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拿下四川,朱元璋做了两手准备。
他首先让汤和率领一部分兵马通过水路从安徽过湖北直插四川。
另外一路骑兵由傅友德带领从南京出发,绕道河南过陕西到达四川的后方。
既然说到了傅友德,那我们先简单认识一下这位仁兄吧。
在说起傅友德之前,我先给他一个简单的评价。
我评价他为:百胜将军(百分百胜利的将军)。
如果说常遇春是常胜将军的话,那傅友德绝对配得上是百胜将军。
我个人认为,在历史上众多名将中能和傅友德齐名的人有但绝没有几个。
如果要列举的话,我觉得汉武帝时的霍去病是一个,战国时期的白起可以算上一个,西汉王朝时候的韩信也可以算上一个。
我觉得也就只有这三个人可以和他媲美,其他人和傅友德比起来或多或少都差那么点意思。
我之所以称他为百胜将军原因很简单,因为只要是傅友德率领兵马发动的战役就从来没有输过,他和常遇春不一样,常遇春虽然号称常十万,给他十万兵马可以横行天下,但是字面上就能看得出来横行不代表不会挨揍,这就和社会黑老大一样。
他虽然混的光彩,一副舍我其谁吊炸天的样子,但是他肯定有挨揍的经历。
常遇春就是这类人的杰出代表,在给朱元璋打工的时候,他或多或少也有输的时候,被人打得找不到北的情况也有发生。
但是傅友德不一样。
从我读明朝史料开始,我就没见过这个家伙有输的时候。
只要是他带领兵马出征,只有赢得份,从来没有输过。
换句话说只有傅友德欺负别人的份,从来没有人能欺负得了他。
大家不妨想想,如果是在战场上,这种猛人和自己硬碰硬的干上一场的话,那结果会怎么样。
我认为没有一个人能正面干得过他。
我同样相信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傅友德这个名字绝对是敌人噩梦一般的存在。
现在很多人动不动的就说:为了荣誉而战。
我觉得傅友德完全不需要这么玩。
因为它根本不需要荣誉。
他的名字就是一种荣誉。
犹如战神一般的荣誉的存在。
这种荣誉将随着他战役不断的胜利而响彻古今。
他的名字将是敌人眼中致死致残的噩梦。
随着常遇春的突然去世。在接下来的许多战役中傅友德的名字将响彻大江南北。
好了,说了这么多,让我们真正认识一下这位仁兄吧。
姓名:傅友德;
国籍:明朝(中国);
出生地:砀山(今安徽宿州市砀山县);
主要成就:定四川、平甘肃、取贵州、下云南。
官职:太子太师;
追封:丽江王;
民族族群:汉族;
祖籍:宿州相城;
封爵:颖国公;
谥号:武靖;
去世时间:1394年;
死亡原因:被赐死(看看吧,又是一个赐死的,赏赐一个死这得多么痛苦啊)。
如果大家熟悉地图的话应该会发现一个问题,朱元璋给傅友德安排的路线实在太长,长的几乎可以赶得上汤和路线的两倍还要多。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汤和坐的是船,傅友德骑的是马,这完全是两种待遇。
汤和可以让士兵划着船抽着烟轻轻松松的游到四川。
但是傅友德不行。
他不可能坐着马车一路游荡着赶去四川,即便他想这么干朱元璋也不会同意。这位仁兄只能骑着马屁颠屁颠的绕远路赶到四川后方。
这确实是一场出力不太好的买卖。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朱元璋对汤和这个老部下做到了应有的照顾,做为老大的朱元璋充分袒护了汤和这位亲密的战友,并且给了他十足的好处。
但是傅友德就没有汤和这么好的运气,外加上傅友德能打仗,而且能打胜仗,傅友德这个家伙打起仗来比常遇春猛,比徐达也猛,更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傅友德这个家伙从头到尾在他手里打过的仗从来没有输的,全都是赢。
朱元璋从造反开始都不敢说有这番魄力。
但是傅友德不一样,这个家伙就有这个资本。
不管是之前的陈友谅还是现在的明昇又或者之后的王保保,全都一样。
只要他手里有兵,你们谁也休想欺负到他的头上。
朱元璋之所以把进攻四川的任务交给傅友德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傅友德以前在四川这块地方工作过,而且当时的傅友德还有心投奔明玉珍,但是被明玉珍拒绝了。
明玉珍拒绝傅友德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个家伙太猛了,猛到让自己害怕,他害怕哪一天被这个混蛋一口吞掉,为了自己安全着想还是让他趁早滚蛋吧。
被拒绝之后走投无路的傅友德选择投奔徐寿辉,再后来徐守侯被陈友谅干掉之后才投奔到朱元璋的麾下,成为朱元璋的一名小卒,随后一步步的努力,爬到了颖川候这个位置。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向傅友德学习。
学习他的勇猛。
更应该学习他犹如小强一般打不倒压不垮的不屈精神。
经历了三倒又三起的他在朱老板的麾下不仅没有被压垮,还建立了属于他的不世之功。
仅此一点,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被人拒绝还被人侮辱一般的轰了出来,傅友德在心底对明玉珍肯定是有怨恨的。
但是现在明玉珍已经挂了。
这笔账自然而然的就得撒到他儿子明昇身上。
两个人如果没有仇怨打起来也许不会拼尽全力,但是有了愁怨就不一样的。
往死里招呼,今天不把你打出屎来,算你拉的干净!
朱元璋应该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会让傅友德上场。
水陆两军同时向四川发起攻击。
朱元璋这么安排也确实没有让他失望。
尤其是傅友德这支奇兵在四川战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当明昇发现有敌人打进四川的时候,他只发现了位于下游的汤和的军队。
这时候的傅友德还在赶去四川的路上。
做为四川这块地方的老大,正在当皇帝的明昇也确实不知道朱元璋的两手安排,他更不知道汤和的部队不过就是诱饵,目的就是吸引四川的守军全部在瞿塘关集结,而另外一支兵马却正在悄悄的靠近他的老巢。
为了照顾汤和的生意,明昇并没有亏待这个不远千里赶来的对手。
他让自己的手下在瞿塘关架设了一道铁索桥,然后在铁索桥上摆上很多大小不一的石头(障碍物),阻止汤和的船只通过水路直接进入四川。
随后陆续调派驻防在其他地方的戴寿、吴友仁、邹兴等人支援瞿塘峡。
这时候的瞿塘关和我们现在的三峡差不了多少,只是不同的是它没有设立大坝。
但是这个铁索桥上的石头也足够汤和喝一壶的。
因为只要汤和的部队想从瞿塘关通过,明昇就让手下抛巨石狠砸这群试图从这里通过的混蛋。
不得不说,明昇确实很好的利用了三峡奇骏的特点。
他并不需要和汤和的部队正面干仗,也不需要费太大力气,只需要让人不断的搬运石头,然后让一伙子人啃着馒头嚼着菜,见到敌人向下扔石头就足够了。
省时省力还不会损失兵马。
可以说,明昇干的是包赚不赔的买卖。
面对这种情况,汤和首先歇菜了。
此时的汤和深切的理会到了李白这位大诗人在《蜀道难》中对四川的评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到达四川的汤和就四处寻找夏国的兵马,他想和明昇来一场硬碰硬的干仗,即便最后打输了他也就认了,起码回到家也有理由可以向老大交差。
就说明昇这混蛋和他的手下太猛了,你交给我的这些人都是一群怂包,是一群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软蛋,和明昇干仗根本干不过他。
这个理由虽然有点牵强,但是起码说得过去。
但是让汤和没有想到的是明昇根本不接招。
而且这个家伙每天什么事都不干,净忙着抛石头玩了。
这杖还怎么打!
汤和没招了。
想打人家不和自己打,硬闯又死活闯不过去的汤和在瞿塘关晃荡了三个月,而寸步未前。
而这时候身在应天的朱元璋似乎早就知道汤和的结果,做为老大的他似乎根本就没有指望汤和在巴蜀这块地方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朱元璋也没有忘记催促他,并且给汤和写了封信,在信中狠狠的骂了汤和一顿,让他自己想办法尽快攻破三峡。
朱元璋不是汤和,他没有和石头正面干仗,他是真无所谓,反正任务交给你了,怎么玩那是你的事儿,我不管过程,只看结果,这就是老板和属下的区别。
我养着你,给你开工资你就得想办法替我做事,具体怎么做那是你的事和我无关,我掏钱不是让你来我这里吃干饭的,你自己的事情自己想办法解决,别整天的拿破事来烦我。
催促完汤和之后,朱元璋把所有的目光都放在了另外一支队伍身上。
这支队伍就是由傅友德率领的骑兵。
在傅友德出发之前,朱元璋曾亲自召见过傅友德,并且说明了让他绕远路的真正用途,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出其不意。
说白了,就是让傅友德玩突击战。
让他变成一支利刃,犹如一支利剑般趁着敌人把重心都放在下游的时候,绕到敌人背后在上游给敌人的心脏来那么一下子。
相信按照自己的这套策略玩下来,不把敌人玩死,也起码可以把他搞残。
率兵出发的傅友德执行朱元璋的命令,率领骑兵的傅友德并没有和夏军重兵防守的金牛山守军发生任何摩擦,而是绕道甘肃南部的陇南,然后长驱直入,攻破阶州、文州后,直扑蜀中,随后相继拿下了绵阳、德阳。
距离成都只剩下了一步之遥。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