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搬家/p
/p
我还一直记得,创业开始时,我的一个战友的父亲鼓励我:有能力的人不挣有数的钱!/p
/p
到了94年10月份,我的工人数已增加到15个人,又转不开身了,还得搬家!/p
/p
与附近的一所中学接洽之后,其位于校办工厂二楼的一层比较理想,且安全条件比较好,这次搬家,不到一年的时间家底子就动用了一辆12米的拖板卡车,满满的一车啊,有点家底了!/p
/p
第一部电话/p
/p
看着新布置的车间(开始有点脱离作坊的意思了)和办公室,心理海平线明显上升了一个高度,办公桌和铁皮柜是父亲单位淘汰处理的,但被我找人帮忙给喷了漆以后,就像新的一样。这些铁皮柜随我转战游移,到目前家里还保留着3个存放杂物用,这是我唯一还保留下了创业伊始的见证了。/p
/p
对了,还缺部电话,没有电话哪叫工厂啊,印个名片总不能只有个传呼机吧,尽管是汉显的。当时安装一部电话相当于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啊,为了锦绣前程,咬牙也得装!其实,创业时期,勤俭持家是必须的,但是,该花销的钱是不能心痛的,否则,就永远成不了资本家,只能做个地主。/p
/p
那时候,一部固定电话的安装费用,是10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p
/p
第一个业务员/p
/p
那时,求职应聘已经市场化了,为了节省招聘费用,我找到广播电台做节目主持的朋友想辙,朋友给我最大限度的提供方便,到了听众热线节目开始,让导播把电话给我打过来,否则,线太热抢不进去啊。/p
/p
第一次这么做,我小工厂的电话还未安装到位,我不得不在父母家操作,父亲是公务员,家庭电话按照职务级别早就配备了。还别说,因此我招到了第一个业务员——当年高中毕业的小戴。我让小戴喊我“老板”,我总觉得哪些来自农村的工人喊出的“老板”味道不纯正。/p
/p
小戴不负我的调教和栽培(其实我也是想到哪说到哪,根本没有章法,更谈不上管理),很认真、敬业,他的到来,降低了我整天打的送货的辛苦和成本。每次送货,我俩都要一手拎上大大小小十几个玩具,走起路来只见头和脚,老远看来,五颜六色的一大团东西在移动。/p
/p
当时也没觉得这样苦累,顺理成章的。可是,人就是这样,就像炒股,感受了走高的心情,走低时就难以接受。在我后来再次创业起步时,这种感觉时时困扰着我。/p
/p
长此以往的送货,这条线上的公交车司机都和我们熟识了,老远看到我们就停车等着我们上车,货物不买票不说,赶上上下班高峰期还让我们从驾驶员的门上车,现在想起来心里都会一热,那时候淳朴的人多。/p
/p
一年下来盘点,我当初的近3万元投入,整个变成了10万元。这个“整个”,就是导致我经营管理失败的首要短板。我的“整个”是指现金、应收账款、库存成原材物料品半成品相加,减掉应付款的结果,企业化管理可不是这么核算的,亏我还在电大学习会计学这门课程。沾沾自喜而不觉乎!/p
/p
虽说是一笔糊涂账,毕竟是赚钱了,这已经足够在亲戚朋友目前貌似谦虚的炫耀一下了。/p
/p
账目核算不清晰、自己糊弄自己是做生意的大忌之一。/p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