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周并沒有因为天启的话感到不舒服,他说道:“皇上,臣也知道利益上沒有让上下同时得到满足,是因为事先的谋划中就沒有考虑到利益方面的上下一致,这正是臣今天要说明的事,也是试验中出现的一个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天启点头说:“上下不一致导致有一方吃亏,而且可以说吃亏的肯定是普通百姓,因为我们的官员都是从上到下一层层传达命令,就像开始说的那样无论大官小官沒有哪一级官员敢于推翻从上到下传下來的命令。百姓吃了亏也只能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在权势逼迫下吃亏,另一个是在他人欺骗下吃亏,无论哪种都足以让百姓把官员看成恶霸和骗子,这对大明官员的形象树立不是一件好事。”
天启跟刘宗周的话都说明了一件事,就是从理论上讲国家的利益和所有百姓的利益都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在实际具体的情况中经常出现上下有对立的现象。当上下有了对立和矛盾需要一方让步时,绝对是百姓无条件让步,因为处理事情的官员是上级委派的而不是下级选任的。正是由于屁股决定了立场,端谁的碗替谁说话这一原因,所以所有官员在处理这些事的时候都会想办法让百姓退让,无论是威逼还是诱骗,只需要考虑目的不需要考虑手段。
在国家利益与百姓利益产生矛盾时,千百年來都是百姓无条件退让,但是正因为如此千百年來普通百姓都跟统治者不一条心。对一个个新上任的官员人们可以一届一届打出“灾星退去福星來”的牌子,改朝换代也很少见到有百姓为了维护旧统治者而不惜生命,究其原因就是这种无条件的服从和退让使百姓对官员沒有亲近感,对国家沒有认同感。现在民选官就是要激发百姓的自主意识,让百姓增加对国家的认同和忠诚,所以百姓无条件退让这点一定要改变。
刘宗周见天启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说道:“臣知道发生上下不一致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沒有真实了解到百姓的需求,我们现在制定一切制度都是听取下级官员的汇报,再加上一些自己的想当然,制定制度时沒有考虑百姓的需要,那么制定出來的制度自然不会让百姓满意。根据这个推断臣想能不能让选出來的乡长既能传达上级的命令,又能总结一下百姓的需要,让他们将上级命令和百姓需要综合起來,从而达到上下一致的效果。”
刘宗周的话让天启觉得很好笑,连旁边的高攀龙都有些忍不住,他的话只能存在于理论上而不可能具有运作可能。当上级的命令传达下來后,百姓是怎么想的怎么看的其实已经不重要,唯一的做法是配合着执行,其中沒有让乡长听取百姓意见并综合的余地。
见天启面露笑意但不说话,刘宗周也觉得自己的话有些不现实,他轻咳了一声说:“让乡长将县里的命令和百姓的需要想结合,这只是臣的一个想法,具体做起來不可能这样要求,可以变换一下达到这一目的。”
天启奇怪地问:“不知道刘大人准备怎么变换?”
刘宗周说:“以前每个县只有一个县令,在这个县做任何决定都由县令管,后來朝廷将流动巡视的巡按御史定为固定的县监,情况立即就有了一个大的变化。臣想乡里能不能也这样变成双人制,就是让乡老和乡长同时存在,乡长年轻力壮腿脚有劲可以让他主要传达上级命令,乡老德高望重可以专门用來听取意见。这样两个人一同做事可以兼顾上下之间的不同需要,同时也可以利用上以前那些乡老的经验和威望,毕竟存在这么多年肯定有其存在的道理。”
天启想了想说:“施政官员身边安一个贴身监督的监政官,各省各州各县实行了这么几年都说好,沒人贪污了也沒人刚愎自用了确实是一个好办法,现在乡上也仿照着学样子应该也沒有问題。但是我们的施政官和监政官其來历有所不同,就算任免官员的权力下放了,但施政官员都是上级任命并上报都察院的,监政官更是直接由都察院直接任命管理,你说的乡长和乡老都该怎么产生呢?”
刘宗周说:“因为乡一级是皇上刚刚决定下行权力的最低一级,再往下就是各家族自己管理的村了,所以臣认为乡长和乡老都由百姓推选。两人不同之处只在于个人条件的要求不同,乡长的要求是年轻力壮脑子灵活听从县里的命令,香老的要求是德高望重能倾听下面百姓的需要。从产生方法來说乡长要管人只能有一个,乡老不需要黑着脸管人只需要听取意见,所以一两个都可以七八个也不算多,反正乡老又不用给俸银。”
刘宗周这话让天启觉得有些道理,乡老就是地方各势力的代言人,以前有了事就由他们在一起评是非,假如他们评判的有人不服可以去县里打官司。这些乡老多是年纪大的老头,人老了经验丰富处理事情相对要公平一些,他们替县里挡下了不少的事情和麻烦,假如一个县里的几万人有了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由县令來处置,那还真会忙死个人,这就是刘宗周说的存在就有其道理的意思。
增加一个九品乡长去掉一些沒品乡老,表面上看样子能够帮县里减少不少事,但是因为乡长忙不过來沒时间解决乡里的问題,一旦百姓闹出事來乡长又压制不住,那会产生更多的麻烦。现在让乡长和乡老并存,相当于在以往的格局上增加一个代表县里的乡长,以前那种横向意志的联合又添加了一个从上而下的力量,说不准真比以前那种单纯的商议式处理问題方式强。
天启想來想去也沒有想出什么不妥出來,于是对刘宗周和高攀龙说:“既然你们有这想法那就去推行吧,反正也不怕出现什么大问題,做得对我们归纳经验铺开推广,做错了我们总结教训及时改正,总有一天你们会做得尽善尽美。”
天启的话让刘宗周很开心,高攀龙这时候问道:“皇上,臣心中还有个疑问,就算那些乡老能够接受百姓们的意见,并将其归纳总结并向上反应,那也是隔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事了。那么在当时县里的命令就不被百姓所认同,这时候又该怎么办?是主要让乡长强行推行还是主要让乡老劝告呢?”
天启看了高攀龙一眼笑道:“高大人说得不爽快,你该问主要该用骗还是用强才对,这个话我们开始就商议过就沒必要再改口,只要沒有人造反就不能用强只能骗。当时就让县里的命令和百姓的需要一样那不现实,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到不能让百姓在同一件事上不满意第二次,只有这样骗起人來才会有底气,在被百姓戳穿时才不会哑口无言。”
高攀龙说:“骗人自然会有暴露的时候,皇上的意思是被人戳穿还能说什么吗?”
天启说:“当然,只要你不是在同一个问題上第二次骗人,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已经讨论过你的要求,并且在这一事上作了很大的让步。可以这么说吧,在现在的情况下不会骗人的官员不是合格的官员,在同一事件上骗百姓骗两次的官员是不称职的官员。”
等高攀龙和刘宗周离开后,天启继续看钱谦益写的文章,文中说起现在大明的官员越來越多,而且多是管理同一事务上的人,这篇文章明显是指这两年增加的监政和辅政官。看了钱谦益的文章天启有些奇怪,觉得钱谦益这样说明显是不注意自己的立场,这话其他人说得唯独钱谦益说不得,因为他是信王的老师。
一个人做事说话都有一定的目的和原则,沒有目的就无原则乱说话的人也有,但是那样喜欢信口开河的狂人绝对不可能当上朝中大臣。像史前传说中洗耳不听亡国音的许由,还有三国时裸衣骂曹操的弥衡,应该说都是很有才华的人,但是都因为其太狂妄而沒有得到重用。钱谦益不是狂妄的人,相反据天启所知钱谦益还是一个很机灵活络的人,他之所以会站出來对实行了几年的辅政监政制度有看法,而且还得到了圣学院的同意并放行刊登,肯定有他一定的道理。
天启想了想让一个小太监去通知钱谦益,让他第二天來宫里说明一下他的文章,在政务院中的几个年轻人中,天启对钱谦益、黄尊素、周延儒等年轻人都很看重,他不愿意他看重的这些年轻人中出现一个轻薄狂妄的人。
第二天上午钱谦益來到了乾清宫,天启在后书房里接见了他,时已经十月里天气已经很冷,大家都穿上了厚棉袄御寒,钱谦益虽然也穿得厚但人很精神,可见他对自己言行的解释作了一定的准备。
天启让钱谦益坐下后沒有问报纸上文章的事,他首先问道:“现在南北两京都在试验民选官一事,你对这事有什么看法?”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