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阳城外三十里,茫茫群山完全被笼罩在深沉的夜幕之下,荒野中万籁俱寂。此夜星月无光,半空中乌云密布。唯独山脚下的竹泉林中有一堆正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才微微驱散了秋夜的几分寒凉。
竹泉林中有一座略显破败的“千鹤亭”,边角处挂着几张蛛网,此刻有一堆篝火在亭中不断跳动,宛如从夜空摇落的精灵。木柴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脆。
一位剑眉星目,身穿银白长衫的英俊少年坐在篝火旁边,他那白皙瘦削的面庞中透着一股难言的清朗。
竹泉林的名气很大,千鹤亭的名气更大。
“千鹤亭”,仅凭这个名字就能体会到几分缭绕的仙气。这竹泉林原本是文阳城外一片籍籍无名的小竹林,位置虽然说不上偏僻却也不甚显眼,林中有几处从地下喷涌而出的泉水蜿蜒成河,河边翠竹四季常青,修长挺拔,但林中并无奇光异景,故而鲜有人知。
可在两年以前,竹泉林突然灵气氤氲,傲雪凌霜的青竹在严寒中一夜开花,吸引了文阳城中的许多文人骚客前来揽胜探幽。
眼见天生异象,各位学富五车饱读诗书的士子们众说纷纭,有位书生说此地有圣人得道,也有位私塾先生说这不过是因为年景异常而出现的奇景而已。
就在众人各持己见时,有个姓王的老秀才称竹泉林中的泉眼连接东海,东海中有异兽得道,产生的灵气随波而来,这才氤氲了竹泉林。这位王老秀才其貌不扬,年近六旬也没过得了乡试,白发苍苍却也依然只是个童生。
正当众位士子对王老秀才的说辞嗤之以鼻时,竹泉林中异象再生。
青竹开花后的第三天,有千百只仙鹤自东方飞来,降在竹泉林中,嬉戏飞舞,引颈鸣唳,蔚为壮观。
王老秀才喜极而泣,当即作了一句七言诗:“鹤鸣九皋声闻野,竹尽三山花凌寒。”
就这样,昔日无人知晓的偏僻竹林一下就成了闻名天下的人间仙境,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文阳太守宋业的推波助澜。
宋业出身商贾世家,别人只看到了千鹤飞舞的旖旎美景,他却看出了其中财源滚滚的门道。上千只仙鹤飞临竹泉林后没多久,宋业就在竹林中挑选了一个地势较高、适宜观景临摹的位置,开始着手修建一座“千鹤亭”。
“千鹤亭”落成之后,宋业又重金请来北周大书法家张牧之,在千鹤亭两侧写下了王老秀才的那句七言诗。自此,竹泉林、千鹤亭声名鹊起,各地游客犹如过江之鲫,绵绵不绝,而王老秀才的诗文也水涨船高,千金难求。
传闻北周皇帝楚行云在微服出巡时还专门游览过竹泉林,只为一睹那千鹤飞舞的奇景。
宋业修建的“千鹤亭”计时收费,仅仅半个时辰就需要十两白银。普通百姓可付不起这个价钱,对他们来说,花十两白银在千鹤亭中赏景远不及买上几缸大米、盖上一间大瓦房来得实惠。
十两白银对有些人来说能救命,可对有些人来说就是九牛一毛。游客中不乏北周十三州各大豪门世阀的权贵子弟,他们大多会甩下百两黄金包下整个千鹤亭,在亭中吟诗作画,酌酒品茗,偷得浮生半日闲。
依靠这座誉满天下的“千鹤亭”,文阳太守宋业赚了个盆满钵满,半夜都能笑醒。他建造这“千鹤亭”,前前后后不过才用了五十两黄金左右,其中三十两黄金还是大书法家张牧之的墨宝费用。
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也就越容易失去。竹泉林中的灵气能引来仙鹤,同样也能引来妖兽。
大约三个月以前,一条不知哪里来的巨蟒突然出现在竹泉林中,它不仅吞食仙鹤,还吞噬游客。
那些温文尔雅、轻声细语的公子哥们平时连杀只鸡都得皱眉,此时更是被吓得魂飞魄散,只恨爹娘少给了两条腿。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到半日,巨蟒出现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文阳城,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游客们也都逃之夭夭。这条巨蟒出现后,昔日摩肩擦踵的竹泉林变得人迹罕至,文阳城的茶楼酒肆也门可罗雀。
宋太守心里恨死了这条巨蟒,他之前是半夜里笑醒,现在是半夜里哭醒。
出身商贾世家的宋业认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为了猎杀这条巨蟒,他先是拿出一千两白银请来了当地猎户,结果那十五个手持钢叉、敢抓虎捕熊的猎户至今不知所踪;然后宋业又派去了一队整整三百人的文阳骑兵,结果仅有二十几个命大的士卒跑了回来。
宋业再想请人围剿巨蟒时,所有人的脑袋都摇成了拨浪鼓。钱固然重要,但前提得有命花。
俗话说三人市虎,在百姓口中这条巨蟒越传越离谱,它从“长达三十丈,刀箭难破其鳞甲”变成了“长达百丈,口吐毒瘴,出现时遮天蔽日,飞沙走石”。
这条巨蟒显然把灵气氤氲的竹泉林当成了自己的老巢,它在林中安营扎寨,林中一切生物在它眼中都是食物。现如今已经没人敢踏进竹泉林方圆十里半步,更别说深更半夜在竹泉林中露宿了。
这位不要命的白衣少年究竟是谁?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正身处千年妖兽的巢穴吗?
危机四伏的千鹤亭中,这位少年满脸困乏,正百无聊赖地用剑鞘拨弄着火苗。
剑鞘正中,刻着三个苍劲有力的金字:“鸿玄宗”。
鸿玄宗虽然是北周王朝三大道教祖庭之首,但其开宗时间却不及排在后面两位的龙虎山和沧溟宫。一百八十年前,鸿玄宗开山祖师夜鸿天尊在终南山隐居三十年,最终悟道成功。
夜鸿天尊下山后,一人一剑,仅用十年就将魔教六派硬生生打出中原。斩尽中原魔气后,夜鸿祖师在云梦大泽开宗,是为“鸿玄宗”。魔教六派视夜鸿为真武大帝转世,直到他在云梦山不老峰羽化登仙,魔教枭雄始终不敢踏足中原半步。
夜鸿飞升后,大弟子清策接任鸿玄宗掌教之位,被世人誉为一甲子不世出的道家真人。
鸿玄宗分为“三殿三阁十二峰”,这位白衣少年正是鸿玄宗“三阁”中东苍阁的大弟子,顾天南。
在顾天南的身边,还有六位身穿同样银白长衫的年轻男子围着篝火席地而卧,似乎都已沉沉睡去。看样子,他们也是鸿玄宗的弟子。
亭外不远处,有位眉宇轩昂的中年道士着一身灰色道袍,正在闭目打坐。
夜风盈袖,须发清扬,给他平添了几分仙风道骨。
阵阵倦意袭来的顾天南突然想起还有半壶杏花酒,藏在师弟赵天阳的行囊中。长夜漫漫,如能借酒驱寒,哪怕是独酌孤饮,也能排遣几分落寞。
想到此处,顾天南偷偷瞥了一眼在不远处打坐的灰袍道士,那是他的师叔宁元。
两年游历,千里征途,师叔既当爹又当娘,把自己和师弟们照顾得无微不至,却也管束严苛,尤其不喜欢看见弟子饮酒。
顾天南每次饮酒,只要被师叔发现都免不了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这壶从文阳城偷偷买来的杏花酒,顾天南足足裹了六七层油纸,才勉强遮住了酒香,又对师弟赵天阳一顿威逼利诱,藏在了他的行囊中。
顾天南看师叔岿然不动,于是壮着胆子站起身来,蹑手蹑脚地走到鼾声如雷的师弟赵天阳身边。
顾天南一边盯着远处打坐的宁元,一边伸手在赵天阳的行囊中摸索。
赵天阳的行囊很大,而且鼓鼓囊囊,里面的东西着实不少,都是他一路游历搜集到的各种小玩意,巴陵大妈的秘制腊肉、柴桑风雷门的霹雳弹、大才子裴东来的鞋垫、北海马贼遗留的短刀……还有不知他从哪里淘换来一对小铁狮子,足足有十来斤重。每当有师兄弟调侃时,赵天阳总是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神情,轻淡而又不失高傲地说上一句:“眼拙之人,焉识珍宝。”
顾天南在师弟的行囊中摸索了好一会,摸到了腊肉,摸到了铁狮子,却始终没能摸到包裹着油纸的酒壶。
他正想叫醒睡得跟死猪一样的赵天阳,忽然,灰袍道士宁元双耳一颤,睁眼站起身来。
不知从何时起,竹林中的兽鸣、虫鸣全停了!只剩一片死寂。
顾天南显然还没有察觉到这一点,他讪讪的把手收了回来,略显尴尬地说:“师叔,天阳在文阳城中找到一本失传已久的《坐忘论》,弟子正想拿出来研读研读,消磨一下漫漫长夜。”
宁元冷哼一声,并没有答话。如果顾天南说赵天阳的行囊里面有前朝皇后的马桶,他也会信,但顾天南说里面有本书,他打死也不信。赵天阳可是个看半页书就能睡两个时辰的主。
自从出了文阳城,这俩小子就在自己身后拉拉扯扯,顾天南一脸谄笑,手在赵天阳行囊中进进出出,现如今他又伸手在行囊中摸索,不用多想,十有八九是他俩在文阳城偷买了一壶好酒,就藏在赵天阳的“百宝箱”里。
但现在可不是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时候,野兽噤声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有更大更危险的野兽来了!
一阵山风吹过,成千上万根竹子随风摇曳,从千鹤亭望去,翻动的竹林宛如海上的层层波涛,一浪接一浪。
如果放在平时,这定是一番盛景,可此时带给宁元的感觉只有一个:“山雨欲来风满楼!”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