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众多部下里,汤和还是有一点指挥权的,汤和作为朱元璋的儿时好友,成功用自己平庸的将领素质当上了末流指挥官。
徐达常遇春等人已经跟随朱元璋前去抵御陈友谅,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客观因素。而ani起到真正作用的时候到了,王保英所隶属的中国刺客组织正是由这位朱元璋最信任的心汤和所统领。
成功者永远不是靠偶然的幸运,朱元璋很早就意识到要想在这个混乱的社会中成就大业,首先要稳定北方内讧不断的元军,然而靠老办法贿赂察罕帖木儿显然是不行的了。
原是这朱元璋本是红巾军郭子兴部下的小卒,在长期的起义战争中,靠着郭大帅对他的信赖,在义军中颇具影响力,后来在郭子兴死后朱元璋开始实质上的统领这支军队,此时元朝的大臣们对他知之甚少,朱元璋故做猥琐献媚的姿态,让元朝廷里很是瞧不起朱元璋。同时朱元璋开始重金贿赂察汗帖木儿,让他在朝廷“吹捧”自己只是个起义军中争权夺利的小混混罢了。
朱元璋也确确实实的成为了各地起义军里跟元朝最为亲近的狗腿子,但这也让朱元璋能真正意义上的为自己争取了大量统一南方的时间。
而就是在1362年的某一天,朱元璋在与陈友谅正式交锋后的不久,察罕这才完全发挥出了自己作为铁木真子孙所残存的基因,发现了朱元璋这个人实在是一个即对军事十分敏感,同时又胸怀大志的人,然后开始力排众议,决定整编军队南下平叛。
顺天的某军帐内:
“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汤和正在与兄弟会中的重要成员商讨,此时汤和在反对什么意见都已经不重要了。
在一旁的刘基是兄弟会的荣誉刺客导师,应该是当时没有荣誉导师这个概念,所以刘基作为最高导师一直隐藏在兄弟会之中。刘基长着所有优秀军师都不可缺少的山羊胡,每次运筹帷幄的时候都会玩弄着胡须谨慎思考着,没人知道他是不是在学张良的样子。按照时间线这个时候在朱元璋心目中汤和的重要性应该超过刘基,但作为指挥官的汤和还是非常尊重这位未来陪伴朱元璋叱咤风云的刘伯温,这也是汤和的最大的优点,慧眼独具。
刘基转眼看了看颇具红巾军指挥将领风范的汤和后,并没有被这种大将之风所动容,眼光可谓是叼毒的刘基依然坚持了他的唯一方略。“我认为还是刺杀察罕为上策,察罕不可轻视。”刘基没有看任何人,目不斜视的说道:“只有让元军再次陷入夺权的内讧,我们才能争取更多时间。”刘基这个极为冷静、做事讲究方略的人都认为刺杀才是唯一的方法,那说明这真的是唯一的方法了。
汤和不是莽夫,这次他没有一口否决军师的意见。尽管并不完全认同刘基这个刺杀敌军统帅的天真决定,但汤和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团结一心达到目地,其他都不重要。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汤和也认识到学会凝聚人心才是最可怕的战斗力,这也是在各地起义军尔虞我诈之中成长起来的智慧。
可汤和错了,军师永远比武将更阴暗睿智一些,作为刺客导师的刘基早已动用自己刺客导师的权利把王保英派往大都,刘基现在只是在尽可能的让起义军的将领们提早认同这一既定事实。在兄弟会里只有刘基知道库库帖木儿与王保英的兄弟身份,尽管王保英不是朱元璋手下最为出色的刺客,但对战争的态度才是成功的关键。刘基用自己的大胆和远见卓识证明了自己为什么能在未来凌驾于汤和之上。
汤和手里握着从前线传来的军报,在营帐中走来走去,一时间不是主心骨的他也拿不定了主意,而与此同时,王保英正跟乃剌吾在大都的小酒馆里准备不醉不归。
关应龙没有这么多闲工夫看这么多小打小闹,ani对远古基因的探索不像播放器那样可以随时快进,厌倦了乃剌吾这种在喝酒时非常恶心人的角色后,关应龙拿起文件夹啪的一声拍起了桌上落下已久的悬浮颗粒,然后转身离去,恐怕只有几岁的小孩子才会觉得这些灰尘的飘扬非常好玩。王博士对老板的发脾气习以为常,给关应龙做了一个安静的动作后,立刻装作没看到,继续严谨的观察ani里的数据和姜逸且的身体状况。
看起来姜逸且对自己的新角色很喜欢,非常自愿的配合ani的基因解读,显示屏的回忆画面越来越清晰合理,但都是些对关应龙和王博士来说毫无用处的东西,显然这违背了关氏集团所有员工的生活节奏。残酷的社会竞争让现代的高层人士们不像古代时那么空闲,这台从美国圣殿骑士组织买来的机器消耗了关氏集团太多的血液,所有人的辛苦都是为了生活而已,除了关应龙,没人会在这里跟姜逸且浪费时间浪费精力,除非关氏集团愿意出钱。
显然刺杀察罕是个漫长的过程,姜逸且的祖先很不聪明的把这段记忆牢牢的记住了。
“我想看的不是一个乡巴佬的成长经历,我只想要结果,结果!”长期的压力让关应龙开始寻找发泄的目标,即使是跟这件事毫无关系的人,而他眼前唯一的人类,也就是那个拜金女秘书可走了运,虽然是扔几张纸一顿点头训斥的事,但有点良性自虐倾向的女秘书感觉非常开心,关应龙在她的心中人格魅力实在是巨大。关应龙还是很有太子爷的修养的,冷静了一下后,还是主动的对旁边的老情人说了声:“对不起。”女秘书觉得既高兴又意外,这才想起了手里的正事。女秘书撩拨了一下刚才因为低头垂下来的秀发,然后把从书房里拿来的书递给了关应龙。“老板,这是您要的书。”
关应龙接过来后随意翻开了当年爷爷手抄的那本《易经》,正是那一页上“大哉乾元”四个字映入眼帘,也不知道是命运还是巧合。所有的汉族人,包括关应龙在内,都不曾想到过当年元世祖忽必烈将这四个字取作大元为国号时,是多么的不可一世。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