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

第305章 茶道

    
    宋代饮茶用黑色茶盏,跟现在茶杯完全不一样。要了解其成因,首先要了解一下唐代和宋代的饮茶习惯的不同。那么,唐人呢,是煎茶;宋人是点茶。这有什么不同呢?唐代人喝茶的时候,他取一块茶饼以后,他要把它烤热了以后,要把它碾成细末,用茶碾在这碾。碾完了以后要过箩,过箩以后然后它去煮,水要煮三沸,不停地在开。煮完了以后,煮好了以后就把它舀到碗里,有的还要加上盐、姜,加上一些佐料,这样去喝。多少我听着,我是没喝过,但是我觉得就是一个菜粥的样子。你想想他又搁调味料,又搁盐,是吧?它就是菜粥。它是这么一各类似粥。所以我们有一个很古老的说法,叫“吃茶“,是这么来的。他不叫喝茶,叫吃茶。你像《水浒》里、《红楼梦》里都说吃茶。
    宋人就不一样了,宋人是点茶。他是只把水烧热了,他不是拿锅里煮。然后把这个茶也碾碎了以后直接拿水沸水就注进去。有点像我们现在的沏茶。但是他是连茶带水一块儿喝。他不是像我们现在这种喝法。他这种水注的,注下去的叫“点茶“。他大概是这样,就是他根据茶盏的大小,搁好了,把那个茶叶的末要调一调,叫“调膏“,调完了一注,哗就开了。我现在想起来有点像咱们冲奶粉的样子,就这么个样子。
    我们比较一下,唐代喝茶的时候有附加物,就是说姜啊、盐呀;那么,宋人就主张喝纯茶了,就不再搁调料了。这就是一个我们从今天的角度上看还算是一个进步。由于他饮茶习惯不一样,所以他的茶具就不一样。为什么要用建盏呢?就是保温。这种黑的泥导热特别慢保温。
    我们现在喝茶的这个方法相传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叫朱权这个人发明的。当时他不愿意跟他的兄长朱棣,永乐皇帝,不愿意争政治上事,所以他躲了,躲在深山里弄饮茶,弄雅的事。他发明的这种喝茶。这种喝茶的方式呢,专业术语叫“瀹饮“。他的方式呢,是蓖去茶叶,出汁。就是我把茶叶蓖去,喝这个水。当时朱权在洪武二十四年的时候写了一个《茶谱》,写了这么一本书,然后这也有一个更大的一个政治原因,就是当时朱元璋下令,他是从经济角度考虑,他下令是“废团改散“,团茶沱茶改散茶,省事。正因为改成散茶以后,朱权就发明了这种饮茶方法,距今大概是六百来年。
    建盏这种茶具,要是为了宋代的斗茶之风。宋人的这种斗茶直接从茶碗就可以看出来了。蔡襄就说,“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我们也说不清颜色,因为咱们没活在宋朝,所以没看见到底青白和黄白有多大差异。但是他说的是汤水的颜色,决定汤花优劣的标准就是看它挂在茶碗边上的,挂的这个水痕快慢。你水痕出现的早晚是决定你的胜败的,你水痕出现得越早,你的茶就越不好,越晚就越好,所以晚者为胜。斗茶就是咱俩喝完茶一看,你这出了,我这还没出呢,你输了,我赢了。水痕如果咬住茶碗的边,久久不散就称之为“咬盏“,这都非常专业。但是我们从生活中可以比较,什么啤酒好啊?一定是挂杯的好。你啤酒一倒一点沫不起,那肯定是昨天打开让人喝了兑了水了,肯定是这样。啤酒的好坏跟这个好像有一点类似的地方,就是它如果有点挂杯,白沫,这是它的一个标准。
    宋代蔡襄在《茶录》里是这样有一段记载,他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恢?茫?饶牙洌?钗??谩3鏊?φ撸?虮』蛏?希?圆患耙病F淝喟渍担?肥约易圆挥谩啊K?档摹?恢?茫?饶牙洹埃?褪撬档摹?弧笆强疽豢尽9?ズ炔韬芙簿浚??缺??飧霰?孪染鸵?取N颐窍衷谑潜鹿芏嗔沟谋?樱?巡韪卓??怀澹?翟趺蠢喜豢??悄愕谋?犹?埂D愕谋?酉热纫幌拢?疽豢救攘耍??罱簿柯铩N颐且豢?季退盗耍?未?松?詈芙簿浚???驯?酉热攘恕K?哉庵趾谡当N滦蕴乇鸷茫??院芫玫木筒涣瓜吕矗?舛圆枋怯泻艽蠛么Φ摹D敲唇ㄕ迪旅嬗行础肮┯?暗模?卸ā敖?W“,那表明当时都是上供,给皇上用的。
    我在日本看见过日本人对建盏的那个态度,跟我们完全不一样。我们也可能见怪不怪,中国人多聪明,见过的东西多了,看着这东西不新鲜,不就这么一个黑茶碗吗?有啥了不得的,都这态度。日本人到那儿先弯着腰鞠着躬,端着都是小心翼翼的,完全跟我们不是一个态度。所以我就觉得,我们可能是因为家大业大太富有了,所以拿什么都不当事,对这些东西理解也不够深。但是日本人由于他们地域偏狭,过去的文化都是外来的,所以他对这个文化反而特别地尊重。当时我看到那个景象都非常受感动。
    宋代南方窑口,最后一个就是吉州窑。吉州窑过去的书上记载都非常少,也不太关心。后来发现它也有它的长处,比如说它有相当一部分瓷器都是仿磁州窑系的。它跟磁州窑系非常接近,包括生活情趣都跟磁州窑非常接近。有人认为那就是南方的磁州窑,是因为宋室南迁带走了大量的北方的工匠,到那儿就找块地儿拉开膀子就开始干,所以风格呀,包括它做的东西都差不多。
    但是它毕竟是南方的一个文化,它跟北方的文化有一些微妙的差距。它的差距都在哪儿呢?主要在它所表现的内容,它都比较精巧,画得比较纤秀。你比如像这样的梅瓶,画得非常细致,北方人很少这么细致地画东西,画的都是粗枝大叶,意思够了就行了。在它的工艺特点中,它为了提高效率,它也产大量的茶碗,比如它用剪纸,这是三个凤凰,做这种茶盏。
    吉州窑在南方的窑系中的地位比较低,但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窑系。由于它过去没有人重视,所以它的价格一直不高。其实它代表了南方文化融合北方文化很重要的一支。所以我就觉得,现在收藏有人老说没有机会了,其实有很多机会,像这样都是很好的机会。
    宋代瓷器是这样一个状况,与宋同时还有辽、西夏、金,甚至后来的元等少数民族的政权。少数民族的文化与汉文化存在着差异性。由于这种差异性,它反映在瓷器上也有所不同,那么我们下一讲就讲少数民族时期的瓷器。
    辽在历史上不停侵犯北宋国土,为什么?穷,国土上没什么资源,北宋生活得好,他光瞧着不行,得过来拿点儿,所以辽多次进犯北宋。北宋重要的北方窑口定窑,在定州这个地方,曾在宋跟辽的拉锯战中五易其手。辽人看到雪白的白瓷,垂涎三尺。定窑是当时非常重要的商品。天显三年(928),辽兵又一次攻下定州,在那儿待了八个多月,很长的时间。八个月的时间足以把这个地方的经济以及生产情况了解透彻。辽国当时急需这些人才,不排除一种可能,就是把这些人才带走了。所以辽代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瓷器叫“辽白瓷“,非常白,与定窑白瓷非常像,不是专业人员,几乎不能区分。
    辽代瓷器的产生,跟当时辽和北宋之间订立澶渊之盟有关系。公元1004年,即景德元年,这一年签订的澶渊之盟,辽国得了便宜,坐享岁贡,每年宋朝政府该给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该给多少东西就给多少东西。这个大的政治前提的出现,为瓷器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生产基础,辽代的瓷器也得以发展。今天能够发掘出来的辽代的瓷窑大约有七座,离北京最近的一座就在北京门头沟。
    辽代瓷器中有三彩器。宋代也有三彩,受唐三彩影响。辽三彩跟宋三彩之间,可能相互都有影响。辽代瓷器中还有一种很特殊的瓷器,方盘,方形的盘子。瓷器一般都是圆的,上转盘一拉就圆了,方的反而不好做。那辽瓷为什么做成方的呢?因为辽在历史上都是用木头盘,木头做成圆的麻烦,做成方的简单。所以当用陶瓷做的时候,还是沿袭旧制,也做成方的了。
    辽代最典型的器皿都是什么呢?辽代独有的瓷器首推鸡冠壶。这种壶上面有一块像鸡冠子,非常形象,有黑的、黄的、绿的。鸡冠壶由皮囊壶演化而来,模仿皮囊的样子。这种造型就不是陶瓷的正常造型,陶瓷最容易做的就是圆器,把陶瓷做成这种扁扁的样子,不是很容易的事。但是,皮囊壶有一种民族感情在里面。辽代最早都是用金属器和皮革器,辽人从小使这个,祖上传下来的就是这个,所以尽管换了材料,也还要做成这个样子。这是辽人文化上的追求,完全是文化的力量,这一点很重要。
    第二个就是鸡腿瓶,也是辽国非常盛行的,一直延续到金元。鸡腿瓶很形象,像鸡腿似的,细长,可以插在马屁股的兜子里面。瓶上一棱一棱的,是为了防滑。有的鸡腿瓶上面写着“葡萄酒“,说明是装酒用的器皿。这是少数民族特有的瓷器,汉族人不用。少数民族使用它主要是为了便携,这是民族特性使然。
    再有就是摩羯鱼壶。摩羯鱼,反映的是鱼化龙的瞬间,脑袋已经变成龙头,身子还是鱼尾巴。佛家认为它有护法的作用,能驱凶辟邪。摩羯鱼壶是辽代瓷器中极为特殊的一种,过去都说它价值连城。北京故宫有一件,被定为一级文物。
    有一次我去一个单位,一推门,屋里坐了很多人,桌上摆了两件瓷器,一个摩羯鱼壶,一个龙泉窑带褐斑的玉壶春瓶。我一进去,他们说:“哟,马先生来了,给看看这个怎么样啊?“我呢,得先判断这是怎么回事,再判断那是什么东西。我就问:“这是怎么回事啊?“他们说:“这东西已经买了,你再给看看。“我想,无非就是让我说个好,锦上添花嘛。
    但我一看那两件东西,确实有问题。但买主卖主都在现场,我既不能说这东西不真,也不能说这东西好,只好说:“我保留个意见。“保留意见的话,态度就很暧昧,人家也不是很高兴。我就坐下来跟卖主聊了会儿天,瞎聊,聊完以后,我就知道问题所在了。卖主走后,我跟他们讲:“这个东西可能不真。“他们说:“很多专家都看了,肯定是真的。“我说:“这么办,我再给你找一个去。“我就真到北京的各个市场,通过各种关系,找着一个摩羯鱼壶,跟那个一模一样。我就送了人家一本书,把东西借回来了。我拿着那壶回来给他们看,他们一看,说:“哟,坏了,又一个!怎么一模一样?“我说:“还有好多呢,都一模一样。“他们没辙了,就问我怎么看出来的。
    其实我是基于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判断。这个卖主先说他什么都不懂,是祖上传下来的两件瓷器。问题是这两件瓷器都是非常特别的东西:一个辽代摩羯鱼壶,非常少见;另一个元代龙泉窑带褐斑的玉壶春瓶,更是罕见。两件东西的产地一北一南,中间还隔着好几百年。两件一级品凑在一个自称不懂的人手里,这可能性有多大?这是我第一个判断。后来我上去跟他聊天的时候,我就问他:“你知道这个玉壶春上的褐斑,在日本叫什么吗?“这是非常专业的问题。这个褐斑在日本有个专业术语叫“飞青“,不搞到陶瓷专业的顶峰,根本不知道。他犹犹豫豫地跟我说:“好像叫什么青。“他先说他不懂,但知道叫什么青,那么对我就有一个提示。他为什么说瞎话呢?证明他心里有鬼。
    另外,这两件东西都太好了,他漫不经心拎来,卖的价钱非常便宜,我觉得很可疑。我们先从社会学角度判断,而不从鉴定的角度判断,就说明东西有问题。一般总说专业人员鉴定要排除所有干扰,以物论物。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复杂的社会情况以及身边的干扰,都要考虑进去。
    耶律家族是契丹王族,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的堂弟叫耶律羽之,是开国元勋。耶律羽之的墓葬在阿鲁科尔沁,非常边远的草原,考古队走了很多天才到达。“阿鲁科尔沁“,就是北方弓箭手的意思,一听就非常远。耶律羽之墓在1992年被盗掘,盗掘10天以后国家知道了,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里面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其他文物这里不涉及,我们就讲瓷器。
    耶律羽之是功臣,他下葬的等级非常高。耶律羽之墓出土了迄今为止最大的白釉穿带瓶,37公分高。穿带瓶做成这么大,严格意义上讲没有意义,它装满水,穿上绳子也背不动。那为什么还做成穿带瓶呢?因为辽代历史上使用金属器,穿带瓶就是模仿金属器的样子。另外,出土了皮囊壶,也叫马镫壶,形状像马镫,都是体型巨大的瓷器。耶律羽之墓的所在地叫罕庙苏木,“苏木“是行政单位,相当于乡;“罕庙“就是大庙的意思。在历史上大庙香火很盛,在当地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可是由于地区偏远,我们上百年都是漠不关心,后来毁得也比较严重。庙里的经纸都被裁成一张一张的,当作乡政府的办公用纸了,一用好多年。办公用纸全是文物纸的背面,这在现在都是不可想像的事。
    辽代享国时间比较长,有二百多年。由于辽在中国历史上的消亡时间过长,所以今天对辽国的了解确实不多,有时碰到契丹文字也一筹莫展,能认得契丹文字的人微乎其微。因此,我们只好通过更多的文物来了解这段历史、这段灿烂的文明,当然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文明。
    辽代以后紧跟着是金代,金代就是女真族,后来满族人的前辈。1163年,南宋隆兴北伐的时候,金就和南宋议和了。议和的条件是什么呢?就是原来南宋要称臣,现在两国改称叔侄关系了,关系稍微近了一点儿;每年宋给金的“岁贡“改称为“岁币“,你给我钱财就完事了;等等。议和使金与南宋相安了40年,经济上得以发展。
    过去对金代瓷器不做研究,根本不说金瓷,就说宋瓷。当时把很多北方金代时期的瓷器都叫宋瓷,今天则分得比较清楚,把金政权辖区内的瓷器彻底分出来。金人跟辽人不一样,金人几乎没有自己独创的瓷器,就是走到哪儿使到哪儿,使用汉族人的东西很高兴,自己不创造。今天看很多汉族的瓷器,无非就是在金代政权辖区之内生产的。比如上海博物馆所藏的梅瓶,画着一只龙往天上爬,龙下面写“正八“。“正八“两个字一开始很多人解释不清楚,是不是“王八“两个字写错了?其实“正八“就是佛教中的“天龙八部“,也称“正八部“。由此而证明这件梅瓶过去是在寺院中所使用的。
    2005年7月12日,英国伦敦拍卖了一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当时的成交价折合人民币是2.3亿,以当天的国际牌价可以买两吨黄金。这个罐子高27.5公分,腹径为33公分,一共10来公斤重,可以买两吨黄金,这就是我们艺术的价值。用钱来衡量艺术是一件非常庸俗的事,但全世界统一的一个标杆,只能用钱衡量。过去我们经常说价值连城,其实说不清楚。一具体说到钱,大家都听得清楚。
    以体积而论,这件元青花是全世界范围内最贵的瓷器;单件工艺品的最高价,也是这件元青花创造的。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在世界上的地位非常高,全世界的人用金钱表示对我们文化的尊重。
    那么,元青花为什么价值连城呢?首先要了解背景。元代政府在拿下江山之前,就设立了浮梁瓷局,浮梁是什么地方呢?白居易的《琵琶行》里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浮梁“就是景德镇,也盛产茶叶。由于景德镇宋代青白瓷的成熟烧造,为元青花的诞生提供了一个基础。
    青花的创烧有宋代创烧说和唐代创烧说,但地点都不是景德镇,与景德镇没有传承关系,也没有因果关系。而且到目前为止,几乎未见完整器,都是一些残片,这些残片的胎质跟景德镇的胎质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也不能认为所谓的唐青花、宋青花跟元青花有什么直接关系。
    元青花有很多谜。第一个谜就是它为什么是蓝色的。首先,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波斯的工艺提倡繁缛,与宋的追求完全不一样。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密切,在13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中亚、西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通的要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崇尚***文化的突厥人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带来了西域的文化。
    元朝建立以后,又有大批***知识分子、商人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蓝色是***文化的主色调,今天去中东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以蓝色为主的建筑。
    元青花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一出来就是一棵参天大树,没有小苗。过去任何一个窑口的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这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出现于元代的中晚期,受波斯的影响,原材料和工艺都是从波斯输入的。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大量北方工匠南迁。北方工匠绘画能力都比较强,比如磁州窑就是以绘画为主。工匠到了南方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这么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就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至今从学术角度上讲,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第三个谜是元青花题材众多。它跟其它瓷器的题材表现是不一样的。它题材众多,什么都有。有花卉、鱼藻、翎毛走兽、龙凤、人物,什么都画。它为什么画这么多题材呢?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致都是花卉呀、翎毛、走兽呀、龙凤纹呐,都是这些,后期出现了大量的戏剧故事片、人物。第一个原因是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有情节,愿意画情节。第二个原因是景德镇,在元朝后期的时候朱元璋驻扎在此。朱元璋在没拿下江山的时候,长时间地驻扎在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陶瓷的生产应该有过影响。所以它人物作品就开始渐多。
    元青花大器特别多,大盘、大罐、大瓶。土耳其托布卡宫里有元青花大件几十件,都是中国当时出去的。它大器多还有一个原因,跟蒙古人的这个性格有关,蒙古人粗犷、不拘小节。
    比如高安出土元青花中有一个把杯,所谓把杯就是高足杯。这样的就是把杯,喝酒用的。我们现在的酒杯都很小了,它这个酒杯很大,底下一攥。为什么酒杯做成这样呢?过去他是马上民族。他骑在马上,一只手腾出来就可以攥住这个杯子。“欲饮琵琶马上催“就是这个感觉。
    这个出土的把杯,上面写着诗非常有意思,“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人活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一场,也就无非三万六千场,人生苦短。我们说过,到了元朝就开始有蒸镏酒了,不是酿造酒了,度数开始提高了。但就这杯子要喝蒸镏酒,也够一呛。
    高安当时还出土了六个带盖的梅瓶。我们讲梅瓶的时候讲过,梅瓶就是装酒的。每一个瓶子底下有一个字,它写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古代说的“六艺“。“礼“说的是礼节,道德水准。过去在社会上生存,这是第一个要求。“乐“是音乐。是修养、素养。懂得音乐,这个人的修养就比较高。“射“就是射箭,是技艺,生存的一个本能。“御“是驾御,防御的御,但是在古代当驾御。驾御马车叫御手嘛。它是指行动。“书“就是书法,形象思维。“数“是算数,逻辑思维。
    礼、乐、射、御、书、数,你掌握这“六艺“,我觉得你就是一全才。在今天的社会也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周礼·保氏》中就有这样的说法。它说,“养国子之道,乃教之六艺“。
    梅瓶底下六个,全部带盖,全部写着字,盖上一个字,瓶底下一个字,对应的。当时可能就是为了配盖。就是说,你看这个底是“礼“,那就拿“礼“的盖扣上了。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出土最重要的一批元青花,每个都精美之极。在江西出土。
    第一,是由题材决定的。瓷器题材很少有故事情节,过去中国人画画也很少画带有情节的画,都是《观瀑图》、《花鸟图》,不画情节。画出情节的画,都是国宝,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鬼谷下山“是著名的历史军事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诸侯纷起,涌现出很多著名的军事人物。王翊就是其中之一,他是军事奇才,号称“鬼谷子“,大名鼎鼎的孙膑就是他的徒弟。当时燕国和齐国交战,孙膑是齐国这头儿的,被燕国俘虏了。齐国就求他的师父鬼谷子下山救徒。这青花罐画的就是鬼谷子下山的情景。
    在瓷器上画故事情节,这个情节后面一定隐藏一个故事。元末时期,朱元璋很长时间驻扎在景德镇。当时朱元璋率领的明军跟陈友谅的汉军交战,一开始处于劣势,陈友谅号称有六十万军队,他才十几万。打了几次仗,朱元璋都没有占着便宜。曾经有一次,朱元璋被陈友谅追得一直跑到浮梁。浮梁有一座红塔,今天还在,是用当地的红土砖砌成的,一下雨,砖一湿就变成微红色,到现在也叫红塔,40多米高。逃到此处,朱元璋走投无路,就钻到塔里。据说他是从层层叠叠的蜘蛛网下爬进红塔,躲到塔顶。追兵追到这儿,见门口全是蜘蛛网,就没往里进,这红塔算救了朱元璋一命。
    景德镇当时是朱元璋的根据地,朱元璋一天到晚想的都是我怎么能拿下这个江山。所以,鬼谷下山这样的瓷器就应运而生。
    第二,元青花开中国陶瓷装饰的一个先河。在它之前,瓷器的装饰都不这么强烈。鬼谷下山罐的颜色、画艺、质量,今天看都是登峰造极的水准,永不过时。
    第三,就是这个罐子的传奇色彩。一个住在北京东郊民巷的荷兰军官,在1913年到1923年之间,无意中买了这个鬼谷下山罐。这个荷兰军官是使节护卫军的一个司令,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保安队长。他买了这个罐子后带回国,在他们家阁楼上搁了将近一百年。上世纪70年代,佳士得的专家去看过,当时因为研究不深,大家认为它是明朝的罐子,出价几千块钱,这家人没卖。2005年专家再次来看,发现它是一个元青花,于是把它隆重地请出来拍卖,最后卖了这么高的一个价格。在卖之前,这罐子一直在他们家装CD。
    画有人物纹的元代青花罐非常罕见,全世界不足十个,分别藏在博物馆和私人手里。主要有东京出光美术馆藏的“昭君出塞“青花罐、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的“尉迟恭救主“青花罐、日本大阪万野美术馆藏的“百花亭“青花罐、英国铁路基金会藏的“锦香亭“青花罐、苏富比在1996年拍卖的“三顾茅庐“青花罐,还有“西厢记“、“细柳营“两个青花罐,都为私人收藏。这么大的画人物的罐子,全世界就这点儿,所以就变得非常贵。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能够拥有它是一种快乐。我认识一个朋友,他跟我说:“我有很大一笔钱,闲了很多年,我能不能把这元青花买了。“我说:“你可以买,这东西很重要。“他问:“有多重要?“我说:“这样的瓷器,北京故宫没有,台北“故宫“也没有,全国的博物馆里都没有,你说多重要?“他一听两眼放光,说:“我买!“我说:“你可以买,但你出多少钱呢?“他说:“我有6000万闲钱。“我说:“你可以试试。“要知道,如果当时6000万买了这件元青花,也是元青花的世界纪录了。结果到了拍卖现场以后,他都没好意思伸手叫价就过去了,人家争到2.3亿了。
    这件事表明了今天收藏者的一个心境,愿意参与文物的回流。我国的文物,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百多年内,一直是外流的趋势,都是以经济为目的的外流。西方列强终于打开了神秘的东方古国的大门,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宝物,都希望获得这些东西。而我们由于积贫积弱的时间过长,导致大量文物外流。今天,当我们国力强盛的时候,我们能够有机会尽个人之力把文物回收,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对民族而言,则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所以,他就参与了竞拍,尽管没有买到,但我觉得这种参与态度非常好。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元青花创造了世界纪录以后,赝品一定就要出现,怎么去辨别呢?几乎每个月都有各种各样的元青花在我面前呈现。我比较容易区分真伪,但作为一般的收藏者,怎么区分呢?我们首先要知道元青花的一些基本特点。比如元青花装饰纹饰的层次非常多,主题纹饰与辅助纹饰层层相接,往往可达八九层之多。
    有个朋友跟我说:“有人家里有一个元青花,要卖,你去看看。“我就跟他去了。一进门,我就问:“东西在哪儿呢?“他说:“在桌子上。“我一看,桌子上有一个报纸包着的青花罐。我就说:“这个东西不真。“他愣了:“你还没看呢!“我说:“问题是我在路上问你了,上面画的主要图案是什么。你跟我叙述得很清楚,有八层纹饰。那这东西在我印象中应该是一个标准大的瓷器,结果看到的却很小,那就一定有问题。“他说:“为什么不可能做个小的呢?“我就给他讲了个简单的道理,我说:“门口停一辆汽车,有三组轱辘,但这车只有五米长,你信吗?小面包车只能有四个轱辘,有六个轱辘的一定是大公共汽车,必须得有体量感。“
    他给我描述的元青花瓷器的纹饰有八层,如果画这么多层纹饰,瓷器的体量一定要够标准大,如果不够标准大,就一定是作伪的。所以我隔着报纸,马上就知道这个东西不对。最后打开报纸一看,果然不对。
    大部分元青花纹饰的装饰层数非常多,三、四、五、六、八、九、十层都有,但有一个数字一般不出现:七层。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元朝人“重九恶七“。你注意看,元青花九层的纹饰最多,但是不画七层的。现在的人不知道,仿的时候画成七层纹饰。你要是数到七层,这东西百分之九十九不真。
    元朝人重九恶七,跟忽必烈当时有一个政策有关。忽必烈当时在刑法当中的时候,他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他就说,天饶他一下,地饶他一下,我饶他一下。比如说,要打五十棍,那么就打四十七。天饶了一下,地饶了一下,忽必烈皇上又饶了一下。那么,就打四十七棍。有的刑罚要打110棍,还是减三下,变成107棍。所以大家觉得这事不怎么吉利。所以元朝人写汉字“七“的时候,这个弯不是向右拐,都是向左拐的。知道吧?他写这个“七“一定往左拐。这是一些知识。这些知识好像跟它瓷器鉴定不是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一旦你掌握的时候,它有时候就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元青花的研究,历史上没有人做过,所以元青花在史籍上无载。第一个研究元青花的是个美国人,叫波普,他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研究,最早研究的元青花瓷器是一对龙纹象耳大瓶。这对大瓶是英国人霍布逊1929年在北京发现,买下后运往欧洲的。这对大瓶上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上写:“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拾香炉、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瓷器上写得很清楚,至正十一年,就是公元1351年,一个叫张文进的人花钱定的瓷器供奉。这对元青花大瓶至今收藏在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去伦敦的时候可以看到它的展出。而香炉还没找着呢,大家可以去找找。一般情况寺庙里的摆放是香炉搁在中间,大瓶一边一个。大瓶发现了,香炉至今还没找着。
    由于这对元青花大瓶太有名了,就以它为准,把元青花中纹饰层次丰富的都叫“至正型“青花。至正朝一共多少年?28年。因为至正型青花太有名了,所以仿元青花一定仿至正型。我见过一个人,跟我说:“马先生,我的至正型青花,从至正元年到至正二十九年的全有。“一年一个,29个。至正一共才28年,他有29年的。他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呢?无知者无畏。
    著名的元青花有几次出土。一次是1964年,河北保定出土了一批瓷器,总共有11件,其中有6件元青花,件件是国宝。第二次比较重要的大规模出土是1983年,江西高安的窖藏,有18件元青花,包括我讲过的“六艺“梅瓶,是迄今为止元青花最大的一次发现。当时我们对瓷器的认知还不是那么深刻,元青花出土后没有立刻受到重视,没想到它是一个轰动世界的发现。
    再有就是建国初期,南京沐英墓出土了一件非常著名的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人物纹的元青花梅瓶,重要的国宝,现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元青花在全世界的博物馆里大概有几百件。比较多的地方是土耳其的托布卡比宫,有大量元青花,精美至极,都是当年作为礼品或者商品运至托布卡比宫的,至今都在那里。
    元青花的工艺特点与我们想像的有一点不同,它是模制,所以八方瓶、六方瓶、扁瓶特别多。
    为什么要模制呢?首先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事先把模子做好,把胎压在里头成型,省事儿。还有是当时要用瓷器仿制波斯的金属器,拿瓷土直接捏成金属器的样子比较难,一定要有模子,有标准。扁方造型比较便携,圆型的东西随身带着不方便。
    元青花上多画牡丹。牡丹是少数民族最推崇的花卉,在辽、金、西夏、元代瓷器中,都被大量绘制。首先从社会学的角度观察,牡丹代表了富贵,也是中国的国花。再有一点,少数民族的心胸都比较开阔,对那种小型的花卉都不感兴趣。不像我们汉族人喜欢梅花,枯梅,一个树枝上最好就一朵,还半开不开的,比较酸。少数民族一看就火了,他一定要看大花。所以,少数民族喜欢牡丹花有一定道理,跟生存环境和性格状况有关
    元青花的被社会的关注就是近些年的事情。我们说过,研究它不过二50多年的时间。当研究成果公布于世,大家都能够公认元青花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发明创造的时候,全社会才给予关注。在那以前,我们民国初年,清朝的时候都认为青花都是明朝的,都认为是永宣时候的。我们下一讲就讲永宣。他认为都是永宣时候的。后来才发现有相当一批东西是早于明朝,元朝就有了。尤其碰见了这个至正型的大瓶,真是感谢张文进就是那个大瓶的施者感谢他在上面写了这排字。要不然,我们没有证据证明这么漂亮的东西是那个时期烧造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