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谈论的热火朝天,卫温越谈那是越心惊,刘义符越谈越入境,旁边人则是越听越迷糊,尤其是刘惠媛,睁着一双疑惑的大眼,环绕四周,然后朝着小婢问道:
“姊姊,阿兄是在说天书么?”
婢女:“……”
众人:“……”
某种程度上,确实如此,现在是刘大少的主场,无关闲人等赶紧退散。
卫温现在对刘义符倒也是颇为的敬佩,无关乎年纪,只在于学识,一开始的时候,卫温只觉得刘义符只是在东府闲得丹腾惯了,想找点事情打发,不见得有多在乎,甚至觉得那个“古籍”都是幌子,后面慢慢觉得刘义符做事比较细心,而且看起来比比同龄人要成熟,现在则是极为钦佩。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卫温觉得,刘义符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各方面的前置都做到了极致,是个做大事的人。
在场的除了卫温能跟得上刘义符的思路,穆念元也勉强能算一个,连个人倒是都颇为佩服这些个小不点,哪怕这些观点借鉴了“古籍”,但能如此毫无滞涩地阐述出来,且有理有据令人颇为信服的语气,没有自己的观点在里面,卫温是不信的,正因为刘义符这种自信而强大的语气,让卫温觉得刘义符就算没有一个作为刘裕的爹,凭这张嘴,他也一能混的很好。
……
卫温对于刘义符谈论的茶中还有所谓的精神追求,引申出的为人之道,以及透露的一丝丝……治国之道,好吧,卫温第一感觉是把茶和“治国”联系起来的刘义符简直是真能扯淡,尽管自己不太在意,还有些不屑,不过卫温不没有因此就看轻刘义符,不光光是在于他豫章公“世子”身份,更多的是这份见识和谈吐,说话的语音语调里有着极强的感染力,不知不觉地就想让人去信服。
嗯,简单来说就不是久居人下者……
要是卫温能知道领导力这个词,他会毫不犹豫的说出来。有着极强的领导力不是居于人下之人。领导力就像美一般,似乎,适应了这个时代的刘义符更加的适合作为一个领导者,旁人因为他是豫章郡公长子,默认他就有了这个能力,所以并不觉得奇怪,包括张阙,也是觉得自己儿子简直是个天生的政治家,不过是刘义符一直没有发现罢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旁观者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时候,当局者就更迷了。
谁又能说一个说出成熟观点,还能自洽的人是一个蠢材。卫温越到后面曰回过味越想,那真的是越心惊。
虽然很多卫温是极为赞成刘义符的想法的,比如对茶要品,少调料,最好不加,茶以本味为最妙,另外饮茶之人应有茶德,不过茶德这点在此时已经有雏形了,陆纳杖侄就是最好的例证,但并没有形成理论,刘义符进行了补充说明。
讲究这些理论卫温越琢磨越觉得可行,中国人一直讲究格物致知,茶未尝不能体现一个人的心境,将茶和道德之间彻底绑定。
卫温私下里将刘义符的话大致分了两个方面,一是喝茶之人通过品茶修养自身,提升自己对于万物的感知能力,进而达到“雅”的境界;二是以茶为师,品茶的过程中,知己,知人,获得智慧,提升自身多方面的品德。在烹茶、沏茶、品茶的一系列过程中,来追求和体现某种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这也是更高层次的饮茶目的。
刘义符说的内容旁征博引,很多观点听起来就令人耳目一新,看得出来这个小郎君涉及面也是颇广,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卫温听得暗暗心惊,心中感叹自己对于茶的见识还是少了,这些年过于相信自己的茶艺,忽视里对于茶理论方面的研究,不过他也同样意识到了,之前的煮茶方式无法成为后续这么多内容的载体,百人百味,每个人都会拥有不同的理解,而只有将茶定味成一种大家所普遍接受的时候,且成为此新茶之开拓奠基之人时候,这些理论说出来才会令人信服,才会有所依托,不然群魔乱舞,各执一词,就如同春秋战国一般,互相思想容易争乱不休。
开拓者,奠基人,无论哪一种都是令人激动得颤抖的身份!
想到这里,卫温不禁心头有些火热,现在就是看这个茶叶究竟但不担得起这个本味的时候了,只有这个茶的品质经得起捶打,这些理论才会有用武之地!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