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约340年,楚地丹阳(今湖北省宜昌)一个名门贵族的家里,一个男婴诞生了。从小就接受的良好教育和融入平民阶级的成长经历,让这个男孩逐渐形成了一种站在统治阶级思想层面,却又能切实关注身边百姓实际问题的良好世界观。凭借着聪敏好学的积累,这个男孩一步步成长着。凭借着自身出众的才华和良好的家世,他步入了楚国的政坛,开始尝试将他的理念推广开来,他,就是楚武王之子屈瑕的后裔,芈姓,屈氏,名平,字原。
王公贵族的出身,决定了他并不需要为了温饱奔波挣扎,但是楚国混乱的政治局势和整个时代狼烟四起的外部环境,让他也并没有纨绔子弟只知享乐的矫情。相比于许多习惯了养尊处优的贵族来说,屈原更多地贴近了楚国百姓的生活。但是,总归出身名门,比起每天需要为了温饱挣扎的百姓来说,他还是有着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和接触更高层次的理论和学术。
宽仁爱民的理念所带来的贤良名声,辅助以良好的家世,屈原很快步入了楚国的权力核心。他也并没有被纸醉金迷的生活所迷惑,依旧想要去实现和推广他的治国理念。同时,作为一个饱读典籍的士子,他对于文化本身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并且,在他那篇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文化历史上重要地位的传世名作《离骚》之中,也将执政与自身的文学理念多次融合,仅“美”之一字,在《离骚》之中,就出现了多达十二次,并且,在最后一次甚至直接提出了“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以至于后世,单独将屈原的执政理念,高度概括为“美政”。
所谓的美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具体概念,其中所有的当事人早已被厚厚的时光尘埃掩盖了,而通过流传下来的只言片语,却得以管中窥豹,略见端倪。从来,政治都没能与美好相关联过,因为古往今来,任何事物一旦开始受到政治的影响,都会或多或少地变了味道,因为从来不会有君王总怀着浪漫的情怀,而权力,也经常沾染上阴谋和鲜血的味道。这样一种体系,看起来,似乎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和“美好”相融合的,毕竟,并不是所有的美好,都能得到满足欲望的快感和切实的利益。
从屈原最早期的执政理念和举措来看,他的美政,主要并不是在教化君王或者子民,如何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获得短期利益。而是首先提出了君王应该以君子之标准,修身养性,君王自身,就要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何为君子,何为小人。并且通过妥善而系统的选拔机制,来让四方贤良云集辅佐,天下的百姓万种归心。通过一定的手段,树立审视美好的品德,以便于能够指引子民,驾驭国家。
在推行的过程中,首先就将特权阶级原本的优势和平民阶级的劣势缩小了。选拔体系通过律法的支持,进入到唯才是用的正轨之上。同时让任何当权者,都不能凭借自身的私欲,来影响和破坏整个执政体系的构架,让大部分拥有一技之长或良好品格、出众才能的士人,能够得到最为妥善的利用和安置。
其次,将百姓子民的温饱问题高度重视起来,通过满足百姓子民的生存欲望,来进一步获取到广大阶级的支持。同时,通过引导君王向善,来促进君臣之间的志向统一和方向一致,这个过程本身,就极为贴近于“以德治国”的理念。
通过妥善和完善的法律,高尚的君王和贤良的臣子,将原本并不融洽,甚至有些对立的法治理念和德治理念相结合,寻找一个两者最为契合的交点,从而达到屈原所一直呼唤和追求的和谐状态。从屈原在楚国为政的记载来看,他的美政,在被君王一定程度上的认可之下,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其中有较为突出的六点,被后人高度概括为:“奖励耕战、唯才是举、沟通君臣、束禁朋党、明定赏罚、抨击陋俗。”
然而,具备着如此美好愿望的执政理念,自然会触动大批既得利益者集团的利益。在混战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君子之治”极其难以在短期内就见到切实利益。对于君臣本身的德行,仅仅依靠着美好品德的约束,也难以迅速实现。
并不是每一个贵族都愿意去尝试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民本思想”,因为他们并不需要去考虑自己下一顿饭是不是有的吃。对于贵族来说,所谓的子民,就应该是心甘情愿、源源不断地奉献着一切,来供养着他们享受生活的工具。至于工具的想法,那又有什么可值得在意的呢?当然,工具的基本生存保障还是要有的,这是他们应该施舍给这些劳动者的。至于以工具的感受和思想来作为国家的根本,那真是极为可笑也令贵族老爷们嗤之以鼻。
况且,他们讨厌法律的约束,他们的祖上已经为这个国家做出了足够的贡献,他们的家世是如此高贵,又怎么能够是那些低贱的平民所能相比的呢?如果从平民中选拔官吏,与他们比肩而治,那简直就是一种莫大的耻辱。更何况,如此高贵的荣耀,又怎么可以用刻板的条框来匡正呢?
楚国之外的各路诸侯,他们也并不想真正的像美政之中所描述的那般,凭借着和谐美好的道德约束,实现整个民族与种族的大一统。毕竟谁也不能完全摒弃自己的私欲,就像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一样,这个天下,现在明显只需要一个主人,这个秩序的制订,不应该有那么多的声音。而至于制订的规则是不是足够美好,那显然并不如先获取了制订规则的权力这件事情来得更重要一些。
既然君子只能与君子相处,然而总归这个世界上还并不全是君子,如果自家先靠着道德的力量约束了自己,那么遇到了擅长运用阴谋诡计的权谋小人,显然也并不能只凭着意志和嘴皮子就让对方屈服和改正。很多时候,当别人的劝说并不能完全实现自己的目的时,还是锋利的武器和悍勇的士卒,来得更有效一些。毕竟,生命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尊严和品德,从来不会有人用品德来作为掌控局势的筹码,因为这个筹码远不如“服从或者死亡”更有执行力。
所以回过头来,一个残酷但又真实的结论就这样出现了:所谓的美政,不过是一场期望君臣圣贤、天下和谐的美好梦想,虽然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的可执行性和相对于宽厚的民本主义,但是实际上,美政本身对于“人治”的过高要求,早已经决定了其最终结局,看似先进完美的宏伟愿景,只是永远难以实现的一场自欺欺人的梦呓罢了。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