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不将就

第九十四章 他回村里留守,她在城里拼

    
    可是,刘浩那么不想呆在城里,光自己一个人捡,十元一百,一天也捡不了多少,还是比不上在食堂里当帮工的,许淑只好不再提这档子事。
    这日的经历更加深了刘浩对城市的陌生感,许淑越优秀,他的存在感就越弱。
    他知道,自己内心里有一样东西在变,那就是对许淑的感觉。
    他甚至有点感觉自己配不上许淑……
    许淑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刘浩的变化,他变的那么温柔,那么友好,那么勤快。
    晚上,刘浩总是把许淑搂得很紧很紧。
    许淑没往爱情这玩艺儿上想,结过婚,处了那么多年,怎么可能会在这个时候产生那莫须有的爱情?她还以为刘浩只是因为要别离才变的那么好呢。
    其实,刘浩要是愿意,小县城里也有很多适合他的活,比如搬运工,比如三轮车,比如捡枯枝卖……可他嫌城里寂寞,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到了晚上大家关起门来也不唠嗑。农村多好啊,出门就这家那家的串。水是山泉水,干净又免费……田啊地啊都是自己的,爱种啥就种啥,不用他动脑,山上的竹笋啊什么也不用他劳心费力,挖了晾干就能卖。
    他倒是把回家后要做什么的事儿一一地给筹划好了。
    喜欢农村生活的人,住在城里才叫“隐居”。
    许淑却是喜欢小县城的,她觉得在这里自由,还能凭自己的劳动挣到钱。又不需要依赖刘浩,农村的田啊地啊山啊,那可都是刘浩的,她吃口饭都觉得是占了刘浩的便宜。
    “你放心,我在农村,丫头的学费我能攒够的。”说这话的时候刘浩有些惭愧,毕竟,在村里是自由些,凭他那点收入,许杰的学费是很难也一起交的,所以他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看起来像是要撇清关系。
    “哎,你真要回去我也拿你没辙,许杰的我负责吧,这里,许淑有什么事,开家长会啊什么的就交给我吧!”许淑也一样是有些惭愧的,她的工资也不高,负责俩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肯定是有困难的。
    九月一号一眨眼就到,刘铭是激动的,许杰也是兴奋的。
    这一天,他们真正地融入了城市生活。
    孩子们的适应能力总是比大人强,他们可没有刘浩和许淑那样多感觉。
    慧中在城东,欣然小学在城中,相隔有点远,家里又没自行车,接送不方便,就决定给刘铭住校。
    许杰的学校近,先给他报名,半个小时就给注册好了,搞好卫生十点半去接他。
    刘浩和许淑又匆匆忙忙陪刘铭去报名。
    他们是第一次乘三轮车,坐一趟两元。
    在三轮车上,许淑心里算了一下,一趟十几分钟,回来三十分钟,一天只要能拉个十趟也有二十元,生意好的时候应
    该不止吧?这可比在农村来钱快,十趟的话也不累啊……
    她看了一眼刘浩,欲言又止,他怎么不会算这个帐呢?怎么光算生活费要高呢?算了,不勉强他了,再说就成了唠叨大王了。
    到慧中上学的多数都选择住校,因为都是从各处选来的尖子生,所以个个都精神饱满。
    刘铭入学排名是班里第五,她倒是信心满满,下决定要争取第一。
    报名嘛,其实也很快,填个表,缴个费,去寝室把床铺好就可以了。
    不过,刘铭报名时还是有了个小插曲。
    入学表格有兴趣一栏,刘铭填了“越剧”。
    班主任愣了一下,有些不可置信地问:“你真的会唱越剧?”
    “嗯……”刘铭脸一红,还是大方的点了点头。
    “那太棒了,我们学校每年都有联欢晚会,到时你可得上台表演一个节目……”
    “嗯……”刘铭还是有些羞涩。
    交了学费,送刘铭到寝室铺好床,许淑和刘浩就急赶着回来了。
    分手的时候竟然都有些依依不舍。
    刘铭这是第一次跟家人分开,多少也有些忐忑。
    好在许淑和许杰在城里,有什么事总还是相互有个照应。
    刘浩这下又深感许淑留在城里的好来。
    俩孩子上学的事解决好了,刘浩就着手准备回乡下了。
    刘铭住校,许杰顺利进了欣然小学,按说是件极好的事。
    可刘浩却一根筋,觉得老祖宗留下来的田地是无论如何不能荒芜的。
    最关键的是,他受不了看人脸色的生活,开口叫卖让他感觉丢脸。
    因此,任凭许淑磨破嘴皮也无法说服他留在城里。
    刘浩是坐当天的晚班车回家的。
    车站分手的时候,俩人都有些不是滋味:这哪像夫妻,都分道扬镳了……
    “等孩子放寒假了我们就一起回家……”许淑有些难过,说真的,她也想要有一个温暖的怀抱。
    许淑无数次憧憬过,夫妻俩一起在城里拼,开店也行,打工也行,俩人一起劲往一处儿使总是快乐的。
    刘浩心里也非常不是滋味,老婆孩子都不在身边,以后日子会很孤单吧?
    其实,有时候,孤单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还是灌进你耳朵的闲言闲语。
    是的,刘浩回到家,当晚就感觉空落落的了。
    看到那些在城里得向人借的家俱,他就无端地伤感。
    睡不着,他就一个人在院子里编篮子。
    到了夜里十二点,实在熬不住了才去睡觉。
    第二天一早就去地里干活,看到自家的田地,那真是倍感亲切。
    可到了晚上,孤独感就一阵阵袭来,他不得不拼命干活,以打发孤独感。
    奇怪啊,当初前妻和儿子双双走的时候都
    没有这么慌乱过,现在这是怎么啦?
    编了篮子,做了小桌子小凳子,恨不能马上给城里的娘仨送去。
    可是,做完这些,却越发空虚起来。
    一个人生活,渐渐地日子过得就有些懒散。
    关键村里人碰到他还不忘笑话几句。
    “我就说嘛,不让许淑跟你生个你们自己的孩子,你是很难留住她的。”有人煞有介事地说。
    “别人的孩子啊还是别人的孩子,是养不熟的孩子,你就别指望许杰回村里给你传宗接代了。”于是边上就有人附和。
    “以后闺女出嫁了,许杰又不稀罕这里,你在村里的江山就等于没了……”那是邻居,他们家一儿一女,女儿大,儿子小,据说中间流了几个,还有送给别人养的,因为都是女儿,所以,他觉得刘浩娶许淑不生个自己的儿子真是亏大了。
    这些话难听,但很真实,是真实的反映出大家的想法。
    “要你们管,少管闲事!”有时候,刘浩气不过,也会怼一下。
    他不怼则已,一怼人家的话就更难听了。
    “当初贪便宜吧,你看,不用彩礼,不用花钱娶来的媳妇就是不靠谱嘛,她分分钟可以逃。”那个一直单身的男人酸不溜鳅的说。
    “她不是逃,她是在城里带娃!”刘浩不知道自己错了还是他们错了,他想不通大家为什么要把许淑想那么坏。
    “你刘铭上慧中,住校的,哪用她陪,别骗我们了,她陪的是自己的儿子……可他真要是愿意跟你生活,许杰在村里读不是更省钱吗?”有人这么分析,还觉得自己说的非常有道理。
    “城里小学条件好……”刘浩啊刘浩,咋就那么不能说呢?
    “呀,你还真是喝了迷魂汤吗?你刘铭在咱村里上小学,条件就不好了?条件不好能考上慧中?”那有喜欢挑事的说,好像自己挺正义,就差跑学校老师那里去告状了。
    所有的人都觉得刘浩傻透了,这不好比把将要煮熟的鸭给放飞吗?
    为了躲避大家,刘浩索性都不去串门了。
    原本还以为农村好,出门就可以唠嗑,现在看来,这个好处也可以瞬间变成坏处,还不如在城里呢,大家关起门来各管各的,多自在……
    他突然有些儿明白许淑的想法了:她应该是听了太多的闲言闲语吧,她应该是想要逃避那些不太友善的话语吧?
    “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
    乡村的最大好处就是有山有水,烦了闷了,跑山上去坐一会,看看云起云落,心情瞬间好起来。
    再不济,干点农活,摘点野果,也能让人心旷神怡。
    不去想那些杂七杂八的事了,还是想想办法多挣点钱吧。
    九月中旬,突然收到刘铭的来信,里
    面还有一封是许杰写的,许淑没写,但他们的信里有些话是许淑让他们说的。
    刘铭的信很长,写到她在学校的生活,也写了许淑和许杰的,还说许淑像亲妈一样疼爱她。最让刘浩感动的是,她说爸爸太辛苦了,自己以前不懂事,老惹爸爸生气,以后一定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好报答爸爸的养育之恩……里面提到许淑交待刘浩的话:别想太多,俩孩子一切都好,我会照顾好他们的,你一个人要注意安全,别吃有刺的鱼,别一个人去很远的山,夜里别抽烟……刘浩读着读着,不知不觉就流下泪来。
    说实在的,刘浩自己都写不出这么感人的信呢!
    不知是为了向大家证明自己做的没错还是咋的,刘浩就把信给大伙儿看了。
    谁知,还是引来无数风凉话。
    “哎呀,女儿会读书有什么稀罕的?你将来能指望她养老吗?你敢跟着她到女婿家久住吗?培养女儿就是帮别人家培养媳妇啊!”
    “你得意啥啊,女儿会读书,将来还不照样是要生娃烧饭?还不照样是孩子跟老公姓,还要伺候别人家的父母?女儿再有能耐,最终也比不过女婿啊,一结婚生子,再好的工作也受影响。”
    ……
    刘浩又怼不过他们,再次懊恼地收起信,转身回家。
    (本章完)( 婚不将就   .com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