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福临虽然将假多尔衮掘坟鞭尸,彻底泄愤,淤积多年的心结慢慢解开。可也经常若有所思,魂不守舍。
一日,顺治帝福临问我:“老师,您说天下文章皆可在古文中寻得踪迹。朕思前想后,还是没有想明白。呐能不能再说详细一点?”
“皇上,我们今人从古人文章中引经据典,寻章摘句已属平常。常言道'必深思熟虑,化书卷见闻作吾性灵,与古今中外为无町畦。'这个'书卷见闻'是为偷,然则若'作吾性灵',即是自出机轴,就不是偷文,而是创作。融汇古今,就可以打通古今,打通他我,打通宇宙万物。皇上,无论你读书多少,博览古今,写景、状物、怀古、抒情所涉及知识的客体、主体、本源、实质其实都一样,自古诗文意象罗列不过百种,文言词汇不过千字,情感不过悲喜二字……诸多局限性与圈内共性决定古今诗人词家必有共鸣,也逃不脱共鸣,区别在于后来者能不能识破古音、青出于蓝,高下在于谁的领悟通透与胸襟气度更胜一筹、惊艳全场。诗文出品的气韵、气势、气度是不可复制的,这是个体阅历、经验、感悟、胸怀等诸多因素影响、造就的,是为诗魂。行文无所谓借鉴不借鉴,只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作者出场有先后顺序罢了,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切不可拘泥于形式或套路,一定要收放自如。”我笑着娓娓道来。
“老师,可否举例一解。”顺治帝福临笑道。
“皇上,那臣就以我这首《短歌行•泰山颂》为例来说说。”我笑着摊开一张书法字画,展现我的《短歌行•泰山颂》:
盘古开天,江海热浪,
熔岩飞天,巨献泰山。
天地既辟,万神司权,
泰山岱岳,奠靖坤元。
中有元君,号曰天仙,
始证帝真,位居碧天。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紫气东来,燔柴祭天。
先贤开祭,继往开来,
古登封台,石壁金记。
为化众生,示现慈颜,
大显神通,威德孔宣。
孔门圣贤,儒学经典,
经世致用,一统万年。
始皇亲巡,雄霸天下,
周览东极,祗颂功德。
汉武事天,立身以义,
事父以孝,成民以仁。
唐玄宗祭,铭心绝岩,
播告群岳,道在观政。
武则天祭,潜龙出月,
同治天地,龙凤和鸣。
宋真宗祭,疆场以宁,
风雨以顺,感恩天行。
乾隆翰墨,纵意览胜,
作诗纪行,御书刻石。
三皇五帝,代天巡授,
牧民四野,封禅以宣。
泰山封禅,春秋大典,
普天同庆,盛况空前。
彩霞碧霄,紫气萦绕,
锦旗猎猎,锣鼓喧天。
燔柴祭天,沉香浓烈,
流芳延年,鸿福齐天。
玉盘珍馐,牛羊太牢,
朱陶佳酿,炉鼎沉香。
帝王焚香,敬拜天恩,
牧民九州,风调雨顺。
文武百官,亿万黎明,
十拜九叩,虔诚祈愿。
护国安民,警世敦元,
保生益算,延嗣绵绵。
下民有祷,无愿不全,
大慈应感,溥济人天。
盛情感应,孔雀开屏,
凤凰飞临,百鸟朝凤。
喜气松音,福瑞鹤鸣,
山河同颂,日月同舞。
封禅泰山,威仪无边,
壮我心力,力跃雄关。
登顶泰山,俯视天下,
翻云覆雨,笑傲江湖。
日观峰下,仙袂缥缈,
泰山府君,威震阴阳。
天门长啸,万里清风,
松岩高傲,丹壁奇妙。
石栈钩连,天梯隐现,
十八龙盘,九霄回旋。
高耸峻削,猿猱愁攀,
飞天岩峦,仙鹤飞还。
天叹巉岩,峥嵘壑雷,
砯崖转石,鹰撮霆击。
阴阳重合,天人合一,
金记封禅,御书刻石。
擘窠大字,安静简穆,
万代瞻仰,天地浩然。
金镂经文,石颂奇章,
千古绝唱,果然似我。
幸甚志哉,歌以咏志,
泼墨挥毫,短歌行吟。
岱宗几何,五岳独尊,
泰山北斗,中华天道。
山舞华殿,松香石草,
晴岚碧霄,玄岩寂寥。
天梯幽岑,积雪荧光,
云海松涛,雄音捷报。
磐钟石鼎,镇海护江,
龙腾星海,蛟盘青岛。
泰山行吟,造化诗旅,
齐鲁酒令,壮志歌谣。
碣石沧海,封禅帝气,
东斜扶桑,西藐英皇。
迢迢天庭,浩浩烟海,
万里江山,摘仙高调。
天台高歌,宇宙逍遥,
日月入怀,山河虎啸。
危乎高哉,天庭中坚,
嗟乎雄哉,天地共鉴。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
帝王封禅,春秋大典。
普天同庆,福寿无边,
天人合一,万世延年。
朗朗乾坤,汤汤华夏,
高山仰止,独尊泰山。
江淮麒麟,征鼓锽锽,
高瞻远瞩,峰立四方。
天道之行,无象无言,
诗旅之道,有印有灵。
长春九州,日月同行,
文武乾坤,天地同心。
“皇上,臣这首《短歌行•泰山颂》乃几千年来中国最长四言诗。开篇引用中国古典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其后综述中国历代帝王在泰山上封禅大典,通过封禅大典将历朝历代的帝王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文化主线。然后,臣再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一边攀登泰山,一边讴歌泰山,其间融合叙事、写景、状物、抒情,一气呵成。臣在这首长诗中化用了《诗经》、《唐诗说》里面的诗句。其实任何一篇雄文都一样,里面多多少少都有前辈的影子,不然何谈'忘年之交'?何谈高山流水?”我一一指着书法字画中的诗句解析道。
“谢谢老师精彩的点拨,朕已经茅塞顿开!朕也特别喜欢您这首古诗,可是一看便觉得压力山大,苦无心力写成此等雄文长诗。”顺治帝福临笑道。
“皇上,其实这不是心力的问题,是你能不能包容万物,能不能创新。皇上,常言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写出了中国知识分子千年之病,千年之痛。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思想文化最繁荣的时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焚书坑儒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变成了那轻飘飘的'毛'。”我义正严辞道。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朕听说过,历代帝王都喜欢吹毛求疵,一为讲究,二为罗织罪名。反正都是维护皇家统治。呵呵呵……倒是那些文人确实被耍的够呛。”顺治帝福临笑道。
“皇上,'毛'原意动物牲畜身上的毛发,有一股腥膻之味,一般为粗陋之人所有。附庸风雅、尽逐风流的文人雅士怎么会是'毛'呢?殊不知秦朝之前文人们曾经有过一段美好时光,他们负笈而行,周游列国,纵情山水,访遍云月,天马行空,天真浪漫。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那些文人的'笈'中只有先人的经书和教义,他们整日诵咏的是别人思想的片断,不敢自己擅自书写。秦朝也有过一些活腻了的文人,他们执着于自成一家体系,思想文化上不肯被统一,他们后来都被秦始皇推到'坑'里去了。焚书坑儒以后,从此文人们都学乖了,知道'坑'的厉害,自觉维护文化统一,不闹独立了;从此文人们也丧失了独立的思想,失去了本真自我,犹如甘洌的清泉完全干涸了。满脑子充满梦幻色彩的天马没有了,只剩下一些依附于皮上的随风抖动的'毛'。直到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两汉来临,汉乐府盛行,才有了文化的复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交融更加频繁,催生的新思想新文化也更多。大方之家辈出,璀璨文坛数千年,大家耳熟能详的建安文学就是。可想而知,自由的思想文化对于大作的诞生何其重要。”我娓娓道来。
“老师说的极是!哈哈哈……朕也知道,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顺治帝福临笑道。
“皇上,这到了隋唐时代,且不说隋唐帝王可都是文学艺术上的扛把子,李世民写的一手好诗,李隆基开创了梨园春,杨广发明了词牌名-水调歌头………那一个个厉害的不要不要的!隋唐帝王不再用霸道治文人,而改用王道驾驭文人士大夫阶层。打个比方,若秦始皇采用的是大棒政策,隋唐帝王采用的则是胡萝卜政策。唐朝以前多是荐举制,氏族阶层形成壁垒,寒门难以入朝为官;唐朝采用科举取士的方式,广纳贤才,使那些寒门的士子们都有了进身之阶。体制上的自由包容,自然导致文化繁荣,所以唐诗宋词一直在文坛独领风骚至今。若皇上想写出臣这样的诗词,那皇上就不能再采用明朝那套八股取士的方法。”我义正严辞道。
“老师,朕知道明朝八股文的危害比秦朝的焚书坑儒更加严重。八股文扼杀了文人的思想,甚至连文人的七情六欲也被剥夺了。其实文人和普通百姓一样,一样有七情六欲,一样要食人间烟火。隋唐帝王就为文人们摆下了诸如'颜如玉'、'黄金屋'、'千盅粟'等奢华盛宴,而明朝则摆上了白菜萝卜等小菜,不同的待遇,其文化艺术出品自然不一样。老师,朕明白您的心意!朕要取缔八股取士,放开士子们的思想。”顺治帝福临笑道。
“哈哈哈……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希望皇上真正明白臣的一片冰心!”我笑道。
“老师,放心吧!古代中国的知识分子都变成了'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千年不改,万人一律,令朕痛心疾首!朕一定效仿唐宗宋祖,开辟大清帝国文化的繁荣景象!”顺治帝握拳笑道。
“呵呵呵……如此便好!”我笑道,“皇上,臣听大将军说,臣的父母已被妖道所害,臣特请皇上批准臣七日假期,让臣处理一下私事,为父母报仇!”
“准奏!”顺治帝福临笑道,“老师,可需要调用八旗军和红衣大炮对付那妖道?”
“谢皇上关心!不用调兵,臣自信可以打败那妖道。”我笑道。
“那老师一切小心!”顺治帝福临叮嘱道。
“臣知道。那臣告退了。”我禀奏道。
“那老师多加小心!”顺治帝福临说罢,目送着我一袭清影渐渐消失在皇宫的长长走廊里。
小说推荐