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军大普查这几个月,叶长庚也没能闲着。天没亮就得起来练一个时辰“功夫”,然后是上朝、读书、批阅奏章,还要抽出好几个时辰不停的见大臣,尤其是镇守地方的大小藩镇。好不容易有一点闲暇了,他还得琢磨捞钱的法子。
叶长庚本人是个纯学渣,一不会配火药,二不会烧玻璃,蒸馏白酒的原理是明白,但也没见过具体的器具,让他现造一套,实在是太为难人,而且也没有那个时间。
搞发明创造开工厂,这不是他的强项。一想到那些无所不能,无所不会,一个人就能建立工业社会的前辈,叶长庚就忍不住心向往之,都是神人啊!
叶长庚的个人界面,倒是可以正常使用,但在任务状态下,各种花费全部要翻倍。他狠了狠心,点开商店资料库,花了100个积分搜索火药配方,却发现查看搜索结果,需要再花费2000积分。
2000?他当场就给吓尿了!
一个破火药配方,在原来的世界一文不值,商店里就敢卖2100个积分!
天!你简直是在为难我胖虎!
这是一个无比惨痛的教训!叶长庚发誓,再也不用这个坑爹的资料库了,这都不是抢钱,完全是在直接抄家!
个人界面靠不住的,还得自力更生!
进入六月,叶长庚开始频的繁召集宰相、三司、枢密院开碰头会。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尽管有着后世的先进经验,仍然需要集思广益,大家一起查漏补缺。叶长庚很明白,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没有这些重臣的帮助,任何改革都是镜花水月。
通过三司清理完家底,叶长庚总算松了口气。太祖、世宗两朝,奉行节俭,打仗也多是以战养战,从敌国抢回了大笔财货,这些年,国库也累计了不少的家底。这些钱,若是专门用于军改,肯定还有富余。至于后续的财政问题,叶长庚已经和宰相班子研究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估计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筹备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隆兴元年八月一日,枢密院下令,召集禁军百将以上所有军官,进入“讲武堂”开会,凡是不能按期到达的,不管你是病了还有其他原因,一律免去军职。
敏感一点的将领都知道,军改马上就要开始了。
长痛不如短痛,早点改革也好,拖得太久,他们一个个都感觉精神疲惫。
抵达“讲武堂”,一个个签字画押完毕,张永德就出场了。
他一出现,闹哄哄的讲武堂立刻安静下来,毕竟都是职业军官,基本素养过硬。再说,敢在枢密院胡闹,拉你下去当场打死,也没处喊冤去!
张永德第一句话就雷死人不赔命。
“朝廷下旨,要改革军制,这个事情,大家想必早就有所耳闻。诸位将官,接下来半个月,大家要在讲武堂集中学习,十五天内,衣食住行都由枢密院安排妥当。你们白天在讲武堂学政策,晚上就住在小校场。不瞒你们说,外面已经被戍卫大内的天子亲军接管,任何人胆敢私自离开,就是死罪!老夫我有言在先,到了掉脑袋的时候,莫谓言之不预也!”
叶长庚早就提前和慕容延钊、韩通等几位高级将领通过气,他们都不出言反对,都虞侯、虞侯等中层将官,就算满腹牢骚,此刻也不敢发作出来。
大家都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出征的时候,军营条件比这还差,反正只有十五天,忍忍也就过去了。
“讲武堂”就是叶长庚发明的军校,专门用来培训这帮老粗将领。
五代时期的武将,素质不怎么样,他们大多都是靠冲锋陷阵,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富贵。论武力值,可能不会差,但能粗通文墨的,没有几个。
一个统兵将领,连军令都要随军“师爷”翻译,这他吗还能好好打仗吗?
一想到后世那些传消组织,叶长庚灵机一动,决定学习借鉴一下他们的洗脑模式。
办军校,集中学习,同吃同住!
上午学文化课,一边传播忠孝节义的思想,一边学识文断字。
一般来说,官阶越高,进入的班级也越是高等。
虽说是根据学员的具体水平进行分班,但也要兼顾一下高级将领们的面子。这种潜规则,枢密院也不能免俗。
下午主要是学军改条例,这不是走过场,每个人都要熟记于心,十五天后会进行结业考试,考不过就留下来继续学。连续两期还考不过的,降三级使用!连续三期还考不过,革除军职!
和自己的官位挂钩了,谁还敢当做儿戏?据说考试的时候,官家都会亲自来巡场,监考人员也全部由官家指派,作弊的心思,还是早点熄了为好!
就在将官们痛苦的进行封闭学习之时,外面的军改,其实已经开始。
军改的主要困难,是财力问题。
裁汰冗员,是每次军改的固定套路,要提高军队战斗力,叶长庚也得走这条老路。
需要裁撤的禁军,大都是老弱病残,他们为国家负过伤、流过血,还有一家老小要养,不给他们找条活路,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叶长庚把需要裁撤的禁军,分为了三个大的标准。
四十岁以上的,强制退役,但保留军籍。家中有十五岁以上男丁的,可以顶替一个军职。顶替的军职,拿全额饷银,退役的老兵,每月也能拿到原饷银25%到30%的退休金。这样一来,退役反而比较划算,不但给儿孙辈找了个工作,自己多少还能多拿一份“半俸”,多出来的时间,也可以去干点其他营生,只有傻子才不愿意!那些家里没人顶替军职的,也不要紧,国家每月给你发原饷银60%的退休金,然后提供后勤工作。京城这么大,光是扫大街、打更、消防等就能提供无数就业岗位。拿60%的军人工资,再加上一部分“岗位津贴”,不用再拖着病恹恹的身体上战场送死,合算下来,肯定比继续当兵划算。这部分人差不多也能满意。
三十五岁到四十岁的这一档,需要进行军事考核。考核失败的,取消正规军军籍,转入后勤运输部队。后勤部队不负责打仗,只拿军俸的70%。军事考核过关的,转为二线部队,编入杂号军,只能拿禁军军俸的80%。
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壮年士兵,又是另外一个标准。严格考核,按能力和军事素养,归入新编六军。
叶长庚在制定军改的时候,特别废除了殿前司和侍卫司,这两个权利巨大的机构,甚至连所有的禁军军号都一并废除,像什么小底军、东西班等等,统统废掉不再使用。只留了六个禁军军号,按级别高下,分别为天武、捧日、龙骧、虎捷、突骑、控鹤。
禁军原有编制,全部打乱重组。
天武军,编制十万人,下辖马军三万,步军七万。
捧日军,编制十万人,下辖马军三万,步军七万。
龙骧军,编制八万人,下辖马军二万,步军六万。
虎捷军,编制八万人,下辖马军二万,步军六万。
突骑军,编制六万人,下辖马军一万五,步军四万五。
控鹤军,编制六万人,下辖马军一万五,步军四万五。
禁军编制核定为四十八万,预计等到军改完成,能实编三十万左右。
其中,天武、捧日两军,是精锐中的精锐,全部由十八到二十五岁,身高超过一米七的青年士兵所组成。拿以前军俸的150%,各种赏赐,也按最高标准发放。
龙骧、虎捷二军次之,这两军的年龄结构,放得比较开,但也要求军事过硬。拿以前120%的军俸,各种赏赐按二等标准实发。
突骑、控鹤是杂牌军,比杂号军要高一等。上四军选剩下的,再除掉退役的,就全都放到这两只军队里。拿以前100%的军俸,不过各种赏赐要减半发放。
这样一来,不管怎么分,大家都没话说。因为标准是死的,你有本事,就能多拿工资。而且,就算是杂牌军,也没有降低原工资标准,虽然看别人多拿有点眼红,但自己技不如人,也能接受这个现实。
而且,改制之后,禁军每两年就有一次大比,凡是自认为实力达到标准的,可以申请考核,考核过关就能升入上四军。这就给广大士兵打造了一条上升通道。军队里不再吃大锅饭了,实力强的待遇就好,立功升职的机会还多,大家为了待遇和面子,都得玩命的训练。
总而言之,禁军底层,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也没有搞一刀切,用完就扔的那一套,所以,这次军改,超过九成的士兵还是比较满意的。
等百将以上的军官学习完条例,走出“讲武堂”,发现外面已经彻底变天了。
什么?老子的部队都没有了!
这他吗的还咋弄?
枢密院贴出了告示,接下来就要进行将官改革,大家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否则就会淘汰。
研究完改制条例,大部分将官都很郁闷,这次军改,士兵不但没有倒霉,反而多多少少都捞到点好处,真正被削弱的,还是他们这些将官的权利!尤其是高级禁军将领,一个个都变成了苦瓜脸!
但是,木已成舟。
这个时候,就算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将领,想要搞点事情,他也没兵可用了。他们的部下,现在已经被重新编入各军,大家伙有一个算一个,都成了他吗的光杆司令!
想搞事情?打了鸡血的上四军分分钟教你做人!
天武、捧日、龙骧、虎捷、突骑、控鹤六军,每一军的人数都太多,算是集团军,肯定还要接着往下进行改革。
而什么十将、百将、虞侯、指挥使之类的官职,更是乱的一塌糊涂!也需要打乱重来。
叶长庚一步到位,又把六大集团军往下进行了细分。
军制单位和后世接轨,只在人数上做了一些灵活变动。
三三制是经典,必须照搬!
禁军的最小单位是班,一个班八到十人,三个班一个排,三个排一个连,三个连一个营,三个营一个团,三个团一个旅,三个旅一个师,三个师一个军,军以上就是集团军。全部按数字进行编号。
比如:天武二军一师二旅三团二营五连一排三班某某某。
团长以下,军官可以固定。但到了旅一级,军官就得由枢密院指派,而且每一到三年就要进行轮换,到了三年这个最后期限,无论有什么原因,将官都必须强制性轮换!
只要保证了团一级部队编制完整,人员固定,其实换谁来指挥,都不会太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团一级算是带兵官,旅以上是统兵官,军一级算是军事统帅。统兵官都要经常轮换,那统帅就更不能固定了,全都是战前由枢密院抽调、指派。
总之,统兵的不带兵,带兵的不统兵,要把禁军士兵的训练和战斗指挥彻底分开,不能让统兵大将掌握住实权。
本来叶长庚还打算在军队里派政委、指导员什么的,后面一想,还是算了,自己反正就呆几年,统一完中原就该撤了,还是别搞的那么复杂。
将官通过考核之后,将保留以前的官阶俸禄不变,这是待遇。而具体的职务就完全改了,像什么指挥使、虞侯、百将、十将全部改为旅长、团长、连长、排长等新武职。
打个比方,你原来是个虞侯,管着两千步兵。考核以后,枢密院认为你能力不够,只能管一个营,那你就老老实实去做营长。虞侯的称号是没有了,但你还拿着虞侯的俸禄,也就是让你继续享受待遇。等两年之后再考核,如果能力、战功依然不足以匹配团长一职,那你就连虞侯的俸禄也没有了,从此就只能老老实实拿营长的军俸。
和士兵一样,军官不努力,照样淘汰,禁军以后不让混日子了!
其实,军队的所有问题,归根到底就两条。一是要解决听谁指挥的问题,二是要解决提升战斗力的问题。
以前是谁统兵我听谁的,谁官大我听谁的,都是直属老上级,生杀予夺都握在上级武官手里,人家叫造反就得造反,反正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
现在不一样了,团以上的高级军官是不固定的,会经常轮换,今天还是上级,明天一调走,说不定就成了另外一军的竞争对手。除了战争期间外,高级将领也没有处理低级将领和士兵的权利,一切赏罚都要通过枢密院的审核。如此一来,士兵和低级将领,就不会对高级将领再产生依附和从属关系。
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问题,只要能保证底层作战单位的稳定完整,再加上畅通的指挥渠道,照样能爆发出强军的战斗力。
这次军事改制,大笔的钱财,流水一样花了出去,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军队的战斗力加强了,禁军将领的权利被大大限制了,皇帝对军队的掌控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但是,又一个新问题出现了,随着老兵大量退役,禁军数量锐减了三分之一还多,如今只剩下三十三万,距离满编还差了十五万。
一次性征兵十五万,还全部要十几二十岁的青壮年,这是一个大大的难题。
这时候,赵邻几给小皇帝推荐了一个人,他几句话就解决了禁军的补充问题。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