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有四个孩子,夫妻感情和睦,贺建国也信任妻子,但是得知有男人觊觎自己的老婆,心里很不是滋味。
长期两地分居的夫妻,似乎大部分都要面临这种情况,尤其是齐淑芳容貌美艳绝伦。
对于把这个消息透露给自己的好心人,贺建国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真的是好心人吗?如果他和齐淑芳之间没有信任,听了这番话,自己一定会因此而对妻子心生嫌隙,所以,对方称得上是有心人,却未必是好心人。
因为薛逢和慕家的关系,贺建国本来打算按部就班地工作,现在他决定改变主意了,尽早和妻子团聚共同奋斗才是上上之策。
两地分居固是常态,可也难免影响夫妻感情和家庭生活。
作为父母,不能共同抚育孩子,看着他们一点一点地长大,实在失职之极。
于是,在暑假即将结束时,贺建国争取到了去首都出差的机会,顺便把老人孩子送回首都,在此之前没跟齐淑芳打招呼,所以下班后走出单位的齐淑芳看到等候在门口的丈夫和孩子,顿时惊喜交集,明亮的眼睛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建国!”齐淑芳飞快地跑到他们父子跟前。
虽是简单的工作装,白衬衫和黑色西装裤,但衬衫掐腰而制,西装裤也十分贴身,而非宽宽大大几乎可以罩着棉裤的那种老款式,越发显得她身高腿长,丰满的胸部,纤细的腰肢,配着不受岁月影响的绝美脸蛋,比电视上的女明星还要吸引人。
贺建国接过妻子手里的文件包,不动声色地挡住了几个男同志的目光。
就算只是欣赏而没有邪意,他也无法容忍。
注意到这一点,齐淑芳忍不住偷笑了一下,心里甜甜地似喝了蜜糖,就是要让丈夫有危机感啊,不然一直两地分居多影响夫妻感情,眉眼弯弯地望着丈夫,她开心地道:“不年不节,也没听说你有假,是来出差的吗?”
贺建国嗯了一声还没来得及回答,就见到单位大门内走出几个人,其中一个小伙子在看到齐淑芳时眼睛一亮,刚想打招呼就看到了与齐淑芳并肩而立的贺建国。
这小伙子不是别人,正是一直追求齐淑芳的郭敏成。
哪怕齐淑芳早说自己有夫有子,郭敏成还是不肯放弃,给她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现在贺建国来了,齐淑芳马上挽着贺建国的胳膊,笑眯眯地对郭敏成以及和他一起出来的几个同事道:“李同志,张同志,郭同志,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我的爱人贺建国,因为工作和上学的原因,他在老家,我在首都,所以你们都没见过。”
那场浩劫才过去没几年,纵使改革开放发展迅速,因为工作原因而两地分居的夫妻也不知凡几,有的甚至十几年都难得相聚,两位同事并不觉得奇怪,落落大方地跟贺建国打招呼,郭敏成却是失魂落魄地看着贺建国以及他身边的几个孩子,和齐淑芳真像一家人。
不得不承认,这个年纪的贺建国极具成熟魅力,加之他长相英俊,身材魁梧,又有一身身居高位而养出来的气势,绝非青涩的小伙子可比。
最让他难以忍受的是,对方压根没把自己看在眼里。
有什么能比被忽视更让人无所适从?几乎没有。
“淑芳同志,你爱人和你很配啊,孩子也像你们夫妻俩,又俊又俏,有时间的话一块吃个饭。”李同志是处级干部,自恃有一双会看人的眼睛,加之偶然得知齐淑芳的姐姐嫁入了慕家,脸上顿时笑出了一团和气。
有本事的人不愁前程,可必须承认上面有人,走的路子就会比常人平坦些。
贺建国微笑以对,“我此次来首都出差,工作比较重要,眼下没有时间,等我工作告一段落,我们夫妻做东,请大伙儿吃饭,以答谢各位同志对我家淑芳在工作上的帮助。”
一听这话,李同志李红军笑得更灿烂了,不抓住这个机会那就是个傻子,“我们可没帮淑芳同志什么忙,倒是她工作勤谨而出色,平时没少帮我们的忙。不过建国同志开口了,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我家里有两瓶汾酒,到时候带上,大家痛喝一场。”
茅台是国酒,汾酒也不遑多让,五六十年代起就是国宴必备之酒。
说定了这件事,贺建国就向他们告辞,“刚到首都,家里的事情很多很琐碎,就不和各位同志多说了。淑芳,咱们走,老师和师母在家里等着咱们一起吃饭。”
齐淑芳笑盈盈地站在他身边,任由他和自己的同事打交道,直到这时才应了一声。
李红军和郭敏成看着他们一家人渐渐远去的背影,也能听到风送来他们的声音,“一个月多月不见,七斤,小一小二,你们怎么黑成这样了?还好平安是白白净净的,这样的肤色一定是遗传了我,怎么晒都晒不黑。”
听到齐淑芳的声音,五二甜甜地道:“妈妈,家里好好玩,等放假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李红军听到这里,再也听不到他们一家人的对话了,回身拍了拍郭敏成的肩膀,“淑芳同志家庭美满,你小子赶紧收起你那些心思,现在可不是什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时候,不能随便破坏别人的家庭!”
张同志也道:“没错,淑芳同志的爱人看起来可不是普通人,也就是看着你年轻,工作前程很重要,才没跟你一般见识。”
郭敏成的一张脸更加沮丧了。
贺建国应该感激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的人都很有道德观念,在他轻描淡写之中,郭敏成就收起了心中那点旖旎,没有不依不饶地继续追求齐淑芳,也没有破坏她家庭的意思,也因此,贺建国和齐淑芳请客时,大家一片和睦。
贺建国主要是来宣告自己作为齐淑芳丈夫的权利,可也希望妻子能在一个好的工作氛围中继续工作,挨个敬了一圈酒,刷了不少好感。
“等淑芳同志毕业,我们外交部要定了。”老领导打了个嗝,如此说道。
虽然文化人陆续得到平反,但文化断层的时间太长了,而在建国初期的一二十年内,外语受到的重视不大,当初是俄语为主,现在是英语为主,像齐淑芳这样精通数门外语的人才可不多见,因为精通外语的老一辈都老了,未来却是年轻人的天下。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app 阅读最新章节。
新为你提供最快的七十年代纪事更新,第 160 章 第160章:免费阅读。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