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生新篇章
1996年9月,南方的盛夏,艳阳高照,这是唐馨悦到H大报到的第一天。
大学新鲜人唐馨悦背着一个半人高的大旅行包、拖着一个超大SIZE的皮箱,随着汹涌的人潮步履艰难地走出火车站。虽然满头大汗,她心里却很雀跃:这就是我要生活四年的城市!
馨悦站在出站口,把背包和皮箱都放在脚边,一边抬头用手背擦汗,一边四处张望,寻找H大接新生的大巴。很快她就被一条鲜艳的横幅吸引住了目光——“H大欢迎你”,横幅下的几张桌子前聚集了一些像她一样拖着大件行李的年轻面孔,还有陪同孩子前来报名的家长。她不由得小小得意了一番,爸爸和妈妈都说过要送她来学校,可是她再三强调,“我都快十八岁了,马上就是一名大学生了,难道会连区区一个入学报到都应付不来?不过是3个小时的车程,又是在本省。放一百个心吧!”他们是不怎么放心这个宝贝女儿,但是毕竟工作忙,再加上C市也不算远,于是,在再三叮嘱后,终于让她独自上路。
唐馨悦心里小小兴奋了一把,十八年来头一次一个人出远门,可算是圆满完成。
自我表扬一番后,馨悦背好旅行包、拖着皮箱向着目标迈进。还没等靠近,就有一个男生迎了上来,笑问道:“同学你是H大的新生吧?哪个系的呀?”
“我是计算机系的”,她略低头,有些羞涩地回答。高中阶段的少男少女在沉重的升学压力下,除学习外没有太多的交往,再加上父母管教甚严,一直以来馨悦女生缘极好,却和男生少有接触,因此一时之间她还很不习惯独自面对这个满脸笑容的男生。
男生笑得更灿烂了,“那可就真是我的嫡系师妹了,我也是计算机系的,专门负责接待新生,我先送你上校车。”说完便主动接过了她的行李。看着他轻松矫健的步伐,馨悦甚至怀疑是不是拿错了行李,几乎使自己休力透支的沉重对这个男生没有构成任何压力,真是男女有别啊!
在往大巴走的路上,这个一直保持灿烂笑容的男生简短地做了一个自我介绍。他叫张宁远,山西人,也是计算机系的学生,比她高一届。馨悦说自己是Z市人,对于张宁远的疑惑,她解释是因为坐汽车晕车,特意坐火车来的。张宁远开玩笑道,“怪不得这么近还坐火车,我今天能接到你也算是有缘了。”
有了张宁远的引导,很快唐馨悦和她的行李都在大巴上安顿下来。张宁远说新生接待换班时间也到了,正好可以和她一块儿回校。一侧头,正好看到车站钟塔上直指向上的火炬雕塑,这是□□时期的特殊产物,后来被人戏称为“朝天椒”,也算得上是C市的著名标志了。
张宁远是个很好的同伴,一路上总是适时地指出一些重要地点,馨悦好奇而又贪婪地观察着,虽然曾到过这座省会城市几次,但都是管中窥豹,没有太多了解。一路上有说有笑,很快就到了H大。放眼望去,校园里到处都是鲜活的年轻人,好像有永远用不完的精神,就连空气中也弥漫着大学的独特味道。
张宁远麻利地拿下行李后,便带着她先去办住宿手续,一路上碰到不少人和他打招呼,其中有些女生更是笑得千娇百媚。站在旁边的馨悦也觉与有荣焉,数次收获男生看漂亮女生时特有的热情,也被若干女生飞来的白眼惊得寒毛竖起。这让她意识到,张宁远在学校里该是个风云人物。于是,她认真地打量起身边这个人:高高个子,宽肩阔背,皮肤虽白净,但一点都不会给人阴柔的感觉,不算帅,却给人一种很稳重、很可靠的感觉。张宁远意识到旁边这个女孩突然不说话了,以为她走累了,便微笑地轻声说道:“别担心,马上就到了。”馨悦觉得这个人很亲切,话不多却让人觉得很安心,如果自己能有个哥哥的话,应该就是这个样子了。
住宿手续很快就办好了,领到钥匙后,馨悦顺利地找到了门牌为308的宿舍。开门进去,房间不大,摆放了六张床、六个大壁柜、两张书桌,剩余的空间就很有限了。阳台和卫生间也不大,但都是宿舍单独用的,比较方便。她看了看四周,六张床上已经有两张摆放了行李,都是下铺,看来她是第三个到校的。从小就有些畏高,于是馨悦示意张宁远把行李放在仅剩的那个下铺,靠近门口的位置,今后这里就是她的地盘了。
总算是安顿下来了。馨悦很真诚地道谢,并表示想请他吃中饭以表谢意。张宁远抬手轻晃,“这没什么的,份内的事。”最后,两个人一块儿去食堂吃了饭,还是他出的钱。饭后,他又带她办了饭卡,送她去附近的超市买日用品。到了超市门口,两人说了再见,她挥挥手便扭头进了超市。张宁远没有立即转身,有些呆愣地追随着她纤细的背影。人群之中,来往的大多是朝气蓬勃的大学新生和陪同的父母,她的身影在其中一闪而没,浑然未觉有双眼睛正在注视着她。
等到馨悦把东西都收拾好了,另外两位先到校的舍友也回来了。大家做了一番自我介绍,原来三个人都是同一个班的新生,而且都是本省人。三个女孩顿觉相见恨晚,很快就聊开了。住在馨悦对面床的是叶书华,本市人,长发披肩,五官小巧,眉梢眼底带着股书卷味,虽不是大美女,但也称得上温婉清秀;林俐是Y市人,短发配上T恤、牛仔裤的中性打扮,充满青春活力,白净的皮肤更衬得五官轮廓分明,颇有几分异域风情。
还有两天才是H大新生正式报名的日子,唐馨悦和叶书华、林俐一起逛遍了大半个校园,对H大也比较熟悉了。H大坐落在美丽的山脚下,校园内茂林修竹、古木参天,即使在盛夏也显得格外幽静典雅。最特别的是居然没有校门和围墙,和附近的师大、工大连成一片,这在全国也该算得上是独一无二了吧。
她们还在老生们的指点下,把学校附近的多乐街逛了个遍。其实多乐街只是夹杂在H大和师大之间曲折蜿蜒几百米的一条窄小街道,既不宽敞、也不漂亮。但这条街上,云集了饭馆、服装店、发型屋、音像店、歌厅、酒吧,后来还有网吧等各类消费场所,可谓是个大杂烩,价格都很便宜,也因此吸引着周边几所大学的学生们蜂拥而至,这条街也永远比校园里更热闹。每到傍晚,街灯依次地亮起来,数以千计的大学生穿梭在街头,形成了一道特有的景观。小街的尽头是缓缓流过的江水,据说到了秋天水会退下去很多,露出江心一大块宽阔的空地,有人给它取了个浪漫的名字——情人岛,也是附近几所高校学生心目中的恋爱圣地之一。其实,多乐街并不算特别,几乎每所高校的附近都会有一条类似的的繁华小巷,只是几年后的一篇报道将这个地方推向了全国,多乐街就出了大名,甚至有些来C城的外地人也会慕名而来。
当天晚上,她们逛累了,就在街上老槐树边的一个夜宵摊子坐下吃东西。那种夜宵摊子,真真算得上是特产啊,几张摇摇晃晃、油迹斑斑的桌子,造型各异、高矮不一的椅子,头上摇曳着不知从何处引来的电线接着的电灯泡。环境虽是差了些,可做出来的口味虾鲜香爽辣,味道真是一级棒,只吃得她们大汗淋漓,口中还直呼过瘾。
她们还陆续把C市的旅游胜地转了一圈,虽然觉得叶书华提前几天到校有些奇怪,但大家还是初识,馨悦也就没有多问。何况,书华很熟悉这座城市,细致又有耐心,每去一处,都能详细地讲述其中的一些掌故,实在是个称职的导游。虽然C市地处中部,但九月气温依然很高,每天回学校大家都是大汗淋漓,可她却没有露出半点不耐烦的神色,总是淡定地浅笑,更叫馨悦心生好感。林俐开朗大方,说话办事十分爽快利落,典型的“敢爱敢恨”。
唐馨悦很喜欢她们,三个人的关系也在今后的日子里越来越好。多年后,她回忆起大学时光,仍然觉得这份友谊是最大的收获。
正式报名后,是一周的新生入学培训。经过了军训的一番甘苦与共,最初还有些谨言慎行的同学们都开始展现真实的一面。馨悦发现他们和以前的高中同学也没有太大区别,也和她一样,对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既充满了向往,也有对于自己适应性的怀疑和对于未知生活的不确定。
等到正式的学习生活开始时,308宿舍的六个女孩也渐渐熟悉了,她们全都是计算机系的新生,不过并不都在同一个班。
睡在上铺的那叶和馨悦同一个班,来自哈尔滨,性格大大咧咧的东北小妞,虽然有些小小虚荣,却也算是个好相处的人。那叶身材高挑、曲线分明,18岁的女孩子能有这样的身材让其他人望尘莫及,开始时还不好意思怎么说,后来熟悉了就时不时盯着她身上的某些重点部位,惊叹:“东北的黑土地还真是养人哪!”那叶是满族人,老姓居然是叶赫那拉,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算得上是她的老祖宗了。大家一致决定叫她“老佛爷”,真名反倒渐渐被遗忘了。
其余两位室友是另一个班的,韦晓芸来自刘三姐的故乡——广西,壮族人,典型的糖醋排骨型美女,口才极佳,是少有的进入大学后还像在高中一样刻苦学习的人。和很多汉族人一样,馨悦想当然地认为少数民族都应该像《刘三姐》、《阿诗玛》里演的那样,人人能歌善舞。可是她很快发现韦晓芸和那叶一样,基本上是五音不全、毫无乐感,失望之余她不禁暗笑自己太简单幼稚,早该明白艺术和现实不一样。刘立珊是湖北人,长得白皙丰润、颇具福相,说话办事慢条斯理,最大的特点是贪吃爱睡,口头禅是“我妈说……”,典型的乖乖女。本来她的名字没什么不好,可是碰巧和H大到火车站的专线公交车重名,每次和同学外出等车的时候,大家都笑称是她的专车来了。所以她这个最喜欢赖在宿舍的树獭,反而成了最早被同学们记住名字的人。
唐馨悦和叶书华、林俐三人组的感情自是好得没话说,其他三个女生也都是好相处的人,很快六个女孩就打成一片,对减肥美容这类话题有着共同的兴趣,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浪漫的期望,每晚熄灯前的卧谈会更是入睡前的必修课。卧谈会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时候是个人讲座?有时候是讨论?激烈的时候发展成辩论?虽然有时也会不欢而散?但谁都不会否认这是个同性之间沟通交流的绝佳方式。
班上只有四个女生,虽数量不大,质量却优,在班干部的选举中居然占了两席。人缘极佳的林俐被选为副班长,其干练利落的办事风格和老成稳重的班长正好形成互补;一向沉静的叶书华高票当选团支部书记,倒是有些出乎意料,看来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还剩下唐馨悦一向淡泊心志,对任何名目的官职都敬谢不敏;那叶是出了名的怕麻烦,乐得无官一身轻。
计算机专业在那时候是非常热门的专业,H大又是全国重点大学,能考进来的学生都是在激烈的高考厮杀中胜出的佼佼者,学校当然不能放松对他们的培养。即使是大一,课程都是排得比较紧张的,除了数学、物理及四门专业课之外,还有公共外语和马哲之类的公共必修课,基本上每天的课程安排都是满满当当的。拿到课表的时候,大家觉得有些受打击,这和想象中自由散漫的大学生活有点不一样。不过不管怎么样,相对于高中三年的折磨,大学的生活无异于天堂,至少没有升学压力和老师、家长无处不在的监督,还可以在多姿多彩的社团生活中释放被压抑了许久的热情。
唐馨悦的大学生活就在这样的忙碌和初获自由的欣喜中开始了。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