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作配

第十五章 车夫与和尚

    
    二月二龙抬头,富庶的菱州却迎来了最为安静的一个春天。
    不似北方人民沉浸在太平盛世里,也没有被冯公子百般宠爱的蕊姬的骄纵恣意,连润溪湖边大雁的安逸也不得,对大多数像绿枝娘子这样俯作仰卧的南方百姓来说,臻和四十二年的春天是以十数万病死者入土化泥开始的。
    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声势浩大、夺命无数的瘟疫会在冰天雪地的十月露出锋利的牙齿,疯狗般见人就咬。
    无论人们多么不敢置信,帝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冬天发生的瘟疫就这样毫无预兆地来临了。
    这场瘟疫有着太多奇怪的地方,来势凶猛、杀人无数只是它的表象。
    先不说冬天发生瘟疫本就是一件荒唐的事情。按理说瘟疫这种人际传播的病症是随着人群扩散的,奇怪的是这场瘟疫蔓延的速度比人们逃难的速度还要快,仿佛是顺着河水流淌的一般短短一个月就吞噬了东南七郡近两千里的土地,某些州郡甚至是有人感染了瘟疫之后才接到临近府衙的警告。
    而比瘟疫蔓延更快的是它的结束。在夺取无数人性命后,似乎是一夜之间丧失了兴风作浪的兴趣,原本一发不可收拾的瘟疫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
    死亡最终在即将蔓延到中南丘陵之时,突然消弭了声息。无人再感染,无人再死去。京都派下来遏制灾情的钦差大臣还没来得及跨过月河江,就中途改调为了督察灾后安置的巡抚使。
    对这场瘟疫的议论也奇怪地骤然停息下来,无论在民间还是朝堂,对这场灾难的态度仿佛因为来去太快而没有发生过一样。就连死了那么多人的东南七郡也好像飞快翻过了一页般,埋尸,清户,买卖无主的土地,动作一气呵成仿佛只是例行整理户籍。
    受到后续影响比较大的反而是偏西南的几个没有感染瘟疫的州郡。
    瘟疫发生在冬天,结束的时候刚好是春耕,东南的雾海平原是帝国的产粮重地,丧失了大量劳动人口的良田急需青壮耕作。而水路发达,人口众多的菱州自然成了巡抚使大人调走人口的好选择。
    沿着水路,大批的菱州青年男女在朝廷的安排下开始了东迁,他们没来得及一起走的家人也陆续打点好行李从陆路跟上,前后脚地搬去东边。
    虽说迁走了大量劳动力并没有动摇盛产美酒和脂粉,以往来贸易为主的菱州的根本,但是习惯了熙熙攘攘的菱州百姓,面对空了不少的街坊邻里难免寂寞。
    杀棋的找不到对手,摸牌的三缺一,喝茶聊天都得少抓一把瓜子,省得嗑不完。
    最麻烦的是那些酒肆饭馆紧缺人手,特别是像庆丽楼这样常换粗使的服侍人的地方。招不到新人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青壮也被强制东迁了。
    楼里负责采买镇门面的大荣和二华,指挥后厨酒水的八祥,都被东迁调运司唱到了名,已经回家收拾东西去了。
    一切在或明或暗的压制和引导之下,对东南瘟疫的后怕反而没有谈论迁调人口带来的麻烦让茶余饭后的柔兰百姓下瓜子。
    缺少耕地的菱州也同样缺少农户,粮食大多都是通过水路从东边运过来的。所以除了在找不到人手的时候抱怨巡抚大人下手太狠,菱州的百姓们街头巷尾间的议论里也不无调侃的意味:菱州人口是多,青年是壮,但是巡抚大人您确定他们会耕地吗?
    打猎酿酒修船甚至是磨脂粉,菱州百姓自三岁小儿到八十老妪都是一把好手,可侍弄庄稼嘛,洪春饭庄的马掌柜把招小二的工钱提了三十文,哼了一声:“瞧好了您呐。”
    横行的瘟疫,成山的尸骨,开往东边的迁调大船,缺少人手的菱州店家和唉声叹气的马掌柜,再大的波澜掀起的巨浪在层层过滤下也成了浅浅涟漪,化入巷子最深处的青石缝里,只余些潮湿的痕迹。
    然而这一点点潮湿落在庆丽楼后院里,倒实在把绣丽给浇蔫巴了。
    开春因为缺人,连给小姑娘们敲舞鼓的乐师,也被安排到前楼给蕊姬伴奏去了。
    没有鼓点就排不了舞,光练基本功总是乏味,绣丽无聊地摧残着栀子花丛。弄儿现在天天忙得脚不沾地,绣丽都好几天没见到他了。
    偏门打开,探进了一个脑袋,圆圆的招风耳,脸上几颗小麻子,浓黑的眉毛东张西望。
    “小车夫!”绣丽远远地喊道:“你怎么一个人来了?”
    终于看见一个面熟的人,小车夫赶紧小跑着来到绣丽面前,边擦汗边说:“可算是见着人了。”他生怯地从偏门一路摸进来,一路叫着,一路都不见人。
    “三安打理后厨去了,腾不出人来看门,”绣丽把玩着栀子叶,想起小车夫是人贩子世家,埋怨道:“胡牙婆手里没货了吗?丽娘买了几次都凑不足人手。水台都没人打鼓呢。”
    “别提了,”小车夫也是心累,说道:“各处都缺人,我娘差点把我都卖掉了。柔兰收不到什么牙口,我爹已经往北方去收牙了。”
    他去年刚刚开始学驾马车,摸骨看龄、调教收束、买卖说价的本事都还没学全,今春就不得不出来独挡一面了。没办法,太忙了,他娘还在城北给贵人们告罪,手上实在没牙口了。
    小车夫这半个月走南说北,鞋底和嘴皮不知磨破了多少。他今天是来回丽娘话的,一会儿还有城西的刘大人府上要跑,实在没空和绣丽聊天了。小车夫告了声罪,问了绣丽丽娘的所在,就小跑着去了。
    绣丽看着小车夫小跑的背影,忍不住喊道:“帮我看看吧!就缺一个打鼓的,和尚也行啊!”
    “好——我哎哟——”小车夫被门槛绊了一下,站稳了回道:“我会帮你留意的!”说完就进前楼找丽娘去了。
    小车夫做人从来不搪塞,他既然答应了绣丽就记在了心上,仔细留意着。
    可是他没想到,真的有和尚来找他卖身。
    回想起绣丽那句“和尚也行啊!”,小车夫头皮就有些发麻,买卖和尚,佛祖会发怒的吧。
    “到底收不收,给个话吧。”年轻和尚饿得皮包骨,声音嘶哑无力,阿弥陀佛都不想念了。
    从没见过这么丧心病狂的,连和尚都要迁调。虽然他们都是不正经的和尚,可是不给佛教留点面子就过分了啊!主持一走,炉坊庙就断了传承,被户里司收回了庙宇和土地。听说户里司夫人信道,要把炉坊庙拆了修娘娘庙。
    “可是,其他和尚都被唱到了名,调运司怎么独独漏了你呢?”小车夫问道。
    不正经的和尚最不正经的一点在于,他们的户籍还是百姓的户籍,没有划到和尚僧侣一录去。所以调运司唱名的时候不把他们当和尚看,年龄合适,身体健康就勾上。
    我要是有户籍还费事来卖身?
    “送上门来卖身,别的人牙子都求之不得,你还为转运司着想?”年轻和尚已经和小车夫掰扯了半个时辰,实在是被他气笑了。
    眼前一阵晕眩,年轻和尚坚持不住,一屁股坐到了地上,肚子饿得连咕噜都叫不起来了。
    待到黑暗慢慢散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碗水和一碟包子,小车夫蹲在他面前,满脸担忧道:“你没事吧?饿了怎么不早说,吃点包子吧。”
    这不废话吗?我瘦成这样怎么可能不饿!年轻和尚额头上青筋又要开始跳,他深呼吸一口气,这些年敲了那么多木鱼,怎么遭不住这傻人贩子几句话呢?
    年轻和尚接过了那碗水,对包子看都不看一眼,喝了几口水,说道:“包子我不要。你把我卖了,有了东家我就不用挨饿了。”这话怎么这么熟悉,不用挨饿……兜兜转转这么些年,还是为了不挨饿,李青芒,你混得可真好啊。
    不吃就不吃嘛,怎么还突然感伤起来了呢?小车夫把包子放下,一想自己今天还没吃饭呢,拿起一个包子咬了一口,嗯,肉馅的,真香。
    小车夫吃得专心致志,旁若无人,肉包子的香味弥漫开来。李青芒端着清水沉默了一会儿,他咽了咽口水,突然说道:“给我一个。”
    饿了就吃呗。不疑有他,小车夫乖巧地把一个包子放在了李青芒手上,李青芒狼吞虎咽几口就吃了下去。
    “慢点慢点,我又不跟你抢。”小车夫赶紧又拿了一个包子准备递给他。
    李青芒擦了擦嘴角,脸上哪里还有一点佛性,全是痞气,说道:“你既然不肯把我卖给别人,我就把自己卖给你。吃了你的包子,我就是你的人了。”
    小车夫嘴里的包子还没嚼完,脸上“你再吃一个吧”的表情僵住了。手一松,包子滚落下来,他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娘,我好像被泼皮无赖傍上了。
    看小车夫一脸吃了苍蝇的表情,李青芒心里舒畅了许多,他继续说道:“要不然你就赶紧把我卖了,记得,一定要卖给好吃好喝的人家。”他吃斋吃得都快头上长草了。
    小车夫默默把嘴里的包子咽了下去,沉默了良久,小心试探道:“你之前,真的是个和尚吗?”他念的书不多,但也知道和尚没有这么无赖。
    李青芒理所当然道:“阿弥陀佛,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你给我吃下的是肉馅包子,戒律一破,就再难收覆水了。”
    如此说来……小车夫仔细琢磨了一会儿,惊疑不定:“难道真的是我的错?”
    “好吧,”还能拿这个泼皮怎么办呢?小车夫有些垂头丧气,无奈道:“你跟我来。”
    这会子他爹娘都不在家,这年轻和尚如此能说会道,长得……还挺俊俏……娘要是知道了定会把他卖到郎馆里去。还是让他去庆丽楼后院敲鼓吧,他不是扬言敲得一手好木鱼吗?也算门当户对吧。
    提笔认真拟写契约,小车夫想了想,写下了活契,写完说道:“签字画押,一身买断。”听娘说了无数遍的话,第一次轮到自己来说,还真是奇妙。从今天起,我也算是个正经人贩子了吧。
    一心盼望继承家族生意的小车夫没有料到,他这一辈子,就做了这一单正经买卖。买的还是个无赖。
    画押的时候小车夫看到了他的名字,李青芒?没熟的果子啊……果然是个吃货。
    “这是你的卖身钱。”小车夫从怀里掏出一个钱袋子,也不数数有多少,直接递了过去。这钱是他的零花,不是公中的。从公中拿钱会被娘知道他私贩牙口,他的耳朵非得被拧下来不可。
    李青芒欢天喜地的把卖身契收到怀里,却不接钱,只说道:“你直接带我去东家吧。卖身钱我不要。”
    “啊?这怎么可以,”小车夫急了,一时有些结巴:“我、我、我可是正经的人贩子!”虽然这是他经手的第一单买卖,但是家学渊源,绝不能砸了爹娘的招牌。
    李青芒没想到,这二不兮兮的小人贩子还挺有操守,便把碟子里剩下的包子都揣进了怀里,说道:“算上我刚才吃的那一个,五个包子,这买卖成了。”说着咬了一大口包子,也不管小车夫瞠目结舌,自顾自往外走了。
    小车夫赶紧追了出去。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做的第一单买卖,创造了大懿朝有史以来单笔人口贩卖利润之最:五个包子,买了一个南方军神。
    “诶你等等!五个包子也太……”随便了吧。
    “你是人贩子啊,有这好便宜还不占?”脑子瓦特了吧。
    “可是……”
    “别可是了,快带我去东家。你打算把我卖到哪儿啊?”
    “那个……青楼……”
    “……”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