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香殿内,一个青铜桌前,秦子轩正坐在一旁,聚精会神的听着舅舅李弘毅的讲解。/p
以前,秦子轩因为自己不认识大部分的大篆字体,所以很多知识和想要做的事情都不能做。例如去金匮石室查阅群书。/p
因此,他就请求舅舅李弘毅教自己读书识字和讲授一些他这些年的所见所闻。而这已有半年。而秦子轩对于基本的大篆字体也基本认识了。/p
只听舅舅李弘毅抑扬顿挫讲道:“自从周皇室破灭,今天下三分五裂,然而百年前只有王国十数,却有侯国和县国上千,如今却只剩三大帝国,十二王国,而侯国和县国却只有百多个……”/p
正当秦子轩听着入迷的时候,就听道门外有“踏,踏”的声音传来。随后,只听到周泰在门外恭敬的说道:“十四王子,王上宣赵大人去朝堂觐见。”/p
听到周泰的话后,秦子轩一脸疑惑,舅舅李弘毅现在为一介白身,有何事情需要父亲宣见,还是去往朝堂?难道是父亲知道舅舅李弘毅的大才,想问舅舅李弘毅对策?/p
李弘毅听到周泰的话后,说道:“请容我待我沐浴更衣。之后再前往拜见。”周泰回道:“诺”。/p
半刻后,李弘毅在小贵子的带领下,来到了朝堂。/p
李弘毅倒达殿内,立马躬身行礼道:“草民见过王上,见过诸位大人。”秦嗣思笑道:“李弘毅,你可知寡人叫你来干什么?”李弘毅不急不缓的说道:“草民,不知。”/p
秦嗣思威严的道:“听到大凉行讨伐周天子之逆举,而寡人作为姬氏之后,不可忍。因此想出兵救援周皇室和讨伐大凉。”/p
接着,秦嗣思稍稍停顿了一下道:“但是又怕六大王国和诸多小国乘我国不备而讨伐我国,所以需要辩士出使六国。而听闻你辩才王双,今又有丞相推荐,因此宣你前来。”/p
李弘毅施了一礼道:“王上和丞相谬赞了,草民见识浅薄,怎敢得此大赞?”秦嗣思听到后,哈哈一笑道:“李彦彬、李弘毅,你们兄弟二人果真脾性一样,真是太过谦虚了。”/p
接着说道:“李弘毅,就以这次出使为题,好好说出你的策略。说不好,寡人治你的罪。”/p
李弘毅见到推辞不了,就道:“我若出使,不光可以让我国无后顾之忧,还会至少让四大王国和我国一起出兵。”/p
“计将安出”秦嗣思立马追问道。/p
“我若出使,我会会按照楚、韩,魏、燕、齐、赵的顺序。”/p
秦嗣思疑惑道:为什么不按照远近之位置依次出使反而是舍近求远呢?”/p
李弘毅微微躬身道:“秦王莫急,待草民给吾王细细说来。”/p
秦嗣思一听立马起身,对着李弘毅躬身一礼道:“请先生解惑。”/p
李弘毅赶忙回礼,接着道:“请王上给予在下一副秦国周边的地图和一张青铜桌。”/p
秦嗣思一听立马说道:“来人,给先生拿上来一副秦国周边地图和一张青铜桌。”/p
“诺”,少时,只见一名太监和两个大汉分别拿来和抬进来了一个巨大的毛皮和一张青铜桌。/p
等到太监和两个大汉把地图和青铜桌放在了最前面之后,李弘毅上前两步,把地图平放在青铜桌上。然后指着地图道:“秦王,请看。”/p
秦嗣思和诸位大臣听到李弘毅的话后,立马看向了地图。只见其上线条纵横交错,上千大篆大小不一的陈列其上。而李弘毅所指之地方赫然是在秦国之处。/p
等到秦嗣思目光看向地图后,李弘毅组织了一下语言道:秦王,请看,秦国从南到北依次和楚,巴,蜀,韩,魏,赵接壤,而与燕齐则有互有一国之距。/p
由于领土原因,我国与除了燕齐两国,其余几国皆有大小不一的恩怨。说到这里,秦王和诸位大臣全都尴尬和骄傲之色(秦国侵占了别国很大一部分领土)。/p
因与赵国有宿仇,不了调解。因此其放在最后一位出使。至于楚国,虽然我国因为向南扩充,攻占了楚国大量的土地。/p
但是毕竟楚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我国所占之地还不如它的二十分之一,因此和我国略有仇恨却不深。李弘毅再次微微停顿了一下道:“最关键的是:楚国是个奴隶制和封建制并存的国家!而且楚王看似聪明,实则昏庸。而且好大喜功。略微陈述利害,楚王必会同意。/p
而韩国因为最为弱小,而且因为多年来我国的攻打,韩国上下已经闻秦俱惊。只需微臣前去借着秦国的名字一恐吓,韩王必会答应。/p
至于魏国,地处四国之间,楚,韩,和我大秦都同意了,只要草民微微劝说,魏王必会同意。而燕齐两国由于和我国不接壤,因此并没有仇怨,而两国国王,在看到我大秦、楚、魏,韩四国同意,必然会顺其自然。/p
而且就算它们两国不出兵也无妨。因为韩、魏、楚三国和他们两国接壤。我秦国自可安然事外。/p
其余五国已经解决,只剩下赵,到时微臣胁六国之势暗逼之,赵国,自会出兵。”/p
等到李弘毅最后一句话落下,此时已经一刻钟过去了。/p
李弘毅讲完后,看到众人神情,微有骄傲之意。只觉自己的才能被认可。又过去了几分钟,只听“咳咳”几声传来,这时,秦嗣思和诸位大臣才从沉醉中惊醒。/p
被惊醒后,众人竟还有些意犹未尽之感。秦嗣思只觉尴尬异常,立即转移话题道:“先生,真乃神人也。代先生出使归来,寡人欲拜先生为太尉!”此言一出,顿时全堂皆惊。/p
李弘毅却躬身一礼谢过秦嗣思,之后道:“草民,区区白身,怎敢一步等上高位,而且臣对军事一窍不通,怎敢坐上太尉之职?”/p
秦嗣思本来说出此诺就有些后悔,因为李弘毅先来不曾做官,而太尉之之职又太过重要,牵扯极广。于是听到李弘毅的话后,也顺着他的话改口道:“那先生,所要何职?”/p
李弘毅回道:“一教书先生即可。”秦嗣思听后心中只觉愧疚,于是道:“既然先生不愿做太尉,但是先生有大功却不能不赏。”/p
“宣寡人之口谕,若先生功成,则尊先生为太傅,赏良田千亩,黄金千两,奴婢三百。”/p
李弘毅听到,立马施礼谢恩。群臣皆大声喊到:“吾王圣明。/p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