拜……妖王伏于地下道:“愚男一则请来奉献唐僧之肉,二来有句话儿上请。我前日闲行,驾祥光,直至九霄空内,忽逢着祖延道龄张先生。”
    还有:妖王道:“父王把我八个字时常不离口论说,说我有同天不老之寿,怎么今日一旦忘了!岂有此理!必是假的!”
    于是哏的一声,群妖枪刀簇拥,望行者没头没脸的札来。
    这大圣使金箍棒架住了,现出本象,对妖精道:“贤郎,你却没理。那里儿子好打爷的?”
    那妖王满面羞惭。不敢回视。行者化金光,走出他的洞府。小妖道:“大王,孙行者走了。”
    妖王道:“罢罢罢!让他走了罢!我吃他这一场亏也!”
    可见在在此段中,作者对这对父子的描绘更是体贴入微。
    红孩儿在怀疑父王为假之时,还要礼数有加。
    当孙悟空现出本相,红孩儿正准备迎战,却因为一句“儿打父亲”的戏言而显得十分窘迫羞惭,不敢回视,任孙悟空走掉。
    此父子的见面,虽不为实,情却为真。这正体现出这对父子与众不同之处。
    然而,父子关系在此真实与虚假场景的对比和反差,正是作者对牛魔王父子刻画的精湛之处。
    如果说儒家的三纲五常对于仙界人间的束缚是无可厚非的,那么对于置身山野,毫无约束的妖王似乎是可以不管不顾的。
    但作者并未让他们成为只会杀戮的禽兽,而是让他们在身为妖怪时具备人的情感伦理观念,从容地为这对父子添加了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流变的烙印。
    这对父与子,并不具有一板一眼的礼教约束下的陈规架势,也没有子承父业、父为子荣,只是简简单单的情由心生,礼由心出,在真实情感的归属下体现儒家传统的纲常伦理。
    作者让孙悟空伪做成父,正是从深层次上提升这对父子情理上的寓意。
    由此可以推论,牛魔王这对父子关系,一定意义上体现出明代多种思想下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儒家纲常仍然是人心的皈依。
    还有牛魔王与如意真仙。
    众所周知,从古至今,中国兄弟之间的伦理在于长幼有序。
    较父子和夫妻关系而言,兄弟之间的规矩较少,但作为弟弟对兄长尊重恭敬是必行的。
    文中涉及牛魔王与如意真仙兄弟关系的情节甚少,并且如意真仙也没有与家族的其他人有任何交集。
    他作为单独的人物在独立的情节中出现,并且只是作为女儿国遇难故事的次要人物。
    只是在红孩儿被降成为善财童子之后,唐僧师徒误饮子母河之水而成胎气,孙悟空借如意真仙道观内的落胎泉水解胎气,由此暴露矛盾,两人恶战一场,从而前后关联,环环相扣。
    从文中相关情节可以看出如意真仙是非常尊重牛魔王的。
    这个人物虽然一无是处、自私卑鄙,但却因为家兄所来的一封书信得知侄儿被降,从而愿意为侄子舍身而战。
    但从这点而言,如意真仙有着人之性情的,他尊重兄长牛魔王,更是表现出对侄儿的疼惜。
    虽然情分深浅不可推算,可也算尽力而战。
    总的来说,他们之间的长幼关系还是能体现出中国传统家族特征的。
    首先,文中的如意真仙和牛魔王外貌特征虽极为不同,但一样都为妖怪。
    其次,从牛魔王、如意真仙、孙悟空三者构成的关系而言,孙悟空可是家族之外的人,因为与这个家族的成员构成矛盾关系,从而成为了这个家族共同的敌人。
    由此来看,家族的观念虽然没有直接提及,但在矛盾的不断加深复杂中显露出来,这与现实生活的家族相同。
    最后,如意真仙尊敬兄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牛魔王是具备作为兄长的品行特征的。
    虽然文中也没有直接提出,但从牛魔王作为一家之主同时广交朋友、有胆有识的特征上,是比较符合兄长形象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牛魔王并没有从正面表现出对如意真仙这一家弟的回应,因此只能在关系作上述推断。
    以及牛魔王家族描写的意义。
    需要说明,在以上章节中,对牛魔王家族各个成员以及家庭关系进行了探讨,但牛魔王家族作为整体在整部《西游记》中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我们以下分别从结构、情节、主题方面进行分析。
    一、结构作用
    (一)九九八十一难与家族群难。
    不用多说,整部《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取经为线索,讲述了他们在取经途中历经种种磨难险阻,最终功德圆满的故事。
    九九八十一难在整部《西游记》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历经整整九九八十一难,实现佛门中的九九归真,他们师徒四人才能取得真经,修持正法。
    《西游记》正是通过近九十回章节来穿插这九九八十一难,其中共涉及到四十二个故事。
    除开写与人相关之难,即第十四回、第五十九回、第五十四回、第八十四回、第九十六回之外,剩余之难则与所遇妖魔鬼怪相关。
    以九九八十一难作为整体来看,涉及牛魔王家族的难数可以说是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的。
    1.数量之多
    在百回本《西游记》涉及牛魔王及其家庭成员的回数就达到了十一回,第三回和第四回中涉及牛魔王与孙悟空结义之事。
    牛魔王之子红孩儿则出现在第四十回、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二回和第四十三回这四回之中。
    在第五十三回中牛魔王的弟弟如意真仙与孙悟空相斗,而第五十九回、第六十回、第六十一回、第六十二回则从唐僧师徒被阻火焰山而三借芭蕉扇,最终将牛魔王家族的故事完结。
    2.前后关联
    《西游记》中的故事多是完整独立,所涉及的妖怪在其他回目中鲜有提及,牛魔王家族却是特殊之例。
    因为他的家族中的每个成员在《西游记》中有其专有的章节回目,但彼此间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故事与故事间也有着家族作为牵系而前后呼应。
    牛魔王作为关键人物,出现于这一串涉及家族故事的首末。
    在第三回和第四回中提及与孙悟空的结拜之举,并无更多详细之述,继而他的儿子红孩儿登场,他的弟弟如意真仙、他的妻子铁扇公主、他的小妾玉面公主也随之出场后,他才真正显现,伏笔之多,牵涉之广,是整部《西游记》妖魔鬼怪中最为特殊的一个。
    就这个家族故事本身而言,以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穿插在《西游记》百回之中的,并没有直接作为连续性的回目出现。
    就与牛魔王有牵连的故事,除了家族成员之外,还有乱石滩碧波潭的龙精一家,在第六十二六十三回中就写到了此难之故事。
    虽本质上与牛魔王家族无关联,但却在第六十一回中牛魔王在龙精家赴宴时有所提及。
    从而也显示出在九九八十一难各有不同并且有着大观为整,小观而精的特点。
    3.难中之重
    整体而观九九八十一难,牛魔王家族所涉之难有八难之多,与红孩儿相关的是号山逢怪二十八难、风摄圣僧二十九难、心猿遭害三十难、请圣降妖三十一难。
    与如意真仙相关的是吃水遭毒四十二难;与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相关的则是路阻火焰山四十七难、求取芭蕉扇四十八难、收缚魔王四十九难。
    而在这些阻难中,又从回目和劫数上而看,是有着轻重详略之分的。
    很显然红孩儿与牛魔王铁扇公主这三人的劫难是较为重要的,涉及回目之多,劫难之重也是一目了然的。
    (二)复线结构下的定心同归。
    像是石昌渝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的结构,在情节外在的故事方面可分为单体式和联缀式两类,在情节内在的线索方面可分为线性式和网状式两类”
    并指出《西游记》属于联缀式和线性式结构。
    而笔者认为在这种线性结构之下,以牛魔王为线索的一连串故事中是有着复线结构特点的。
    此谓复线,指孙悟空护僧取经的主线下,牛魔王一家放下凡心归于正道的暗线。
    而以这条暗线中以牛魔王这个人物为主,与孙悟空激烈碰撞之下,却显示出一种殊途同归之果。
    一明一暗,一主一次,这其中包涵的寓意都同样指向了定心收性的主旨。
    从孙悟空这一主线,通过各个人物串联故事,大概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孙悟空遇红孩儿,唐僧被掳,敌不过三昧真火,请来观音收服红孩儿。
    2.孙悟空欲借落胎泉水,遇如意真仙。如意真仙不施与泉水,两人大打出手,孙悟空终得胜而归。
    3.孙悟空欲借芭蕉扇,遇铁扇公主。
    铁扇公主拼命抵抗不借扇,孙悟空无功而返。
    4.孙悟空为借真扇,遇玉面公主。
    牛魔王出现,两人大打出手。斗智斗勇后孙悟空终未成功借扇。
    5.孙悟空与猪八戒联手应对牛魔王,各路兵将仙佛前来助威,牛魔王终被降伏归佛。孙悟空借得真扇过火焰山。
    从以牛魔王为中心的这一线索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欲夺唐僧以得长生,孙悟空请来观音,红孩儿被降伏成为善财童子。
    2.牛魔王之弟如意真仙遇孙悟空借落胎泉水,为侄儿红孩儿雪恨,两人大打出手,最终如意真仙被孙悟空制服。
    3.牛魔王之妻铁扇公主遇孙悟空借芭蕉扇,为给儿子红孩儿报仇,通过几轮较量,孙悟空退而寻其他办法。
    4.牛魔王之妾被孙悟空吓回,牛魔王出场与孙悟空打斗。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芭蕉扇。
    5.牛魔王与孙悟空猪八戒拼死较量,各路仙佛并将前来,牛魔王不敌而被俘归于佛地。铁扇公主借扇修得正果。
    由此来看这两条线索,同是孙悟空与牛魔王之间的一系列故事的发展脉络,但对于两人来说,却是不同意义上的殊途同归。
    南怀瑾说“其中的孙悟空,是表征努力改过,有意向善的人心。
    而牛魔王,是孙悟空的拜把兄弟,代表了到处乱跑,不易驯伏的狂野之心”。
    孙悟空与牛魔王在第三回中就已结成兄弟,结拜之时,孙悟空与牛魔王是惺惺相惜的妖魔之王。
    孙悟空在心猿难缚的情形下大闹天宫,直至被如来降服后走上归心除魔的道路。
    牛魔王有着不易驯服的狂野之心,正如同野牛的原始本性一样。但在重遇孙悟空时,孙悟空已经在取经路上,他的魔心也最终被降服,伴随着两个天地间都有着动物灵性的妖王归于正途。
    这心猿被降之旨意体现的不仅仅是孙悟空一人的心性升华之道,而是正反两面,兄弟二人共同的佛心归所。
    此结构正是通过这两兄弟二人来共同架构而成。
    为了进一步体现这种复线结构,可以用宋代廓庵禅师的《十牛图颂》来进一步阐述。
    将牛喻为众生之心,从而通过十幅图来表现修行所到达的十个境界。
    猴亦在修,牛亦修。从孙悟空这条线索入手,把他的取经之路用十牛图来诠释,那么在经过孙悟空茫茫寻得取经之路时,就已经开始寻牛见牛,而经过战斗妖魔,更是战斗心魔之下,才得以牧牛、骑牛归家。
    但战斗并不是如佛修炼之本,只有取得佛性,广存善念,才是真正的人牛俱忘。
    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正是这这十牛图最高的两个境界之显现,同时也顺应着取经主线的索引。
    …………
    …………
    …………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