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周南给自己揽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山海关筑关城、武清治田种稻、三岔河口筑城设边市,还有远在燕京、已经收揽了很多工匠的将作监,也需要好好谋划,才不致浪费了招录的各地能工巧匠。这一次去看自己新建的水军,恐怕又要耽误些日子了。
三水村治田的事,有农师带领三水村的百姓分组实验,短时间内是不用管的。在三岔河口筑城建立边市的事,周南写给余里衍的信刚刚派人送回去。所以周南是打算趁此机会,到陶谷的龙军驻地芦台和王顺舟的飞龙军驻地乐安亭去看看。
不得不说,炸箭和飞车使用的越来越纯熟,已经成为万胜军取胜的杀手锏了。在陆地上作战是这样,在海上作战也是这样。日后周南准备实施的由西往东隔绝南北的大计,海上作战可就全靠水军了。虽然说目前水军兵力不多,可是周南自认为金人惯于纵马驰骋,若说海战,就是赶鸭子上架了,所以现阶段并不打算多练水军,只要能熟练驾船控制海路,能将想要穿过渤海的金人打退就行了。所以这次去乐安亭,主要还是巡查水军,看看是不是达到自己的预期了。
有了这一次亲身经历,还有虞慎在一旁的解说,周南总算将武清、宁河这一带的形势弄清楚了。这里确实是水道纵横,不利于行军,甚至也不利于耕种,只有水运还算是优势。
从渤海,在北塘海口进入陆地,然后可以一路河道,经过白龙江,到七里海,再向西进入龙湾河,在武清的东北面、香河的西南面进入北运河,也就是潞水,沿北运河便可将货物运抵潞县,从潞县周转后,送入燕京城内,完成大宗货物的运输过程。
而武清便与北塘海口、燕京城便成为了一个三角形上的三个顶点。从武清县城北面的凤河,沿河东进,进入潮河,从潮河也可以进入七里海,从而连通各地。或者从武清沿北运河向南,就像周南这次的行船路线,直达界河,连通南运河,也可以从三岔河口向东入海。
水运交通倒是发达,只是缺少货运。就像一个力大无穷的人,空有一身的力气,却找不到使用的地方。不过周南相信,不久的将来,听到三岔河口这里有一处可以公平买卖交易的两属地后,大宋的商贩必然会蜂拥而至,不管是贿赂边关守军也好,海上贩运也好,还是通过大沽寨的百姓进行贩运也好,总之会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途经,在三岔河口边市进行南北货物的交流。
周南坚信,大宋君臣上下,包括平民百姓,最终会接受这个现实,并且放开禁榷政策。并不是周南认为赵佶和手下大臣有多通情达理,关键还是利益作祟。
只凭蔡攸妻弟每年从契丹低价买走皮货,再利用蔡攸在朝中的影响力,高价卖给大宋为军队将士制作御寒皮衣的将作监,几百万件羊皮,便是按市场的价格,赚些差价,也足有百十贯了,更不用说蔡攸的妻弟卖给将作监的那些羊皮还不知比市场价格翻了几番。
诚然,西夏国、吐蕃国也有羊皮可以出卖给大宋,可是仅仅宋辽交战不到一年的时间,因为宋辽之间贸易中断,西夏国的商人已经抓紧时机,将羊皮的价格翻了两倍,而且西夏国的羊皮皮货的质量到大宋后,也只能算是中下等的货。谁都看得出,买了西夏国的皮货,再卖给朝廷,只能是给西夏国的商人做嫁衣。在巨额利润的吸引下,大宋与新辽国的边市贸易一定会打开,因为有利可图,会吸引大宋更多的商人,带着北方需要的货物赶来这里。
这些还不算等东西封锁线建立起来后,北方各部族和金国的贸易需求。这些大量的贸易需求才能带给新辽更多的财富。而这些南北贸易的汇集,需要军队来维护;军队的强硬,则需要兵马粮草的维系。而兵马粮草则需要新辽国内自给自足的粮食,只有有了不假于人的粮食来源,才能让百姓繁衍生息,保证足够的人口。这也就是周南为什么这样重视武清治田种稻的事了。和出风头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
水上行舟,毕竟速度不够快。天色将暗,忽然见岸上有人从后面拍马追赶上来,岸上的李飞兴将人拦了下来,很快那个骑马追来的人便被带到了周南的船上。周南也认识,是左小四手下鹰卫队的一个士兵,此刻虽然凉风阵阵,这人却是跑得满头大汗,拜见过周南后,便从怀里掏出一封密信,上面有左小四的签押,还有鹰卫队特有的暗记,除此之外,信封外面还有军情特急的标志。周南知道事情紧急,连忙拆开密信,匆匆看完,问道:“左四哥现在何处?”
“回大寨主,四哥现在带着五个手下,正远远跟着,不敢迫近,现在只怕已经快到灵丘石咀镇了。虽不是兵马,四哥也是觉得不同寻常,故而命我火速回来面见大寨主,请大寨主定夺。”这个鹰卫队的士兵说道。
早在周南从汴京回来后,赶到榆关,安排筑山海关关城的时候,也安排了左小四带着他的鹰卫队的手下,去为日后出兵雁门关做哨探准备去了。没想到,左小四带人刚刚出去,便送回了情报。
“这里距离芦台还有多远?”周南向身边的虞慎问道。
“不远了,还有四十多里路。”虞慎看看芦台的方向,向周南说道。
“弃船上马,先去芦台!”周南立即下了决定。除了撑船的船夫和火龙军的水军士兵,其余的人都随着周南,一起向芦台连夜骑马而去。
早有龙军的巡逻士兵发现,及到半路,驻守芦台的陶谷已经率领一队人马打着火把迎了过来。
陶谷先向周南见过礼,周南也不下马,摆手示意陶谷上马,说道:“带路先回军寨再说。这趟有事了!”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